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吃海鲜的朋友:好吃但有毒,近期勿食!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爱吃海鲜的朋友们
近期千万别碰这东西
近日
河北省秦皇岛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紧急提醒
近期山海关区海域的海虹中
麻痹性贝类毒素超标风险高发
建议广大群众
不要捕捞、购买、食用海虹
严重的会导致呼吸停止
那么什么是麻痹性贝类毒素(PSP)?
如何预防贝类毒素中毒?
海虹等贝类中
麻痹性贝类毒素超标风险高发
海虹,也被称为贻贝、青口贝等,煮熟加工的干品被称为“淡菜”。作为一种生活在海滨岩石上的双壳类软体动物,海虹外壳呈黑褐色,在我国山东、辽宁、浙江、福建、广东、海南等地均有养殖。据悉,海虹的主要食物是藻类。每年4到6月,海水中有大量含有毒素的单细胞藻类被海虹等贝类吃了之后,就累积在体内。
近日,秦皇岛市海洋和渔业局在山海关区海域采集海虹样品3个,对麻痹性贝类毒素进行监测,3个样品均超出正常值,其中抽取的1个样品麻痹性贝类毒素含量最高值超过判定限值的4.68倍,存在严重的食用安全风险隐患。麻痹性贝类毒素(PSP)会导致人体出现四肢肌肉麻痹、头痛恶心、流涎发烧、皮疹等症状,严重的会导致呼吸停止。
为保障人民群众饮食安全,防止因食用海虹引发食物中毒事件发生,秦皇岛市海洋渔业部门全面加强海上巡查和渔港、渔业码头监管,禁止渔民采集、捕捞海虹上岸。秦皇岛市市场监管部门要求食品经营者全面禁止销售海虹和加工制作海虹产品,特别提醒广大群众近期不要捕捞、购买、食用海虹以及产地来源存有安全隐患的双壳贝类。
此前,唐山疾控也发布了预防贝类毒素引发中毒的风险提示。
贝类毒素中毒具有地域性和季节性,渤海区域一般在5月高发。建议大家积极留意官方的预警通报,包括赤潮预警、高危贝类预警等。4—6月赤潮暴发高峰期,建议不要“赶海”打捞或采食海产品,也不要在排水口(如电厂冷凝水、生活污水)附近海域采集、捕捞海产品,及时避开高风险食物。
什么是麻痹性贝类毒素(PSP)?
麻痹性贝类毒素(PSP)是一种与河豚毒素的毒力与毒性近似的神经毒,也是我国海洋赤潮毒素中最常见的毒素之一,毒性极强,仅0.5mg即可致人死亡,多发生在4—10月份气温高的季节。而赤潮是海洋中某些有毒浮游藻类等在一定条件下暴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的一种海洋生态异常现象,主要发生在近海海域。
毒素从哪里来?
其实海虹本身并没有毒,但气温高的季节,海洋藻类繁殖迅速,海虹极易摄食有毒藻类或与有毒藻类共生,导致体内毒素蓄积,形成贝类毒素。人吃了染毒的贝类后,贝类毒素会在人体内迅速释放,致人中毒。
麻痹性贝类毒素中毒症状是什么?
根据人体中毒症状,可分成麻痹性贝类毒素、腹泻性贝类毒素、神经性贝类毒素和健忘性贝类毒素等。
其中,麻痹性贝类毒素被认为是事故发生频率最高、分布最广、危害程度最大的一种。中毒的主要症状为:口唇、面部、脖子刺痛和麻痹,伴有头晕、呕吐、腹泻等,严重者甚至窒息死亡。
近年来,还有不少沿海市县发生过多起因食用海虹引起的麻痹性贝类毒素中毒事件。2021年,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区出现2例食用海虹中毒患者。起因是两男子煮食从电厂冷却水入水口处采集来的贝类海虹及花蛤,每人食用海虹十几个,1小时后出现唇舌指端麻木等症状,随后立即入院就诊。其中一名男子因抢救无效死亡,另一名男子治疗期间病情加重,被转入ICU进行治疗,期间曾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
麻痹性贝类毒素中毒抢救目前没有特效解毒药,只能靠催吐、止泻等方法对症治疗。麻痹性贝类毒素耐高温,通常烹调方式无法去毒,因此,不能寄希望于通过加热降低毒性。
如何预防麻痹性贝类毒素中毒?
1
关注政府部门发布的赤潮预警公告
每年赤潮发生时,渔政部门都会发出预警,发生赤潮海域的海产品禁止上市销售。等赤潮过后,经抽检合格的海产品才允许上市销售。
2
购买要留神
平时要尽量避免购买来自赤潮地区的贝类,购买时都要挑选放心、有保障的场所,大型超市或者正规农贸(海鲜)市场卫生和安全性更有保障,进货、包装等流程也会有严格的监测和质量把控,相对而言更加放心。在4、5月份这种赤潮爆发的高峰期,建议不要采捕或购买、食用野生贝类食品。
3
食用之前要去掉内脏
被麻痹性毒素侵袭的贝类食品,从外观看起来和普通贝类食品并无太大差别。在贝类生物的所有组织器官中,麻痹性贝毒在消化腺、裙边、鳃部、性腺等部位含量较多。所以,食用前要去掉贝类食品的内脏,严格去除其消化腺和裙边,减少毒素,降低中毒风险。
4
不建议喝汤
麻痹性贝毒是一种水溶性生物毒素,在烹煮的过程中会逐步溶解到汤汁中,所以不建议喝汤。并且,贝类等海鲜食品本属于高嘌呤食品,一般汤中的嘌呤物质含量较高,食用会升高体内尿酸,增加高尿酸血症等问题的发生风险,因此也不建议饮用。
事实上
海虹“暂时不要吃≠永远不能吃”
6月后海虹体内毒素就会慢慢下降
但仍要注意预防中毒
一旦出现恶心、呕吐、腹泻
腹痛、肌肉麻痹等症状后
必须立即赶往医院接受救治
并如实告知医生吃过哪些食物
从而获得及时的救助
来源:国家应急广播、健康中国、食安秦皇岛、唐山疾控、河南日报、新华日报健康
责编:芦佳丽
值班编辑:芦佳丽
排版:芦佳丽
图片来源:摄图网
审核:龙颖
终审:邹海华
声明: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往
期
推
荐
感谢您看到这里。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记得点个「赞」,点亮文末的「在看」,和朋友「分享」有趣有料的营养美食科普吧!
点击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