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理工大学前沿交叉研究院黄佳琦教授课题组近期在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发表了对固态电解质锂金属电池的实用化瓶颈的综述论文,"Toward the Scale-Up of Solid-State Lithium Metal Batteries: The Gaps between Lab-Level Cells and Practical Large-Format Batteries"。该综述对固态电解质发展历程进行了简单回顾,总结了近年来固态电解质及其在锂金属电池中的应用进展,指出了固态电解质在进行实用化级别电池的尝试时,暴露出能量密度低和循环稳定性不足等实际问题。文章从固态电解质、正极、负极和电池构型四个方面出发,阐述了目前在电池放大过程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和主要差异,并对其中具有潜力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评述。面向未来固态电解质锂金属电池的研究,作者建议需着重考虑:(1)固态电解质的生产过程需要将原料成本和制备成本纳入考量,在制备固态电解质片时迫切需求实现固态电解质低厚度和高韧性的技术方案;(2)高载量和高活性物质利用率的厚电极构型是兑现高能量密度的关键,干法制备是目前可行技术途径;(3)锂金属负极在实用化条件下的失效机制尚不明确,需结合原位界面研究进一步深入理解;(4)软包电池制备工艺与固态电解质兼容性好,并且利于发挥固态电池高能量密度的优势。固态电解质锂金属电池的实用化过程道阻且长,相信在产学研领域交叉合作下,实用化的高性能固态电解质金属锂电池将逐步发展并步入人们视野。相关论文在线发表在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 (DOI: 10.1002/aenm.202002360)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