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大网红打卡地 | 水上餐厅:人间烟火 笔墨书香
通过集装箱组建的艺术长廊,步入青岛大学金家岭校区第一餐厅———水上餐厅三楼(简称一餐三楼),扑面而来的青春朝气与温馨和谐的气息,立即冲刷掉一身的焦虑与疲惫。敞亮的落地窗,一抬头便可将剑湖美景饱收眼底;栩栩如生的墙绘,彰显着青大人的青春活力;浅绿色软沙发、粉色绿色的座椅、原木色桌凳、绿色植物盆栽,各种色彩在这里交相辉映;波浪形长条横桌、半圆形沙发卡座、方正木质桌椅,各种几何图形在这里碰撞交融;玻璃展柜陈列着的精巧手工艺品,集装箱通道墙壁上的板画体现着环保与科技的碰撞。
一餐三楼的各处都充满着艺术气息。这就是一餐三楼,不一样的青大餐厅风味。
2020年10月,学校为了进一步改善同学们的用餐环境,让同学们在闲暇之余能有一个更多的选择,对金家岭校区一餐三楼开始了“大改造”。经过近十天的时间,耗资15万元左右,一餐三楼固有的用餐功能进一步扩大,成为一个集主就餐区、多功能就餐区、多功能会餐区、文艺就餐区、多功能文创就餐区于一体的文创餐厅。
改造后的一餐三楼为同学们提供了全新的餐厅利用方式。团建时的头脑风暴,生日会的欢声笑语,自习、晨读时的笔墨书香,这些看似毫不相关的元素,在一餐三楼串联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也让一餐三楼一举成为同学们最喜爱的食堂。
“一餐三楼是一个特别丰富立体的空间,不仅可以在这里吃饭,还可以在这里看书学习,空余时间里也可以在这里独处,干一些自己想干的事。因为一餐三楼整体给人一个温馨舒适的氛围。”商学院2021级宿鹏说道。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的2021级张馨月也说:“当我第一次去一餐三楼时,这里就给了我一种惊奇之感。”
同学们选择一餐三楼的理由不约而同地提到了“舒适”。的确,一餐三楼少了图书馆的肃静和宿舍易使人懈怠的氛围,可以让同学们在一个相对放松的环境里学习与讨论。在这里,随处可见的是三五成群的同学们,或是沉思,或是争执,抑或是达成和解。不管怎样,总都是生机勃勃的。
商学院2021级的周健颖、龙飞瑶正在靠近窗边的双人坐区讨论着经济法课程的课后任务—分析经济法案例。她们说:“一餐三楼达到了一个平衡点,在这里比在宿舍学习效率高,这里相对图书馆更自由,更适合自己的节奏。”
作家汪曾祺有言:“四方食事,不过一碗人间烟火。”一餐三楼首先作为一个餐厅存在,那必不可少的自然是各式各样的美食了。
从热气腾腾的麻辣烫、旋转小火锅,到中西结合的烤盘饭;从香掉舌头的馋嘴鱼,到根据自己口味来挑选的精品自选;还有鹅汁煲、鸡公煲、嗨族拌面、云南米线,更别提那香甜可口、味美价廉的蛋糕了,每一样都是金家岭校区师生的心头爱,哪一样也舍不得放下。
刚从金家岭校区搬到中心校区的物理科学学院2020级王淄钰说,经常在梦中重回一餐三楼。“好怀念啊!我曾和同学们一同在一餐三楼准备辩论赛,大家吵得不可开交,每天准备完辩论赛之后我们总会一起饱餐一顿。”王淄钰说。
坐在一餐三楼的落地窗前上着自习,总是学着学者就被饭菜的香味勾了魂儿去,一天吃了不知道几顿饭。学累了一抬头就能看到波光粼粼的剑湖,还有大雁在借风飞翔。学生时代的小确幸,大抵如此而已。
在云风烘焙坊工作的应立强,已经在一餐三楼工作两年了。每个来过一餐三楼的同学,都会为应立强那充满热情和活力的吆喝声所吸引,“蛋挞特价啦,一块钱一个”“面包十块钱三个啦!可以在明天当作早餐吃”。
“一餐三楼的环境应该是这几个餐厅里最好的了。”谈起自己一天的工作流程,应立强略带调侃地大笑道:“能是什么呢?不就是卖面包、烤面包嘛,哈哈哈哈哈……”应以强对一餐三楼的工作永葆热忱的秘诀,来自于他在一餐三楼见的人、所经历的事,“同学们都很诚实,同学们定做生日蛋糕会借我的打火机点生日蜡烛,每次都会按时归还。我有时候算账把钱算少了,同学们也会及时提醒我钱收少了……”应力强说。
一餐三楼的魅力在于,即使你每日与它相见,也不会厌倦;与它分别后,你还会时常挂念。
春看绿意充盈剑湖两岸,远眺雁嬉戏,浮绿水,拨清波;夏捧一杯冰可乐,览龙舟竞赛,你追我赶;秋赏红林渐染,暖意层层漫上心间;冬饮一杯热奶茶,等银装素裹,远处丛山雾气弥漫。
一餐三楼带给我们的不只是学生时代一碗碗热气腾腾的饭菜,更是深植在我们记忆深处的众多美好回忆,它不会褪色,更不会随风飘散,它像一坛醇酒,香气在岁月时光中飘荡。
▼ 往期精选 ▼
封面 / 王俊茹
学生记者 / 仇子璇 刘子鸣 罗瑞杰
编辑 / 王筱涵
审校 / 温馨 李琪 肖馨远
责编 / 魏喆吉 魏小平青岛大学融媒体中心出品转载请联系后台获取授权
新浪微博:@青岛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