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喝豆汁儿吐了的人后来怎么样了......
豆汁儿
至今,北京没有任何一种小吃能像豆汁儿一样,被融入各种笑话“段子”里。豆汁儿目前也成为了不少人口中的“黑暗料理”,而这也给豆汁儿赋予了更多喜剧色彩,逐步形成老北京特色文化的一个例证。
豆汁儿是用绿豆做粉丝后所剩下的稀水渣滓经过发酵而产生的。不过这是生豆汁儿,酸臭味很大,是不能直接入口的。要把生豆汁儿放入锅里熬一下,煮沸后才可以食用。做豆汁儿的手艺活儿就在熬上。因为并不是简单地把豆汁儿煮开了就行了,这样熬出来的豆汁儿上面往往还有水分,下面才是豆汁儿,喝起来稀汤寡水的,没有应有的黏稠利口的感觉。这时是要先把锅里的少量豆汁儿煮开,然后再舀一勺豆汁儿倒进去,见开再加,如此反复,喝的就是“勾兑”出来的豆汁儿。黏稠度适中,酸中蕴香,口感才会好。
对于外地来京人员,自然会有体验一下北京特色小吃的念头。大概觉得喝一碗老北京的传统食品豆汁儿,应该如同饮一杯酱香拿铁,微苦,但回味能有一股茅台的甘甜。却没料到一口下去,连酸带涩,那滋味还不如刚沏开的连花清瘟颗粒,实在是难以下咽,甚至会忍不住吐了出来。
《北京晚报》上曾发表文章《喝两口就扔 老北京心疼》,里面提到“十碗有九碗剩半碗,一天糟蹋好几桶豆汁儿……”面对这种现象,也有部分专家提出了自己的意见。某管理委员会执行主任讲,“商家应该适应市场需求,改变现有的粗放经营方式,提升豆汁儿的吸引力,以减少浪费。”还有一位协会副会长认为,“京味豆汁儿的传统口味应该延续,但也可以出一些适应更多人口味的豆汁儿产品,这样游客才是喝豆汁儿而非尝豆汁儿”。
然而,更多的老北京人并不认同专家们的意见。豆汁儿喝的就是它独有的黏稠和酸涩。如果改为“适应更多人口味的产品”,喝起来如同冰镇酸梅汤似的,那还叫豆汁儿吗?事实上,目前已经有一些北京有特色的传统食品进行了改良,效果并不好。
豆汁儿的正确打开方式
一定要趁热。俗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但凉着喝,就如喝泔水;趁热喝,味道就不一样,甜中带酸,酸中有涩,口感层次分明,再配着咸菜丝、焦圈儿、烧饼之类就更有味道。
梁实秋就曾为豆汁儿写了一份饮用说明书:“豆汁儿之妙,其妙在于:一在酸,酸中带有馊腐的怪味;二是烫,只能吸溜吸溜地喝,不能端起碗来一饮而尽或大口猛灌;三是咸菜的辣,辣得人舌尖发麻,舌根发辣,越辣越喝,越喝越烫,最后满头大汗。”
豆汁儿的味道那么怪,为什么还有很多人对它如此追捧?大概离不开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豆汁儿确实对人体有好处。色泽灰绿,口感浓醇,味酸且微甜是豆汁儿独特的味道,但它富含维生素C和粗纤维,可以促进人体消化,并且有祛暑、清热、健脾、开胃、去毒除燥等好处。
二是豆汁儿味道独特,易上瘾。在我们的食物里,甜、麻、辣、咸、臭,但凡是能对人造成感官刺激的,大都会形成一定的“瘾”,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不喝豆汁儿的人说它酸臭不可闻,而爱它的人会大老远专程去喝,乐此不疲。
地方美食,是民间智慧的体现,是当地人引以为傲的特色食物。就像现在人们谈论起豆汁儿时,它已经不只是一种吃食,而是北京这座城市的一个符号。北京人对豆汁儿的喜爱,就如同热干面之于武汉、肥肠粉之于四川、嘎巴菜之于天津、胡辣汤之于河南、羊肉泡馍之于西安。即使在物资不在匮乏的当今社会,全国各地的食客也会为了一种小吃,不远万里、穿越山川,去品尝到真正的地方味道。
来源:食品地理、北京观察、中国食品工业、中国食品学报、北京晚报
责编:肖之涵
排版:肖之涵
图片来源:摄图网
审核:龙颖
终审:邹海华
声明: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往期推荐
点击“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