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纪念丨沉痛悼念校友葛惟熹教授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

打造属于你我的微空间

关注



上海立信会计专科学校1948届毕业生、我国著名税收专家、中国国际税收学奠基人和开拓者、上海财经大学原财政金融系葛惟熹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2023年8月28日逝世。葛惟熹教授一生致力于中国国际税收学科的建设,为中国国际税收领域的研究做出突出贡献。


葛惟熹1946年秋季入读立信时新生名册


葛惟熹1948年7月从立信毕业时的学生名册


毕业纪念册中同学对葛惟熹的评价



葛惟熹,安徽安庆人。从事税收领域政策研究、理论探讨。历任上海财经大学教授、中国税收教学研究会顾问和加拿大CGA中国税法主考官。政府特殊津贴享受者。曾担任《中国大百科全书》财政税收金融价格卷编委会委员,《当代中国经济大辞库》总编委会委员及其《税收卷》主编。其研究成果先后获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和中国新闻出版署等单位颁发的各类全国性奖励,并获国务院“为发展中国高等教育事业作出突出贡献者”表彰。1982年他编写出版了《国际税收概论》—书,后应财政部委托,主持编写1987年出版的高等教育国家级规划教材《国际税收学》第一版。此后,又分别于1994年、1999年和2007年陆续出版了第二、三、四版。他主持编写的《国际税收学》,获得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发的“全国优秀教材奖”。该教材填补了这门学科的国内空白,迄今共计发行近20万册,为国家培养了千万国际税收新人才,成为我国国际税收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


延伸阅读


葛惟熹: 开创中国国际税收学


葛惟熹教授出生于安徽安庆,是我国著名的老一辈税收专家,中国国际税收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1948年毕业于上海立信会计专科学校,早期从事会计和税收工作实践,并致力经济和财税理论研究。1979年起在上海财经大学任教。主要从事国家税收政策研究、理论探讨和高校教学,有近50年的时间对中国税收制度的历史变迁、新税制的改革,以及国家税收的理论与实践等进行深入研究,作出突出贡献。他积极参与中国税制调查研究,向政府提出有价值的政策建议。作为现已年近90岁耄耋之年的老者,葛惟熹教授依然神采奕奕,话语中充满着睿智。


潜心科研:

中国国际税收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


“国际税收”这个概念,源于葛惟熹教授的创新。在葛教授涉足这一领域之前,中国税收学界所讨论的都是国家税收,并没有涉及所谓的国际税收。然而正如葛教授所说,“国际税收确实客观存在,不是主观臆造的”。改革开放以后,国际税收这一概念在理论上逐渐被接受认知。而这一过程正是基于多方的认知实践,印证了葛惟熹教授所一直提倡的“知识来源于实践,实践出真知”。


回顾1980年代初,国际税收领域在国内学术界仍然完全是空白。从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朱为群教授的口中得知,在当时的条件下,国际税收领域只有外文资料,没有中文资料,没有人可以交流讨论。在这种相对封闭的研究环境下,葛惟熹教授独自一人对当时的国际税收相关协定逐项学习、理解、参悟,进而创造出一个全新的领域。没有助手,没有现成的参考资料,更没有像如今可便捷获取信息的网络技术。那种开拓的艰辛,可想而知。我似乎隐约可见一位已年逾半百的中年教师,为了学术的梦想孜孜以求、辛勤耕耘、无私奉献,令我不禁从心底由衷敬佩。


葛惟熹教授对国际税收的研究并不是为了名利的诱惑,而是源于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和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的理想信念。他始终考虑的是以国家利益为重,在保护本国应有权利的基础上去应用“国际规范”。葛教授的坚持不懈和持之以恒,最终使他在中国大陆创造开拓出国际税收学这一领域,进而结合中国实际成功将这一领域中国化本土化。1982年葛惟熹教授应时代所需适时编写出《国际税收概论》一书,这是中国国际税收研究成果的最早体现,奠定了其国际税收学奠基人和开拓者的地位。不久又在此基础上编制《国际税收学》教材,此后多次再版,葛惟熹教授也由此在国际税收领域保持了长时间的领先地位,至今仍有持续的影响力。现在研究国际税收的相关学者,都熟知葛惟熹教授,也都公认葛惟熹在国际税收领域的突出贡献。


葛惟熹教授主编部分教材


教书育人:

引人入胜的税收理论课堂


谈起自己的大学老师葛惟熹教授的教学,原上海金融学院校长储敏伟教授依然记忆犹新。储敏伟1983年1月毕业于上海财经大学财政金融系。在刚刚改革开放的初期,大学理论课堂上依然强调阶级性和对现行法规的简单解释,这使得一些理论教学相对空洞和枯燥。而对于储敏伟这一代大学生,当时已经随着政治运动经历过各种社会实践,能够感觉到理论课堂与实践的脱节,同时也向往能够学习到真正对解释实践具有醍醐灌顶作用的理论。


葛惟熹的税收理论课堂为当时的储敏伟以及其他同学们打开了另一片天地。与一般的税收理论仅仅将税收看成国家获取收入的工具不同,葛惟熹教导学生从更加开阔的视角去理解税收。在他看来,税收是国家征税的手段,同时在国家财政体系和国家管理中也至关重要,甚至税收也是一种文化。税收与国家同时产生,是国家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不同国家的税收还与文化渊源紧密相连。储敏伟教授依然记得,当时葛老师介绍税收的起源以及比较不同国家的税收时,常常与该国的历史文化发展联系在一起,从文化的视角看待税收和比较不同国家的税收制度。最终还在此基础上建构起完善的理论框架,这样就使得课程兼具了趣味性和充分的理论高度。葛老师教学相长,将对税收理论的研究和教学互相促进,真正将理论的科学性和论述的逻辑性完美结合在了一起。


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退休教师方卫平教授是上海财大1978年复校后的第一届财政专业学生,他觉得非常荣幸上大学时是由葛老师上《国家税收》这门专业课,并和储敏伟教授一起毕业后留校担任葛老师的助教。据方卫平教授介绍,他当助教时,葛老师已经近60岁,但由于当时税收专业教师匮乏,葛老师要在上海财大上日校、夜校的税收课。不管刮风下雨、烈日当头,他们来回于上海财大和上海财大的其他教学点。当时夜校学生主要是有实践经验的在职财税人员,葛老师从不迟到,每堂课都能把他的一些新的科研心得结合实践放到教学内容里面,很受学生欢迎。


葛老师的课深深地影响了当时对税收理论求知若渴的学生们。正如储敏伟所言,他最终选择继续攻读研究生并扎根于财政金融领域的研究和教学,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葛惟熹老师对税收理论的教学、研究以及做人做事的影响。而对于方卫平教授来说,葛老师编写《国际税收学》时强调的一个原则:“一定不要照搬,要洋为中用,要有自己的学术观点和分析”,也成了方卫平后来学术道路上一直遵循的座右铭。这种教书育人的影响一直持续到学生们毕业,以及工作以后。


探索前沿:

奠定中国国际税收学的坚实基础


20世纪下半叶以来,随着跨国公司兴起和纳税人收入国际化,税收分配关系已超越国界而进入国际范围。据方卫平教授介绍,20世纪70年代末,葛老师想把他的研究重点放到税收的核心一税收负担领域,1980年发表了《试论社会主义税收负担》,准备在这方面开始深入研究,但后来考虑到税收科研教学领域一个更迫切的需要,把重点转到了国际税收上。1979年,财政部财科所举办国际税收问题讲习班,邀请了一些外国国际税收问题专家来华作讲座,并把讲座内容编成内部资料出版,这是当时高校税收专业没有涉及的科研和教学领域。20世纪80年代初期,葛惟熹教授参加了国家经委在大连召开的国际税收会议,会议之后,以应急需,葛惟熹教授立即编写并于1982年由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首次出版了《国际税收概论》一书,系统性地提出了国际税收的定义、研究对象、涉及的纳税人、征税对象、税收管辖权、国际双重征税、国际“避税地”、国际税收负担原则、国际税收协定等国际税收领域的概念。该书的快速成型正是得益于葛教授在税收理论方面的深厚积累。


1985年,葛惟熹教授着手主编《国际税收教程》并于1987年出版,这本书可以说是中国第一本适合高校专业教育的国际税收教材,在中国财经类高校产生了巨大反响,获得了财政部“第二届全国财政系统大、中专优秀教材”荣誉奖。储敏伟教授亦是编写者之一,他提起后来再去翻看当时编写本书时参考的英文材料,发现葛老师在国际税收理论方面的总结与发展已大大超越了原有材料,在理论上将国际税收的运作机制和原理解释得更加清晰,提出了相应的理论框架,从而在国际税收理论方面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在此又一次印证了葛老师的税收理论的扎实功底。此后,葛惟熹教授应财政部委托,在《国际税收教程》基础上主持编写了于1994年出版的高等财经院校试用教材《国际税收学》(葛惟熹教授的《国际税收学》第二版)。于1999年又出版了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的《国际税收学》(葛惟嘉教授的《国际税收学》第三版,在这版的前言里,同时放入了《国际税收教程》的前言作为1987年版的前言,葛惟熹教授的《国际税收学》四个版本据此而来),再后来,于2007年又出版了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国际税收学》(葛惟嘉教授的《国际税收学》第四版)。葛惟熹教授的《国际税收学》填补了这门学科的国内空白,多次获得包括国家教委、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上海市教委、上海财经大学颁发的奖项,迄今共计发行近20万册,为国家培养了千万国际税收新人才,使葛惟熹教授成为我国国际税收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正如葛惟熹教授所说,“税收,从来都是国家税收,到底还有没有‘国际税收’?这包括:什么是国际税收?国际税收是否客观存在?认识它有什么重要的现实意义?”《国际税收学》这本著作奠定了葛惟熹教授在国际税收领域的重要贡献。该书从理论到实践,将国际税收进行了全面地阐述。这些问题在《国际税收学》一至四版的“前言”中也得到了清晰的一一解答。“如同国内税收问题的处理是适用本国税法那样,对国际税收问题的处理,应该适用‘国际规范’,这本来是不言而自明的。但是,问题正在于所谓‘国际规范’又从来并不是那么‘规范’。”


基于国际税收,葛惟熹教授不断强调,“世界上从来也没有脱离国家利益的‘国际’存在。”他说,“几个世纪以来,保护贸易与自由贸易政策的相互冲撞从未间歇;着眼现实,国际规范和国家利益之间的博弈和诉求,更是有增无已。现实早就说明,理想并不能代替实际。我们研究国际规范,原本就是在一方面履行义务的同时,另一方面要懂得怎样运用规范,去认真保护本国的应有权利。而不是空谈什么‘国际’!!”现如今,国际税收领域又经历了新一轮的发展,由于国际规则和国与国政治经济关系的演变也有了新的实践发展和理论解释,但正是葛惟熹教授奠定的基础使我们现在可以站在巨人的肩上。


虽已近90岁高龄,葛惟熹教授依然保持着读报纸看电视新闻了解国家政策走向的习惯。他经常通过阅读《东方早报》和《参考消息》等报刊了解国家在各方面的发展状况。他说自己娱乐节目一般不看,说到这里,葛惟熹教授自嘲是个比较枯燥的人,但其实与葛教授聊天能够时时感受到他对国际税收领域的精准把握。当被问起最自豪的一件事是什么时,葛惟熹教授谦虚地表示不谈论这个问题。葛惟熹教授也谈到,现在国际税收还有很多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无论是从国际税收的新实践还是理论的进一步发展。他同时提到国外研究国际税收时倾向于就事论事,比较务实,在理论空间和理论高度方面也需要加强。


本文节选自2015年《广东地方税务》杂志,作者:张平,复旦大学国际关系公共事务学院。



深切缅怀葛惟熹教授!


组稿/融媒体中心

资料来源/学校文博中心

“上财公管学院”公众号

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网站

责任编辑/萱微

 推荐阅读 

4844!揭秘立信2023级本科新生大数据!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党委召开主题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
校史上的八月
这个暑假,解锁立信版爱自己的100种方式~
以学促干大家谈⑮|以学促干,强化使命,扎实推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高质量发展
闵行区委书记陈宇剑一行来校座谈交流
以学促干大家谈⑭|着力“三个聚焦” ,以主题教育推动高质量发展
做一道爱的填空题,向老师道声感谢!上海启动第39个教师节主题征文活动
叮!立信暑假服务指南请查收!
@所有人!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校史资料征集ing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