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范周 | 文化赋能,助力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范周 言之有范 2023-04-03

今日看点

2020年是我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12月26号,2020第十五届中国全面小康论坛在广东中山开幕。本届论坛以“高质量发展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主题,聚焦总结县市全面小康理论与实践。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中国文化产业协会副会长范周教授荣获“2020年度中国全面小康十大杰出贡献人物”并受邀发表主旨演讲。言之有范现将演讲稿件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本文字数:4407

阅读时间:11分钟


范周教授获得“2020年度中国全面小康十大杰出贡献人物”殊荣  ▲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相继提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两个重要国家战略并进行相关部署。前者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应有之义,后者则立足于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总的来看,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相辅相成,关联紧密。脱贫攻坚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前提,乡村振 兴是脱贫攻坚的巩固和深化。


2020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十三五”时期,5575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为新时期乡村的全面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全面推进的背景下,文化小康是衡量小康社会建成情况的重要指标,文化振兴也是乡村振兴中必不可缺的一环。深刻认识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积极发挥文化的引领性作用,对助推乡村全面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论坛现场  ▲ 


凝心聚力、培根铸魂,书写乡村文化振兴新篇章


乡村振兴是以农村经济发展为基础,包括农村文化、治理、民生、生态等在内的乡村发展水平的整体性提升,具有丰富和深刻的内涵。党的十九大对乡村振兴战略明确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其内涵包括了政治、经济、生态、文化等多个维度,其中,文化建设具有培根铸魂的战略意义。


乡村振兴不仅要在经济、物质层面实现农业产业现代化,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同时还需要在精神层面上大力推动乡村地区的文化繁荣发展,以精神文明的丰富带动产业发展,进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和推动农民的全面发展。具体而言,文化发展在乡村振兴中有以下三个重要意义。


首先,文化引领乡村社会树立新风气。乡村是培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沃土,必须发挥文化的引领性作用,培育富有地方特色和时代精神的新乡贤文化,提升乡村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陕西安康市金寨镇自2015年起树立村规民约,反对恶俗旧习,倡导新民风。同时在群众中推选“新乡贤”,建立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等群众自治组织,产生了积极治理成效,为乡村文化的重塑奠定了重要基础。


陕西安康市金寨镇 | 图片来源于网络  ▲ 


其次,文化推动乡村产业结构新发展。文化具有融合性、创意性特征,而乡村具有广阔的文化资源,以文化创意激活乡村文化资源活力,实现乡村一二三产业的有机融合。位于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的竹泉村在近10年间打造了全域旅游的“竹泉模式”,凭借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发展成为乡村振兴的典范。每年累计接待游客800余万人次,各类服务业商铺190多家,辐射解决周围十几个村近千名的剩余劳动力,村民人均年收入超过3万元,实现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的协同发展。


山东省临沂市竹泉村 | 图片来源于网络  ▲ 


再次,文化塑造乡村居民的“精气神”。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关键在于育人,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塑造新时代村民的“精气神”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任务和目标。因此,必须将乡村文化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摆在优先发展位置,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提供根本动力源泉。


顺应时代,把握机遇,关注乡村文化建设中的四大关系


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中写道,“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五千年来,在中国广袤的乡村土地上孕育出璀璨的中华文明,凝练出了中国人的文化品格。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乡村逐渐走向“失意”和文化的“没落”,而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是乡村文化回归大众视野的重要契机,也是乡村融入新时代发展的重要机遇。在时代发展机遇面前,文化赋能乡村应重点把握以下四个关系。


01.

乡村文化传承与创新之间的关系


乡村文化内涵丰富,包含物质载体与精神文化两个方面。物质层面包括传统村落、古镇村寨、古建等实物载体;精神文化包括了思想观念、道德规范、乡风民俗、节庆活动等方面。乡村文化既有自身独特的价值,同时也因区域闭塞、思想认识滞后、文化供给不足的原因带来文化相对落后、缺乏文化认同感等问题,甚至部分农村地区仍然存在封建迷信观念。因此,乡村文化建设应首先把握乡村文化传承与创新之间的关系,深入挖掘传承乡村文化中的优秀精华部分,剔除糟粕。同时积极吸收外来文化的有益因素,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重塑乡村新文化。


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南庄镇紫南村处于广府文化的核心区域在乡村振兴道路上走出了自己的特色。2016年,紫南村提出“文化立村、文化兴村、文化强村”的理念,着重打造“仁善紫南”品牌发展的乡村振兴新路径。在具体措施方面,通过建设广府家训馆、紫南村史馆、佛山好人馆等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教育村民学习家训家风;建设一万多米长的仁善文化长廊,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让村民处处感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熏陶。正是通过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仁善品质与当代结合创新的方式,让这个有300多年历史的村落散发出了时代光芒和价值。


紫南村史馆 | 图片来源于网络 ▲ 


02.

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之间的关系


中国人之根脉在于农村。在当今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乡村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成为乡村发展的首要任务。一方面,乡村文化资源的保护是根本。乡村文化资源历经历史的淬炼而留存下来,具有其顽强性同时也有其脆弱性。文化资源的探索首先是对在地文化资源的传承,是对乡村文化根脉的重寻。2016年,“潮韵•古村”——潮州画家古村落采风写生作品展落地广东省潮州市。画展集中展示了潮州画院32名画家70余件作品,对潮州古村落和其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了多角度的挖掘和阐释,以本地人浓厚的家乡情结展现了乡村文化的历久弥新。


潮州30余位画家描绘本土民俗 | 图片来源于网络 ▲ 


另一方面,乡村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是顺应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必要选择。从文化资源到文化产业是文化赋能乡村经济最直接的发展通路。要合理开发乡村文化资源,以社会效益为先,做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协调发展。以文化内涵为体,以资源禀赋为用,在保留资源文化价值的基础上,充分与市场结合,探索乡村文化发展的市场化路径。同时,注重资源开发中文化内涵和表现形式之间的关系,以讲好乡村故事为首要原则,切忌文化资源的空洞堆砌,做好乡村文化内涵的现代化阐释。


03.

公共文化服务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关系


公共文化服务和文化产业是文化事业发展的一体两翼,两者之间互相支撑。在融合发展过程中,公共文化服务为文化产业发展塑造营造文化氛围、培育消费习惯,文化产业则为公共文化服务提供内容、形式和传播手段。乡村文化建设需要公共文化服务与文化产业两手抓,融合发展,避免顾此失彼。一方面,健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需要以农村居民的实际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完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满足农村居民的基本文化需求。另一方面,积极开拓乡村地区新兴文化市场,丰富农村居民的文化生活。


04.

差异化发展与区域协同发展之间的关系


乡村文化建设要具备大局观。首先,文化赋能乡村要基于本地特有的资源禀赋,以独特的在地性资源为依托,因地制宜地发展本地特色产业。通过品牌的塑造,打造文化形象的唯一性。河南商丘的虞城县深入挖掘当地资源禀赋,盘活历史文化资源,以造字鼻祖、造酒鼻祖、烹饪鼻祖、汤药鼻祖和教育始祖“五祖”起源和“木兰之乡”为招牌,扎根本土文化打造文态虞城大格局,获得了经济效益与社会口碑的双丰收。此外,基于空间维度和历史维度而言,我国主要形成了包括齐鲁文化区、荆楚文化区、吴越文化区在内的不同文化区域,此外又有大运河文化带、丝绸之路经济带等文化长廊,每个区域内部的文化资源具有一定的共通性,这就为区域协同打出“组合拳”奠定基础。一方面,文化资源相近的乡村可以积聚力量,擦亮共同的文化名片;另一方面,两地或多地可以通过积极的合作和沟通,促进资源要素的流通,找到发展的比较优势,促进相关产业的蓬勃发展。


虞城县花木兰文化公园 | 图片来源于网络 ▲ 


融合发展,培育内涵,文化赋能乡村的产业实践路径


文化为乡村带来了什么?一方面为乡村居民带来经济收入的提高,另一方面也促进了乡村地区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效统一。文化以自身的融合渗透性、创意性等特征在培育产业的同时也在培育新农民。具体而言,文化赋能乡村的路径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01.

依托文化资源的在地性,发展特色文化产业


广袤的乡村承载了农业生产和农民的丰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孕育出了不同区域特点和民族特色的乡村文化,它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深入挖掘乡村特色文化符号的基础上,通过盘活特色文化资源,大力发展乡村特色文化产业是保护、传承与利用乡村文化资源的重要途径。


老腔原为陕西省渭南市华阴市双泉村张家的家传戏,从汉代到今屡经演变,老腔的表演形式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从最初的搭戏台以皮影为主的表演到现在的幕前演唱,与大多数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面临着消亡危机。抢救华阴老腔的转机来自于歌手谭维维与民间老腔艺人在春晚舞台上表演的《华阴老腔一声吼》。当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老腔,老腔也走出了陕西,甚至走出了国门,而双泉村现在成为了华阴老腔的重要保护、展示基地。


《华阴老腔一声吼》 | 图片来源于网络▲ 


02.

发挥文化渗透作用,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乡村产业振兴的根本途径。其中,休闲旅游等业态是农村产业融合的重点发展产业,它能将乡村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有机的结合,推动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协同发展,从而有力的推动乡村振兴。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人数达30.9亿人,直接带动吸纳就业人数1200万,带动受益农户800多万户。伴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广大农村地区的居民将成为新兴消费力量。


浙江安吉是乡村旅游发展中的一个典范。2003至2005年间,安吉县开始陆续关停矿山和水泥厂。2013至2015年该县余村工业做减法、旅游做加法,把全村规划为五彩田园区、美丽宜居区和生态旅游区,从绿色资源、绿色产业到绿色经济,深刻挖掘了“竹文化”内涵,以文化产业补充与助推旅游产业,由点及面,“竹文化+”带动了安吉的全域旅游发展,实现了保护绿水青山、打造金山银山的兴竹富民目标,展示了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的内涵。


浙江安吉| 图片来源于网络  ▲ 


03.

建设文化品牌,讲述新时代中国乡村故事


在文化建设当中,品牌发展是重中之重。品牌的必要性体现在它的引领、示范和带动作用,同时品牌的发展有利于拉动产业上下游,积聚优质资源打造品牌IP。在乡村文化振兴中,建设乡村特色品牌是梳理、重建乡村文化自信的重要方式。


山西省汾阳市贾家庄村上世界中叶因电视剧《我们村里的年轻人》而扬名,剧集歌曲《人说山西好风光》也成为全国人民认识山西、走进山西的开始。此后,马烽、西戎、孙谦等一大批优秀的文艺创作者扎根于此,贴近群众、书写生活,为当地留下了丰富的文学、电影作品,这既成为今日贾家庄村发展的坚实基础,当地也通过对于文化资源的挖掘、整合,进一步引导、反哺村民的文化需求。如今,村中的种子影院、贾樟柯艺术中心、文化产业园区完全对标城市文化设施建设标准,“86358电影短片交流周”“吕梁文学季”等活动集聚世界目光并逐渐打响品牌,小小的贾家庄村正不断通过文化释放自身独到的魅力。


吕梁种子影院 | 图片来源于网络  ▲ 


文化兴则国家兴,文化强则民族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乡村振兴作为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工程,文化振兴是产业振兴、人才振兴的重要支撑。因此,乡村振兴必须坚持文化发展理念,落实相关政策,加大人才培育,让美丽乡村看得见山水,留得住乡愁。




图片 | 来源于网络
责编 | 李姝婧 巩仪美编 | 张雨曦
声明 | 文中图片和文字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版权方持权属证明与我方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言之有范


本文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如喜欢我们的内容,欢迎转发!


欢迎向我们投稿

投递邮箱:yanzhiyoufan@163.com

如需咨询合作,请与我们联络!

联络电话:18811328390



言之有范|2014 - 2020

聚焦文化事件

把握政策动向



往期推荐

01

 休闲旅游,如何助力乡村振兴新发展?

► 点击阅读

02

● 政策解读丨乡村振兴法律护航,体现出哪些信号?

► 点击阅读

03

 当“乡村振兴”遇上“直播电商”,如何保障“直播助农”行稳致远?

► 点击阅读

04

 疫情过后,乡村民宿如何更好到达“诗和远方”?

► 点击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