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专题|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博物馆?怎样利用好非遗?代表们这么说
故宫文创产品
图片来源于上新了故宫文创微博▲
文物是人类历史遗存中的瑰宝,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利用是当代社会的重要课题。两会期间,许多代表们在文物保护与文化利用方面提出了相关提案,如何提高文物的防灾抗灾能力?如何激发文博人才的工作热情?现代社会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博物馆?文化遗产能被我们怎么利用?让我们一同听听代表们怎么说。
来源 |文旅中国、国家文物局官微、中国文化报、中国新闻网等
本文字数4479字 | 阅读时间:10分钟
“法规”“建筑”两手抓
重视文物保护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馆员潘路
“我国拥有可移动文物超过1亿件(套),‘十三五’期间,全国博物馆数量增至5788家,超过70%的国家一级、二级博物馆位于7度及以上高烈度抗震设防区。”潘路连续两年关注自然灾害对文物的影响。
因此,潘路建议,从国家层面上进行全面规划,分批开展博物馆与地震带分布调查和珍贵馆藏文物震害风险调查,进行地震易损文物评判工作。系统开展博物馆文物防震减灾技术示范和科学普及工作,全面提升博物馆从领导到从业人员的一体化防震减灾意识和理念。
潘路认为,还要加强地震带区域性中心库房顶层设计和布局,谋划部署未来5年的重大研发项目和工程应用项目,在川、滇、闽、陕、甘、冀等强震多发地区,指导建立防震综合中心库房。同时,建立防震体系、环境监控和文物保护修复于一体的区域性中心库房,将区域内中小博物馆的珍贵文物统一保护、管理和利用。潘路说,切实保障馆藏文物防震成套技术用对、用好,并在实践中继续探索馆藏文物地震风险管理的新途径新方法,建立多学科交叉研究和应用机制,综合提升馆藏文物地震风险管理水平和应对能力。
图片来源于网页截图▲
@全国政协委员、文物出版社社长张自成
张自成建议,健全中央层面协调机制,文物、应急部门开展文物自然灾害风险普查工作,掌握房屋建筑、桥梁、宗教场所、博物馆、旅游景区等涉及不可移动文物的基础数据。探索开展不可移动文物灾害风险图编绘,与气象部门完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共享机制,进一步加强文物灾害风险预判、防范和统筹部署工作。
另外,张自成建议各级地方人民政府要将文物安全纳入防灾减灾体系,强化各级地方人民政府的文物安全主体责任,推进基层应急管理与社会治理、公共服务、网格化管理等有机结合,确保文物、应急管理、水利、交通、自然资源等相关各部门分工协作,高效应对不可移动文物面临的各类风险。
@全国政协委员、安徽省政协副主席李修松
李修松建议对文物保护法及相关法规中关于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的内容予以完善。一是适当吸收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关于“建立健全不可移动文物保护机制”的内容,特别是其中关于“支持文物保护由抢救性保护向抢救性与预防性保护并重、由注重文物本体保护向文物本体与周边整体环境保护并重转变”的内容,增加预防性保护规定,从综合保护的视角增加其空间、环境、文化内涵及必要的保护设施等保护内容。
二是进一步强化尚未列入文保单位的文物点的保护,改变其最易遭受破坏的现状。在对不可移动文物的利用上,李修松建议对文物保护法及相关法规关于不可移动文物利用的内容予以优化。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增加“合理利用”条款,或出台专项法规,鼓励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利用各级各类不可移动文物发展相应的事业和产业,实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二是吸收借鉴各地典型经验做法,完善不可移动文物合理利用的法律法规。
@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敦煌研究院苏伯民
这几年,他连续提出把文物保护上升为国家的一级学科。就科研平台建设方面,苏伯民希望国家能够建立能长期支持的专门从事文物保护基础研究和科学研究,包括一些关键技术研发的,这样类似于像国家重点实验室这样的一个平台。
图片来源于敦煌博物馆——丝路手信微博▲
培养文博人才,激发人才激情
@全国政协委员、国际博物馆协会副主席、中国博物馆协会副理事长安来顺
“博物馆专门人才数量缺口依然很大,专业课程设置的结构和内容不够合理,博物馆相关专业学科整合协调未能完全到位,从业者知识结构不甚合理,用人单位与培养对接中的针对性不强。”安来顺举例说,这些问题期待通过体系化和链条式设计,经过多方联动来共同破解。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家博物馆陶瓷研究所所长耿东升
“为充分调动文物工作者的工作热情,以更好地做好文物保护研究利用,建议相关部门开展文物领域奖项评选。”耿东升说,“可设立国际交流、终身成就、突出贡献、青年学者等多个奖项,应涉及文物研究、考古、科技保护、鉴定等多方面。通过奖项的评选,支持和鼓励更多优秀的专业人才从事文物工作。”
用法保护、创新建设、积极利用博物馆
@全国人大代表、大唐西市集团董事局主席吕建中
吕建中建议,制定《智慧博物馆建设工作条例》,在各地三级以上博物馆中遴选一批开展智慧博物馆建设的试点单位,为智慧博物馆的建设发展积累经验。着力改变“静态展示多、动态展示少,简单介绍多、深入解读少,利用传统技术多、利用最新技术少”等行业现状,打造一批高水平的智慧博物馆,通过典型引路、示范带动的方式为全面推广积累经验。
@全国人大代表、首都博物馆首席研究馆员齐玫
她认为在“双减”背景下,博物馆教育进课堂,在内容上需要为课堂教学输入新鲜血液,结合学校课程的特点,同时主要利用博物馆馆藏文物,揭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讲好文物背后的故事,以此设计课堂教学的各学科内容,包括物理、化学、数学、语文、历史、地理等,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融入课堂教学的各方面。博物馆和其他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可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社会课程”。
@全国政协委员,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原常务副院长王亚民
他建议,积极推进管办分离,健全激励机制,开展博物馆科研成果转化收益的分配试点。在博物馆的运营方面,借鉴媒体行业成功经验,实行采编与经营分离。
此外,“非营利”不等同于“非盈利”,博物馆不能单纯依赖政府补贴,要倡导各类文化创意产品面向市场找出路,不断扩展市场份额和市场占有率,依靠市场回报为博物馆发展创造物质基础。
图片来源于国家博物馆▲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王春法
王春法主张加快制定博物馆法,推动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发展。王春法建议,应将不同类型博物馆的功能定位、使命职责纳入法制框架,把文物所有权、管理权、使用权分离开来,加强博物馆资源整合,有效破解博物馆发展不平衡、藏品权属不清、馆际交流不畅、文物活化难等难题,切实保障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院长王勇超
王勇超建议,要把非国有博物馆作为完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非国有博物馆公共卫生服务与医疗服务高效协同、无缝衔接,健全防治结合、联防联控、群防群治,完善非国有博物馆公共卫生重大风险研判、评估、决策、防控协同机制,最大限度地维护人民生命安全和非国有博物馆常态化发展。王勇超认为,只有盘活馆藏资源,实施各类藏品的数字化登记工作,利用互联网和移动数字平台,推进展览数字化建设,实现馆藏资源社会共享,才能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有效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综合能力,讲述好中国故事。
@全国政协委员、天津美术馆副馆长卢永琇
卢永琇建议,国家文物局应联合各地政府部门,进一步优化博物馆布局,克服“千馆一面”弊端,改善大型博物馆“人满为患”、中小型博物馆“门可罗雀”现象,推动中小型博物馆“内涵式”发展,建设主体多元、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富有特色的博物馆体系。
卢永琇还认为应加强社会联动,深耕小众群体培养。引导中小型博物馆深入社区,推动博物馆虚拟展览进入城市公共空间,形成植根于社区、更贴近市民的博物馆发展格局。鼓励中小型博物馆精准设定受众群体,深耕主题,精细专业发展,在策展方式和传播渠道上与VR、AR、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融合,增强群体的接受度和沟通黏性,提升自身“可见度”。
教育、申遗、利用
文化遗产的N种用法
@全国政协委员、河南博物院院长马萧林
为更好地加强红色水利遗产的保护利用,马萧林建议,应强化制度建设,夯实保护基础,出台相应的保障制度,包括编制相应的红色水利遗产保护与利用规划,制定分类体系、认定程序与标准和管理办法。由业务主管部门组织各地开展调查认定,进一步摸清遗产的分布与保存状况,对具有重要价值的水利设施,提升保护级别,未纳入文物保护单位的按程序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符合国家水利遗产要求的列入水利遗产名录,符合革命文物认定标准的列入革命文物名录。全面开展标识挂牌工作,指导督促相关部门依法制定并公布文物构成,划定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依法审批改造利用。
“红色水利遗产保护下来,也要利用起来。”马萧林说,“要推进红色水利遗产的活化利用,强化教育功能。”
@全国人大代表、青州市政协副主席、青州博物馆研究馆员王瑞霞
“‘十四五’期间开展少数民族散杂居地区民族文化遗产普查工作非常必要。”王瑞霞建议,要按照文化类别和保护紧急程度,制定合理的普查和保护方案,制定普查标准,采用传统文字记录与数字化相结合的手段,提高工作效率,确保普查工作全面完成。
云南非遗扎染
图片来源于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微博▲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艺术学院副院长刘晓静
山东作为沿黄九省(区)中的经济大省、文化大省,在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上责无旁贷,要切实发挥起主力军和引领者的重要作用。刘晓静建议四方面大力保护传承黄河文化。
一是以建设造福人民的幸福河为主线,为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创造条件。二是以沿黄生态文化带建设为抓手,推进黄河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三是以深入挖掘研究黄河文化为基础,讲好“黄河故事”。四是以机制建设为保障,健全完善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的工作体系。
@全国人大代表、景德镇陶瓷大学国际学院院长张婧婧
在张婧婧看来,御窑遗址申遗不仅有利于融汇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提升中华民族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还有利于景德镇的文化与世界相融、理念与世界接轨、经贸交流与世界互通,成为讲述中国故事的平台、展示中国文化的名片、传递中国声音的窗口。文化遗产在突出的文化价值之外,还蕴含巨大的经济价值,通过御窑申遗可以推动经济社会的转型跨越,培育文化旅游产业成为景德镇新的支柱产业,进而引领实现景德镇向新型人文城市转型升级、跨越发展。
崇祯青花文房器物——笔筒上文人味十足
图片来源于景德镇瓷器公众号▲
与此同时,张婧婧希望,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在御窑厂遗址考古遗址公园、南窑遗址、高岭土古矿遗址、湖田窑古瓷窑址等要素点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及保护设施建设等项目上给予支持;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在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御窑厂遗址对外交流上给予项目支持。
【文末互动】
您最感兴趣的非遗是什么呢快来留言吧!
美编 | 王琳
图文 | 来源于文旅中国、国家文物局官微、中国文化报、中国新闻网等
声明 | 文中图片和文字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版权方持权属证明与我方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言之有范·
欢迎向我们投稿!
投稿/合作
扫码👇联系执行主编:18811328390
加微信请备注好“姓名+工作单位”信息。带来不便,请多谅解,期待与你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