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二十大 |吃水不忘挖井人——来自引绰济辽工程施工一线的系列报道之三
一渠清水润民心,吃水不忘挖井人。
在引绰济辽工程宛若长龙的输水线路上,来自四川、陕西、甘肃、河南、贵州、新疆等全国各地的建设者们,如轮毂上的辐条般交集在一起,为早日实现蒙东地区“北水南调”的梦想,向着草原的远方大地的深处一步步挺进。
引绰济辽工程建设者在文得根水利枢纽上正忙碌施工
30年的沉淀,只为在地下100米盛放
随着工程线路的不断延长,地下施工作业地点离入口也越来越远。在引绰济辽输水工程隧洞段施工四标项目党支部书记何益明的指引下,我们在地下近百米深的隧道里乘坐小火车20多分钟,一路询问、一路追随,终于在重型机械的掩映中见到了“油光满面”的赵二卫。
今年50岁的赵二卫参加工作30年,经历了4代设备更迭。从最早的大锤、钢钎,到风钻、台车,再到现在的TBM(全断面硬岩隧道掘进机),作为掘进队的老队长,他见证了大国重器的升级和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的变迁。
PCCP管配件装车运输
“这是‘草原安达号’TBM,也叫‘全断面隧道掘进机’,它的整机长度315米,开挖直径4.72米,刀盘重量达到70吨。”赵二卫向我们介绍,TBM是隧道掘进的“钢铁游龙”,它利用旋转刀盘上的滚刀挤压剪切岩石,通过旋转刀盘上的铲斗齿拾起石渣,由主机皮带机向后输送,再通过牵引矿渣车或隧洞连续皮带机运渣到洞外。这样的机械可以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进行定制,引绰济辽工程共量身定制了5台这样的设备。自2020年11月24日始发以来,“草原安达号”TBM在地下百米深处破土穿石,曾创下月掘进突破900米的好成绩,2021年11月19日创造了国内小断面敞开式TBM日掘进101.12米的最快纪录。
“机器在更新换代,我们更要肯花气力、肯下苦功、肯去钻研。”赵二卫说,“1997年,我参与了人生中第一个TBM项目建设,那时候的设备都是进口的,在西康铁路作业现场,我跟着德国人学习这项技术。30年后,我们中国的TBM在全世界都有了名气。”说这话时,赵二卫的脸上写满了自豪。
工人焊接设备
机器和人一样,要像孩子一样呵护
“累吗?”
“累!但是每给机器设备‘看一次病’,我都有所收获!”王从银笑着说。
在中铁隧道局集团引绰济辽输水工程隧洞段施工四标项目部,“草原安达号”TBM的“主治医师”王从银告诉记者,“只有把机器像人一样对待,精心地爱护它、保养它,才能保障我们在频繁使用时少出毛病。”
作为TBM的“主治医师”,过去24年的时间里,王从银一直跟TBM打交道,潮湿阴冷的隧洞就是他常年工作的地方。因为施工涌水量大,王从银每每要泡在没过膝盖的水中作业。即便是身着雨衣、踩着连脚雨裤,隧洞里的水也常常把他弄湿。
文得根水利枢纽大坝上游护坡混凝土浇筑
“队长,机器又渗油了。”
听到TBM又“生病”了,王从银抄起“手术工具”,立马奔赴现场,匍匐钻进了TBM里。这里空间狭小,直径仅60公分,王从银每次都要趴在这里清洗阀组,一次清洗至少需要2个小时,还要一直保持同一个姿势,到最后腰酸背痛直不起身。
去年4月,由中铁隧道局承建的引绰济辽工程输水工程隧洞段施工四标5#-2支洞上游隧洞里发生了严重的突涌水,涌水量远远超出了预计的出水量,支洞与主洞交叉口水位已经没过膝盖。
“当时从隧道岩壁喷射出水柱达1米多远,水位很快就淹没了TBM行进轨道。洞内照明线路又发生故障断电了,洞里没有任何可见光源,只能凭借安全帽上微弱的矿灯一点点走。” 王从银带人全面排查隧洞线路故障,及时恢复隧洞电源、增设集水坑、浇筑挡水墙、抢装水泵排水,安排人员在地表及隧洞内进行注浆堵水,洞内掌子面的水位很快得以回落。大家日夜奋战1个多月,终于消除了水患。
关键时刻,怎么能少了我
引绰济辽工程的建设,从一开始便注定了它的不平凡。这是绵延800里且作业点多的工程,是参建方众多且跨地域的工程,是在工期紧要关头遭遇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的工程。
2020年春节,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人们原本平静的生活。霎时间,引绰济辽输水工程隧洞段沿线7个标段、20余个洞口、3000余名工人的疫情信息统计、党建、档案等种种繁琐的综合性工作,都压在他的肩膀上。他就是引绰济辽公司输水干线一分公司综合部部长张伟哲,一位“一专多能”的“大管家”。
每天一上班,来自7个标段的各种文件就像“雪花”一样袭来。“有时候我都不敢离开工位,因为很可能再回来的时候,这些文件就把我‘淹没’了。”指着桌上厚厚一摞文件,张伟哲打趣说。
平日里,他负责统筹输水干线一分公司收发文、档案管理、车辆调度等综合性管理工作,常态化疫情防控期间,作为中共党员的张伟哲主动担当,时常穿梭在183公里长的工程线上,哪里需要“快递员”“服务员”他就出现在哪里,他用行动践行了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说实话压力特别大,施工人员来自全国各地,每天都要记录人员出入情况,最多的时候一天打了200多个电话。”张伟哲说。
由于引绰济辽公司外地员工较多,疫情防控期间返岗需要隔离。张伟哲妥善安排隔离房间,和有关人员一道对每一个房间进行整理和消毒,有序合理安排返岗人员隔离。同时,他还承担起隔离人员的后勤保障工作,每天为他们送水送饭、监测体温。
当记者问及“大管家”“快递员”“服务员”,三个角色更喜欢哪个?“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只要单位需要、同事需要,我很乐意成为任何一个。”张伟哲坚定地说。
婚礼可以延期,工作不能推迟
“早已定好的婚期,如今却不得不推迟了。”谈及因为隧洞涌水婚礼被推迟一事,中铁隧道局集团引绰济辽工程输水工程隧洞段施工四标项目部测量工程师刘宝宝心中充满了歉意。
今年28岁的刘宝宝,2018年11月进入引绰济辽项目以来,始终坚守在施工一线,奋战在最前沿。2019年,他和女友确定了恋爱关系,双方父母都很满意,决定在去年“十一”期间举办婚礼。
可是,原本完美的婚礼计划,却被一场突如其来的涌水打乱。去年9月,隧洞段施工四标5#-2工区突发涌水,日涌水量远超预计出水量,现场需进行地表灌浆、抽排水作业,测量任务繁重且人手紧张。“同事都在为处理涌水忙碌着,我哪能走呢。”刘宝宝说,为了不耽误工期,他只好临时与未婚妻和家人商量,延迟婚期。
工人在冲洗TBM运输轨道
得知刘宝宝不能如期回家举办婚礼,远在甘肃的未婚妻心里的怨言自然少不了。“可后来想想,他这也是为了工作,应该理解他、支持他。婚礼可以延期,工作不能推迟,我愿意等。”
“一直忙于工作,也没什么时间找对象。好不容易找到自己心爱的人,却因工作原因推迟婚期……”刘宝宝心里很清楚,自己欠爱人的何止是一个婚礼。
今年56岁的李建忠在中铁干了25年,是TBM刀具修复的总工程师,他的老家在四川,想家的时候只能和家人视频,有时候工地信号不好,在网上见一面都是奢望;掘进班班长周兴杰的奶奶去世了,他不能赶回去,抱着手机哭了很久,他说:“工程正在关键期,奶奶最希望我好好工作,她一定会理解、支持我的。”
2020年1月,引绰济辽建设者在安装调试TBM
在引绰济辽工程施工一线,有近6000人参与建设施工,他们平均年龄不到35岁。这是一群远离家人、远离故土、远离便利生活的建设者。这是一群胸怀大局、不畏艰苦、无私奉献的大国工匠。在他们身上,你会看到“挑战不可能”的激越,看到创造奇迹的昂扬!他们用微薄的力量汇聚成磅礴气势,点亮了引绰济辽工程的前行灯光。让工程沿线的群众早日喝上甘甜可口的绰尔河水,是每一位建设者心中最坚定的信念和最热切的渴望!
兴安日报记者:刘向阳 韩学文 张伟男 张强
通辽日报记者:庞乾宇 杨朝东 管炜
图片:刘向阳 赖志强
视频:赖志强
编辑:潘喆
往期精彩荐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