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访谈:对话中科院理化所王树涛教授
王树涛,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课题组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以及“引进国外杰出青年人才计划”。主要从事仿生多尺度粘附可控界面材料的研究,如抗粘附界面材料、高效生物识别粘附界面和器件以及疾病早期诊断等方面的研究。打破传统上单一依赖分子识别的局限,率先提出“结构匹配与分子识别”协同的生物识别粘附理念,并用于痕量循环肿瘤细胞的检测,比传统流式细胞分选法灵敏度提高1000倍。研究成果在Chem.Rev.,Chem.Soc.Rev., Angew.Chem.,Adv.Mater.,JACS,Nano Lett., Nat. Protocol.等国际顶级学术刊物发表SCI论文130余篇,他引4000余次,H因子39。多次被Nature, Nature medicine,Science Daily,Chem&Eng News,Materials Views China,Material Today,Lab Chip等亮点报道。被Nature Chemistry的“The Sceptical Chemist”、Asia-Pacific Biothech News的“People Watch”、China Science Daily等做了人物专访报道。
1. 您从事科研工作最大的动力来源是什么?
之前是兴趣更多一些,现在是责任更多一些,能不能为解决国家和社会急需的重大问题,做点儿事情,提供解决方案和思路。
2. 您在选择研究生时更看重哪方面素质?对组内研究毕业生有怎样的要求?
“闯劲儿”和“韧劲儿”两种素质是非常重要的。创新要看“闯劲儿”,能否完成要看“韧劲儿” 。因为科研是非常有意思的工作,也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对课题组的毕业生没有硬性的要求,发多少篇文章,申请多少项专利。但是他们要学会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如何做科研,如何讲报告,如何写文章,如何搞合作。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所以自选一个课题是学生毕业前要做的。
3 您在选择研究生时更看重哪方面素质?对组内研究毕业生有怎样的要求?
“天道酬勤”,勤奋是最不可或缺的。持之以恒的去做、去思考、去讨论、去总结。4. 你对生物医学检测方面的未来发展方向有哪些展望?
首先,就是高效、高通量、快速的早期疾病检测技术和设备。可穿戴、个性化检测与医疗大数据的结合,可能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其次,高灵敏检测与疾病治疗监测结合,生物材料与原位检测监测的结合,为精准治疗提供技术支撑。
另外,针对“免疫治疗”和“干细胞治疗”,可能需要有新的微纳检测方法和技术出现。
MaterialsViewsChina & Wiley 官方微信平台
聚焦材料新鲜资讯
材料大牛VS新秀访谈
MVC论文排行榜每月新鲜出炉
热爱科研的你还在等什么,快加入我们一起微互动吧!!!
微信号:materialsviews
wileychina
微博:materialsviews中国
欢迎个人转发和分享,刊物或媒体如需要转载,请联系:
materialsviewschina@wiley.com
关注材料科学前沿,请长按识别二维码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了解访谈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