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拓展、意涵扩展、双向深化”:“十四五”时期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发展新思路
今日看点
2021年6月《“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发布,七大体系中明确了要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其中提到了要健全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网络,而新型公共文化空间的建设是推动优质公共文化服务向基层延伸的重要途径。本文在分析政策的导向和全国各地公共文化实践的基础上,提出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的三个层次,即服务实体空间的柔性拓展、文化空间的意涵扩展以及公共文化服务双向深化。
本文字数:6710字
阅读时间:17分钟
一、公共文化服务需求转型升级
2015年以来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逐步完善,制度框架基本建立,覆盖城乡的设施网络更加健全,文化产品和服务日趋丰富,服务能力和水平逐渐提升。但随着国民经济不断增长和社会发展水平的稳步提高,以政府为供给主体的公共文化服务空间以及公共文化服务逐渐无法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人民群众对更优质、更舒适、更具有丰富性的文化产品需求日益增加。
通过对比2016年和2019年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数量及活动可以看出,我国图书馆、群众文化机构、文化市场经营单位的数量增长缓慢,图书馆数量保持了1%的增长,群众文化机构数量减少1%,全国文化市场经营单位呈现9%的负增长;但图书馆的总流通人次、读者活动次数,群众文化机构共组织文化活动次数均出现了超过30%的增长。
2016年、2019年我国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数量
及其他活动对比| 图片来源于言之有范 ▲
其中,图书馆流通次数、读者活动以及群众机构文化活动次数的迅速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文化服务效率的提升,与此同时,可以发现“十三五”时期以来,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的增长与公共文化空间数量不足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服务水平面临边际效益递减的风险。
二、我国与西方公共文化空间
建设转向
中西方对于“公共”和“公共空间”的概念解析以及使用的意涵具有一定差异性。西方“公共”的概念最早来自于古希腊时期公与私的分化,随着社会经济的逐渐发展,公共领域相关理论在20世纪开始逐渐涌现,代表性的人物包括汉娜·阿伦特、哈贝马斯、理查德·桑内特等。
其中,汉娜·阿伦特认为人的本质是政治性的,她相信有一个纯粹的公共政治领域的存在,这个领域之中,无论属于哪种阶级、性别、种族或者民族,所有市民都能够平等对话。1961年,哈贝马斯在著作《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中将公共领域概念化、体系化,认为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现代意义上的公共领域得以产生,此时的公共领域是资产阶级公共领域的概念,更是物质的产物,他预想构建一个共享公共空间,在民主政治的基础上公民以参与性和平等理性对话和交谈、参与活动。
此外,西方学者亨利·列斐伏尔出版了《日常生活批判》《空间的生产》等著作,提出了多种空间的形式,用空间的三元辩证法来解释空间问题,认为社会空间的实践产生出社会空间,重新定义了空间。
公共图书馆 | 图片来源于pixabay ▲
我国的公共文化空间概念和理论发展与西方以古希腊为源头的发展历史不同。我国早起有史书记载关于“合”,即是对物理空间的定义,也有老子、庄子等人对于天地空间的思辨和探索。现代中国所使用的空间、公共以及“公共文化空间”的概念、所指以及意涵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演进逐渐丰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公共文化和文化产品等相关的研究不断深入,经历了认可文化事业,保障文化设施建设转为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建设高质量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建设的方向。
目前通常大众和学术论文中使用的“公共文化空间”与公共文化服务和公共文化产品密切相关,是指物理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201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中指出,公共文化设施是指用于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建筑物、场地和设备,主要包括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站)等15类场所。
图片来源于广州古宝博物馆 ▲
在市场环境下,由于公共文化服务更注重社会效益属性,我国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大部分由政府为主体进行建设维护。2000年以后,随着文化市场逐渐壮大,除政府供给以外的各类文化供给主体和公共文化空间也逐渐成为人民群众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大众喜闻乐见的经营性的书店、艺术画廊、影院、剧场等等,多样的文化空间和文化供给主体承担起了大众文化创作、传播、交流等功能。
三、政策中的新型公共
文化空间建设
我国公共文化空间建设与人民群众的公共文化服务需求息息相关,随着各类优质的政府主导、民营、试点等多种类型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逐渐承担起公共文化服务的功能,传统公共文化空间转型升级以及新型公共文化空间的建设成为公共文化服务领域改革的重点之一。从时间线上来看,在2021年,我国多项重要政策和会议提出了关于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的思路:
2021年3月8日,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发布了《关于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鼓励在都市商圈、文化园区等区域,引入社会力量,按照规模适当、布局科学、业态多元、特色鲜明的要求,创新打造一批融合图书阅读、艺术展览、文化沙龙、轻食餐饮等服务的“城市书房”“文化驿站”等新型文化业态,营造小而美的公共阅读和艺术空间。鼓励将符合条件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作为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分馆。
《意见》中并未明确定义新型公共文化空间,但提出了具体要求“按照规模适当、布局科学、业态多元、特色鲜明”,并明确是融合多种行业的新型业态的艺术和公共阅读空间,“城市书房”“文化驿站”为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提供的范例。
城图广场 | 图片来源于公众号“湖州市图书馆“ ▲
2021年4月22日至24日,文化和旅游部在江苏省苏州市召开公共文化领域重点改革工作总结部署会议。会议明确了公共文化领域未来工作重点之一是着力构筑公共文化新型空间。会议提出了着力构筑公共文化新型空间的方式,即以“城市书房”“文化驿站”等为主体,提炼经验,在建设标准、设施布局、建设主体、功能设置等几个方面上进行创新,以公共文化新型空间推动更大范围的改革。
2021年6月4日,文旅部发布《“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明确提出结合老旧小区和厂房改造等,创新打造一批“小而美”的城市书房、文化驿站、文化礼堂、文化广场等城乡新型公共文化空间。《规划》明确了新型公共文化空间的典型为“小而美”的城市书房、文化驿站、文化礼堂、文化广场等。
以上的政策以及会议明确了“十四五”时期构建新型公共文化空间的目标,并以城市书房等文化空间作为示范,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空间构建。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是在全国各地实践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拉近了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与人民群众需求的距离。新型公共文化空间不仅为“十四五”时期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提升提供了可落实的路径,也为未来远景时期公共文化服务效能逐渐提升,建设高质量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供了具体抓手。
四、新型公共文化空间的实践探索
近年来,广东省、浙江省、北京市等多地区在本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基础上,以城市文化传承、满足群众文化需求、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提高等为目标进行了公共文化空间、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模式、数字化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方面的探索。其中浙江省的公共文化服务空间假设探索较早,城市书房、文化驿站、文化礼堂等品牌建设思路较为清晰,新型公共文化空间以及公共文化服务建设较为完善。
峇溪村文化礼堂 | 图片来源于潇湘晨报 ▲
城市书房,是对当前新型公共阅读空间的命名,也有称为“智慧书房”“自助图书馆”“和合书吧”“阅读吧”“悦书房”等,最早诞生于2013年的张家港市,正式命名始于2014年温州市。2014年4月,温州市图书馆在县前头分馆馆舍基础上建设了第一所独立的24小时自助图书馆。2015年在市民公开征集名称的基础上定名为“城市书房”。城市书房采用政府与企业、社区等社会力量合作方式建设,将书房落地到小区、公园、商圈等市民日常休闲的场所,并且采用了统一标识和连锁运营的管理模式。
2019年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批准发布《城市书房服务规范》省级地方标准,明确了城市书房的定义和基本原则、设施设备、服务内容等内容同时厘清了政府和社会力量的责任和权利,不断满足群众的阅读需求,实现读者服务的提质增效,同时也为文化行政主管部门提供了行业管理依据。
2020年9月,全国“城市书房合作共享机制”在浙江温州市成立,极大范围的拓展了城市书房的服务范围,并且促进了城市间文化交流与合作,加强全国资源共享、互联互通、合作共赢。根据温州市图书馆官方网站数据,截止到2020年6月,温州市内共收录了103家城市书房,全国范围内城市书房数量已经达到1480家,涵盖了中国的东中西部各地区。长期以来的扎实建设充分证明了城市书房的发展是在实践中得来的,并且符合人民群众阅读、学习方面的文化需求。
文化礼堂起初是浙江北部新农村建设中的自发行为,2011年,临安市市政府正式规划全市农村文化礼堂建设。自2013年起,浙江省政府每年都将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列入民生实事工程;十八大前后在浙江、河南、湖北等省在属地农村推广。2019年写入中央一号文件,成为一项乡村治理国家政策。文化礼堂作为农村地区的重要文化空间,为村民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娱乐活动空间和精神放松的场所,同时乡村公共空间建设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乡村振兴和乡村文化的传承。
文化驿站是在城市书房之后,温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为满足都市个性化、多元化文化需求而着力打造的公共文化服务创新项目,其中供给主体有政府主导也有社会力量共同参与运营,是新型的公共文化空间和服务。项目于2015年启动,截至目前,温州全市已建成210家文化驿站,提供优质公共文化服务近3000场,累计参与活动市民达28万人次。此外,广东省梅州市也有数量客观的文化驿站项目实施落地,为当地群众提供开放的公共文化空间和多样的文化活动。
以上三类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探索均来自于全国各地的公共文化服务实践探索,大部分公共文化空间品牌首创在浙江省、广东省、北京市等经济发展较为迅速、人民群众文化需求旺盛的城市。由于此类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有助于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并能更好地满足人民需求,解决大型公共文化服务范围与在地需求的矛盾,开始逐渐在全国范围内扩展。根据以上三类典型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经验可以发现,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是以打破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作为共同目标。
五、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路径
根据公共文化空间的建设历程以及新型公共文化空间的实践探索,以提升公共文化空间质量,健全公共体系服务效能为目标,本文拟将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路径分为三个层次,即实体空间创新构建、文化空间意涵拓展、文化服务范围扩展。
01.
实体空间外延柔性拓展
以城市书房、文化礼堂、文化驿站为代表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的创新之处在于实体空间的延伸。柔性延伸不是基于传统图书馆、文化馆、基层综合文化中心的场馆或者中心物理空间的扩大,它包括了两类空间的拓展延伸,第一是原有街区、社区空间,城市空闲空间的再利用;第二是与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其他场馆、社会休闲空间、第三空间的合作,以灵活、柔性的方式拓展了文化空间的物理范围。
温州文化驿站 | 图片来源于温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
全国各地的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同,但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可以首先以完成实体空间的柔性扩展,缩短人民群众与公共文化服务的距离为方向。
02.
文化空间意涵扩展
公共文化服务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我国人民群众对于基本文化权益的了解相对较少。原本的文化空间是指实体公共空间中有文化内容的补充而形成了充满“文化”的场所。随着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在实体空间所占的比重加大,与人民群众距离更近的同时,公共空间的文化意涵得以不断扩展深化。
原本单方面供给的公共文化空间转变为共建共享,文化的重要性潜移默化影响到更多居民,群众的参与也将围绕该地区新型文化空间衍生出更多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和文化内容。文化空间就从有“文化”的场所转变为生产文化、创造文化、传播文化的场所,甚至文化活动本身也成为了文化的空间。
例如,温州市的城市书房与社区共建,更多老人、儿童不出社区就可以学习、阅读,享受到公共文化服务;由政府、居民、第三方共同参与筹办的系列读书活动、阅读比赛等将会作为可传承的经典文化活动,不限于本地区,扩大参与者范围,更广范围的影响到社区以外的人民群众。多样的文化活动随着新型公共文化空间的创建而出现,赛事、活动本身作为文化传播的载体在全国落地,也形成了一个个抽象的“文化空间”。
南汇城市书房 | 图片来源于网络 ▲
03.
公共文化服务双向深化
在新型公共文化实体空间数量增加、文化空间意涵逐渐丰富基础之上,根据地区发展情况和公共文化服务发展阶段,实事求是地形成本地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机制和体系,对内更好地融合本地区习俗风俗和特色文化,促进在地文化保护和文化传承;对外要形成特色文化空间IP构建和品牌建设思维,以打造公共文化产品的思路做好公共文化空间建设,将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经验加以深化和标准化推广到其他省市,并与城市形象打造相结合,促进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提升。
六、结语
“十四五”时期,《规划》中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强调对于公共文化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重心下移、共建共享的思路。新型公共文化空间的建设是改变传统的公共文化服务与便捷高效的要求之间现状的抓手,新型公共文化空间的建设来源于“十三五”时期全国各地的实践探索,且由于新型公共文化空间的实体空间可柔性拓展的基础特性,可以更好地与城乡协调发展结合,与乡村振兴同步。在文化活动逐渐增多、文化空间意涵扩展以及促进新型公共文化空间产品化、标准化的思路下,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将会不断提升,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健全。
参考文献:
[1]金武刚,王瑞芸,穆安琦.城市书房:2013-2020年——基层图书馆建设的突破与跨越[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21(03):1-9+21.
[2]胡海荣.城市图书馆服务体系新模式——温州“城市书房”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图书馆杂志,2016,35(05):4-8.
[3]谢安民. 精英能动、双轨治理与新乡贤交往空间生产[D].浙江大学,2020.
[4]公共服务司.文化和旅游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关于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EB/OL].http://zwgk.mct.gov.cn/zfxxgkml/ggfw/202103/t20210323_923230.html,2021-03-08.
[5]文化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 2016 年文化发展统计公报[EB/OL].http://zwgk.mct.gov.cn/zfxxgkml/tjxx/202012/t20201204_906469.html,2018-02-09.
[6]公共服务司.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务司负责同志就《关于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答记者问[EB/OL].http://zwgk.mct.gov.cn/zfxxgkml/zcfg/zcjd/202103/t20210323_923234.html,2021-03-23.
[7]文旅中国.文化和旅游部召开公共文化领域重点改革工作总结部署会议[EB/OL].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97825136427057970&wfr=spider&for=pc,2021-04-23.
[8]人民日报,顾春.温州建成210个文化驿站,年均提供近3000场优质公共文化服务[EB/OL].http://ent.people.com.cn/n1/2021/0412/c1012-32075106.html,2021-04-21.
图片 | 来源于网络
美编 | 吕璐芳
声明 | 文中图片和文字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版权方持权属证明与我方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言之有范
本文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如喜欢我们的内容,欢迎转发!
欢迎向我们投稿!
投稿请联系:18614256583
如需咨询合作,请与我们联络!
联络电话:18614256583
言之有范|2014 - 2021
聚焦文化事件
把握政策动向
往期推荐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