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图说|黄河与汾河:跨越千年的牵手与对话

言之有范 言之有范 2023-04-03

今日看点

被誉为三晋大地母亲河的汾河,是山西省最大的河流,也是黄河第二大支流。干流与支流之间的关系,以及其相互间的影响在三晋大地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三晋大地上文化、政治、经济的发展都脱离不开这一关系的助力和加持。因此,不仅要加强黄河支流的生态治理工作,以维持黄河生态及干、支流关系的健康和稳定;也要加大对黄河支流文化的保护、挖掘和传承,以实现黄河文化的完整留存和派生发展。



本文字数:2588

阅读时间:7分钟


图片来源于言之有范  ▲ 


2020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时强调,治理汾河,不仅关系山西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也关系太原乃至山西历史文化传承。作为中华文明重要的发源地,黄河流域文化的中心山西省在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中的地位显著,是黄河文化根之所系、魂之所在。黄河文化是干支流以及流域文化的总和,深入了解黄河流域山西段以及支流的文化,对于深入挖掘黄河的文化基因,探讨黄河文化的起源、发展对中华文明的贡献具有重要意义。


图片来源于言之有范  ▲ 


三晋文化


图片来源于言之有范  ▲ 


山西位于黄河中下游,地理环境优越,自古有“表里山河”的美誉。山西是中华文明重要的发源地,黄河流域文化的中心。从商周时期开始便有可考的人类活动,在春秋时期是晋国地带,后来被分为韩、赵、魏三国。三晋文化根植黄土,由黄河水哺育而成,文明进程从未间断。山西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了有别于其他地域文化的显著特征,流域里的人们生活、繁衍、创造积淀成为三晋文化。黄河文化孕育的是典型的农耕文化,养成了安定朴实、重视传承的品性。因此,淳轻华丽,崇尚务实而不虚悬是三晋文化的特质。


图片来源于言之有范  ▲ 


俗语有言,“感受三晋文化,必须到晋祠”。晋祠是三晋历史文脉的综合载体,有宋元明清民国建筑类型的完整序列,文化遗产资源厚重。在文化风貌上,晋祠是祭祀宗教文化与自然山水风光完美结合的典范,为中国现存最早的皇家园林。



周柏 | 图片来源于言之有范  ▲ 


圣母殿 | 图片来源于言之有范  ▲ 



盘龙木雕 | 图片来源于言之有范  ▲ 


鱼沼飞梁 | 图片来源于言之有范  ▲ 


献殿 | 图片来源于言之有范  ▲ 


以河流为纽带,助力经济发展


山西省地处为黄土覆盖的山地高原,高原内部起伏不平,河谷纵横,且东部有太行山阻拦。如此复杂的地形自古以来就为山西的陆运带来了诸多不便。而汾河作为黄河的支流,便成为山西与外部进行资源交换和经济交流的纽带,一方面为山西区域内的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另一方面也将山西的各类资源带入沿黄干流流域,发挥其更大的价值。


图片来源于言之有范  ▲ 


早在西周、春秋时期,汾河上航运就开始了。战国、秦汉时期,汾河流域的水利灌溉事业和垦植业受到重视,至隋唐两代,是汾河漕运和灌漉事业达到兴盛发达时期。此时汾河航运的主要功能是进行粮食的运输,以缓解晋国饥荒或是以晋之粟填补京师仓储的空虚。而到了唐代中叶以后,汾河流域内的吕梁山成为了当时采伐术材的一个重点地区,木材经汾河运至黄河,再“沿河东下至于开封”,出现了“万筏下河汾”的壮观情景。明代诗人张颐有诗《汾河晚渡》描绘当年胜景道:山衔落日千林紫,渡口归来簇如蚁。


图片来源于言之有范  ▲ 


而由于历代的垦殖、采伐,造成汾河水量大减,水土流失严重。虽然如今的汾河已不具备通航的条件,但由于汾河与黄河之间的紧密联系,其在山西省的经济地位仍举足轻重。目前汾河流域以农业生产为主,为山西商品粮生产基地。流域内,特别是沿河两岸分布有丰富的煤铁等矿产资源。2000年汾河流域生产总值(GDP)为山西全省的44.4%,全流域农业产值为全省的40%,而工业产值占全省的51.50%。


图片来源于言之有范  ▲ 


山西的经济发展都离不开汾河的助力。正是因为汾河依靠黄河为干流,山西才得以与外界进行更便捷的运输,实现更广泛的经济活动。而黄河也因为拥有汾河这一主要支流,构成更完整的水系形态,不仅使干流流域度过多次危机,也将三晋大地滋养为中国北方的主要发达地区之一。



图片来源于言之有范  ▲ 


一泓清水入黄河


汾河主要流经黄土高原,土质疏松,多暴雨,流域内植被覆盖率较低,水土流失严重。不合理的开矿、建设窑洞、修路等人类活动,加剧水土流失,使河流含沙量大。而汾河注入黄河后,就加大了黄河的含沙量。因此,治理汾河的工作刻不容缓,从这一层面上来讲,治理汾河就是治理黄河。


图片来源于言之有范  ▲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在山西考察时,高度重视汾河生态环境保护。习总书记强调,“一定要高度重视汾河的生态环境保护,让这条山西的母亲河水量丰起来、水质好起来、风光美起来”,要“让一泓清水入黄河”。因此近年来,山西省高度重视汾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加快部署建设“沿汾生态文旅融合示范带”,采取多项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


图片来源于言之有范  ▲ 


一是停止保护区煤炭开采,从源头上保护汾河。二是以河长制为抓手,推动汾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全面好转。对照水利部《2021年河湖管理工作要点》,下一步山西需进一步强化河湖长制、完善河湖长制组织体系,努力构建汾河流域“水丰、质好、河美”的生态廊道。


 图片来源于言之有范  ▲ 


三是关停企业植树造林,提升汾河流域生态质量。太原西山地区通过关停企业,植树造林,生态修复了8万多亩矿山,改造成17家城郊森林公园,提升了汾河流域的整体生态环境质量。


图片来源于言之有范  ▲ 


延绵700多公里的汾河,经过流域内6市45县,最后从山西运城汇入黄河。经过上下游城市多年的共同努力,2020年6月底,汾河流域13个国考断面全部退出劣V类并保持稳定达标,且汾河基本实现干流全年不断流,通过上下游联动,真正实现了“一泓清水入黄河”。


图片来源于言之有范  ▲ 


汾河与黄河相依相随,傍身同行,二者所代表的黄河支、干流的关系在山西得到了充分的展现。汾河文化是黄河文化的延续和拓展,挖掘支流价值,对黄河文化的保护传承弘扬亦具有重要意义。




图片 | 来源于言之有范

责编 | 李思雨 卢立志

美编 | 吕璐芳

声明 | 文中图片和文字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版权方持权属证明与我方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言之有范


本文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如喜欢我们的内容,欢迎转发!


欢迎向我们投稿!

投稿请联系:18614256583

如需咨询合作,请与我们联络!

联络电话:18614256583



言之有范|2014 - 2021

聚焦文化事件

把握政策动向




往期推荐

01

 名副其实的文物大省,山西与黄河文化将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 点击阅读

02

● 天下黄河富宁夏:解读宁夏的黄河密码

► 点击阅读

03

 “干沙滩”变身“金沙滩”,闽宁镇的脱贫密码是什么?

► 点击阅读

04

 图说 | 走进内蒙古“几字弯”,这里为什么是黄河流域最具代表之地?

► 点击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