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青大花朝节,不负春光不负卿!

欢度花朝节的 青岛大学 2023-08-09


谷雨至,百花朝

春风轻抚而过

柳树发芽,花开锦绣

4月20日

上巳春禊·中华如朝

青岛大学第二届花朝节

于百卉园顺利举办




活动伊始,一场《敦煌舞》,古老文化跳动在翩跹的裙摆上,娓娓道来传神的东方美和“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中华民族团结理念。



青岛大学幼儿园的小朋友们为花朝节献上《舞韵春华》,稚嫩的脸庞搭配俏皮可爱的舞蹈,为节日注入一股新活力。孩子的舞步里有星星,脸庞上有阳光与花影。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马光亭教授讲解了具有“青大特色的上巳文化”,带领游众更深入了解中华传统节日文化。



上巳节,俗称“三月三”,是中国多民族共同欢度的节日。上巳之名,得于干支历法,是三月上旬的第一个巳日。汉代以后,随着阴历的渐次普及,上巳节期逐渐固定在阴历三月初三。上巳节与花朝节,虽名称不同,但共同指向春暖花开、出外踏青的春天时段。这个时段是各地百花竟放的花期,是春天最盛、颜值最高的时段,只因中国幅员辽阔,气候差异大,所以在时间上略有参差。



现今,三月三依然是中华多民族共同欢度的节日,尤其是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最为隆重、热闹。为了凸显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温暖,本次花朝节特别邀请本校少数民族学子为花神。十二花神中只有4位汉族学生,其他7位均为少数民族,他们分别来自壮族、土家族、白族、彝族、维吾尔族、撒拉族、回族七个民族。十二花神身着华服,体现着多民族之美。汉服只是一个民族的服装,55个少数民族的服装亦是中华民族的服装。我们每一个民族的服饰都似春日繁花,在中华大地上,56朵民族之花齐聚开放,芳华舒展成中华民族的春天!



值得一提的,还有一位乌兹别克斯坦的留学生,也被我们的中华文化所吸引,担当本次盛会的花神,这彰显着中国文化的独特影响力。




久香园非遗面塑




专供手工揉、木柴烧、铁锅蒸,这是久香园大馒头的独特的生产过程。锦鲤、喜馒头等花样百出,五颜六色的面塑是其随着时代不断创新的结果。久香园非遗面塑传承人把蒸馒头变成一种艺术,结合现实生活,将威海的色彩、手艺和传统崂山面塑结合,做出造型各异,品貌兼备的大馒头,实现了馒头的差异化。现场摆出了花饽饽、面狮、面鱼等寓意平安吉祥的多样面塑,其中独属于青大人的“青大花朝节面塑”,为本次花朝节送上了最真诚的祝福,引得游众围在面塑周旁驻足观赏。




青岛高家糖球




本次活动中也有幸邀请到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青岛高家糖球传承人高士湘老师,高老师凭借精湛的制作技艺和优良的传统文化,将小小糖球做成了民俗大品牌。现场高老师热情招呼十二位花神手拿糖球合影留念,糖球的“美貌”引得同学们纷纷购买,而这美貌也正与这满园艳丽的春色相称,果真是春色满园关不住,在品尝中更是让游众了解非遗,认识非遗,走进非遗。




赏红游园




赏红巡游活动在缤纷花海中举行,穿着各异的参与者们云集一堂,“十二花神”款款走来,穿行徜徉在如云似霞的花海之中,以民族服饰文化展示中国国风传统的精髓,更有牡丹花神游走其中,讲解一二,并携众人将丝绸系于花枝,为百花祝寿。当葱白的手指拂过枝干,便自然升起怜花、惜花之情。一枚红色的印章缓缓扣下,盎然的春意收纳其中。


春水初生,春风十里。如此美景,也引得众人身着华服霓裳,与春天合影留念,在绚烂的花海中留下专属于春日的独家记忆。




贴花钿




花朝为百花生辰,这让花朝节从一开始就裹挟着浪漫的气息。“若缀寿阳公主额,六宫争肯学梅妆”,本次活动的入口处,便设置了贴花钿的摊位,参观者们画上汉风额妆,穿越古今,带来满满的仪式感。蹦蹦跳跳的幼龄稚童、脚步轻快的青年学子、沉稳有力的中年男女,还有相扶相伴的耄耋老人,都被吸引而来,额间贴上花钿,古风古韵,再留下一枚粉色印章,这就是“中国式的浪漫”。




投壶




“投壶乃射礼之变也”,摆好箭壶,标好距离,投壶游戏自此开始。同学们和来校参加集会的游客们纷纷拿起投射箭跃跃欲试,掷出的木箭伴着欢声笑语飞向箭壶,生疏的技巧盖不住投壶的乐趣,紫色的印章是成功的标志,光临现场的活泼小朋友们更是将其作为持久性的游戏,乐此不疲的一试再试。




山歌对唱




山歌对唱源于壮族的对山歌,像点燃节日的烈火,跨越了大山,在不同民族之间回荡成友谊之歌,携着各色的口音,嘹亮成独韵之美。充分彰显了花朝·上巳文化之本,凸显出节日的魅力。



音乐学院的同学们以娴熟的技巧、饱满的情感唱响民族文化,红歌嘹亮,正气激昂,在旁的观者们或轻舞手臂,随着歌曲打奏节拍,或在现场点播歌曲,一展歌喉,为这场春日音乐会增色添彩。



《民间文学》课程班以一曲华阴老腔开嗓,加之以清脆的拍板声,场外原本有些许喧闹的观赏者登时安静了下来,一曲终了,如饮浊酒入喉,是风沙卷过之后的酣畅淋漓;陕北民歌《芝麻油》歌词朴实,唱调悠扬,一声入耳,荡气回肠,与音乐会的听众共赴春日之约。



剪纸




剪纸是指尖上的乾坤,平安喜乐、健康长寿、万事如意等朴实的愿望总会寄托在这剪刀下的小小纸张里。我们特别邀请到张传允老师、赵欣雨同学现场进行剪纸演示。专门采买的简易剪纸在桌面一一摆开,方便学生与游客剪下一个个可爱小巧的图案,在剪纸过程中众人谈笑间妙趣横生,兴奋的气息在空气中不断蔓延。




巧编绿云翘




“片片柳叶尖如燕尾,条条丝绦置若垂帘”,将柳枝编织成环,缀以鲜花,佩戴一圈春绿于首,且求一年康健,无病无灾,这是先民的浪漫。活动提前准备了大量长满嫩叶的柳枝,几个心灵手巧的女孩子在一旁,像编辫子一样编出一个柳圈戴在头上,路过的游客多有驻足,呼朋唤友,争相挑选“最美”的柳枝,或托守摊位的小姐姐编折,或与友人互戴,还有调皮的小朋友轻弹树枝,被蹦散的水花惊地咯咯直笑,绿色的印章如清风拂过,牵引着人们向下一个场地走去。




花市




花神,能化作世间万物。百花各有其司花之神,令无数文人墨客吟咏。本次活动除了在各主要干道上用盆栽花卉搭建成“花街”,更是以花为媒,在春日暖阳下,“花朝集市”身临其境。精致的古风手作、文创精品,美味的传统美食,古玩收藏、花卉等,摊主的吆喝声此起彼伏,让众人仿佛置身熙熙攘攘的市井街头。





茶艺




“品茶啊,主要在一个‘品’字,慢慢咂摸滋味,用鼻子和口腔同时感受,才能闻到沁人心脾的茶香。”小荷崂山茶厂张丽娜老师带着“小荷崂山茶”走进了活动现场,一桌、一椅、一壶,斟一杯清茶,为聚集过来的同好们讲授品茶的知识,从试触水的温度,到揭开杯盖翻动茶叶,轻轻沥出茶汤,过程虽长但无人喧哗声张,“难得的清静地。”




曲水流觞




在一系列的打卡游玩之旅结束后,游客们纷纷前往曲水流觞处将酒杯投入水中,杯随水流下,不远处的人将酒杯拾起,一饮而尽,寓意祈福免灾、举杯相乐。并凭打卡折页领取精美礼品,或吟诗作对,或奏唱乐曲,尽情品尝花糕、花饼、五色糯米饭、甜酒发糕、荠菜煮蛋等美食,更有留学生参与其中,执酒樽拍照留念,感悟中华民俗文化。食在花朝,饮在上巳,乐在其中。




作品展




方寸砚台,自有万丈波澜。喜爱传统书法的同学,可以在此观览朱葆华老师的杰作。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刘学金老师现场作诗,张龙福老师姚景泉、许丛、李小禾三位同学在现场设砚展纸,笔走龙蛇,兴极时,诸多游人也参与其中,为这一作品展再添辉增色,众人同乐。



如果说花钿、剪纸、茶艺、美食,是中国人传统的雅致与手中美。那么瓷板画与摄影作品展,则是传统与现代的碰撞。路过瓷板画展区,时有赞叹与疑惑声,“这是纸吗?看起来好光滑。”待到上手触碰时,“是瓷?但为什么水痕墨迹这么清晰?”的惊叹声传入耳中。这就是青岛陶瓷绘画研究院带来的瓷板画。


美好的事物不仅应被记忆,更应被记录,一张张图片纪录的正是那被抓取的每一秒的美。在花朝节的会场上,我们不仅可以看见他人眼中的春景,也可以成为他人眼中的风景。



在牡丹园旁的林荫小路的摄影作品展,来自于后勤处以及全校同学的优秀摄影作品尽数展示,黄筠媛同学搜集了自己朋友们的摄影作品、全校师生的邮箱投稿作品,充满温情的镜头展现了城市里的人和他们的日常轶事,以独特的视角呈现他们眼中的世界。有游客俯身凝视,抚摸岁月痕迹,沉浸于光影中,感受着青岛这座城市细腻而丰富的肌理。“我对艺术不是太懂,但是我觉得有些作品让我很舒服,感觉它们都是鲜活的,在向我招手,真的太美了。”




着春服、备春酒、沐春风

找寻失散在岁月长河中的上巳文化

在这个春日

与花朝一起,与春风一起

将文化做成佳肴、酿成美酒

以集聚各族之美

五色交辉、相得益彰、美美与共

愿你我乘兴而来,乘兴而归

尾尾春喧赋新歌,春风再吹待重逢!


END



▼往期精彩回顾▼



我在这里看青大(一):四校合并,多源汇聚


△藏在青大里的元素


△“明星”宿舍,“研”值满满,听他(她)们如是说





青岛大学

—QU_1909—

图文来源 / 《民间文学》课程班

青岛大学后勤

部分图片来源 / 李志国

编辑 / 郑雨欣

审校 / 赵心书 王晶 仲翔宇

责编 / 魏喆吉 王沛然


青岛大学融媒体中心出品转载请联系后台获取授权

新浪微博:@青岛大学

分享点收藏点点赞点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