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南方科技大学王湘麟团队AS: 知否 知否?可再生C60富勒烯如此储锂!
研究背景
文章简介
本文要点
图2b充放电电压容量曲线存在3个明显的大平台,对应图2c微分电容曲线中三对尖锐的氧化还原峰,尤其是充电过程,各平台容量接近单电子转移的理念容量(37 mAh/g),这说明C60充放电基于三电子氧化还原反应,可描述为:1) 2.33-2.5V, C60+Li++e-↔LiC60;2) 1.65-1.82V, LiC60+Li++e-↔Li2C60;3) 1.40-1.48V, Li2C60+Li++e-↔Li3C60;图d-e显示C60正极具有较突出的倍率性能,在500 mA/g电流下仍有77 mAh/g的比容量。图f显示C60在醚类电解液中也有更佳的循环稳定性,50次循环后仍有90 mAh/g的容量。值得一提的是,C60正极对充放电截止电压也敏感,在低于1.2 V下限电压运行时,即使在醚类电解液中C60正极也将会发生不可逆还原而失活。
事实上,相对于初始立方相C60结构中C60分子簇之间仅存在范德华力作用,以上新相结构中C60分子簇之间的存在单键或双键的共价作用。这意味着这不可逆峰偏移现象或与从初始C60到新相的转变时的不可逆共价聚合作用有关。图3e显示,基于提出的新相结构由DFT计算得到的脱锂电势和理论电压平台宽度均与相应的实验值基本吻合。根据以上分析和图3d,提出以下储锂机制:在放电第一平台,C60分子簇得电子同时锂进入立方相的八面体间隙位点进行电荷补偿,并伴随FCC到O1相转变;在第二平台,LiC60得电子同时锂进入并重新分布占据八面体和四面体间隙位点,伴随由O1到M1的相转变;在第三平台,Li2C60得电子同时更多锂离子进入并重新分布占据间隙位形成Li3C60,伴随M1到M2的相变;充电过程基本可逆,除了在完全充电态时的结构是O2相而非初始的FCC相。
通讯作者介绍
论文信息:
Probing Mechanistic Insights into Highly Efficient Lithium Storage of C60 Fullerene Enabled via Three-Electron-Redox Chemistry
Haifa Qiu, Jing Wan, Junxian Zhang, Xin Wang, Nianji Zhang, Rouxi Chen, Yu Xia, Li Huang, Hsing-Lin Wang*
Advanced Science
DOI: 10.1002/advs.202101759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查看该论文原文。
Advanced
Science
期刊简介
《先进科学》(Advanced Science)Wiley旗下创刊于2014年的优质开源期刊,发表材料科学、物理化学、生物医药、工程等各领域的创新成果与前沿进展。期刊为致力于最大程度地向公众传播科研成果,所有文章均可免费获取。最新影响因子为15.840,中科院2020年SCI期刊分区材料科学大类Q1区、工程技术大类Q1区。
WILEY
相关阅读
Wiley China
Wiley China
Wiley China
MaterialsViews
Wiley旗下材料科学类期刊官方微信平台
关注公众号和视频号推送材料科研资讯|访谈材料大咖新秀
分享撰稿投稿经验|关注最新招聘信息
点击“分享”,给我们一点鼓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