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青岛大学“十三五”巡礼(一)| 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扎实推进一流本科建设

奋进的 青岛大学 2022-05-17






“十三五”以来,校党委、校行政带领全校师生员工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教育部新时代本科教育工作会议要求,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本为本”,落实“四个回归”,以质量提升和内涵发展为主线,着力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扎实推进青岛大学新时代一流本科教育高质量内涵发展。






凝聚“以本为本”思想共识,“四个回归”落地落实


学校第三次党代会把本科人才培养作为学校未来发展的五大重点战略之一,把人才培养基础工程作为十大建设工程。



2017年学校党委全委(扩大)会议把“一流本科”明确为学校“十三五”发展战略,印发《青岛大学一流本科教学改革建设方案》。2018年学校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2019年学校开展人才培养质量主题年系列活动,2020年实施课程建设主题年活动,出台《青岛大学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实施意见》。十三五期间,人才培养核心地位得到夯实,进一步了更新教育理念,增强重视本科教学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凝聚“以本为本”思想共识,践行“四个回归”,推进“四个转变”推动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进入快车道。


立德树人体系更加优化,“四个融合”稳步推进


2017年,以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为契机,发挥综合型大学多学科优势,坚持通识教育基础上宽口径专业教育理念,夯实“通识+专业+多元/实践”三阶段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拔尖型”人才培养,深化“卓越型”人才培养,加强“产业型”人才培养,拓展“国际型”人才培养,着力培养复合型、创新型、应用型人才。


稳步推进以“四个融合”为路径的一流本科教育改革。一是深化本科生与研究生教育的融合,实施本科生导师制,打通了本研课程壁垒,课程统一管理,互通互选,在临床医学等专业开展本研贯通培养试点。二是强化专业与学科建设的融合,将学科与专业的组织领导、管理体制、规划建设机制以及评估和激励机制一体化,以学科建设引领专业发展。三是推进教学与科研融合,2017年以来实施夏季学期,为学生全面成才打造“学术盛宴”,依托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让优质科研资源全部为本科生开放,通过张嗣瀛院士班生物技术华大基因创新班等推动科教融合协同育人;四是加强育人与育才融合,通过全面推进课程思政,落实专业课程和思政课程同向同行。




专业内涵不断提升,“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


围绕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十强产业需求,以成果产出为导向,扎实推进专业建设。一是以高水平加快推进一流专业建设,2019年以来获批18个国家级、16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二是以高质量推进专业群内涵建设,2016年软件工程等3个专业群入选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专业群项目,2018年临床医学等5个专业群入选山东省教育服务新旧动能转换专业对接产业项目;三是以高标准加快专业认证,2017年以来纺织工程等5个专业通过教育部专业认证,2020年5个专业已通过或即将接受专家进校认证考察,4个专业认证申请已经受理。四是以培养质量和需求为导向推进专业现代化改造,2018年起停止招生24个,新增新兴专业3个,将招生专业由102个优化调整到78个;五是以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合和医教协同育人为抓手,成立青岛大学微纳技术学院和人工智能学院,探索青岛大学“四新”建设和“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实施路径




课程教学改革深入推进,

“四个转变”扎根课堂



“十三五”期间,坚持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课堂教学目标,推进课堂教学“四个转变”,即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以供给为中心向以需求为中心转变,以投入为中心向以产出为中心转变,持续提升课程建设质量,打造各类优质标杆课程2017年以来,获批国家级一流课程6门,山东省一流课程27门,省联盟平台上线课程68门、全国知名课程平台上线课程87门、建设通识教育核心课程120门。完成学校网络课程平台升级建设,组织全校开设课程入驻平台建设在线课程数据资源,已完成所有课程资源上网。成立青岛大学美育教学中心,推进美育课程建设和美育实践教学。



学校深化以“打破沉默课堂+实施过程化评价+强化信息技术融合+推进课程思政”为特征的课堂革命。2017年以来,立项建设校级“以学为中心”课程520门。实施“课程思政”计划,2020年出台《青岛大学课程思政建设实施办法》,立项建设课程思政示范课程40门,开展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评选工作,评选优秀案例80个。

在教学改革方面,2018年入选教育部首批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2018年荣获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优秀组织奖。“十三五期间”,获批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1项,教育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项目4项,山东省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重大项目3项、培育项目1项、重点项目5项,面上项目24项,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育人项目344项;合作获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获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以上奖励27项,在国内初版、修订或重印教材71部。



教学激励机制更加完善,“育人为本”深入人心



教师是立德树人的主要力量和根本依靠。学校深入落实新时代深化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一是实施教师分类管理与评价,设置教学为主型岗位,近年来共评选教学为主型教授22人,教学为主型副教授65人。二是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实施青年教师持教师资格证和教学能力培训合格证“双证”上岗规定。三是完善教师教学奖励机制,学校出台系列制度,通过评选教学名师奖、教学十佳奖,教学能手等,奖励先进,激发教师荣誉感和积极性,强化教学中心地位。2018年11位教授入选2018-2022教育部高校教学指导委员会;2019年49位教授入选2019-2022年山东省本科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2019年,于海生教授入选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7位入选青岛市教学名师。




创新创业教育更具活力,“三平台五体系”扎实推进


创新创业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抓手。“十三五”期间,构建了“三平台五体系”的创新创业教育范式,打造课程平台、训练平台、孵化平台“三大平台”和课程体系、训练体系、孵化体系、导师+体系、基金项目体系“五大体系”,助力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2017年我校入选教育部第二批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2018年入选山东省创新创业教育示范高校,共获批国家级大创项目326项、省级239项,本科生学科竞赛和大创项目参与率超过40%,在2019年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的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排行榜中排名76,获奖项目数量排名全国6





本科生源质量持续提升,“招生新格局”成效明显


生源质量是学校培养一流人才的根本保证,也是学校办学声誉的集中体现。学校始终坚持以学科优势、师资队伍优势、人才培养质量优势和城市优势为着力点,实现工作重点从“招生”向“宣传”的根本转变,以“学校+学院+学科+学者”为主体的招生新格局成效明显。近年来学校实施“大类招生分流培养”、“综合评价招生创新实验班”、“专业+学校”招生改革,不断优化专业结构和招生分布,招生分数线始终保持在山东省属高校首位。



回首“十三五”,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本科生800人次参与发表科研论文,获“互联网+”、挑战杯、数学建模等全国竞赛奖项582项。本科毕业生继续深造率连续多年稳步提升,2020年继续深造率达36.14%,比2016年提高78%。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显著提高,历年毕业生总体就业率均在90%以上,每年均有毕业生扎根农村基层、服务祖国边疆,每年70余人选择应征入伍、160余人到基层和西部地区就业,成为脱贫攻坚的主力军,每年有500余人进入世界500强和中国500强企业就业。

面向“十四五”,学校将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把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青岛大学—QU_1909—

封面 / 何锦

编辑 / 尹晓嵋 魏小平

审校 / 王迎新 周莉娜 覃梦婕责编 / 魏喆吉 魏小平
青岛大学融媒体中心出品转载请联系后台获取授权新浪微博:@青岛大学

点分享点赞点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