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藏好书 |《曾国藩家书全编 文白对照》
曾国藩在道光二十二年十二月二十日的书信上写:
士人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
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
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被誉为“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的曾国藩从小并非天资聪颖,但凡事却肯下死功夫,有着极强的韧劲。
曾国藩是一个很喜欢写信的人,尤其是家信。
他流传于后世的家书,光通行的本子就有八卷之多。
家书里包含其内容上至经邦纬国、济世救民之道的阐发,中及进德修业、读书求学方法的指导,下至人际琐事处理和家庭经济生计的经验建议。
可谓事无巨细,纤悉无遗,生动地反映了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及其治政、治家、治学之道,蕴含了其处世应变的哲学体悟和思想精髓。
南怀瑾先生曾说:“清代中兴名臣曾国藩有十三套学问,流传下来的只有一套《曾国藩家书》”。由此也可见这套家书的珍贵性以及对后世后代的教育性。
曾国藩家书中曾谈到一切成就的基础,便是“言之有物,行之有恒”。
他一生无论遭受怎样艰难恶劣的境遇,都以坚韧不拔的精神、好学不倦的意志、高尚廉洁的人格、谦虚诚笃的态度、知人善任的器量,或脚踏实地苦干,或不顾艰险挺身而出。
毛泽东曾在1917年8月23日致黎锦熙的信里写道:“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观其收拾洪杨一役,完满无缺。”
此一句话也可见毛主席对曾国藩先生的佩服与尊敬之心,可谓昭然若揭。
蒋介石也在青年时读曾氏书信、奏折,参悟到受用一生的政治智慧和军事谋略。
梁启超在成家时读曾氏家书,收获了一套家庭教育良方,所以他一门九子,个个才俊。
任正非在创建华为之初,曾氏书信就是他的经商战略指导。
这些人都是幸运的,在他们人生最好的年纪,及时读到了曾国藩。
所以有人说曾国藩家书,20岁可读、30岁爱读、40岁后必读。
由中华文化讲堂出版的《文白对照曾国藩家书全编》,一共四册。
这一套书籍,参考了市面上多种通行本,严格校勘原文,进行了细致的标点断句,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尽可能完整的呈现了原文的风采。
这个选本,共收录曾国藩家信一千二百多封,对治学的方法和做人的道理,读来很有益处,句句皆为“药石之言”。
像“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有福不可享尽,有势不可用尽。”
许多我们耳熟能详的修身、治家金句,都出自《曾国藩家书》。
当荣华富贵时,关于自身修养、持家操守,曾氏告诫儿子:
凡人多愿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
勤俭自持,习劳习苦。
别人向他请教求学宗旨和方法时,他说:
人苟能自立志,则圣贤豪杰,何事不为?
何必借助于人?我欲仁而斯仁至矣。
我欲为孔孟,则日夜孜孜惟孔孟之是学,人谁能得而御我哉!
曾国藩深知凡事不可太盛,太盛则亏。
家书中一再强调的勤俭、低调、隐忍,这也是曾家长盛不衰的原因。
他懂得在逆境中顽强,在顺境中谨慎。
短短书信言语,透露着他谋略之深、顾虑之全。
很多话看似平淡无奇,做去却往往受用无穷。
曾国藩的一生,谦虚诚实教子有方。
他的儿子纪泽诗文书画俱佳,又自修英文,成为清末著名外交家;
纪鸿研究古算学也取得了相当的成就;
他的孙辈也出了曾广钧这样的诗人;
曾孙辈又出了曾昭抡、曾约农这样的学者和教育家。
在给儿子的家书中,曾国藩也强调:
“人生惟有常是第一美德。”
常,正是恒。结合自己的读书感悟,他又对儿子说:“年无分老少,事无分难易,但行之有恒,自如种树蓄养,日见其大而不觉耳。”
读书如此,万事莫不如此。
唐浩明评价《曾国藩家书》说:这是一个学者对读书治学的经验之谈,是一个成功者对事业的奋斗经历,更是一个胸中有着万千沟壑的大人物的心灵世界的袒露。
没有人天生就卓越出众。
所以拜强者和圣贤为师才是自我增值的捷径。
而我们只需花一点时间阅读,或许就能学到他一辈子的管理、识人、交际、治家、教子智慧。
馆藏好书 | 《半部论语治天下》刘余莉教授《论语治要》学习心得
馆藏好书 | 【免费结缘】《原来这样教孩子》古人成功的教育之道
▼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书籍《曾国藩家书全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