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德精业 研路笃行 | 青岛大学举办2023级研究生开学典礼
9月16日,青岛大学2023级“厚德精业,研路笃行”研究生开学典礼在学校体育馆举行。青岛大学校党委书记胡金焱,校长夏东伟,校党委常委、副校长李军,校党委常委、纪委书记范玉斌,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刘彩云,校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吴世珍,医学部党委书记王新生以及研究生督学代表、相关职能部门和院部负责人、研究生导师代表和2023级研究生新生参加开学典礼。校党委常委、副校长陈涛主持。
伴随着铿锵有力的国歌
2023级研究生开学典礼正式拉开帷幕
青岛大学校长夏东伟首先对研究生新生们表达热烈欢迎与祝贺,对学校近年来的发展进步做出总结,提出青岛大学作为研究生科研平台的优势并对研究生新生们做出嘱托。
▽上下滑动查看校长讲话内容
志存高远,追求卓越
努力成为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
夏东伟
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
大家好!今天我们欢聚一堂,隆重举行2023级研究生开学典礼。在这美好的金秋时节,我们迎来了3795名硕士研究生、214名博士研究生、68名留学研究生。你们从470多万考研大军中脱颖而出,开始攻读研究生,这是历史赋予你们的人生际遇,也是时代赋予你们的光荣使命。在此,我代表学校全体教职医务员工对你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祝贺!
今年恰逢学校合并办学30周年,30年来,青大人始终心怀“国之大者”,教授高深学问,养成硕学宏才,应国家之需要,40余万优秀校友遍布海内外、建功各行各业,为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学校的临床医学、工程学、化学、材料科学、神经科学与行为学、药理与毒理学、生物与生物化学、计算机科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环境与生态学、农业科学、社会科学等12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其中临床医学、材料科学、工程学、化学进入全球排名前2‰;学校连续两年入围软科(ARWU)、USNews、泰晤士高等教育(THE)和 QS 亚洲大学世界大学4大排行榜;在2023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首次进入全球排名前300位,国内排名前50位;在最新的自然指数排名中进入全球排名前200位,国内排名第52位。无论综合排名还是核心办学指标,在全国同类院校和山东省属高校中,都位居前列。
学校坚持以名师育未来人才,有专任教师2600余人,其中博士占比71%,国家级高层次人才87人,全职聘任海外院士14人,柔性聘任中国两院院士12人。学校现有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科研平台6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人文社科研究基地等省部级科研平台38个,建有分析测试中心、生物医学中心等现代化综合性科研服务平台,这为你们开展科学研究创造了更好的条件、提供了更好的平台。
同学们,研究生教育是国民教育序列的最高层次,研究生教育肩负着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创新创造的重要使命,是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石,是“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最重要、最关键的结合部分。作为研究生,你们代表着国家明天的核心竞争力,必将会承担更大的社会责任。在你们开启研究生阶段学习之际,我有几点嘱托和希望,与大家共勉。
一是志存高远,勇担使命,报效祖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要“把科技的命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总书记的讲话指明了新时代我国加快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科技强国的前进方向。二周前,华为Mate60手机上市,打破了美国对华为的技术封锁,它不仅是一款优秀的产品,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展现了中国科技实力的进步和韧性。希望你们时刻关注国家需求,聚焦科研热点和前沿问题,将自己的学术研究与国家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勇于探索未知领域,解决“卡脖子”关键技术难题,自觉把个人奋斗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当中。
医学部沈福彭教授,是我国著名医学教育学家、人体解剖学家,我国捐献遗体以骨架制成标本的第一人。他在海外求学时曾说“我若隔岸观火,怎对得起列祖列宗”,获得博士学位后,于1940年返回祖国,他为了“科学救国”的理想,一生鞠躬尽瘁,死而不已!1980年10月,他亲手写下《我的病解重点》。他在遗嘱中写到:“希望同志们能认真总结一下这具难得的、资料俱全的标本,从我这个多病的躯体上再获得一点资料,以供研究。如能做成标本,串成骨架,我便能在我所倾心的岗位上继续站岗了……”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沈福彭教授的精神将永远留存在这片山海之间,影响着一代又一代青大学子。
自动化学院张嗣瀛院士在八十余载的求学及工作中,始终坚持心有大我、至诚报国,他成功解决了国产反坦克导弹脱靶问题,为国家科学进步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是我国自动化科学技术开拓者之一,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援藏干部、获中宣部“最美支边人”称号的梁楠郁校友曾深情回忆其在青大求学时张院士的教诲:“你们永远不要忘了,要给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做点事”。希望同学们以他们为榜样,在追求高远的道路上,永葆初心,报效祖国,把个人理想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大潮。
二是奋勇争先,唯真求实,追求卓越。研究生阶段是开启创新创造,开展科学研究的关键时期。1962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获奖者美国生物学家沃森,25岁时与克里克一起完成了DNA双螺旋结构的论文,奠定了现代分子生物学基础。被誉为计算机科学之父、人工智能之父的阿兰·图灵,24岁时发表了“可计算数及其在判定问题上的应用”经典论文。199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约翰·纳什,22岁时完成了“非合作对策”博士论文,奠定了对策论的数学基础,后来在经济学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可见,20-30岁是一个人创新创造力最为活跃的年龄阶段。
科学研究是对未知领域的探索和挑战,其本质是求真。科学研究通常会是一个从满怀希望、到身处迷茫、再到艰难探索、最终到豁然开朗、收获成功的过程,只有耐得住寂寞、坐得了冷板凳、下得了苦功夫,才能终有所成。我校1978级校友、中国工程院院士王玉忠在高分子材料阻燃和回收循环等领域深耕30余载,提出了阻燃的新原理、新方法、新理念,攻克了多项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技术,引领了国际上该领域发展方向,提升了我国在相关领域的国际竞争力。我校1979级校友、中国科学院院士葛均波,长期致力于冠心病等重大心血管疾病关键诊疗技术革新和转化研究,创造了多个心脏病领域的“中国第一”乃至“世界第一”,荣获第三届全国创新争先奖。希望同学们以他们为榜样,在追求卓越的道路上始终要保持奋勇争先的精神,坚持唯真求实的态度,注重理论实践相结合,做顶天立地的科学研究。
三是开拓进取,包容致和,全面发展。研究生阶段不仅是学术研究的关键时期,也是个人成长的重要阶段。今年应届毕业生中,纺织服装学院研究生魏创,荣获全球创意大赛铜奖等国际、国内奖项30余项;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崔玉照,致力于高效肥料技术研发,获得“创青春”大赛国家金奖;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研究生魏秉扬深入青藏高原,历时28天拍摄纪录片《爱在第三极》,讲好中国故事,成为我校首部入围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原创影片;今年夏季毕业的147名博士研究生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315篇,3561名硕士研究生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2558篇,毕业研究生发表的SCI一区、二区论文较2022年增长41.2%。研究生已是学校科研创新的重要力量!
当代科学技术的突破,破解人类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都需要用到跨学科的思维和知识,多个团队的协同攻关,据统计,诺贝尔奖中,近半数是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成果。同学们,在我们这样一所综合大学里,你将结识不同学院、不同学科的优秀人才,希望你们潜心研究、善于跨学科学习,深耕学术、参与不同类型的学术交流活动,互相促进,成就理想。希望同学们在研究生学习阶段收获的不仅有沉甸甸的学术成果,更有健康的体魄,阳光的心态,珍贵的友谊。你们奋斗的青春、追求卓越的身影,必将成为推动学校事业发展的崭新力量,青大也必将因为有你们的加盟而更加辉煌!
同学们,青春无问西东,奋斗自成芳华。希望你们秉承“明德、博学、守正、出奇”的校训,志存高远,追求卓越,努力成为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
祝同学们学有所成,书写人生新的灿烂篇章!
谢谢大家!
在校研究生代表,2020级博士研究生孙银霜分享了读研以来对学习、生活的感悟和体会,希望学弟学妹们能够明确目标不畏难前行、珍惜机会积极参加科研、饮水思源,永怀感恩之情。
2023级硕士研究生李子淇作为新生代表发言,表示将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广大青年的殷切嘱托,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的勉励,“奋斗所到处,青春恰自来” 、“心之所向,行必将至”,将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夏东伟为青岛大学纺织服装学院服饰学与时尚传播团队颁发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特殊贡献奖。
胡金焱为团队代表自动化学院赵林教授颁发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突出贡献奖。
全体起立
奏唱校歌
校党委书记胡金焱讲授思政第一课,从努力成才,服务国家,担当大任三个维度阐述了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是时代的迫切需要,国家对高层次人才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青岛大学已成为地方高校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镇。希望胸怀国之大者,努力成才,扛起重任!
国家杰青、医学部副部长、博士研究生导师任贺教授为全体研究生新生讲述了科研第一课。任贺教授以“我的科研之路”为题,分享了个人科研经历,勉励同学们要面向科学,端正学术态度,在研究生阶段以及往后的科研工作中,通过基础研究工作脚踏实地地解决实际问题。
2023年
青岛大学共招收
全日制博士研究生214人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3795人
今朝得遂凌云志
青云路上九霄冲
欢迎2023级研究生
加入青岛大学这个温暖的大家庭!
祝愿各位
未来一片光明坦途
处处是晴天
青岛大学
—QU_1909—
图片 / 于凯 方嘉男 李珍妮 翁志杰
编辑 / 周淇 唐晨曦
审校 / 张嘉晴 孙馨月 孙若童 武桐萱责编 / 魏喆吉 王沛然
新浪微博:@青岛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