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展格局 | 文化引领夜间经济助推国内大循环
今日看点
在当前国际局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我国正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经济发展新格局。如何在双循环格局中既彰显文化活力又能构建新的消费增长点,以文化引领夜间经济是一重要突破口。面向2035年国家发展目标,文化与夜间经济的融合将大力助推文化经济强国建设。
夜间经济作为都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彰显城市特色与活力的重要载体。繁荣发展夜间经济对城市发展、消费升级、业态更新等具有重要意义。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经济发展新格局背景下,对夜间经济的开发和挖掘是城市发展中不断适应时代变化的重要举措。
从市场视角来看,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快速提升,2019年GDP总量已接近100万亿元人民币。“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商品消费第二大国”的称号体现着我国有着广阔的消费市场,在庞大人口基数和多元消费需求的加持之下,扩大内需成为转变经济发展形势的迫切问题。夜间经济的发展正是以扩大内需、满足内需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创造新的消费场景与业态,为国内经济循环体系的运行提供动力。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2020中国夜间经济发展报告》显示,85%以上的受访者表示夜游意愿强烈,夜间经济的开发具有较高的市场需求。
从政策视角看,国内众多城市正为促进夜间经济繁荣发展做出探索。据中国旅游研究院统计,截至2020年10月1日,我国各省市共出台以夜间经济命名的政策文件共82项,累计与夜间经济高度相关政策197项。2020年前三季度出台夜间经济高度相关政策数量和出台主体数量都是2019年全年的近4倍。夜间经济已成为当前新格局背景下促进国内大循环的重要消费领域之一。
图片来源于新京报
当前,我国城市夜间经济发展存在着发展方式传统、产品结构单一、缺乏地方特色等问题。如何让夜间经济发挥城市经济发展中的“新增长极”效应,而非单纯的经济发展夜间化?如何提升夜间经济的发展质量问题?文化引领、科技加持应成为助推夜间经济提质增效的内核。
以“文化+”构建夜间经济新品牌
十九届五中全会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并明确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在此目标背景下,“文化+”成为搭建新场景、融入新市场、链接社会大众的重要途径,并因兼备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而具有社会竞争力。“文化+夜间经济”的组合将为构建夜间经济中的文化品牌发挥重要作用。
夜间经济也要构建文化IP。谈到电影节你或许会想到德国柏林、法国戛纳;想到实景演出你或许会想到印象丽江与宋城千古情。但当谈到夜间经济时你会想到什么?我国目前的夜间经济正处于从美化、场景化到文化化、IP化的渐进发展过程,充分利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充分挖掘地域文化构建夜间文化IP是助推夜间经济做大做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
“文化+夜间经济”提升文化消费效果显著。北京文创市集当前已被打造成为北京特色文创品牌产品,“聚焦文创、夜间开市”已成为文创市集的鲜明特色。2020年,北京文创市集已连续举办7场活动,站点覆盖中粮祥云小镇、王府井大街北延段、朝阳大悦城、北京坊等多个文化地标场所。截至目前,2020北京文创市集七大站点吸引近百万人次到场参与,活动期间,来自大赛以及全国各地的文创企业积极参与,售卖文创产品种类达6645种,累计销售额已破百万元。
北京文创市集 王府井站
“文化+”成为构建夜间文化品牌、放大夜间经济效应、拉动社会投资的必由之路。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文化+”不能缺位。
以改善人民生活品质为核心
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改善人民生活品质,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曾表示:“夜间经济不仅要满足城乡居民吃喝玩乐的基本需求,更要以文化引领全面小康社会的美好生活新需求。”
在2020年首届“上海夜生活节”期间,上海科技馆、上海自然博物馆便延长开放时间,推出“博物馆奇妙夜”活动。这一活动的举办不仅营造了新鲜的夜间生活氛围,更为城市居民的文化消费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各类展览及精彩的科普教育活动有助于提升居民文化素养。上海科技馆副馆长顾庆生表示将会把夜场活动作为一个品牌认真去打造,以满足游客的多元文化需求。
上海科技馆 博物馆奇妙夜
发展夜间经济必须坚持人民文化观,着力提升城乡居民的文化获得感和游客满意度。首先,要立足本地夜间生活场景,营造有居民归属感的文化空间;其次,要加强夜间经济形式的互动性和参与性,让居民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更易获得文化体验;再次,要以人为核心,构建系统的夜间经济产品及服务供应体系。
科技赋能助推产业革新
国家的发展与强盛需要科技的自立自强作为重要战略支撑。党的第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以技术赋能营造夜间文化消费新场景是推动夜间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从产业发展角度看,文化产业的技术赋能、科文融合趋势更加凸显。在入围北京文化创意大赛全国总决赛的90个项目中,科技赋能文创项目数量达28个,占比近三分之一;仅人工智能文化创意赛区入围项目便高达8个,赋能行业覆盖文旅、音乐、影视、玩具等方方面面。产业变革与经济发展协同推进,高科技引领下的文化产业更加需要转变发展思维,以科技手段带动业态创新。
“夜行地图”项目
从供给端看,与夜间经济发展息息相关的企业正在逐步探索技术与夜间经济场景的融合。小诚互娱公司的“夜行地图”项目以文化点亮夜间生活、科技赋能夜间经济的项目特色,获得了2020北京文创大赛北京赛区的一等奖。初起时,小诚互娱公司通过为餐厅和酒吧搭建服务云平台,将移动端与大屏幕实时互通,为商圈、商户创造提升收入的渠道。如今,项目团队正通过技术加持实现引流、转化、回流三个维度的业务创新。
“夜行地图”三维度解决方案
以素有全球视听科技领创者之称的利亚德光电集团,坚持“以科技赋能夜间经济,以文化凝练城市灵魂”的目标,在全国多个省市打造了“夜间经济”的标杆项目,如西安大唐不夜城、南京夫子庙、北京三里屯等。利亚德用实时交互、AR/VR、全息投影、5G、转直播平台等前沿科技为依托,打造了“城市智慧夜游”创新数字流媒体平台, 助力城市夜间经济的优化升级。
需要注意的是科技的运用虽能为众多夜间经济场景带来新活力与新动能,文化的提炼与凝结才是夜间经济的灵魂。城市有关部门应当统筹规划,树立系统思维,让夜间经济不仅是日间消费的延续,而是积极构建城市文化内涵的新形态,让文化经济迈向高品质发展。
自2019年以来,“夜间经济”逐渐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如今已成为各级政府推进的专项工作。众多城市正通过推行夜间经济发展模式,进一步拉动内需、促进消费、服务第三产业发展。面向未来,要统筹协调文化强国建设、人民文化权益、文化消费升级三者的关系,扎实推进城市夜间经济发展行稳致远。
声明 | 文中图片和文字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版权方持权属证明与我方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往期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