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19年北京文化产业发展情况如何?这份白皮书值得收藏!(附下载)

言之有范 2023-04-03

今日看点

11月24日,北京市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中心与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联合发布了《北京文化产业发展白皮书(2020)》(后台回复“2020北京文化产业发展白皮书”获取全文)(以下简称《白皮书》)。发布会上,北京市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中心副主任赵恩国介绍了《白皮书》的编撰背景和主要内容,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范周教授进行了专家解读,并就北京文化产业发展相关热点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发布会现场


自2013年起,北京市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中心编撰发布北京文化产业发展白皮书,为社会各界提供一个了解北京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窗口。本次发布的《北京文化产业发展白皮书(2020)》,围绕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以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主线,通过对2019年度北京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现状、重要数据、重大事件、政策措施等全面梳理盘点,客观反映2019年北京文化产业发展的总体情况,同时,结合新形势下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未来发展的新思路。


文中数据资料主要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市统计局、市商务局、市文旅局、市文物局、人民银行营管部等有关机构,以及相关行业协会和主流媒体的公开报道。


北京市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中心副主任


2019年,北京文化产业综合实力持续增长,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市场主体快速成长,产业集聚水平日益提升,文化新业态不断涌现,区域协作和国际交流日趋频繁,发展环境持续改善,产业发展总体上呈现出稳中有进、进中有新、新中有强的良好发展态势。


文化产业作为首都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增强人民获得感的幸福产业,已成为助推北京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在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2019年北京文化产业发展成效主要体现在七个方面:


综合实力持续增强,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


2019年,北京文化产业在总体规模、企业综合实力、居民文化消费、国际文化贸易等多项指标上继续领先全国,发挥全国文化中心的示范引领作用。全市规模以上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共有5252个;资产总计20198亿元,同比增长5.6%;收入合计13544.3亿元,同比增长14.4%;从业人员平均人数61.8万人,同比增长0.3%。劳均产出大幅提高,达到219.3万元/人,同比增长14%,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率进一步提高。


从全国占比情况看,规模以上文化企业法人单位4831个,占全国比重7.9%;资产总计19020.3亿元,占全国的13.9%;营业收入12997.3亿元,占全国的13.1%。2013—2018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3.3%,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从8.1%提高到9.3%,占比稳居全国首位。


文化企业发展强劲,北京地区入围“全国文化企业三十强”的企业有8家,文娱独角兽企业13家,数量均居全国首位。


图片来源艾媒咨询


文化消费规模继续保持全国前列,全市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和娱乐支出4311元,同比增长7.8%,创造了“十三五”以来最大增速,支出额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近72%。


全市文化贸易进出口额72.8亿美元,同比增长20.9%,其中文化产品进出口34.6亿美元,同比增长54.5%。2019-2020年度,北京地区共有75家企业入选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入围企业数量居全国第一。


文化金融市场继续保持活跃,全年北京地区共有9家文化企业成功上市,占全国四分之一。全市文化产业共发生融资事件472起,占全国的23%,资金流入规模达725.51亿元,占全国的25.4%。全年共发生文化产业并购事件34起,涉及资金规模155.99亿元,并购规模位居全国榜首。


范周教授进行解读


产业发展提质增效,核心动能加速转换


2019年,北京文化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全市规模以上文化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10328.4亿元,同比增长34.1%,占全市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营业收入的79.5%,比上年提升0.6个百分点。文化核心领域支撑作用显著,全市规模以上文化核心领域收入合计11972.6亿元,同比增长15.8%,占全市规模以上文化产业收入合计的88.4%,比上年提升1.6个百分点。


其中,创意设计服务、新闻信息服务、内容创作生产、文化传播渠道四个文化核心领域收入合计占全市规模以上文化产业收入合计的87.3%,成为推动全市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四大主导产业,彰显了北京文化产业新旧动能转换中的生机活力。


在线视频平台


同时,文化新业态不断涌现,网络直播、短视频、在线音乐等文化科技融合的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融媒体新技术新平台集中亮相,网络游戏产业高速健康发展。文化与旅游、体育、教育等相关产业融合走向深广,成为产业发展的新动能和增长点。这些都体现出北京文化产业内涵化、品质化、高端化发展的新特征。


空间格局不断优化,集聚与辐射双向并进


深入落实城市总体规划,注重文化保护传承主脉,将产业发展融入城市更新,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持续优化文化产业空间格局。以中轴线申遗为引领,高质量编制完成“一轴三带”各项相关规划。


发布《北京历史文化街区风貌保护与更新设计导则》,推进传统商业街区改造升级。积极转化利用红色文化资源,新增铁道兵纪念馆、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北京李大钊故居等11个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国家文化与金融合作示范区、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以及市级文化产业园区等,发挥集聚作用,引领产业发展。


印发《保护利用老旧厂房拓展文化空间项目管理办法(试行)》,解决老旧厂房转型利用“审批难”问题,在全市筛选出31个试点项目,开展政策先行先试。发挥重大项目引擎作用,台湖演艺小镇、张家湾设计小镇等项目建设有序推进,环球影城主题公园建设进入收尾阶段。


图片来源于一只鹅bot


同时,提升城市副中心协同辐射能力,推动京津冀地区文化一体化发展,三地联合推出各类文化活动,区域联动全面深化。


市场主体发展活跃,国企改革纵深推进


积极培育壮大各类文化市场主体,充分发挥国有文化企业引领带动作用,科技型、平台型文化企业竞争力不断增强,市场主体多元化发展格局逐步形成。


全市规模以上国有文化企业482家,收入合计1228.3亿元,同比增长7.9%。深化国有文化企业改革,印发《关于进一步建立健全市属国有文化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实施意见》等制度文件。


推进产权占有登记、“一企一策”改革,深入开展压缩管理层级减少法人户数工作,国有文化资产监管效能稳步提升。市文资中心所出资文化企事业单位资产总额826.48亿元,同比增长7.32%;所有者权益总额420.47亿元,同比增长1.28%;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100.76%。


非公文化企业活力进一步激发,全市规模以上非公经济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共有3744家,收入合计9705.6亿元,占规模以上文化产业收入合计的71.7%。


文化供给品质优化,文化消费转型升级


精品内容生产持续发力,电影《流浪地球》《周恩来回延安》、电视剧《最美青春》《大江大河》、图书《北上》《云中记》等10部作品入选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数量再次位列各省区市之首。


图片来源于时光网


文化惠民不断升级,第七届北京惠民文化消费季共举办活动7816场次,促成消费118.46亿元,累计提供优惠2.14亿元;惠民文化消费电子券持续发挥激励撬动作用,获得北京地区消费者及文化企业热情响应。


出台实体书店扶持资金项目管理实施细则等政策文件,制定各区实体书店房租补贴标准,扶持实体书店转型升级。同时,积极培育夜间消费、文旅消费、在线消费等新兴消费形态,为产业拓展更大的市场空间。


文化贸易与交流持续发力,文化“走出去”进一步深化


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进一步深化实践文化“走出去”战略,不断扩大文化影响力与吸引力。


图片来源于pixabay


北京地区36个项目入选2019—2020年度国家文化出口重点项目名录。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北京国际电影节等国际性活动成功举办,文化交流平台的辐射力日益扩大。


政策体系不断健全,发展环境持续优化


编制《北京市文化产业发展引领区建设中长期规划(2019年—2035年)》,印发实施《北京市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围绕传统文化、文博非遗、文化园区、文旅融合、文化消费、文化金融、文化贸易等多个领域,制定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1+N+X”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


北京市中资银行文化产业贷款保持较快增长,文化投融资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2019年“投贷奖”支持文化企业655家,支持金额41651.38万元;平台入驻企业近1.5万家,成功对接融资356.99亿元。


东城区创建国家文化与金融合作示范区正式获批,成为全国首批两个国家文化与金融合作示范区之一。推进“放管服”改革,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鼓励文化领域创新创业。


图文 | 来源于北京市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中心官网责编 | 卢立志美编 | 卢立志
声明 | 文中图片和文字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版权方持权属证明与我方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往期 · 推荐

范周 | 贯彻落实“崇文争先”理念,文化与金融合作掀开新篇章

范周 | 推动“十四五”文化产业新发展

面向“十四五”,互联网文娱产业如何玩出新花样?

十四五时期,文化金融如何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