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智慧•城市,基于国际视野下的思考 | 上海城市规划
智慧城市的兴起,得益于ICT技术的迅猛发展。经过这些年国内外诸多城市的探索和实践,智慧城市已经从最初的营销概念,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支持城市发展的新理念。然而在实际应用中,智慧城市的内涵仍然是不明确的,不同城市和规划都会有自己的理解和阐释。对于目前如火如荼、包罗万象的智慧城市建设,很多人也在反思:城市的形成,从来不仅仅依靠技术。技术只是手段与工具,能为城市发展创造更多的机会和可能。本文从更大的视野和维度去认识和理解智慧城市,进一步明确其内涵与意义,探究智慧城市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之间的关系,并积极寻求利用大数据支撑城市实现智慧发展的新路径。
1 批判:智慧城市的真假热潮
1.1 印度智慧城市使命的尴尬
糟糕的城市规划和滞后的基础设施一直是印度城市发展难以逾越的鸿沟。因此,印度在应对城镇化挑战上开始尝试采用智慧城市的路径。印度的智慧城市使命计划便是利用技术和数据来改善城市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确保市民过上体面的生活,维护环境清洁及可持续发展。该计划促进了从创新理念到更成熟的解决方案的发展。
但是,印度的城市通常未将环境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纳入其规划和资源管理中。印度联邦政府环境部长普拉卡什·雅瓦德卡尔认为,在印度政府真正理解所谓的100个智慧城市愿景之前,更应该首先改善自己的基础设施配置。印度智慧城市使命的另一个目的是通过提供创新的手段,增加公民和地方政府之间的互动。在印度选举第一批智慧城市名单的过程中,尽管莫迪政府一再强调公众参与是一个重要的衡量指标,但是城市居民似乎没有在选举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所以,印度的智慧城市经常被质疑为地方政府套取国家财政支持的政策,而非真正可以有效实施的成熟机制。
1.2 韩国松岛智慧新城的空置
为巩固在移动通信、信息家电、数字内容等方面的优势地位,推动相关新兴产业发展,韩国将智慧城市上升为国家战略,制定了U-CITY法,成立了由国务总理任委员长的智慧城市委员会。
松岛位于首尔西部仁川港附近,是座全部填海而造的“智慧城市”,同时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私人房地产开发项目之一。像松岛这样规模适宜的新城建设,确实创造了可以探索和应用新技术的机会。但是应该认真思考智慧城市建设与松岛城镇发展的关系,反思松岛建设本意是什么,以及效果究竟如何。因为对于韩国而言,松岛新城不仅仅是一个高科技商业区,更是一个未来发展的模板,这其中包含两个方面的主要诉求。
一方面,从韩国智慧城市国家战略的角度看,松岛新城是一个面向海外市场的展示窗口,其目的是向海外推广建设模式,承揽建设工程,实现“智慧基础设施出口”。这种“不计成本”的智慧城市建设模式,并不适用于大多数的城市。另一方面,政府希望通过树立一个经济发展区的“绿色”投资样板,吸引外国投资者入驻,带动本国经济发展。相关数据显示,松岛至今的人口支撑仍然不足,产业集聚也未能实现。
1.3 智慧城市的诸多挑战
印度和韩国的案例分别从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视角印证了一个现实,在拥抱智慧城市的好处之前,必须清楚认识到智慧城市建设面临的一系列挑战,稍有不慎便会使得智慧城市建设本身变得缓慢艰巨或者背离初衷。这些挑战,可以总结为以下5点:(1)建设条件和预算;(2)组织架构和公众参与;(3)成本分配与市民利益;(4)技术创新与以人为本;(5)城市本身的复杂性。
2 源流:智慧城市概念的演变
2.1 作为技术进步产物的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的兴起,得益于世界互联网的联通、物联网技术的产生、数据爆炸和计算能力的提升等。信息与通信技术的进步使城市能够感知和应对内部和外部变化,逐渐形成了应用于行政管理、交通管理、智能楼宇、公共服务等诸多领域的基于ICT技术的城市应用,同时催生了诸如“信息城市”“智能城市”等诸多概念。
全球数据与运算能力增长
2.2 作为商业营销概念的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理念的提出和被广泛接受,归功于IBM这类大型IT商业咨询公司的推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伊始,IBM前首席执行官Sam Palmisano在一次演讲中提出“智慧星球”的愿景。IBM将城市划分为6个密切相关的核心系统:人、能源、水资源、交通、企业和交流,智慧城市就是利用技术手段将各个系统联通、优化、整合。但是受自身业务范围局限,这种智慧城市概念只关注技术方案,缺乏对智慧城市发展方向、目标、策略的考量。
IBM智慧城市6大系统与愿景
2.3 作为城市发展理念的智慧城市
早在智慧城市概念产生之前,利用技术手段提高城市服务质量和管理效率的措施就已经在世界各个国家的城市中大量应用,如瑞典斯德哥尔摩自1994年开始实施的网络基础设施计划,俄罗斯2002年开始实施的电子化战略等。而“智慧城市”这一框架,有助于从理念上整合ICT相关的城市应用,因此逐渐从营销概念发展成为一种支持城市发展的新理念。
与其他的城市发展理念相比,智慧城市的关键价值在于顺应了互联网和ICT技术为城市发展带来的影响甚至变革,其主要影响包括以下4个方面:(1)低成本的信息流通;(2)动态全局性的城市运行信息;(3)运行和处理海量数据的能力;(4)新经济与新产业的崛起。
在此背景下,许多国家的城市和地区,开始寻求将技术变革与自身城市发展的目标结合,探索制定指导长期发展的智慧城市规划。
2.3.1 纽约:建设智慧而公平的城市
2015年5月,纽约市政府发布了新的城市总体发展规划,确定了4个方面的城市发展目标——增长与繁荣、公平与正义、可持续和弹性城市。
2.3.2 伦敦:使用新技术的创造性力量服务城市和市民
2013年12月发布的智慧伦敦规划提出,智慧的城市一定是人们愿意生活、工作和娱乐的地方。
伦敦的城市应用创新与共享平台
2.3.3 巴塞罗那:通过创新提高管理水平和生活品质
在巴塞罗那的智慧城市战略中,关键问题是打破城市传统而低效的组织结构,使信息和功能在不同的领域自由流动。
巴塞罗那以平台为基础的城市创新应用
历经诸多城市的实践,智慧城市的理念在不断的演变过程中,开始形成基本的共识:即城市的智慧不在于新技术的应用本身,而在于使用新技术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
3 趋势:城市的智慧向何处去
3.1 政府角色
3.1.1 开放数据行动
自2009年始,美国、加拿大、英国、新加坡、日本等多个国家先后开始了由政府推进的开放数据行动。这些数据成为了教学研究、创新创业和第三方应用最重要的数据来源,而与社会创新力量的广泛合作也为政府部门提供了更加科学高效的决策支持。在此之后,欧洲、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很多国家也开始相继建立自己的数据开放平台。
美国联邦政府的开放数据平台
纽约市的开放数据平台(超过1 300套政府数据催生了无数城市数据应用)
Open Knowledge 统计的开放数据的地区和国家
3.1.2 数据支撑决策
互联网和传感器在城市中的应用形成了日益多样和复杂的海量数据,数据分析正在成为服务城市的高度专业性领域。在洛杉矶,城市警署成立了实时分析与响应中心,用于监测城市安全,根据海量历史信息对犯罪活动进行预先警告。
洛杉矶城市智慧中心
3.1.3 城市创新平台
城市的智慧不仅包括政府管理,也包括广泛的社会各界的应用创新。以波士顿的Urban Mechanics项目为例,从2010年开始,市政府以研究基金和合作的形式,资助个人和团体为城市研发实验性的创新应用,至今已经形成了4个城市实验室,分别关注教育、公众参与、街道景观和经济发展。
3.1.4 人才培养计划
2014年11月,新加坡宣布了智慧国计划,将人才培养和创新研发放在了重要位置,以新加坡国立大学和南洋理工大学两所高校作为创新的土壤。自2011年以来,新加坡公共财政在产业研发方面的投入超过86亿新币,培育了超过400家创业公司。
3.2 社会力量
3.2.1 城市发展中的公众参与
互联网与社交媒体的普及促进了全社会不断觉醒的公民意识,公众参与城市治理和决策的成本被大大降低。从TalkLondon、西雅图规划的线上互通平台,到武汉众规,正式或非正式的网络平台成为公众表达意见、提供决策支持的窗口,以及了解城市建设的新途径。
3.2.2 众包式的城市治理模式
信息的流通也催生了自下而上的城市治理模式,形成了诸多大众参与城市治理的新应用,如用于公众发现和汇报街道路面问题的Street Bump、Fixmystreet,用于汇报多种城市问题的ichangemycity。
4 警惕:跨越智慧城市的陷阱
4.1 系统安全与数据隐私
智慧城市涉及信息网络、物联网、地理信息和大数据等复杂网络,这些复杂网络的融合互动是否让城市变得更加“脆弱”,是否会增加安全威胁?如何在利用数据的基础上,保护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避免信息的滥用?
4.2 大数据陷阱
2009年,谷歌利用搜索引擎的海量数据,研发了用于预测流感传染的“谷歌流感趋势”(GFT)。这种方法分析出的流感疫情,远远快于传统的流行病控制中心系统。然而截止2013年,GFT多次误报和错报。大数据在科学分析的信度和效度上存在致命问题,同时需要与传统分析不断对比来改进算法。
GFT的错报率(红色)
4.3 技术至上陷阱
智慧城市的应用和创新确实能够有效提高管理效率和生活质量,但不能因此而忘记,好的城市的形成,从来不仅仅依靠技术,而更多源自其包容性、多元性和活力。技术是在这些目标下使城市良好运行的手段和工具,但不是社会资本和经济增长的来源。
我国现有几百个相关的智慧城市建设计划取得了不俗成绩,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亟需借鉴世界各国的先进经验,强化顶层设计和建设引导,推动智慧城市健康有序发展。而在当前中国发展的大背景下,智慧城市建设还有着非常丰富的内涵和意义——实现创新驱动。要在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前提下,拓展城市大数据创新应用,使之成为推动技术创新和经济转型的新动能。
详情请关注《上海城市规划》2018年第1期《智慧·城市,基于国际视野下的思考》,作者:姜鹏、陈立群、倪砼,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全文收录、《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统计源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收录、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全文收录、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Ulrich's Periodicals Directory)收录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官方网站(在线投稿):www.shplanning.com.cn
Email:shcsgh@supdri.com
邮发代号:4-803
电话:021-62473288-2305/2303
传真:021-62470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