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研发的中国省市文化产业发展指数自2010年起已经连续发布了十一年,今年,是第12次发布,是全国唯一持续追踪我国各省市文化产业发展的指标体系,希望通过指数客观反映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情况。“2021中国省市文化产业发展指数”由大数据与统计数据相结合的方式计算而成,指数内容丰富、信息量巨大。并从产业规模、融合发展、新业态、空间格局、品牌打造、消费等六个方面,对指数进行深度解读。
来源 | 中国人民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
本文字数:5450字 | 阅读时间:14分钟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国内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任务极为繁重艰巨,文化产业面临巨大挑战,优化产业结构、平衡城乡区域发展、深度融合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提升文化企业整体实力、增强创新创意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完善落实文化经济政策是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命题。中国人民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研发的中国省市文化产业发展指数自2010年起已经连续发布了十一年,今年,是第12次发布,是全国唯一持续追踪我国各省市文化产业发展的指标体系,希望通过指数客观反映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情况。
中国省市文化产业发展指数体系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亚太区域国家文化产业评价框架为基础,根据文化产业金字塔模型确定文化产业的产业链结构,再综合钻石评价体系及中国国情进行测度变量的选取,以科学的量化标准,全面衡量各省市文化产业发展水平。
中国省市文化产业发展指数体系由产业生产力、影响力和驱动力三个分指数构成:生产力指数是从投入的角度评价文化产业的主体、人才、资本等要素;影响力指数是从产出的角度来评价文化产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驱动力指数是从外部环境的角度评价文化产业发展的市场环境、政策环境和创新环境。在3个一级指标下,设有8个二级指标。
中国省市文化产业发展指数数据来源是大数据加上国家统计局、国家工商总局的客观统计数据,通过直接计算法(对研究对象用直接的计数、点数和测量等方法)或间接推算法(采用社会经济现象之间的平衡关系、因果关系、比例关系或利用非全面调查资料进行推算的方法)获得。本年度中国省市文化产业发展综合指数排名前十的省市分别是:北京、广东、浙江、上海、山东、江苏、湖北、福建、四川、河南。北京近六年保持第一,广东、浙江连续四年位列前三位,上海连续十二年排在前五位,山东、江苏连续十二年排名前十。排名进步较大的省份有海南,海南在产业驱动力上明显提升,较2020年整体排名提高了三名。生产力分指数从投入的角度评价文化产业的企业主体、文化资本和人力资源的情况。本年度生产力指数排名前十的省市分别是:广东、山东、浙江、北京、上海、江苏、福建、河南、四川、湖北。广东排名第一,文化主体、人力资源优势明显,截至2021年末,广东文化企业数量超过55万家,位列全国第一;江苏文化产业从业人员排名第二,截至2021年末,从业人员数量超过209万人。影响力分指数从产出的角度围绕文化产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统一进行产业评价。本年度影响力指数排名前十的省市分别是:北京、上海、浙江、广东、江苏、山东、湖北、安徽、西藏、四川。北京排名第一,其中上市文化企业数量约170家,位居全国第一,品牌影响力等方面数据位列榜首。上海文化企业营收位居第一,上市文化企业数量超过160家,优势突出。江苏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营收超过1.7万亿元,位列第三,文化企业整体实力较强。驱动力分指数从外部环境角度围绕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文化产业发展的市场驱动力、公共支持力和创新持续力。本年度驱动力指数排名前十的省市为:浙江、北京、广东、上海、山东、四川、福建、湖北、河南、江苏。浙江在投资吸引、知识产权、文化科技融合方面表现突出,相关数据均位列全国第一,截至2021年末,文化产业专利数量超过15万件,文化产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超过1500家。北京驱动力表现稳健,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截至2021年末,北京文化企业商标数超过84万个,文化新业态企业数超过15万家,远高于其他省份。“2021中国省市文化产业发展指数”由大数据与统计数据相结合的方式计算而成,指数内容丰富、信息量巨大。下面从产业规模、融合发展、新业态、空间格局、品牌打造、消费等六个方面,对指数进行深度解读。随着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我国文化产业稳步恢复,文化企业数量持续增长,盈利能力改善明显。截至2021年末,我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从2020年末的6万家增至约6.5万家。从收入数据看,2021年,根据国家统计局对全国6.5万家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调查,上述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19064亿元,比上年增长16.0%;两年平均增长8.9%,比2019年同比增速加快1.9个百分点;分季度看,一季度、上半年及前三季度上述企业两年平均分别增长10.0%、10.6%和10.0%,均高于2019年同期同比增速。2021年以来,我国文化企业发展虽然受到局部地区疫情汛情叠加等因素影响,但助企纾困政策措施落实有力,我国文化产业保持较快增长,恢复基础得到巩固。2021年,文化和旅游部陆续发布“十四五”时期《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文化和旅游科技创新规划》《文化和旅游市场发展规划》等,明确了“十四五”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保障措施,系统部署指导文化和旅游系统工作。2021年9月,文化和旅游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政策宣传落实 支持文化和旅游企业发展的通知》,指导各地进一步扩大政策宣传覆盖面和知晓度,着力加大政策落实力度,贯通政策传导“中间段”、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使各项政策切实惠及广大文化和旅游企业。在文化金融融合能力指标中,排名前十的省市是上海、北京、浙江、广东、江西、福建、四川、湖北、山东、广西,其中上海、北京得分遥遥领先,两市文化产业私募股权融资规模、上市文化企业IPO融资规模、挂牌新三板文化企业融资规模均位居全国前列。2021年9月,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开发银行发布《关于开展2021年开发性金融支持文化和旅游领域重点项目征集工作的通知》,发挥开发性金融大额中长期资金优势,对重大项目在资源配置上予以倾斜,给予差别化信贷条件。2021年8月,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与中国民生银行签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在乡村振兴、文化旅游产业、文化旅游消费升级、文旅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等方面加强战略合作,进一步完善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投融资体系。在文化科技融合能力指标中,排名前十的省市有浙江、广东、上海、湖北、北京、山东、安徽、河南、湖南、河北,其中浙江、广东、上海三省市文化产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均超过1000家。2021年9月,中央宣传部、科技部、文化和旅游部等五部委发布了30家第四批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名单,自2012年启动首批基地认定工作以来,全国四批次共认定示范基地85家,基本形成了以文化为内容核心,以科技创新为重要支撑、文化科技交互融合的产业发展新格局。今年疫情的反复使文化旅游业损失依然巨大,从中央到地方,各文化和旅游系统采取有力举措促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全面促进文化和旅游消费,推进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2021年8月,国家发改委经商文化和旅游部向各地下达了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程202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共安排约24亿元资金,重点支持了76个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等重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及长城国家文化公园项目,有力促进河南等地加快灾后文化旅游业发展。2021年4月,第一批国家级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授牌,苏州、济南、武汉等15个城市入围;10月,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第一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共有120个项目入围。随着我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深入实施,以视频直播、创意广告、智能文娱设备制造等为代表的文化新业态带动作用持续增强。据国家统计局对全国6.5万家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调查,2021年,数字文化新业态特征较为明显的16个行业小类实现营业收入39623亿元,比上年增长18.9%,两年平均增长20.5%,高于全部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11.6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营业收入的比重为33.3%,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其中,可穿戴智能文化设备制造、互联网广告服务2个细分行业营业收入两年平均增速分别为46.4%和31.8%。截至2021年末,我国新业态16个行业小类企业数量超过109万家,在新业态融合指标中,北京、浙江、广东、山东、上海排名前五,其中,北京、浙江、广东新业态文化企业数量均超过10万家,优势明显。2021年9月,由文化和旅游部举办的数字文化产业发展成果展在第十七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亮相,专题展示近年来我国在数字文化产业等方面的新成果。根据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1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32亿,较2020年12月增长4296万,互联网普及率达73.0%;在网民中,即时通信、网络视频、短视频用户使用率分别为97.5%、94.5%和90.5%,用户规模分别达10.07亿、9.75亿和9.34亿。分区域看,中国省市文化产业发展综合指数不同区域差距较大,东部地区10省市综合指数平均得分远高于中部、西部、东北地区;中部地区6省综合指数平均得分略高于西部、东北地区;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得分基本持平。其中,综合指数得分前十名的省市中,前6名位于东部地区。再看2021年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营业收入数据,东部地区实现营业收入90429亿元,比上年增长16.5%,两年平均增长9.2%;中部地区17036亿元,增长14.9%,两年平均增长7.9%;西部地区10557亿元,增长13.7%,两年平均增长8.8%;东北地区1042亿元,增长11.0%,两年平均增长0.7%。区域文化产业高地“领头雁”作用突出,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等区域文化产业群建设持续推进,有力推动了相关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汇总各省市国家级文化产业品牌的数量,排名前五位的省市是浙江、江苏、广东、北京、四川。2021年,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文化和旅游行业智库建设试点单位等新一批国家级品牌陆续公布,各地充分发挥国家级品牌的积极作用,推动区域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江苏省开展了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单位、旅游休闲街区、乡村旅游重点村、文明旅游示范单位、文化和旅游装备技术研发中心、智慧旅游景区等相关工作,发挥省级品牌的示范性、引领性,促进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全国蔓延,对居民正常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居民文化、娱乐、旅游等领域消费波动明显。根据《2021中国文化及相关产业统计年鉴》,2020年,我国居民人均文化娱乐消费支出为569元,较上一年下降32.9%,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文化娱乐消费支出分别为821.8、242.2元,分别下降36.3%、16.2%;近五年来,我国居民人均文化娱乐消费支出首次出现下降。《2021中国文化及相关产业统计年鉴》显示,2016-2020年,我国居民人均文化娱乐消费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由4.7%降至2.7%,扩大文化消费任重道远。疫情第二年,我国居民旅游总花费缓步提升,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21年,国内游客32.5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2.8%;其中,城镇居民游客23.4亿人次,增长13.4%,农村居民游客9.0亿人次,增长11.1%。国内旅游收入29191亿元,增长31.0%%;其中,城镇居民游客花费23644亿元,增长31.6%,农村居民游客花费5547亿元,增长28.4%。2021年,各地深入开展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示范工作,加快推进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建设,举办文化和旅游消费季活动,发放文化和旅游消费券,促进文化和旅游消费提质扩容。江苏省启动推进“水韵江苏·有你会更美”文化和旅游消费推广第二季,浙江省组织举办“百年百场”文化和旅游消费活动,湖北省举办2021年全国文化和旅游消费促进活动。江西省联动全省重点文化和旅游企业、电商平台、 OTA平台、银行业金融机构等各方,共同发起成立了全国第一个文化和旅游消费促进联盟,联合百度地图发布了全国第一个文化和旅游消费地图。河南省对景区、星级酒店、旅行社、民宿等旅游市场主体,以及影剧院、文创店、特色文化街区等文化娱乐场所,通过发放消费券的形式拉动消费。
您对今年的中国各省市文化产业
发展有什么期待么?
快来留言吧!
美编 | 韩晶
图文 | 来源于中国人民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
声明 | 文中图片和文字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版权方持权属证明与我方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欢迎向我们投稿!
投稿/合作加入我们
扫码👇联系执行主编:18811328390
加微信请备注好
“姓名+工作/学校单位”信息。
带来不便,请多谅解,期待与你的交流!
欢迎加入言之有范社群!
交流加入社群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