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10分钟掌握新技能,藏好赫敏送你的这份严肃指南。

螺丝灯 读句电影再睡觉 2022-05-11

把一句君设为星标,发现生活惊喜



数理化史地生、新的语言、和新的技术、做饭、穿搭、走路、与人相处、应对突发情况……这所有的,凡是你在生活中可以遇到的东西,哪怕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动作,都是可以学习,并且有改进空间的。


即便你选择躺平,为了躺得更舒服,也值得学习一次。


但关于“怎么学”,还是得请教学校里的学霸。而关于这一点,不折不扣的学霸赫敏早就给我们示范过了——




#01


试试把自己变成老师


有句话叫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再说得有腔调一点就是学霸之所以学得好是因为喜欢


但这样的说法就把一大部分人挡在了门外——我也知道他们喜欢,问题是我不喜欢,但我也想学得好,该怎么办?


学习是由一连串因素组成的过程,你不喜欢那个苦的东西,但可以找出那个甜的因素,作为你学习的任务。


你可能怎么也啃不掉一本80万字的《西方哲学史》,但可以废寝忘食地读完将近300万字的《哈利·波特》全集,因为《哈利·波特》每隔几段就会设置一个吸引你读下去的悬念。


既然这样,为什么不能让你的学习过程变得充满悬念呢?



设置悬念其实就是设置奖励,让人在得到奖励后渴望更多。


赫敏对自己的其中一个奖励,是当别人的老师。每当她上课举手,或者翻个白眼给罗恩纠正“羽加迪姆勒维奥萨”发音的时候,她就是从一个学生的身份转变为一个指导别人的角色了。


每当她滔滔不绝地把自己所学搬出来讲给大家听的时候,她就是加深记忆,有效地进行复习。



用教人的办法去学习极其有效。

 

关于这一点,学术期刊《应用认知心理学》在2018年发表过一篇论文。研究者招募了124名学生,要求他们花10分钟时间学习一篇此前从未接触过的,关于多普勒效应和声波的文章。学完后,学生们被分成了四组。第一组需要就刚才所学教授课程,不能看笔记;第二组需要完成运算题;第三组同样需要教授课程,但可以边看笔记边教;第四组要把自己记得的内容在纸上写出来。时间均为5分钟。

 

一星期之后,124位参与者的测验结果显示,不带笔记教学的第一组和默写所有学习内容的第四组的成绩相当,但都超过了完成运算题的第二组和带笔记教学的第四组。

 

这里的关键是不能看笔记,用自己的理解去复述。

 

这就需要假设一个“教”的场景。你在书上看到一段非常受用的话,怎么把它变成自己的?

 

最简单快捷的方法就是对着空气自己说一遍,把自己从学生转变成指导的角色。而这种角色包含着一种成就感,是对你学习过程的一次奖励。


除了赫敏之外,

另一个把“好为人师”发挥到极致的是小谢尔顿


每获得一种新的认知,第一件事应该是马上转变成老师的角色,去教一个你想象中的人。一天里你可以扮演几十次老师,用这样的方式来记忆和总结,让这样的奖励给你一次又一次的悬念。


当然,对着空气说只是基础版的“好为人师”。这是进阶版——如果你平时没有时间特意去学什么,可以留意下身边的人提出过什么问题


比如你的同事无意间说了一句:“去了一趟湖南冷死我了,那地方为什么没暖气?”你完全可以通过检索、求教总结了一个详细全面的答案,先预习几遍,下次再有人问的时候就可以直接告诉他。有了真人,有了互动,成就感和进步会更大。


可是问题来了,万一自己是个坏老师呢?教别人的东西错漏百出,又觉察不出来,怎么办?这就要依靠好为人师模式的高阶版来解决了。




#02


开小会模式


一样东西学到手的标准是经得住问。这是好为人师模式得到良好运用的表现。


什么叫经得住?就是在你教完别人之后,别人再多问你几句,你不会露馅儿。这就要求一个人保证学到的东西是扎实的,不仅如此,还要把与此相关的可能问题一并解决。


赫敏的学习离不开她的两个小伙伴。每一部电影里,这三个人都不断地在获得信息(比如哈利·波特会讲蛇语)- 提出想法(赫敏提出,哈利·波特可能是同样会讲蛇语的斯莱特林创始人的后代)- 验证想法(赫敏制作了可变身为他人的复方汤剂,三个喝下,准备获取新的信息),最后才了解整件事的全貌。



这个过程最重要的是接到反馈,及时验证自己对它的认识是否有偏差。


我们平时遇到的“反馈”动作经常出现在什么地方?是在公司会议上。汇报和评价工作的时候,用会议来解决通常是比较高效的。它可以验证工作成果,让下一个阶段的工作更好地进行,也让公司的努力不偏离轨道。


正如之前说的要假设一个“教”的场景一样,如果你不像赫敏那样幸运,有一个长期活跃的三人组来验证学习成果,也可以自己假设一个“开小会”的场景。


照镜子,也是跟自己“开小会”


比如在对着空气把学到的知识复述出来的同时,还可以录一段视频,然后回看、挑错,等于给自己的学习成果开一个小会。


比如做饭,学会几道菜之后,尝一下才知道它的好坏,这也是反馈。甚至多邀请几个朋友来品尝和评价你的手艺。而更好的做法是让这帮朋友多样化,比如从不同地方来的,比如对美食有不同理解的,比如对做饭从不懂到精通的。


但是对于某些走神症患者而言,无论是好为人师还是开小会,都属于遥远的将来,因为他们学都学不进去,该怎么办?接下来就是这两种模式的化解版——半途而废模式了。




#03


半途而废模式


走神的人通常很自责。因为他们容易完不成任务,然后更自责。但如果一个人习惯于半途而废,为什么不能用半途而废的方式来学习呢?


人们常说的“信息爆炸”时代带来了一个坏消息,和一个好消息。坏消息是人们读书的时间少了,好消息是,人们发呆的时间也少了。不发呆,也就意味着做事。无论是吃饭、刷视频,还是去逛街,都是做事。只要是参与到生活中做各种事,就都可以成为一种学习。说得厚脸皮一点,那就是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学习,都在摄入信息。


当然,习惯于系统化学习的人会说,这种碎片化的摄入能有什么营养?


那我们就先看一下系统化的学习是怎么样的。首先要建立一个架构,在一整片的时间里有规律地由浅入深学习,逐渐掌握该学科的整个知识网络,更理想的状态是与其他学科的知识网络连接起来。这样掌握而来的知识是被视为扎实、稳固和全面的。这样的学习状态也会让人产生自己是好学的、精英范儿的、深沉且智慧的感觉,总之跟那些浅薄的半吊子是要区别开来的。


想象一下,要是赫敏遇到一个店老板一个劲儿地向她卖弄从某小报学来的咒语,她该有多鄙视啊?她自己就是经过系统学习,拿到普通巫师等级考试(O.W.L)多门课程优秀的学生。但是赫敏在系统学习的过程中,必然也有搜索、观察、听人闲聊的时候,而这些时候正是她的碎片化学习时间。只不过她可以把碎片化的内容融进她的知识结构里,再一次更新了她的视野罢了。



大部分人毕业后就忙于工作和生活,很难有这样的大块时间。怎么办?


刚才提到,我们只要参与到生活中做各种事,都可以算作学习,但这里有一个前提条件,就是要关注你现在所做的事


如果你一个人吃泡面,你不能放空,而是要试着把注意力放到泡面上,想出一系列的问题来:这款泡面是咸是淡?现在的泡面分量和口味有什么变化吗?中国人今年吃掉的泡面有多少,这会受什么影响?最早的泡面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又是什么时候真正流行起来的?


猜猜这碗泡面来自哪部电影?

提示:制作泡面的过程在电影里达1分半钟,由某帅哥主厨


虽然你可能从来没想过这些问题,但提出它就相当于反向搭建了一个系统化的结构。在你没事刷手机的时候,试着逐个搜索一下这些问题会有什么答案,或者想各种途径去解决它,如此利用你的碎片化时间来学习,你某一块本可能空白的知识也就填充了不少。


哈利·波特被选为魁地奇找球手之后,担心自己因实力不够而出洋相。赫敏马上接话:“你不会洋相的,你有遗传的天赋。”于是把他带到他同为找球手的父亲的奖牌前指给他看。奖牌的橱窗就在学校走廊里,其他同学走过可能没有发现,但赫敏在她的碎片时间里注意观察周围的事物,就这么发现了,给自己知识库的“体育”板块补充了一个要点,并且帮助身边人解决了某个困惑。



这种随时发现、随时记录、随时思考的方式挺像“半途而废”,因为它不是连续的,也许你吃完泡面之后,今天就再没时间想同样的问题,而要去赶工作任务了。但既然你有记录,有过思考,并且保持这种习惯,以后这个问题到另一个“半途”也会被重新捡起来,到那时它就又不是废的了。


可是问题又来了,虽然知识慢慢在积累,但想出来的东西始终停留在浅层,不深入,该怎么办?解决的办法是以上几种模式的守护神版——装大师模式。




#04


装大师模式


设想一下,如果赫敏没有入学霍格沃茨,而是跟着几个冒牌巫师一起学的魔法,她的水准会有多高?再设想一下某学生如果一辈子都只跟一个中学体育老师打篮球,他的篮球打得会有多好?


学某样东西,如果没有见识过这个领域的高水准,再进步也是有限的。

赫敏和她的同学们都很幸运,接触的大多是魔法界的大人物(大人物有时还送他们礼物帮助他们进步,比如赫敏的时间转换器,和哈利·波特的光轮2000),解决的也都是魔法界的终极难题,技能得到很好的锻炼,对魔法世界的认知越来越深入。而这也是学习某样东西应该寻找的方向。


赫敏在使用麦格教授送给她的时间转换器


如果没有赫敏那样的条件,无法亲自向大人物请教,只能待在自己的房间里苦练呢?


英文有句老话叫“Fake it until make it”,姑且译作“先装牛而后真牛”,最初指的是模仿自信乐观的心态,人也会慢慢地变得自信乐观。学习也是同理。


模仿是必经阶段。学生学写作文,参考的不应该是10块钱一本的作文书,而应该是名家名篇。练字更明显,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临摹字帖,临摹的时候,自己扮演的就是名家的角色。“装大师”,以便最终能成为大师。


霍格沃茨就为学生们提供了许多装大师的机会。一年级的赫敏、罗恩和哈利·波特要解决的问题对他们而言实际已经远远超纲。但他们“装”成自己可以做成那些事的样子去做那些事,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但他们的见识远远超过了同龄人,不止停留在书本、信息,以及小儿科的实践上了。



无论学什么,或者是从事什么,一定要知道这个领域的最高水准是什么样的,一定要知道“懂行”的人是怎么想的,然后尽量去模仿那个理想状态,因为那是前三种模式通往的方向。




今天给你学习的奖励是,

后浪小伙伴提供的非常有趣的书籍

《省时小指北》

教你如何科学地节约时间,“走捷径”。





你最近在学习什么新技能,你是如何学的?

我会选择最喜欢的3条留言,

送你这本可爱的小书哦:)



猜你喜欢:


12月看什么?爱很美味、误杀2、刘昊然陪你跨年

长大前,你想再疯狂一次吗?

天气凉了,冬天的快乐才刚刚开始。

找到一句君:dujudianying@163.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