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数字化2.0时代:新文创+新科技如何打造数字文化生态圈?
文化和科技融合是一个时代性命题。从2006年“十一五”《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中首次提到“加速科技与文化的融合”到2021年《“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已成为时代发展趋势,成为推动社会进步,推进文明演化的重要“加速器”。如今数字经济方兴未艾,文化机构的全面触网、融网、上云必将会颠覆传统的生产传播消费机制,不仅为各行业提供创意动力,也为消费者带来全新体验。诚然,理想是美好的。如何回答好这一时代命题,还需要政府、企业与各文化机构、社会力量的共同努力。
作者 | 李姝婧
本文字数:5339字 | 阅读时间:14分钟
2021年是人类与疫情共生的第二年。一场新冠疫情前所未有的改变着每个人的生活与工作状态,同时也加速了产业和社会变革。公众一方面已经习惯疫情防控常态化有时带来的一些不便,另一方面也对这一过程中催生的“云直播”“云展览”等新业态有了广泛的认知和参与,就此形成了新的文化消费习惯和消费方式。
博物馆是文化创意的中枢,是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连接者,也是国内与国际文明对话交流的重要窗口。过去八年来,博物馆从品牌到实际发展业务与各行业的跨界融合已形成“博物馆+”新业态,尤其是博物馆与互联网的融合突破了时空限制,消弭了传统意义上的产业与事业边界,成功地撕掉博物馆“高高在上”的标签,以更为平和的姿态走进公众生活,“博物馆是一种生活方式”已成为共识。
12月15-16日,故宫博物院和腾讯联合举办的第二届“文化+科技”国际论坛在深圳通过“线下+线上”方式成功举办。这场论坛汇聚了国内外16家博物馆共70多位深耕在博物馆数字化领域中的专家学者,他们共同回顾了新冠疫情以来博物馆发展的新变化,并分享数字化全面赋能博物馆在内的文化机构、企业的成功案例和经验。
这场论坛的召开方式是世界的一个缩影。虽然疫情阻隔了线下见面,但思想的碰撞、产业的融合实践不会因为疫情而中断,反而在这一过程中彰显出文化的韧性和活力。
正如法国博物馆联合会-大皇宫数字项目总监罗埃·阿米特在发言中所说,“数字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杠杆效力”,它撬动了博物馆求变,求新的大门,也撬动了全社会创新创意创造的源泉。
数字化生存是美国学者尼葛洛庞蒂在25年前提出的重要概念,他提出“计算不再只和计算机有关,它决定我们的生存”这一重要判断如今已成为常识。
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浪潮中,5G、大数据、人工智能、AR/VR/MR、区块链技术渗透在社会发展的每个环节,成为国家战略、区域发展中的重要板块。没有人能躲避数字化浪潮,也必须对此要作出自己的回应,博物馆也在这一浪潮中面临着挑战与危机,甚至是淘汰。
2020年当疫情席卷全国之时,各地博物馆被迫暂停一切线下参观活动转而拥抱互联网平台,尝试通过云端方式为公众提供文化应急服务。这是一次被迫转型,也是一次对博物馆数字化建设的考验。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敦煌博物院、苏州博物馆等多家博物馆运用已有的数字化基础集中上线一批 “云直播”、“云展览”、小游戏等多样化数字文化产品,打破时空限制、丰富观众体验。
国际博物馆协会2020年的报告显示采用线上展示藏品、展览和博物馆在2020年增加15%。例如故宫博物院与腾讯携手打造的数字故宫小程序1.0在2020年7月正式上线,它核心采用AI、VR等技术手段,为观众提供包括线下的预约购票、路线导览,线上的数字文物资源获取、云观展等多种应用场景服务,观众通过移动终端就能享受到故宫丰富的文化资源以及便捷服务,感受到故宫文化魅力和深层次的知识体验。
当前博物馆的数字化生存成为一种常态。大众最能明显的感知表现就是像“云直播”“云观展”“云讲解”等服务不再仅是突发事件的应急需要,而逐渐成为一种主流的方式选择。博物馆在策展时主动考虑到云展览的需求,将云展览吸纳在整体策展的一部分。
更深层次的表现在博物馆发展战略与数字化的全面融合。2021年3月,中共中央发布的《“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出“推进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和数字化发展”。
什么是博物馆的数字化发展?言之有范认为,博物馆的数字化发展绝不是仅停留在通过社交媒体与大众进行互动交流建设和网站浏览表层触网,也不是线上与线下博物馆的虚实割裂,而是博物馆从管理运营到服务公众理念与方式的全新变革,而这本质上是一场认知革命。如果博物馆不能在这一过程中完成转型,那必然会成为一口枯井被时代抛弃。
龙头的作用是示范。在博物馆数字化建设领域,故宫始终走在前列。疫情发生后,故宫博物院依靠多年来持续深入的数字故宫建设在这场大考中表现优异,成为传统文化机构活化的典型案例,打造了文博+互联网融合的“故宫范式”。
何为“故宫范式”?言之有范认为,“故宫范式”是传统文博机构与互联网企业通过内容、平台与技术和融合塑造的三新价值——传播新渠道、参观新体验、拓展新受众。
追溯公众对故宫年轻化印象的开端,我们发现是从网红胶带这一文创产品在社交媒体上的火爆开始。然而故宫与互联网的全面融合还要2016年故宫与腾讯的合作讲起,把五年的时间拉长,主要分为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2016-2019):发展起步期,内容与平台联合重塑数字文化生态
具体举措是故宫开放自身文化资源,腾讯进行数字文化产品的开发,基于腾讯在社交领域的优势极大地拓宽传统文化受众,吸引了大批年轻人关注故宫和故宫文化。
这一阶段重要关键点是2018年。这一年腾讯将泛娱乐战略升级为“新文创”,它以IP生态打造与塑造中国符号为核心,强调系统性、开放性和原创性特征。几年内,举办“古画会唱歌”Next Idea音乐创新大赛、Next Idea条漫大赛等活动;1.0到2.0版“玩转故宫”小程序逐步上线,并把产品消费上升为情感消费,最终获得用户的情感与价值共鸣。
第二阶段(2019年至今):迈向深水区,聚焦文博“深度数字化”打造数字生态圈
数字化的根基是高标准的采集,数字化采集是文博行业的新基建。故宫与腾讯自2019年开始共建创新实验室,探索系列技术方案加速高标准数字化采集工作,助力故宫用“新科技”打造文博行业的新型基建。
新基建与新文创形成文博数字化发展的闭环生态圈,这个生态圈具备鲜明的开放性、共享性与服务性特征,符合博物馆未来发展的方向,同时也完美契合博物馆作为公共文化机构的职能。
实践出真知。五年实践探索出的“故宫范式”是产业互联网与消费互联网串联与融合形成的范本,它的路径在于先为故宫带来销售和营销模式的变革从而带动建立在新技术之上的博物馆深层变革。
“故宫范式”的价值不仅是对故宫博物院本身,更是其他博物馆,尤其是对中小型博物馆的示范作用,诚然,我们又必须承认,故宫范式的推广与复制存在一定的特殊和困难。这体现在故宫博物院作为著名世界文化遗产地在全世界具有独一无二的影响力,故宫的每一步举措和变化自带“放大器”的流量效应,这是中小型博物馆无法拥有的资源。
但是,博物馆的数字化建设更为关键的是中小型博物馆的数字化建设。
在第二届“文化+科技”国际论坛现场,国际博物馆协会副主席、中国博物馆协会副理事长安来顺发布的几组数据值得关注。这组数据来源于国际博物馆协会从2020年5月开始到2021年5月在全球进行的3次调查,数据结果发现博物馆在数字化转型中更为理性与务实的特征。这表现在以下几个维度:
博物馆数字活动人力资源投入方面,总的来说加大了数字化员工(包括雇佣非全职),没有数字化人员的博物馆比例明显下降。
博物馆财政预算全球范围并不乐观,但博物馆数字化投入的预算呈现上涨趋势。
从数字化活动来看,社交媒体活动占比超过50%,线上藏品的比例在三次调查中涨幅最高,从百分之17上涨至32%。
在博物馆数字化相关战略呈现出普遍的关注和重视,并且从增加预算、提供数字服务、加大培训和专业人员等多个方向为切入点。
一些有数字化基础的博物馆开始利用数字化转型正在尝试创造新的收入来源。
从这些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博物馆在数字化建设中所作出的各种努力,但仍要关注到广大中小博物馆在这一过程中遇到的财政紧缺、专业人员不足、体制限制、由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受限等各种主客观困难。
总的来说,不是中小型博物馆不愿意投入数字化建设,而是出现“有心却无力”的情况亟待社会力量的介入共同破题。
从数字故宫建设的发展历程来看,博物馆数字化建设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前瞻性工程。既需要结合当下观众需求,有需要考虑到未来技术和社会变化产生的新需求。同时,这项工程需要长期的资金、人力等各方面的投入,这对于本就势单力薄的中小博物馆而言仅依靠力量难以实现。
“故宫范式”虽然有一定的特殊性,但在近五年多的实践中也形成了一些可复制的经验。
第一,借力与借势,整合优势资源与社会力量
故宫与腾讯的合作从开放文物资源开始,从新文创到新基建的全面融合所取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来看,中小型博物馆首先要解决的是要明确自身独一无二的价值,借数字经济浪潮之势和各种政策红利,务实选择自己的切入口。
政策红利在何处?从国家宏观战略角度出发,2021年是博物馆政策密集出台的一年。从五月到11月,四个重磅文件的出台为文博数字化提出了发展建议和方向指引。这就是势。
同时借互联网企业之力,促使包括行业协会、基金会更多的社会力量共同投入建设。
中国博物馆协会理事长刘曙光在论坛中也带来了一个好的消息,中国博物馆协会与腾讯基金会将成立博物馆可持续发展与文化传播专项基金用于博物馆文化传播、人才培养和长城沿线中小型博物馆建设中。
长城沿线横跨十五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生动切片,这将有利于处于欠发达地区的博物馆与其他博物馆、行业组织、社会企业等要素的全面融合。
第二,价值引领,准确把握新文创的核心内涵
新文创的核心是文化IP打造与开发,本质上是以价值引领带动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也是以新文创为切入口打造不同文明对话的路径。
故宫在新文创的丰富实践证明了博物馆的IP开发最重要的是掌握尺度,避免过度开发带来的一时效应,从而追求长期的可持续的社会价值,这也是新文创下一个阶段的着重发力点。腾讯通过技术赋能文博新基建的方式促使文博机构内生造血,为博物馆成为社会创新创意动力源泉提供了坚实保障。
正如故宫博物院与院长王旭东所说,要促进文化与科技的正向发力,相互支持。促进文博机构文化资源的挖掘和正向价值力量的释放才是文化与科技融合的正途,也是博物馆力量的生动体现。
尼葛洛庞蒂在《数字化生存》中有言: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是创造未来。链接是通往未来道路的桥梁,从现在开始未雨绸缪,为时不晚!
您对博物馆数字化有什么看法?
快来留言吧!
美编 | 韩晶
图文 | 来源于言之有范
言之有范2014-2021
欢迎向我们投稿!
投稿/合作加入我们or社群
扫码👇联系执行主编:18811328390
加微信请备注好“姓名+工作单位”信息。带来不便,请多谅解,期待与你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