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建筑文化讲堂第四讲 | 单霁翔:让文化遗产资源“活起来”
本期导读
由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联合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中国建筑学会共同主办的“江苏•建筑文化讲堂”第四讲,于2020年9月27日在江苏大剧院国际报告厅开讲。本次讲堂由单霁翔担任主讲嘉宾,作题为《让文化遗产资源“活起来”》的演讲。单院长从“国土胜境、城市新境、景观意境、建筑情境、艺文心境、创意画境”等六个方面,生动讲述了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助力人居环境营造的实践故事。
主讲嘉宾
工学博士,博士生导师
高级建筑师,注册城市规划师
中国文物学会会长、故宫博物院故宫学院院长
曾任北京市规划委员会主任、国家文物局局长、故宫博物院院长;出版《大运河漂来紫禁城》《城市化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等专著。
“在故宫博物院工作了7年多,我这个‘看门人’只做了一件事,就是将‘活’字写入故宫的大门,让故宫文化遗产资源走近人们的生活,走向更广阔的空间。”
从建筑规划师到规划局局长,从国家文物局到故宫博物院,再到故宫学院,作为故宫流量级 IP 的打造者,故宫博物院前掌门人单霁翔被称为 “网红院长”。他曾花5个月时间,走遍故宫1200座建筑、9371间房,让紫禁城里186万多件历史文物重焕生机。他还带领团队围绕故宫打造了《我在故宫修文物》《国家宝藏》《上新了·故宫》等综艺节目。
讲堂回顾
大家好,今天非常荣幸来到著名的“江苏•建筑文化讲堂”。我今天想借这个平台讲一讲,在国土规划、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空间和室内以及文化艺术方面,怎么能够更好地来为我们的人居环境助力。
▲江苏·建筑文化讲堂第四讲主讲嘉宾单霁翔
▲讲堂第四讲由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徐宁主持
一、
我与江苏文化遗产保护之缘
我的籍贯是南京江宁,这些年经常到江苏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实际项目,每次都是学习的过程,因为江苏是出经验的地方,历史文化名城最多、文化遗产的类别最丰富。中国文物协会和中国建筑协会一年举办一次评审二十世纪建筑遗产的活动,其中数量比较大的一个城市就是南京。吴良镛先生的江宁织造府博物馆我来过很多次,当年金陵长干寺出土文物引起了全国考古界和宗教界很大的轰动。
▲在南京江宁织造府博物馆建设现场
▲故宫学院(苏州)第一期“故宫与苏州”讲座
▲中国扬州世界运河名城博览会专家论坛
江苏有很多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具有影响力的国际会议,最重要是2004年在苏州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大会,还有世界文化遗产监测管理国际研讨会、中国文化遗产日第一个主场城市也设在苏州。2014年故宫学院开始走向全国各地,第一个建设的分院就在苏州,当时我讲的第一节课就是故宫与苏州。中国文化遗产无锡论坛,每年选择一种新型文化遗产进行研讨,2006年工业遗产、2007年乡土建筑、2008年二十世纪遗产,2009年文化线路、2010年文化景观、2011年运河遗产。每一年的研讨成果变成部门文件发往全国指导新型文化遗产保护,直接指导当时正在开展的第三次文物普查。大运河35座城市联合申遗的办公室设在扬州,每一年都举办世界运河名城博览会,与国际运河名城以及博物馆建立长久的联系。最近我出了一本新书《大运河漂来紫禁城》,500年来,人才、文化、供给顺着大运河源源不断流向了京城,故宫和大运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二、
文化对今天人居环境的影响
01 国土胜境
我们有五千年的文明古国,有悠久的文明史,但是我们是不是能得到国际社会的公认?在中国申报世界遗产的过程中,我们对于文化遗产的理念发生了六大转变:
●注重人与自然共同的创造,从泰山进入开始出现了第三类文化和自然混合遗产,从文物保护走向文化遗产保护。
▲长城
▲泰山
▲敦煌莫高窟
●倡导保护人们居住其中、生产其中的地域,例如历史街区、江南水乡、传统村落、民族村寨、袁隆平院士做了37年的试验田等。
▲开平碉楼与村落
▲哈尼梯田
●形成了前所未有的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巨型格局,丝绸之路、大运河等线形的文化廊道都列入了保护。
▲丝绸之路
▲大运河
●文化遗产保护和文物保护开始关注近代、关注现代,包括大庆第一口油井、漳州女排基地、九泉卫星基地发射中心等。
▲大庆第一口油井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保护自然地域的传统民居、工业遗产,张謇先生南通大生纱厂、上海杨树浦自来水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包括对面105栋住宅都整体进行了保护。
▲上海杨树浦自来水厂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非物质要素应该一起保护,例如羌族的羌笛、黎族黎锦、哈尼族的耕作技术、傣族的泼水节、汉族的过年习俗,还有日常印象最深刻的老字号。
▲羌笛
▲过年习俗
从文物保护走向文化遗产保护,历史文化资源对人居环境的贡献就变得放大很多,于是我们就获得了两个重要的理念:
第一,世代传承性。文化遗产的链条不能断裂,应该是完整。我们每个人处于这个时代,每个城市不能利用现实的优势随意处置文化遗产,我们应该为子孙万代保存更多的文化遗产资源。
第二,公众参与性。文化遗产不再是政府的专利,不再是我们文物部门的专利,它是我们亿万民众共同的事业,民众应掌握文物保护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受益权。
▲老字号
02 城市新境
现代塔楼的景观越来越成为很多城市的标准照,我们应该深入挖掘每个城市突出的地域特色和文化精神。我们有历史类文化景观,比如南京完整的城墙;农村地区有乡村类文化景观,江苏有园林类文化景观,有山水类文化景观、宗教类文化景观、生产类文化景观等。北京市近期要将中轴线申报世界遗产,我们要把一个壮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给下一个600年,环境整治使筒子河终于恢复碧波荡漾的景观、拆掉135栋临时建筑使故宫扩大开放至80%。去年故宫接待观众两千万,史上最高、世界最高,其中50%以上是35岁以下的年轻人,这是我最欣慰的。
▲南京明城墙
▲北京中轴线
03 景观意境
为什么要保护历史街区?其实就是保护人们传统的和谐的生活环境,传统社区有这样的优势,人们能更多地享受交流。我们在三坊七巷里选择九处最好的带庭院传统民居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周边画了厚厚的建设控制地带,开发商只能退出。社区的民众在自己的生活环境中保护自己的文化,把街道共同保护好整洁,我们把它定义为社区博物馆。很多农村也在努力,比如今天在贵州、广西、云南开始实验做生态博物馆。生态博物馆不是建高大的博物馆建筑,而是让十九个村庄突出特色,民众在自己的村庄展示自己的传统文化。大明宫考古遗址考古公园、扬州大遗址公园、良渚古城遗址公园等150多个考古遗址今天在各个城市呈现出来,让考古遗址像公园般美丽,改变了很多城市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更促进当地就业,满足人们生产、生活的需要。
▲安吉生态博物馆
▲福州市三坊七巷
04 建筑情境
越来越多的有特色体验、地域文化的博物馆建造起来。吴良镛先生设计的南通博物苑新馆,尊重了张謇先生南通博物苑的轴线、建筑的布局,既和谐又有新意,体现传统历史文化和时代精神的融合。良渚博物馆也很好,不以高大取胜,用非常朴素的建筑语言来展示对于遗址的尊重。故宫博物院的难题是所用的馆舍是过去的皇宫建筑,成为现代化的博物馆需要花更多的心思。西部区最大的宫殿慈宁宫,我们把它设计成五个雕塑的展厅,展出原本在库房睡觉的高大雕塑。为了适应古建筑,我们扩大展线,在神武门搭建二层的平台,让人们看到古建筑的彩绘。当我们的文物得不到呵护的时候,他们是没有尊严的,蓬头垢面的,只有保护好、面对观众的时候他们才会神采奕奕。
▲南通博物苑新馆
▲良渚博物院
▲故宫家具馆的仓储式陈列
05 艺文心境
我们的艺术怎么感染人?今天我们的展览不是把书画挂上去就可以了,我们今天希望营造氛围,根据画家生活的时代、思想的历程、作品的特色,每个展览都要办出特色,也包括当年他们的家具、这些琴棋书画、用具一起展览。观众在展厅里参观的过程应该是一个享受文化、休闲的过程。很多的心思在建筑设计中应用起来,高山流水、器物跟书画进行互动,使每个展览人们感受到时代的品质。我们不再叫故宫商店,叫文化创意馆,成为人们参观博物馆走出前最后一个展厅。服装店叫服饰馆,丝绸店叫丝绸馆,陶瓷店叫玉窑馆,都像展厅一样,包括我们的木艺馆、陶艺馆、铜艺馆都是传播文化的地方。
▲《天朝衣冠——故宫博物院藏清代宫廷服饰精品展》
▲《铁笔生花——故宫博物院藏吴昌硕书画篆刻特展》
06 创意画境
2017年我们全卷打开千里江山图,有几十种文创的产品,图书、图录、复制品包括人们生活需要的文化创意产品同时得到呈现,人们参观展品正兴奋的时候把展览的文化带回家。我们要使博物馆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片文化的绿洲。春天来了从洛阳引进一万盆牡丹,拿出库房收藏有牡丹题材的文物藏品。秋天来了,从开封引进了三万盆菊花,把库房收藏有菊花题材的藏品拿出来。把非常漂亮、名贵的金鱼请到延禧宫办了活态展览,拿出金鱼藏品的文物进行展览。通过展览使古老的紫禁城呈现出生活气息,呈现出人与自然和谐营造的环境。经过三年零四个月的努力,我们终于建成数字故宫社区,今天全世界博物馆最强大的数字平台之一,它的功能在不断的完善、与时俱进,比如说公众教育、文化展示、参观导览、资讯传播、休闲娱乐、社交广场、学术交流、电子商务。故宫每年接待2000万观众,但有亿万观众、十亿万观众能够通过数字技术了解故宫的文化。
▲《千里江山与历代青绿山水特展》
▲《观鱼知乐——宫廷金鱼文化与故宫博物院藏金鱼题材文物联展》
▲端门数字博物馆——“虚拟现实剧场”项目
三、
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体会
每当千里江山图展示的时候,哪怕就一小段吴良镛先生都一定会到故宫来,站起来长久地看,我觉得这就是他心中向往的人居环境,他为此一直在努力。激励我们要努力把更多的心思、时间投向我们的研究。
有两句工作的体会和大家分享:
第一,把工作当学问做;
第二,把问题当课题解。
这样我们工作的水平就能不断地通过研究螺旋式提升,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就能够一个一个攻破。谢谢大家!
嘉宾采访
▲单霁翔接受采访
“今天作为建筑文化讲堂,我觉得在我们城市化加速进程大规模城市建设还在展开的时候,那么更多的我们的普通民众和我们的专业设计师,能够加强沟通,能够更加努力地创造更好的建筑艺术,同时把这些建筑艺术和我们中华传统文化能够实现有效的对接。这样使更多的我们的建筑能够体现我们传统文化,也体现我们地域特色,也体现时代精神,这是一个沟通的桥梁。我们通过这样的桥梁,能够研讨、统一,能够也倾听各界的意见,我觉得非常有意义的一个讲台。”
——单霁翔
现场花絮
江苏大剧院
江苏大剧院—国际报告厅
文字整理 | 徐奕然
审 校 | 于 春 周高亮
编辑排版 | 刘 锴
“江苏·建筑文化讲堂”由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和中国建筑学会共同主办,整合业界、学界、文化界、媒体等多方资源,邀请院士、设计大师、知名专家和文化学者,与社会大众面对面交流,分享建筑文化之美和设计之道,旨在引导全社会更加关注建筑创作与建筑文化,推动建筑文化普及。
主办单位
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中国建筑学会
支持单位
《世界建筑》
《时代建筑》
建筑名苑
我苏网
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教育频道
江苏大剧院
▲江苏•建筑文化讲堂第三讲 | 何镜堂院士:地域·文化·时代—漫谈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与建筑风貌塑造
▲江苏•建筑文化讲堂第二讲 | 王建国院士:城市特色风貌的形成与营造
▲江苏•建筑文化讲堂第一讲 | 程泰宁院士:文化自觉引领建筑创新
▲大师的建筑文化课 | “江苏·建筑文化讲堂”首批30位主讲嘉宾阵容
江苏·建筑文化讲堂
长按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