查看原文
其他

云毕业持续刷屏的背后,是我们对仪式感的追求

胥迪 言之有范 2023-04-03


今日看点

校园年华将过,几经春夏秋冬。庚子年夏,云上之约。受疫情影响,2020届数百万毕业生无法到校参加毕业典礼,这也成为毕业生们心中的遗憾。今天,中国传媒大学采用了“云”上毕业典礼,定格最美毕业季。对于众多毕业生而言,形式可以不完整,但仪式在某种程度上是必要的。云端毕业承担了某种特殊的功能,成为凝聚人心与力量的一个契机。在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仪式感如何实现?它又将给哪些行业带来发展机遇?



时光回到六个月前,当新年的钟声敲响之时,繁忙的路人停下匆忙的脚步,回首过往;归途的游子等待新年的钟声,畅享对未来的期盼。历年春晚的那一首《难忘今宵》,更是将新年的气氛引向高潮。看春晚,吃饺子已经成为中国人过新年的一个重要仪式。当时光回到六个月后的今天,毕业季如约而至。就像每年的春晚一般,毕业典礼成为了无数莘莘学子心中最美的仪式。行之有效的仪式感能直击人们的内心,契合人们的心灵。各类仪式活动不仅带给人们不同的生活体验,更用浓厚的仪式感展示出人们的美好愿望和心理感受,它为每一个普通的日子,标定其背后的精神内涵。


一、当代“仪式”----为什么需要仪式感


匆忙的社会生活,人们早已忘却生活的本真,功利与世俗,催促当代人以“快餐式”生活循环往复。正如朱光潜先生在《谈美》中所言:“许多人在这车如流水马如龙的世界过活,恰如在阿尔卑斯山谷中乘汽车兜风,匆匆忙忙的疾驰而过,无暇一回首留连风景,于是这丰富华丽的世界便成为一个了无生趣的囚牢”。中国向来是个很注重“仪式感”的国家,从商周时代的“乡饮酒礼”,到明清帝王于天坛祭祀天地,再到现代百姓春节庆典与节日狂欢,诸多传统节日和传统习俗,都是中国人注重仪式感的体现。


图片来源于网络


1

仪式感抒发文化价值观


中华文明历史悠久,灿烂辉煌。中华民族倡导礼仪道德,崇尚自然,以和为美,“礼仪之邦”的中国人向来注重“仪式感”。中华民族的文化价值观在某些极富仪式感的场合得以凝练,体现出鲜明的文化价值观。


中国古代“礼仪”源自古人的祭祀仪式,例如西周时期的礼乐制度,其“礼”起源于原始时代的社会习俗和祭祀仪式规范;商周时代有“乡饮酒礼”,沿袭氏族制习俗,在会食聚餐时,尊长敬老,合议军政,这一“礼仪”正是通过强而有力的仪式感强化了封建王朝的等级秩序;进入现代,仪式感承载着无尽的祝福,呈现出无穷的文化韵味,尤其是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赛龙舟挂艾草、中秋节赏月,既是一种传统文化的体现,也通过极富仪式感的活动展现中华民族的文化价值观。


2

仪式感是对生活的一种尊重


村上春树说:“仪式是一件很重要的事。”通过某些极具仪式感的事情,可以明确表达我们对让他人的尊重、对事物的重视。无论是节日还是纪念日,其背后体现出一种仪式感,它给我们平淡的生活增添了些许色彩,让这一天有了独特的意义。


对大部分人而言,周而复始的工作令人心生乏味,乏味的生活更需要些许色彩得以升华。受疫情影响,南京邮电大学2020届研究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采取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校长给机器人“拨穗”走红了网络,仪式中,拨穗效果之逼真,可谓兼具了 3D 观看和 VR 式互动体验,通过云连线10位将要毕业的研究生,借机器人帮他们完成学位授予仪式。参与“云毕业典礼”的毕业生如愿上完大学生涯的最后一课,从中感受到母校的温情,汲取养分和力量。


3

仪式感凝聚希望与梦想


充满仪式的事物总能给人以心情澎湃,热血沸腾。它犹如生活的调味剂,让平庸的生活变得庄重,让匆忙的生活焕发温馨。愿望、目标在一次次仪式感的积淀中得以建立。事件因为有了仪式而显得珍贵,仪式就像记忆中的珍珠,历久弥新,难以忘却。仪式又可以铸成心灵的契约,生日的夜晚总会面对蜡烛默默的许愿,让平凡生活闪耀光芒,纵然隔了时光,也还记得仪式感带来的幸福与雀跃,回忆起曾经的心愿,迎来对未来的期盼。


图片来源于网络


二、疫情下的“云端”仪式


疫情之下,线下活动受限。基于线下体验的传统仪式活动纷纷寻求新的表现途径,亲朋好友相聚“线上”,开启了“云端”模式。


1

“云平台”构建线上仪式基础


疫情之下,线下互动难以实现,距离感成为了仪式感难以实现的一大阻碍。但在数字时代,“云平台”为远距离人群提供了“近距离”接触的可能,打破时间与空间界限的“云平台”为疫情下仪式的呈现奠定了现实基础。


中国传媒大学2020年云毕业典礼现场图


“云端相聚”为疫情下的诸多行业带来了发展便利,也为群众居家隔离的生活增添了些许色彩。线上办公、线上教育、线上娱乐成为了2020年上半年的大众生活主流。丰富多元的“云平台”给予大众以别样的生活方式,也形成了疫情下仪式感得以实现的现实基础。线上会议作为疫情期间线上办公的一种重要工作方式,为了凸显线上会议的仪式感,诸多企业选择借助虚拟现实技术,把传统线下会议室的各项功能有机融合在线上虚拟现实三维空间里,创新性的构建了一个远程虚拟现实会议室,让会议便捷高效智能的同时更具会议现场仪式感。


2

“云互动”增强仪式参与


仪式感有效表达的另一大要素便是受众的参与和互动。仪式的现代价值实质上是一种带着宗教色彩的“知行合一”。如果我们要深刻领悟到某些抽象观念,就像“珍惜光阴”、“表达情感”……虔诚投入、身体力行总是必不可少。康德曾言,“如果一个人将自己仅仅作为满足动物本性的一种工具,那么他就放弃了自己的人格。”即成为“异化的人”,面对这一窘境,参与与互动成为了大众融入生活、体验生活,摆脱“异化的人”的重要要素。


中国传媒大学“云端返校”  


在疫情之下,线上“云互动”强化了身处异地的大众参与力度,无论是腾讯会议的互动手势,亦或是网络视频的弹幕直播,均以其独特的方式吸引着大众的参与。例如,中国传媒大学动画学院采用云端毕业典礼,借助动画游戏,毕业生以游戏人物的形式参与其中,实现“云端重返校园”,强化毕业仪式感。


3

“云狂欢”渲染仪式氛围


好的仪式需要在特定的空间以及特定的时间内,借助周围场景的感染力使得人们的内心通过仪式活动受到感染熏陶。氛围是条件,是客观的催化剂,多维渲染氛围是仪式感浸润的推动力。


2020年4月华为在武汉新品发布会现场的虚拟观众  图片来源于网络


疫情之下,线下行业发展受到极大限制,遗失的仪式感正力求以另一种方式得以体现。线上发布会、线上毕业典礼、线上聚餐等给大众以别开生面的享受。马云邀请援鄂医疗队实现线上“云火锅”相聚,为援鄂医疗队员吹响了胜利的号角。作为我国科技巨头的华为,在疫情下其发布会现场也通过线上狂欢的形式得以展现。在华为2020年4月的武汉发布会现场,通过VR虚拟观众的形式给观众以热闹的氛围,虚拟与现实交织,掌声与欢呼相融,即使是线上虚拟也为观众营造出不输线下发布的会应有的仪式感。


三、“云端”仪式下哪些行业或可迎来新蓝海?


当前,这种“云端”模式的持续时长仍需看世界疫情何时能够真正得到控制。仪式感作为人们精神内核自我实现的重要形式,人们对其的追究并不会因为疫情而降低。而人们对仪式感的执着追求或可催生产业发展新蓝海或新机遇,以更先进的科学技术、更丰富的内容形式弥补人们因疫情缺失的仪式感。


1

数字虚拟场馆弥合线下制约


基于互联网的发展,部分传统产业发展理念将被颠覆。为满足疫情下大众足不出户想要满足仪式感的多元化生活方式,虚拟产业或将扮演重要角色。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与线下场馆相比,虚拟场馆在疫情期间为大众提供了更多的便利,为大众带来了“身临其境”之感。一方面,虚拟会议室、虚拟教室、虚拟图书馆及虚拟实验室等可全天候为大众开放,不仅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教育资源的重新配置,也极大的满足了大众在疫情期间的求知受教需求。另一方面,线上虚拟场馆的构建,赋予了大众与线下仪式感的获得所需要的同等化空间,带来的却是与线下仪式感所不同的心理感受。


2

“云端+”加速传统业态数字化发展


文化产品与服务的供给在疫情期间较好的实现了应有的职能。面对大众的文化需求,“云上之旅”拓展了大众仪式感的表现形式,“云上打卡”“云端到此一游”丰富了线上仪式感的表现力。疫情之下,国内有些景点就举办过“云游故宫”“云赏樱花”“云看日出”等活动,随着VR技术的应用,虚拟旅游可以植入更多的场景和体验。根据一家主打VR旅行产品公司Ascape的统计,今年1、2月份VR旅游应用下载数量同比增长了60%和100%。“文化+”针对受众仪式感的需求借助数字技术乘势而上,迎来发展新活力。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辽宁大连,各博物馆利用数字资源推出网上展览,用VR、动画等提供虚拟展厅观展服务。VR看旅顺博物馆主馆,既能空中看博物馆全景,还能逛遍各大展厅,珍品文物仿佛就在身边;VR空中看旅顺日俄监狱旧址博物馆,飘洒的黄色落叶,是冬日里一抹独特的风景。


极具仪式感的线上体验契合了当下数字时代的发展潮流,文化产业的数字化发展以数字游戏、虚拟旅行等展现出非凡的生机。线上虚拟体验不仅能弥补线下活动受限所缺失的仪式感,更使得产业发展迎来光明前景,未来以体验为导向的产业发展将大有可为。


文章来源:

[1]何勇.“云毕业典礼”照样有仪式感[N]. 长春日报,2020-05-26(007).

[2]管健.打卡文化的是与非[J].人民论坛,2020(Z2):148-150.

[3]马立明.仪式塑造、多重主体与特色言说——2020年媒体新年献词观察[J].青年记者,2020(03):23-24.

[4]巩晗.重塑仪式感:媒介事件中短视频新闻的报道创新——以人民日报微博新中国成立70周年报道为例[J].新媒体研究,2020,6(03):1-6+15.

[5]简书.仪式感,让生活成为生活 [EB/OL]. 2018-01-17.

[6]邢金蕾.线上红包狂欢现象探析[J].新媒体研究,2019,5(15):7-9+14.



END



美   编 | 常天恺


推荐阅读



探秘「游戏里的中传」,快来一起「云返校」!

范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文旅产业思考

疫情之下,文化产业如何“破局”

疫情下的反思,韧性城市离我们还有多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