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浮山书院十五周年:在“博雅慧行”中陶铸全人

志存高远的 青岛大学 2023-02-18


在青岛大学的校园中,有这样一批“与众不同”的学子,他们统一身着由“中国十佳服装设计师”王培娜设计并量体定制的紫灰色天然亚麻服装,胸佩一枚由“浮山”二字演化而来的篆刻体徽章。


第十二届博雅学子结业典礼。


他们“行胜于言”,举手投足之间文质彬彬,不卑不亢。用商学院教授葛树荣的话说,这些学生和其他学生不太一样,“他们的眼睛更明亮,心是打开的。”


2021年春季学期,浮山书院《公共健康与安全》课程开课,公共卫生学院院长郑玉新主讲。


他们就是浮山书院的博雅班学员。在刚刚结束的第十六届博雅班面试中,又有来自各个学院(部)的107名学子通过各环节选拔,加入了浮山书院大家庭。因青岛大学背靠浮山而得名的浮山书院,自2007年秋依托青岛大学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创建以来,已有千余名博雅学子在这里将自己的心打开,也因此走出了一条博雅教育的青大路径。


浮山书院《中国诗乐舞传承》课程展演,师生同台表演雅乐《诗经·小雅·鹿鸣》。





在“博雅慧行”中陶铸全人


浮山书院是青岛大学根植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土壤吸纳世界先进教育理念担当立德树人使命博雅教育实验区。浮山书院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为重,以人的素质、能力综合提升为导向,专注于学生的成长与课外教育,服务于人的全面、自由、个性发展。十五年来,博雅学子在浮山书院修读通识教育学分,接受“博、雅、慧、行”四个维度的博雅教育,由浮山书院主办的一场场“浮山讲堂”、“名师讲坛”、读书沙龙、美育雅集等活动,也惠及了万千青大学子甚至青岛市民。



博为通识,雅在修身,慧重思悟,行贵践履。十五年来,浮山书院关注学子人格修为与精神成长,注重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精神交往,努力培养心怀天下、人格典雅、学行合一、智慧通达的理想人才。博雅班的课程体系由“经典研读与文化自觉”“科学精神与审辩思维”“琴棋书画与艺术审美”“自我塑造与社会担当”四个板块组成,体现了传统书院“兼收并蓄”的特色,努力将传统与现代、中国与世界、人文与科学、学理与术用、博雅与普世有机结合起来。在《中华元典研读》《汉字与中国文化》《中国茶文化》这类中国传统文化课程之外,《经典阅读与文化传播》课上,博雅学子研读柏拉图的《理想国》、海德格尔的《哲学论稿》、卢梭的《爱弥儿》、福柯的《规训与惩罚》等西方经典,力求形成阅读经典的能力和耐力,从而以更加宏阔的文化视野去反思自我生存、关切人类命运;通过《戏剧与鉴赏》课,博雅学子“演过一出戏,终身不怯场”,《家》《窝头会馆》《倾城之恋》等剧目让人人都成为主角;《中国诗乐舞传承》融合传统文化与美育,使得博雅学子涵养性情、向善成德。第十五届博雅学子朱仁睿在参加了《中国诗乐舞传承》结课展演后说:“我们应该在浮山书院尽自己所能,取古之精华,加上现代的创新,主动承担起传承灿烂中华文化的责任。”正如著名文史学者,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赵明在那首于2007年秋天为浮山书院的创办而作的《浮山赋》中提到的:“古今中外,科技人文,博雅教育,陶铸全人。博为通识,雅在修身。天人物我,主客交融。向外驰鹜,知无止境。向内躬求,境界提升。”每一个浮山书院人都将《浮山赋》熟稔于心,因为它把浮山书院的育人目标阐述得十分明确。




十五年来,博雅学子将浮山书院视为自己在青大的精神家园,“胸怀坦荡,志存高远,敢当重任……”浮山书院的学规铭刻在一届届博雅学子的心里。浮山书院第二届博雅学子宋大龙热爱这里独立思考、多元表达的氛围,“博雅班的课程教的不仅仅是知识,而是让我学会如何去做一个更加完整、更加丰富、更加幸福的人。”第五届博雅学子阙书琴则喜欢这里情同手足的同学情:“书院里有意气风发的少年,和他们走在寒风中不觉得冷,和他们坐在地上听讲座不觉得累,和他们许久不见不觉得生。”得益于一届届博雅学子的示范效应和口口相传,许多学生在参加博雅班选拔面试时都表示,进入博雅班是自己来到青大后的第一目标。竞争最激烈时,博雅班的报名录取比例达到了10:1。如今,博雅学子将“博雅气质”播撒到世界各地,第五届博雅学子李瑜说:“博雅就是一粒种子,终会长成一棵树,终会开出芬芳的花朵,而这份美丽与富足也终会陪伴我们一生。”




十五年来,浮山书院不仅让学生们心生向往许多教师也对其青睐有加。先后有近70名青大教师自告奋勇参与到博雅班的教学中来,他们都是学校人文社科、艺术、自然科学等领域的顶尖师资力量。登上过博雅班讲台的老师们普遍认为,在浮山书院,“大学真的像大学了”。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翟景运曾在博雅班讲授过《中国文化经典导读》,有时候当充满了思想交锋的课堂结束后,学生们还恋恋不舍,围在他身边请教学术问题。“和博雅学子交流是一种精神上的愉悦,”翟景运说,那种渴望求知的眼神“带来了师生的默契,促进了教与学的良性循环”。





在“静待花开”中传承博雅气质


十五年来,浮山书院通过举办“浮山讲堂”、“名师讲坛”、读书沙龙、美育雅集等一系列活动彰显、传承博雅气质。剑桥大学社会人类学家艾伦·麦克法兰教授在这里讲过《现代世界及其起源》、北京大学教授温儒敏在这里纵论《大学传统与大学文化》、南开大学教授顾沛在这里畅谈《数学文化》……正如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康震教授曾为“浮山讲堂”的题词“光大文化,昌明智慧”所阐明的,“浮山讲堂”接续传统书院聚众讲学、弘扬学术的传统,拓展大学视野,凝聚大学精神,每期讲座都面向校内外开放,已成为青岛大学一张“文化名片”。曾经在7年之内听了50多场“浮山讲堂”的青岛市民崔明波感叹到:“对于我这样一个普通的市民来说,青岛大学面向市民开放的、公益的、引领社会文化的‘浮山讲堂’,就是我接受继续教育和启迪灵智的地方。”



十五年来,浮山书院在教学研究、人才培养领域结出累累硕果。2009年,《青岛大学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模式创新与实践》获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二等奖;同年,大学生经典读书活动获山东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二等奖;2012年,《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体系创新与实践》获青岛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2014年,《青岛大学浮山书院博雅教育探索与实践》获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教育部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21年,浮山书院教师受邀在第56届高等教育博览会“素质教育大家谈:跨界与融合”论坛上作“书院制与创新人才培养”主题报告;2021年,浮山书院吟诵作品《诗经·秦风·无衣》代表学校获山东省中华经典吟诵大赛一等奖。博雅教育的青大路径得到了社会各界和各大高校的广泛关注与认同,这一经验不但在各类学术研讨会上引起了与会专家的强烈共鸣,哈尔滨工程大学等近30所高校相关负责人还专程到浮山书院“取经”。同时,浮山书院的理念和实践还通过学校国际教育学院、华文教育基地和海外孔子学院等推而广之。《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中国青年报》、人民网、中国社会科学网等媒体都对浮山书院的教育实践进行了相关报道



十五年来,浮山书院的创建人之一、博雅班班主任卢文丽用心用情“泡茶等花开”,努力追逐“博雅教育梦”,倾心构筑“博雅理想国”,为浮山书院描绘上一层鲜亮的“卢氏色彩”。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孜孜以求,启迪智慧,塑造理想人格,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感,让博雅学子在“仰望星空”的同时,也“关心粮食和蔬菜”。求索在博雅教育路上的她,倍感欢喜的是不断邂逅“一个一个可爱而独特的诗意灵魂”,最难忘却的是师生之间时刻传递着“动人的生命气息”。


浮山书院已走过了十五个春秋,还将在众人期待的目光中迈着稳健的步伐迎接更长久的未来。2017年,由浮山书院历届毕业生发起众筹,拍摄博雅教育实践跟踪调查纪录片《从大海出发:讲述青岛大学浮山书院的故事》,对浮山书院的博雅教育场景进行了真实的全方位拍摄,先后采访在校生、毕业生、指导教师、著名学者、博雅教育专家等80余人。除在青岛拍摄外,还远赴京沪穗深港和新疆等地跟踪采访,回顾和总结了浮山书院创院十多年来的点滴往事与育人智慧。


接下来,在巩固夯实现有做法的基础上,浮山书院将进一步探索符合时代背景和学校实际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即理顺、夯实与学校及各单位、各学院(部)的互惠共生关系,在学校这一组织环境中探寻自身赖以存在的生态位。浮山书院将在学校奋力开创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建设新时代高水平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征途中做出应有的贡献,也必将因自身融入这一发展目标而不断羽翼丰满。浮山书院将进一步拓展课程体系,邀请专家学者、文化人士、企业家等走进浮山书院,探索“导师制”“互助制”等机制创新,使得多元思想和理念实现和谐碰撞,从而进一步扩大博雅学子的视野。已毕业的博雅学子也将和在校博雅学子“结对子”,缔结友道传承的纽带,“博雅气质”有望得到更好的传承



学校认为,博雅教育归根结底是人的教育,与儒家“全人”教育和古代书院理想人格教育在理念和精神上高度契合,因此博雅教育的真正旨归不止于知识层面的补偏救弊,更在于培养德才兼备、具有较好人文情怀、科学精神、艺术涵养和实践能力的现代博雅君子,培养自由而舒展的大写的“人”。十五年来,浮山书院最关注的正是“人”,始终将学生理想人格培养作为首要任务、作为博雅教育一切工作的核心。未来,大写的“人”的光芒还将在浮山书院持续闪耀着


END


▼往期精彩回顾▼


听荷西讲“遇见中国”的故事


2023青大幸运签,等你来抽!


揭晓!青岛大学2022年度十大新闻!






青岛大学

—QU_1909—


图文来源 / 青岛大学报 浮山书院

编辑 / 孙馨月

审校 /  赵心书 王晶 郑雨欣 仲翔宇 

责编 / 魏喆吉 王沛然


青岛大学融媒体中心出品转载请联系后台获取授权

新浪微博:@青岛大学


分享点收藏点点赞点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