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具有空间分离活性位点的La2O3改性LaTiO2N光催化剂助力CO2还原

MaterialsViews MaterialsViews 2022-05-28

如何快速调整能源结构,降低传统能源利用引发的环境负效应,成为了人们亟需解决的首要问题。利用丰富的太阳能转换二氧化碳为高附加价值的还原态产物是较为理想的二氧化碳资源化途径。基于半导体材料的光催化技术可以将太阳能转换为具有还原-氧化能力的电子-空穴对,并驱动相应的化学反应,转换太阳能为化学能。这一方案实现了一步将光子能量转换、存储为化学键能,因而具有美好的应用前景。

二氧化碳作为碳的最高氧化形态,具有较高的化学稳定性。利用水作为还原剂是目前较为流行的二氧化碳转化途径。在这一反应途径中涉及两个动力学缓慢的半反应:1)水首先被氧化产生质子:2H2O + 4h+(光生空穴)→ 4H+ + O2(水分解的决速步);2)质子参与的光生电子还原二氧化碳为还原态产物(比如烷烃类、醇类等):CO2 + 8H+ + 8e-(光生电子)→ CH4 + 2H2O。显然,多电子迁移过程以及高的化学惰性决定了CO2催化转化势必需要克服较高的反应能垒,因而实现高效CO2还原以满足工业化应用仍极具挑战性。

近期,南京大学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闫世成课题组提出了空间分离的双活化机制,即利用固体碱和晶体空位缺陷,分别将惰性的CO2和H2O活化成CO3和OH物种,以降低反应活化能,从而实现反应速率相匹配的半反应,最终实现CO2还原性能的提高。为了验证该想法,闫世成课题组成功制备了La2O3固态碱修饰的含有氧空位的LaTiO2N作为光催化材料模型。研究发现,固体碱中的O2-离子能够活化CO2生成CO32-。同样,H2O在氧空位下能够有效解离成H+和Ob2-。理论计算显示,固体碱和氧空位缺陷分别表现出强的CO2和H2O的吸附能力;与实验结果相印证的是,吸附后的O-C-O和H-O的键长变长,O-C-O键角变小(H2O已解离)。这就意味着,利用固体碱和氧空位确实能够实现反应分子的选择性吸附活化,从而有效地降低了反应活化能。另外,空间分离的活化位点有利于诱导氧化还原反应的分离,有助于抑制光生电荷的复合和抑制中间态物种逆反应的进行。

该工作的开展为实现高效的太阳能转换提供了新思路,相关论文在线发表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上(DOI: 10.1002/adfm.201702447)。

猜你喜欢

黑磷 —用于可见光产氢的非金属单质光催化剂新成员

非金属产氢光催化剂:MOF衍生的高氮掺杂石墨碳

柔性石墨烯片上的三维纳米碳材料用于电化学光催化分解水

调整B位的元素获得具有窄带隙的钙钛矿半导体光催化剂

综述:碳点在半导体光催化的研究进展

(点击以上标题可以阅读原文)



MaterialsViewsChina

官方微信平台

聚焦材料新鲜资讯

材料大牛VS新秀访谈
MVC论文排行榜每月新鲜出炉
热爱科研的你还在等什么,快加入我们一起微互动吧!!!


微信号:materialsviews

微博:materialsviews中国

欢迎个人转发和分享,公众号或媒体如需要转载,请联系:

materialsviewschina@wiley.com

关注材料科学前沿,请长按识别二维码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阅读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