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获荣誉!青岛大学跻身中国大学官微百强!
2018年8月21日上午,由中国青年报社主办的“2018校媒精英汇暨全国高校新媒体提升论坛”在四川大学逸夫科学馆(望江校区)举行,论坛发布了2017——2018年度全国高校微信公众号百强排行榜。
青大官微跻身百强
2015年的一个秋天,一位老师两个学生组成了官微团队1.0。如今官微已经扩大成了包括44人的队伍,成长为一个有多个部门的组织。
三年来,官微始终陪在青大人的身边。
她分享着青大每个时段的美景,一张张照片让人忍不住想保存收藏。
她带你认识身边优秀的青大人,讲述青大的故事,给人温暖或是激励。
她有脑洞大开的创意,紧跟热点、活泼生动,从不一样的角度看青大,让人爱上这个学校。
她传递着最新的咨询,关心着与青大人生活息息相关的事情。就像新闻每周报,梳理着青大的大事要闻……
无论刮风还是下雨,无论假期还是考试,青岛大学(党宣)新媒体工作室的成员们从未缺席。
青岛大学官微创立初期,很多高校已经积累了第一批粉丝,青大官微的新媒体人却还在为探索官微的定位、栏目、内容和运营方式忙得不可开交。幸运的是,粉丝们的热情是高涨的。在大家的支持下,青大官微尽管起步晚却仍能活跃在各大榜单的前列,直至今日跻身中国大学官微百强。
青岛大学新媒体工作室的负责老师曾说:“青大新媒体团队的任务就是讲述青大故事,传递青大声音,弘扬青大精神,凝聚青大力量,为大家呈现一个具备完整故事的‘青大拼图’。”
做一个“有温度”的公众号,让官微“不官”是我们一直坚持的理念。为了拉近与粉丝的距离,我们于是有了“大松”“阿浮”“萌金”这三个昵称。为了增强趣味性,我们紧跟热点大开脑洞,试着去了解大家喜爱的事物。为了让每篇推文有趣而且更“有营养”,我们坚持着稳定更新人物采访,写有深度能打动人心的文章。选题、策划、写稿、排版、拍照、修图……每一个环节都精益求精。
青岛大学新媒体工作室团队的成员们,在许多人看来是神秘的,“知道他们的名字,却不知道他们的样子”。
也许在很多人看来,运营一个公众号并不困难,它不过是一份工作,是学生组织的任务。但对于官微人来说,这不仅是工作,亦是对几万粉丝的“责任”,是让人每每想起都感到自豪的“事业”。
官微的创始人之一2014级的马瑾倩曾说;“这份工作的困难之处在于,需要跳脱学生身份的视角,离开个人化的低吟浅唱,笔下洋洋洒洒的不能是个人化的伤春悲秋。”
没有课的清晨,也许你还在被窝里浅眠,拍客们却赶着去拍昨夜的落花,或晨光下的露水。
中午你在食堂点了一份刚上新的面大快朵颐时,编辑们已经开始默默策划着新一期“美食推荐”。
结束了一天的课,你打着游戏或看着热播的剧享受着夜晚休闲的时光,美工们却为一个热点加班加点作着图。
高考招生、考研、证书考试、迎接新生、节假日安排……进入官微就不能只为自己“操心”。
下周“策划”该交了、这组图片不合格、排版再次重新调、这个通知当天出、准备一下做“直击”……
进入官微每天被各种琐碎的事情和突发事件围绕着。
猝不及防地加班、掉发高危人群、和朋友约会时不停看手机、甚至除夕夜都要盯着后台的留言和数据……
进入官微空闲时间总稀里糊涂变成了工作时间。
官微里的很多人都有着非常出色的工作能力,是很多学生组织的佼佼者。但他们却留在了官微,谦逊而谨慎,日复一日兢兢业业地工作着。
“感觉此生所有的诗,都献给青大了!”官微的一位小编曾在朋友圈里这样写。
青大官微的负责人曾问一名新来的编辑:“你一个纺院的学生怎么会想到来官微呢?”一个羞涩安静的男生眼睛里像是闪着光说:“因为喜欢呀!”
一路走来,并是一帆风顺的,也曾流过眼泪,也曾因阅读量低迷苦恼。前几日七夕,青岛大学微信公众号粉丝破70000。每一个为之奋斗的日子,是为了大家的期待不被辜负。
全国官微百强只是路程中的一个站点,以后的路,还需更加坚定努力地走下去。
青岛大学
—QDU_1909—
封面 / 马铭蔚
编辑 / 尹铄 马铭蔚
审校 / 王璐 尹佳仪
责编 / 宋佐东 李鹏
青岛大学(党宣)新媒体工作室出品
转载请联系后台获取授权
新浪微博:@青岛大学
给祝你稳过的青大一个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