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学者范周,黄河归来是少年
在文化产业的发展道路上,范周是探索者,更是行动派。他连续两年领衔主讲跨年直播公开课,用互联网思维加融媒体传播,实现知识跨年和教书育人的全新融合;他发起创办文化产业学院奖、两岸文化创意产业高校研究联盟、中国文化产业30人高端峰会,创造了文化产业创新与实践的一系列标志性事件。
正文共4326字|预计阅读时间11分钟
编辑|李姝婧
“我是来自北京中国传媒大学的范周,我是万晨阳,我是赵航,我是侯雪彤,我们都是文旅部黄河文旅行课题组(编者注:应为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调研课题组)第一小组的成员。我们现在所在的位置是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黄河源头,高度是4610米。我们现在把它用影像记录下来,作为课题组一个影像的重要资料,希望这次课题的研究成果和我们所来的这个地区,以及重要的黄河全流域,用藏语说的一句话叫做:扎西德勒!”
“黄河,我们来了!”8月末,一夜之间,范周“由夏入冬”,从北京到青海,从平原到高原。身着羽绒服的他,站在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黄河源头纪念碑前,轻微的高原反应被激动的心情冲淡,和课题组的其他成员,也是他的学生们,拍下了这段视频,并发布在视频号“范周老师”上。自此,一段期待已久的行程正式开启。此后的近1个月里,他们跨越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从黄河源一路走到入海口,完成了一次意义重大的课题调研,更收获了一次感受深刻的生命体验。
启程
范周带领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调研课题组第一小组成员,在青海省玛多县黄河源头留下珍贵合影 ▲
再出发
北京京和文旅发展研究院成立,范周拥有了新的身份:北京京和文旅发展研究院院长。供图/北京京和文旅发展研究院 ▲
“黄河真的是浑不见底‘黄色的河’吗?在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的青海省内,黄河源头地区却是无与伦比的清澈和秀美。如果把黄河比作母亲,那青海省内的黄河更像少女时期,是温文尔雅、内敛含蓄的。她少了一份奔放与粗狂,多了一份温柔与安静,默默积蓄力量哺育着生活在两岸的华夏儿女。”在课题组的随行日记中,黄河给他们的第一印象,多少有些颠覆曾经的认知。
全长5464公里的黄河是中国仅次于长江的第二大河。根据黄河水利委员会的划分方案,从青海卡日曲至贵德龙羊峡以上的部分为河源段。河源段经过星宿海、扎陵湖、鄂陵湖到玛多县,穿过龙羊峡到贵德县,清澈见底、水流稳定。
图为调研组成员拍摄 ▲
在扎陵湖、鄂陵湖畔,课题组成员除了感受到空气的清冷外,更是感受到此处的好生态。他们的镜头中,鄂陵湖中取出的水样清澈得“和自来水一样”,珍稀动物藏野驴在结伴觅食,不怕人的牦牛甚至还跟着车子跑了一小段路。
但当他们一路下行,来到内蒙古老牛湾、三门峡大坝、黄河入海口时,看到的却是截然不同的景色,一条更加多面的黄河。
从青藏高原出发,黄河流过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九省区和66个地级市(州、盟),灌溉了全国38%的耕地,解决了4.2亿人口的温饱问题。历史上,黄河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华夏儿女在一边同黄河做斗争、一边依靠黄河繁衍生息中,孕育了河湟文化、河洛文化、关中文化、齐鲁文化等壮阔灿烂的黄河文化。《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规划》和《黄河流域旅游专项规划》确定的黄河干流流经的九省区148个县(市、区)当中,汇聚了大量的文化和旅游资源。
黄河入海口,图为调研组成员拍摄 ▲
“一条记载着中华文明的大河,每一次改道都改变了中国的经济、社会甚至是朝代。面对黄河,我们会觉得自己特别渺小,我们对黄河文明的深邃还有很多不了解。”调研途中,这样的感受在范周心中越来越强烈,促使着团队的脚步与思考不断深入。
这次调研汇集了领域内的众多专家。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会同北京京和文旅发展研究院、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院、山东大学、兰州大学,以及相关省市的科研机构,共同对调研题目进行了深度研究。北京京和文旅发展研究院的工作人员承担调研任务,并对后期的调研成果进行系统梳理,向有关部门做好专报。一路上,调研组发布了30多篇呈现阶段性调研成果的新闻报道,还利用自媒体发布了近百条科普短视频,微博话题阅读量突破500万人次。
“黄河真是多彩的”“你们的造访为黄河‘洗白’了”“非常解渴,希望跟着范老师的脚步一起走近黄河文化”“清澈美丽得让人感动心醉,一定守护好这片净土”……在视频号“范周老师”中,很多读者写下了自己的感想,并期待着“范周老师”的每一次更新。
黄河文化为什么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我们如何看待和理解黄河文化?黄河文化如何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踏上调研之旅之初,作为课题组负责人的范周向包括自己在内的每位成员发问。调研结束后的一个月,10月28日,由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调研课题组主办的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调研阶段性成果闭门会议召开,给出了课题组用行走、观察、思考寻找到的答案。
此次闭门会议吸引了中国黄河文化经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原国家旅游局综合司司长张坚钟,甘肃省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作委员会主任、兰州大学博士生导师、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范鹏,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副司长李晓松,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文史部创新工程首席专家、教授,北京观恒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祁述裕,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张鲲,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李延庆,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副院长、博导刘江红等众多业内大咖参与。
“摸清家底儿是认识黄河文化的首要前提。”范周在会上强调了这一原则。
范周教授 ▲
为期一个月的行程中,课题组兵分五路,考察了沿黄各省区的政策规划编制、文艺创作展演、文物保护、非遗传承、公共文化服务、产业发展、沿黄景区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情况。他们从黄河各段取回水、土、石样品44份,拍摄视频素材近百小时、照片7000多张,还带回一些非遗作品,回京后又将所有样本送到北京理工大学做了科学处理,“这为我们解读黄河文化增加了质感”。
借助充实的素材,课题组得出了初步的调研结果,并提出“编制绘就黄河文化谱系是回答‘黄河文化是什么’的最佳途径”“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需要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的高度参与”“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工作的顶层设计要注重与沿黄各省区的自身特质与定位相匹配”“生态条件的持续变化与碳中和国家生态战略将对文旅发展产生深刻影响”“濒危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仍需要下大功夫”“跨区域的协作交流乃至工作机制必不可少”等六条建议。
“理解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需要认识到黄河文化是千百年来在各沿黄省区生活的居民生产生活积累下来的文明成果之和,也是凝结在中华民族血脉中的精神力量。”太原晋祠中的千年古柏树、宁夏闽宁镇的金沙滩、兰州大大小小的跨黄河桥梁、几十种不同风味的面食……这些沿途的人事物甚至美食,都成为课题组触摸黄河文化、感知黄河文化拼图上的重要一块。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这次黄河调研让范周有了更深的体会,“黄河挟带泥沙经过几字湾、穿过壶口瀑布,到达河南境内,经过小浪底水库的调沙,又变成清水。水利设施可以让黄河变清,究竟怎么由浑变清?不去现场看,根本相信不了。”
让范周颇感难忘的是,他在调研途中在兰州度过了自己62岁的生日,晚上11点时还被学生们请到会议室。学生们买了蛋糕、煮了面条替他庆祝,不能到场的还特别制作了视频,“他们跟我说,老师,您今天还没吃面条,过生日一定要吃面条。”
来自学生们的爱让这位已经执教39年的老教书人感动不已,但和学生们的相处中,范周却从不服老。笃信“心理年龄决定生理年龄”的他,认为最好的养生就是在喜欢的工作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从4600多米到海拔正负零,穿着羽绒服、捧着氧气瓶的经历还是挺遭罪的,但是我的身体经过这样一次折腾和考验,完全能够胜任。有人觉得62岁应该是含饴弄孙的年纪,但我还想继续为国家、为社会工作,至少可以让我衰老得慢一点,痴呆来得晚一点。”
北京京和文旅发展研究院第一次全体大会 ▲
第一次开通视频号,第一次出镜,第一次操纵无人机航拍扎陵湖……调研的行程中,范周又一次挑战自己。
在2020第十五届中国全面小康论坛上,范周被评为“2020年度中国全面小康十大杰出贡献人物”。给予他的颁奖词写道:在文化产业的发展道路上,范周是探索者,更是行动派。他连续两年领衔主讲跨年直播公开课,用互联网思维加融媒体传播,实现知识跨年和教书育人的全新融合;他发起创办文化产业学院奖、两岸文化创意产业高校研究联盟、中国文化产业30人高端峰会,创造了文化产业创新与实践的一系列标志性事件。
作为探索者与行动派,范周选择在62岁的年纪再次转换人生赛道。
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调研阶段性成果闭门会上,北京京和文旅发展研究院同时成立,范周拥有了新的身份:北京京和文旅发展研究院院长。作为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导,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创建院长,雄安新区发展研究院创建院长,北京京和文旅发展研究院院长,中国文化产业协会副会长,文化和旅游部“十四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多重身份将让他在文化产业创新与实践的道路上凝聚更多力量,做出更多探索。
未来,范周为自己定下的任务是,利用北京京和文旅发展研究院这一新型智库,立足北京、服务全国,做好大文化和旅游的战略研究,并在高端人才培养和为地方、乡村、社区服务落地上有更多的突破。“大文化是指将文化和环保,和乡村振兴,和经济社会发展结合。”
黄河从青海源起,一路奔涌,融汇百川。当历时1个月、行程5000多公里的调研接近尾声的时候,课题组来到了黄河入海口山东东营。亲眼看到黄河入海,身为大连人的范周觉得很奇妙,“借助黄河的水,我和它一起回到了我的家乡,渤海湾的另一边。“
“昆仑渤海一线牵,黄河归来是少年。”百川入海,意味着更广阔与浩瀚的另一次启航,谁说人生亦不是如此?“在知识上、体能上,我对未来充满信心。”范周说。
【文末互动】这里是给范周教授的留言板!快快留言吧!!
【添加星标 & 搜索历史】
图片来源|北京京和文旅发展研究院声明 | 文中图片和文字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版权方持权属证明与我方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言之有范
欢迎向我们投稿!投稿/合作加入我们or社群扫码👇联系执行主编:18811328390加微信请备注好“姓名+工作单位”信息。带来不便,请多谅解,期待与你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