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LEY人物访谈——香港理工大学郝建华教授
郝建华 香港理工大学应用物理学系教授。郝教授发表过250多篇SCI国际杂志学术论文,包括以通讯作者发表在Wiley杂志Adv. Mater., Adv. EnergyMater., Adv. Funct. Mater., Angew.Chem. Int. Ed., Small等。拥有多项美国专利。获得过“香港理工大学校长卓越表现/成就奖”,“纳米科学研究领先奖”, “TechConnect全球创新奖”和“日内瓦国际发明特别优异奖和金奖”等奖项。他目前是InfoMat的副主编(Associate Editor) 和 Advanced Optical Materials的编委(Editorial Board)。
◐
Introduction
MVC: 您能否简单介绍一下课题组的工作?
HJH:我们课题组主要从事两个研究领域工作,其一是应用于信息电子和光电子器件的功能薄膜(包括二维层状材料)及其异质结的制备和性质研究;其二是应用于光子学,生物医学和纳米能源的金属掺杂发光材料及其器件。我们课题组近年在将铁电,压电和磁性智能材料引入发光体系,多模式的生物医学成像和传感应用的纳米材料,以及脉冲激光制备二维薄膜异质结及器件方面都取得了一些可喜的进展。
MVC: 您的研究组对于二维材料的光电性能研究将来有什么兴趣?您对二维异质结结构器件在信息材料应用的前景有何展望?
HJH: 二维材料的发现为研究在原子层厚度极限下新奇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提供了一个独特的平台。二维材料之间可以组合成范德华异质结,同时还可与其他零维,一维无机和有机材料组合,这些都为异质结研究和应用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契机。众所周知,我们周围的科技产品,如LED,半导体激光,太阳能电池, 晶体管和信息磁存储等等,都受益于信息材料(包括半导体,磁性等材料)组成的异质结结构的精妙设计和制备。目前二维材料加入到异质结这个大家族,无疑为我们在信息材料的广泛应用注入新的活力。但在看到二维材料在信息科技领域真正应用的曙光前,大量的基础材料问题需要研究者去解决,例如大面积晶片级的材料制备,材料的稳定性,量子尺寸效应下的新奇物理性质,以及异质结中各种材料的耦合和界面作用等。我们研究组希望在某些关键的研究问题上作出贡献,这些问题的解决将有力地推动二维材料和异质结器件向应用方面的进展。
◐
Upbringing and Early Interest in Science
MVC: 当您还在上学的时候,您想未来从事什么职业?是什么把您吸引到科学领域的呢?
HJH: 我之所以从事自然科学领域工作,是我青少年那个时代的大环境决定的。记得我读中小学时,文科科目成绩比理科好,当时似乎对文科科目更感兴趣。但在高中分流时,我在读的武汉一中将总成绩排名前茅的学生编入理科快班。所以准确地说我不是被吸引而是被编入到学习自然科学理科的行列,随后考入华中科技大学本科继续学习理工科。在进一步学习研究中,我后来越来越喜爱做科研,喜欢科研工作的探索性和相对自由。在从事自然科学研究中,我觉得以前爱好的社会科学中所涉及的想象,推理,判断和表述在某些方面和自然科学还是有些相通之处。当然如果要现在重新选择职业,我肯定会被我正从事的大学老师教书育人和科学研究的职业吸引。据说世界上有两件最有挑战性的事:一是把别人的钱拿来,二是别人把自己的思想观念接受而拿去。当然这里指用正当手段实现了。大学老师能将它们都变为现实。一个成功的教授不但通过项目申请从政府和工业界拿到资金去做研究,满足自己求知好奇的兴趣,并贡献服务于人类社会;还能通过传授知识和专业技能给予学生,使自己的事业传承下去,并且往往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种成功感,很难在其他职业中找到。
MVC: 您觉得对您的职业影响最大的人是谁?
HJH: 我曾在中国内地的华中科技大学,美国宾州州立大学,加拿大圭尔夫大学和香港的大学度过学习和研究的职业生涯。经历过的每个阶段,我都耳濡目染和感受了来自不同国家的导师以及同事的研究思想和指导个性风格,是他们甚至还包括一些交往的知名科学家们,对我目前执教和科研的学术思维形成,乃至待人行事的个性风格都有较大影响。特别是我曾有几所学校不同学科系的经历,包括华中科大的早期固体电子系和光电子系,宾州州立大学的物理系,圭尔夫大学的化学和生物化学系,以及现在的香港理工大学偏材料科学的应用物理学系,使我了解不同的研究专业背景,启发我用不同学科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从而扩展研究视野。
◐
Advices to Youth
MVC: 科学工作之余,您如何平衡生活和工作?您最大的爱好是什么?
HJH: 如果把我们人生比喻成直角坐标平面图上的某一点话,这个图的纵轴是工作,横轴是生活。完全平衡的生活和工作是人生点沿45度角直线向上发展。但大多数科学家的人生点是沿着超过45度角的较大斜率的直线上。其实对于真正对科研有兴趣的人来说,科研已融汇在生活中很难分彼此。我在学生时期爱好诗歌,自学填写过中国古典诗词。读大学时还加入文工团演奏民乐。现在繁忙工作之余,下班后最多和工作平衡方式就是在家附近的维港海滨长廊慢跑散步,也喜欢听音乐和看电视。
MVC: 您认为什么是科学工作者最重要的品质?您对有志从事科学研究的青年学生有什么建议?
HJH: 科学工作者最重要的品质这个问题,很多科学家都有精辟的概括,例如创新开拓的思维,坚持不懈的精神和勤奋钻研的作风等。另外,我觉得求真求实,坚守学术诚信和学术道德也是科学工作者应该具备的最重要的品质。否则,即使飞的高,也不会飞的很远。对于有志从事科学研究的青年学生,在准备进入科学大厦的大门前,建议思考下门卫保安经常会问的三个问题:“你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也就是说,首先拷问下自己,是否对科学探索或技术创新真有兴趣。只有有兴趣,今后才能乐在其中,耐得住寂寞,沉得下心做外人看来枯燥无味的工作;次之分析下以前掌握的专业特长和优势弱项,以寻找自己在科研课题的突破口;最后在入门后,要有目的地多思考科研课题的关键问题,以问题为导向做研究。在用眼观六路和耳听八方的方式,广泛了解相关学科的最新发展动向和不同手段的同时,最重要的还是要脚踏实地走好自己专业路,实现自己的科学目标,希望最终能造福于人类和促进社会进步。
◐
About InfoMat & Wiley
MVC: 您对于InfoMat 期刊有何期待? 对该期刊进一步推动相关领域的发展有何愿景?
HJH: InfoMat定位于信息材料领域高影响的国际杂志,我个人认为这是Wiley出版社的一个重要发展战略。我读本科时期,大多数学校信息材料分为半导体,电介质和磁性材料不同专业,我学的半导体专业,当时以为不需要学其他专业材料。后来从事研究时,不仅和电介质和磁性材料打交道,还和光学材料打交道,所以在我的母校华中科技大学,以前学习的系现在也都合并重组成光学和电子信息学院。所以说信息材料是一个材料种类不断扩大更新,不断融合新科技的富有活力领域。憧憬未来,受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物联网,大数据和生物医学信息等与信息技术相关的科技领域的飞跃发展的推动,作为这些新科技源发性的信息材料领域一定会有不断的知识革命创新,也会不断产生新的广泛关注的研究热点。所有这些都会把InfoMat期刊推向成为具有高影响力的创新跨学科的学术期刊。
MVC: 您对什么类型的文章会很有兴趣?
HJH: InfoMat要成为信息材料高影响学术期刊,我个人认为首先发表的文章要有新颖性,而不是已发表工作的简单延伸和数据积累。信息技术涉及到信息的产生,转换,传输,处理和存储诸多环节,每个环节都存在一些大家普遍关注的关键问题。特别有兴趣在这些关键问题方面,作者在文章中能否利用当前前沿和新型材料,提供有效方案策略而取得实验或理论方面的突破。有潜力的新材料,新效应,新器件,信息领域的新应用,及其交叉跨科学领域的探索方面,也会很有兴趣。当然文章无论什么题材,所有投稿都将过标准且严格的同行评审,我们目标是将InfoMat打造成国际高质量的跨学科科研技术交流平台,希望高质量的文章在这个期刊上发表。所以我借这个机会,感谢大家今后给予我们编辑在稿件处理和决定等方面的工作予以理解和支持。
MVC:您怎么看待Wiley和中国科研机构在学术出版领域的合作?
HJH: InfoMat是Wiley首次和中国双一流高校共同出版的信息材料领域的开放获取式期刊。这是一次有意义的尝试。中国目前拥有全世界最多的研发人员,在材料领域更是国际科技论文总量的主要贡献国家之一。两方的合作预期会产生双赢的结果,既推动Wiley更快地办成一个拥有众多稿源和广泛认可的新杂志,中国科研机构也通过办一流的精品品牌杂志,在全球学术出版领域的整体影响力能得到进一步提升。
猜你喜欢
MaterialsViewsChina
官方微信平台
聚焦材料新鲜资讯
材料大牛VS新秀访谈
MVC论文排行榜每月新鲜出炉
热爱科研的你还在等什么,快加入我们一起微互动吧!!!
微信号:materialsviews
微博:materialsviews中国
欢迎个人转发和分享,刊物或媒体如需要转载,请联系:
materialsviewschina@wiley.com
关注材料科学前沿,请长按识别二维码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阅读专访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