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速递|如何实现数字文化产业的业态与生态创新?来自李康化、潘庆伟、蒋江的思考分享
今日看点
12月15日,2020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发展论坛如期举行。本次论坛以“交汇·变革·再塑——新征程中文化发展理念创新与实践探索”为主题,论坛下设三大议题。其中议题三“新突破: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业态与生态创新”邀请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副院长、《中国文化产业评论》副主编李康化,掌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掌阅智能总经理潘庆伟,果壳网COO业务助理兼职场部总监蒋江进行主题演讲。言之有范现将发言整理成文,以飨读者。
2020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发展论坛议题三“新突破: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业态与生态创新”聚焦科技赋能文化产业的大趋势,探讨新时代下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方式和新动向。在这一议题中,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副院长、《中国文化产业评论》副主编李康化,掌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掌阅智能总经理潘庆伟,果壳网COO业务助理兼职场部总监蒋江分别从自身学术研究和产业实践角度出发分享了自己的观点。
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副院长、《中国文化产业评论》副主编李康化以《数字时代的文化生产》为题,从无限供给、品质消费和永续发展三个方面探讨数字文化产业的未来发展。李康化认为,内容创新是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前提,要通过推进以IP为核心的内容生产,融合新技术促进MGC,关注用户体验促进UGC的生产三个方面促进数字时代的文化生产。
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副院长
《中国文化产业评论》副主编 | 李康化 ▲
掌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掌阅智能总经理潘庆伟以《新时代党建全媒体数字化服务》为题,从党建角度介绍了掌阅的特色化探索。通过“新时代党建数字阅读研究组”的建立,研究出“一个中心、三个场景、五个创新”的服务方案,为未来数字党建的发展提供宝贵的经验借鉴。
掌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掌阅智能总经理 |
潘庆伟 ▲
果壳网COO业务助理兼职场部总监蒋江从果壳网专注领域的出发,以《探索泛科普文化领域的新数字化增长》为题,从全局性增量探索、数字化增长的核心逻辑、泛科普文化内容的数字化尝试三个角度分享了自身的行业经验。蒋江强调,要注意内容创造与内容运营、经验主义与科学主义的协调,并对升级科普消费方式的方法进行探讨。
果壳网COO业务助理兼职场部总监 | 蒋江 ▲
以下为演讲嘉宾主旨演讲实录,依据嘉宾现场发言顺序整理。
数字时代的文化生产
李康化
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副院长
《中国文化产业评论》副主编
总体而言,未来若干年,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在国家相关政策背景下总体上具有引导、方向和创新三个方面的作用。接下来我将讲述无限供给、品质消费和永续发展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无限供给:数字时代的文化生产是否是一种无限供给?
数字时代的文体产品,具备了无限供给的条件。人类社会创造的整个历史是不断挑战效率的历史。例如,中国古代的兵马俑是逐个制作出来的——当然也可以说它是模具化生产,这种文化生产的效率比较低。1768年纺织机的出现标志着大规模制造业的开始;1908年福特车的上线使得生产效率提升10倍以上;1955年创立的麦当劳更是把餐饮服务变成了制造业,但是他们的产品都比较单一。近十年来,以亚马逊的云服务为代表的业务,既提高了生产率,又让产品的种类相对多样化。
如今数字时代的文化生产,是否都是亚马逊的模式生产了呢?如果是,1987年鲍莫尔的成本病理论可能就会被颠覆掉了。到今天为止,演出成本仍很高,虽然我们认为剧场的票价已经足够低,但是消费者依然认为票价过高。另外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因为文化生产有两种方式,第一个阶段可能是原创的,第二个阶段是复制的。在原创阶段如果无法降低成本,就只有在复制阶段把成本降下来。所以说,数字时代的文体产品具备了无限供给的条件,并具有了准公共产品的属性。如果说汽车和家电是竞争性的,那么微信和抖音就是非竞争性的。之所以提出数字时代的文化生产在复制阶段具有无限供给的可能,是因为同一类产品,同一款产品,在平台上可以进行成本几乎为零的无限复制。
但是在服务方面,我们依然没有解决鲍莫尔所讲到的“三百年前的莫扎特的四重奏需要四个人,今天依然需要四个人”的成本问题,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被弱化了,但是并没有被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引发我们关于数字时代文化产业在生产方面改造的思考。因为消费者对实体性和临场性的需求永远存在,所以这个方面能力的解决既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在这方面依然有所谓的沉疴,机械化无法替代文化艺术的创意性和个性化,导致人力成本不降反升。但是数字化时代还是带来了一些变化,文化产品的价格因为无限供给的出现可能出现变化,一个之前无法免费的东西如今完全存在可以免费的可能。
文化产品的价格可以采取歧视策略,所以在数字化时代需要有新的经济理论去解释。在做营销时,因为数字时代文化产品生产的特殊性,导致正反效应的存在,即用户越多、评价越好,就能吸引更多的用户。如今很多影视、游戏平台对评价机制的引用,就和数字时代的文化产品有很大关系。
二、品质消费:只有生产优质的文化内容,才能带来品质消费
总书记在12月11号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提到,需求侧改革一方面要需求牵引供给,另一方面要供给创造需求。我们现在讨论的是供给创造需求,我认为文化消费有两种输出方式,一是迎合,二是引领。以往我们认为要通过迎合的方式满足人们的文化消费,但在我看来,消费永远是需要引领的,迎合永远不能创造更高的价值。迎合消费是后进者的座右铭,创造消费、引导消费才是先进者座右铭。预见未来的消费,指导现在的文化生产,并创造需求,才是我们今天要做的。事实上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在原来的需求理论基础上,做一些新的突破。
我在很早以前说到“五个在”问题,包括在地、在场、在线、在版、在手。第一是在地,更多指旅游业。例如位于云南洱源县的凤羽镇聚集了很多艺人,他们致力于把这里打造成艺术的达沃斯。而长春把传统的街区立体化,使其具有体验感。这就是在地的,只有到那里才能感受得到的品质消费。第二是在场,或者说是沉浸式的主题娱乐。2016年以来观众特别青睐沉浸式的项目,如在上海做的《不眠之夜》吸引了大量观众。第三是在线,山西“黄河链”探索通过区块链实现旅游的深度带动。浙江德清的数字化,不仅仅对旅游,对未来也会带来很大的影响。第四是在版,故宫出版了第一部“创意互动解谜”书,忠于历史,守正创新。第五是在手,益西德成以牦牛绒为原料,以最传统的编织工艺和全天然矿物染料制作毯子和披肩,售卖到了法国巴黎。
三、永续发展:内容创新是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前提。
至2020年票房超过千万的70部网络电影中,知名IP改编的占了37%,这充分说明IP打造是未来文化生产的重要路径。我认为未来的文化生产有三条路径。
第一是推进以IP为核心的内容生产,通过数据说话。从洛天依到王佩瑜,到今天的虎牙,对文化生产都会带来很大的冲击,在未来值得进一步思考。
第二是融合新技术促进MGC。当前已经有很多通过人工智能促进文化生产的成功案例,带来了文化生产方式的变化,从人的生产走向人机协作;带来了理念的改变,从以少数精英为中心,走向以大多数为中心;带来了业态的改变,从机械复制走向智能数字化与OMO。
第三是通过关注用户体验促进UGC的生产,关键在于要实现价值众创。消费者也是生产者,内容生产者与内容消费者合二为一的过程中一定会产生问题,比如数字劳工、数字剥削等。但是未来价值共创依然是文化生产中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
总书记强调,文化要守正创新。在数字时代的文化生产中还是要贯彻四项基本原则,要向善向上向美向前,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知常明变,守正创新。
新时代党建全媒体数字化服务
潘庆伟
掌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
掌阅智能总经理
“新时代党建全媒体数字化服务”是掌阅这两年一直在进行的一个项目,这个项目符合国家的发展方向和战略方向,也符合国家文化创新、以及文化生态的新领域的建设需求。2021年是建党100年,掌阅将继续推动党建的数字化以及智慧党建的进度。
一、服务背景
我们自称为“党建服务商”,原因在于我们是以党提出的内容为党建平台的基础,进行全平台、全系统的服务搭建。《2019年-2023年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中提及数字党建的要求,党中央也提出一定要把党建进行数字化、智慧化。这件事对很多单位、很多部门提出了要求,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但这是掌阅最近一直在做,也是将持续推进的事情。
信息资讯传递难、业务规范管理难是党建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现在中央、省和地方在做党建工作的时候,各个层级因为环境、学识文化的问题,很难做到规范性。为降低信息资讯传递和业务规范管理的难度,解决党员学习教育难、党建考核评价难、交流服务畅通难的问题,我们与中央党校、中宣部做了深入沟通,并为此成立了新时代党建数字阅读研究组。
二、“新时代党建数字阅读研究组”
2019年11月26日,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际和港澳培训中心与掌阅智能设备有限公司成立了“新时代党建数字研究组”。在推进研究组成立的过程中,我们做了很多努力。第一是集合所有中央党校的师资力量。将中共中央党校的副院长金一南等国内教授和国外知名教授等都集中在数字平台上。第二是进行课程体系的数字化建设。原来党的教育都是独立的、非数字化的,教授、课程和体系的上线都存在很大的困难。但是掌阅通过这两年的努力,根据中央党校的课程体系规划和设立,建立了包括主题教育、党员专题学习、中心组学习、党支部书记学习在内的具有针对性和时效性的培训体系。把整个系统数字化虽然是一项很庞大的工程,但却是明年建党100年非常重要的一项活动。
三、“新时代党建数字阅读研究组”服务方案:一个中心、三个场景、五个创新
1. 一个中心:我们希望“新时代数字阅读研究组”落地到政府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双方共建“新时代党建数字阅读研究组”党建实践中心。
2. 三个场景:三个场景分别是:党员学习、培训,党建文化展示(党建文化馆建设)和党建信息化平台建设。掌阅在十年间一直坚持以把这些内容全部数字化为核心,以平台为主,在各省各地把实践中心落实下去。相信会在党建或在To B的整体服务中把数字化做下去。
3. 五个创新:
一是党员学习培训工具信息化改造升级。例如云课堂、党建新生态的VR工作站和重走长征路等。
二是建立数字阅读的电子书。电子书同时拥有Pad和手机终端,共6000多课时,集中所有党校的在线课程,其中一些新的课程也可以实时下发,实现了培训的即时性和异地性,传达的实时性。
三是成立VR工作站。用VR眼镜可以重回那个时代去体验入党誓词、爬雪山、飞夺泸定桥等事情。
四是打造党性教育主题馆。与传统的主题馆不同,党建主题馆覆盖范围广,且具有数字化元素。我们把主题书籍、To B书籍,比如说石油、航空、工商银行、农业银行等,以及全国几乎所有大的书城进行了数字化改造,整合原来图书馆和在线教育做的事情,把书城全部打通。
五是打通线上线下。我们和中央党校的教授做一些培训工作,并将一些课程进行落地、输出,甚至组织一些机构去党校学习。另外,我们还打通了党员行为库、党员信息库、教育创新资源库等平台,希望把党员教育内容、党的资讯、培训体系、党的历史,以及所有To B的课程、书籍全部打通。
这种打通是一种文化的创新,或者说是一种场景的打通。什么叫文化?文化就是将新技术、新科技付诸于现实生活,让我们更好地接触和感受文化,或者感受文化带来的成果,并且在这个基础上达到更大的创新——这就是我们。
探索泛科普文化领域的新数字化增长
蒋 江
果壳网COO业务助理兼职场部总监
何为“泛科普“?第一,要有更加高密度的内容。因为每个人的时间有限,所以用户都希望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高效吸收含有文化营养、科学技术的内容。第二,要有很浅的产出。这个浅是指易于消化、易于理解,同时还要高质量,给大家提供更高品质的产品,带给大家更美、更好、更强的体验。
关于“新数字化“怎么解释?果壳是互联网原生企业,但是现在的数字化指的是数字智能领域。对于每个企业、每个生态来说,当下所谈的增长都不是单点增长,而是全局性增长。果壳希望通过全局的考量分享核心的增长逻辑。
首先,什么叫全局性增量?一方面是几个核心的资产都能得到系统性的增长。一是用户价值,二是资源能力,三是盈利模式。其中资源能力是创制内容的最核心能力,是能够聚合和驱动其他行业内的资源的能力,以及对数据的运用能力。另一方面是关于整体的全局性增长。虽然果壳是以内容为驱动的公司,但是我们希望通过内容的能力、数字的能力来加强我们对用户颗粒度的感知、对核心价值交互能力的深化,以及寻求能够有更多的增量空间的盈利模式,找到更好的驱动要素,并且抓住这个窗口期。这是果壳这样的企业在创业过程中找到自身突破点的压力和动力。
对于果壳来说,我们希望真正的原创能力能在这个时代得到数据智能领域以及其他资源领域的加持。同时我们在科学的大众传播以及在现象级的文章打造上,持续保持着具有优势的输出水平。当然这个水平确实也会受到一些挑战,就像大家一直面临着创意领域怎样才能让好的创意能力持续涌现。对于果壳来说,我们也一直从资源的能力、变现的能力、可持续的能力等几个方面考虑如何实现为优质内容进行持续加持。
在果壳的角度,我们有千万量级的媒体矩阵,但是真正产生一个规模化的效应,其实还是要看是不是有足够的分辨度能够对每一类人群进行内容适配。现在,果壳在不同领域进行了布局,例如专门做美食、做生活方式类的“果壳大号”和“尺蠖研究所”、针对女性科学种草的“美丽技术活”,跟科协合作的公益性的“我是科学家”等等,果壳希望最终创造的内容能够给大家带来很好的参与度和影响力。我们要做到内容科学性和趣味性的平衡,既要保持科学的严谨性,保持大家对真实世界高清晰度、高颗粒度的理解,同时也需要有更多有趣的点来跟大家产生长期的连接,这样才能给大家带来更好的体验,从而带来更高的消费。
下一个问题是关于果壳数字化增长的核心逻辑。首先,要抓住用户,只有在用户头脑中形成头部效应,才能真正立住山头,才能做到价值源源不断有价值的整合和输送。其次,在形式上,要看产品的颜值美不美,形式是不是容易接受,是否能快速地响应、感知用户的需求。最后要落在底层,提升内容信息密度,做到高效循环,这是更加核心的底层部分。
如果要保持头部效应,必须有快速的迭代速度。物联网公司为什么能够有非常大的规模、非常快的迭代速度?就是因为他们掌握了数据,有很高的运营效率,而且行业集中度很高,头部效应越来越明显。果壳作为一家互联网公司,必须占据有利位置。同时,长尾分布是永远存在的,特别是在互联网领域。更高分辨率来自于更高的匹配效率。对于用户来说,现在的内容供给多、信息爆炸,那个性化需求该如何满足?就是需要不断地细分标签,而对标签细分、分辨率的提高有赖于我们对每位用户的识别。
另外,在一些可测量、可感知的地方能够找到增量的空间。大家觉得为什么短视频增长特别快,长视频增长就很慢呢?短视频代表着大家的消费习惯碎片化,短视频创作后基本可以同时上线,直播也一样;而长视频却是一个固化的东西,创作长视频的效率是很低的。所以,内容创作需要对不确定性的感知和效率作出快速的响应。我们不仅要向短视频、直播求速度,也需要加强对每个内容进行审核的效率。果壳的内容具备了很高的信息密度,但是如果我们能像短视频一样,在单位时间里给大家提供更高密度的体验,大家可能就会更乐于接受我们的内容。而且密度不只是信息量要多,也代表着要带来更多的冲击,这样才能吸引用户的注意力,从而在内容上产生更多消费的可能性。
我们要注意内容创造与内容运营、经验主义与科学主义的协调,在内容运营上通过数据反馈一种新的思考和新的模式,突破原来的路径依赖。果壳有固定的粉丝基础,体量大,内容具备一定IP化的黏性,可以做二次消费,所以果壳在长尾市场方面做得非常好。当然,所有都离不开效率的提高,我们希望在内容上能给广告客户、内容消费者布局更多的触点,同时根据用户对不同触点的反应,将用户的停留时长、点击率等数据反馈到内容数据消费上,利用现有的算法,包括语译、机器学习的算法,把更高密度、结构化、可视化的内容联动起来,让内容的长尾效应持续更长,这样一些不太成熟的产品也能够从数据上得到相对积极的反馈。果壳希望建立一种快速循环的机制,找到好的内容选题概念进行快速开发,让用户消费内容,然后再去进行相类似内容的再创造和再强化。
那么,怎么样升级一种新的科普消费方式呢?首先,把大量的数据形成数据集,给用户提供一种在数据里面的探索,并且保持较高密度的信息传递。其次,当用户看到并且参与内容的时候,消费者的一些行为路径和输入信息会变成独特的内容,从而改造整个内容输出、交付的形式。从实施角度来看,这种方式会通过我们的接口对内容进行更新,并且这种更新更适合用户的阅读、消费方式,通过大数据、算法的分析,生成对于用户来说更容易产生化学反应的深度信息。我们把这种方式作为数字化增长的可操作、可识辨的方法论。
更多论坛精彩内容,请继续关注言之有范!
图片 | 来源于言之有范
责编 | 巩仪 刘锦 李思雨
美编 | 吕璐芳
声明 | 文中图片和文字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版权方持权属证明与我方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言之有范
本文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如喜欢我们的内容,欢迎转发!
欢迎向我们投稿
投递邮箱:yanzhiyoufan@163.com
如需咨询合作,请与我们联络!
联络电话:18811328390
言之有范|2014 - 2020
聚焦文化事件
把握政策动向
往期推荐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