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佳优秀学生李博文:致知力行 踵事增华
李博文,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19级高分子材料专业本科生,中共预备党员,青岛大学2022年度十佳优秀学生。目前,李博文在南方科技大学杨烽课题组攻读化学硕士学位。
为者常成 行者常至
“科学研究有时候就是一种投机——需要选择一个正确的课题方向。而我是那个非常幸运的人。同时,要得到正确的结论,还需要把时间花在做实验上面。”四年时间里,李博文以第一作者发表一篇SCI论文,参与发表两篇SCI论文。科研实验几乎占据了李博文近乎一半的大学时光。2019年10月份,大一的李博文加入了导师徐秉辉的科研团队,学习基本实验操作。经过半年的练习,李博文可以熟练掌握实验的基本操作。当他以为自己可以真正接触科研课题实验时,疫情打破了他原有的规划。疫情封控使得李博文无法返校上课。他待在家中,坚持每天阅读科研论文。“那半年,我一直在找自己未来要做什么方向的课题。”半年的时间,李博文阅读了200多篇科研论文。沉潜蓄势,厚积薄发。200多篇论文的学习使得李博文对未来的课题有了很多的想法与思考。这些想法与思考的碰撞带给了李博文许多灵感,也为团队的科研研究提供了大致的课题方向。
2020年初,疫情暂缓,重归校园。李博文正式开始了课题研究。他将自己的精力和时间全部花费在科研实验上。从早上九点到晚上十点,他全天泡在实验室里,一遍一遍重复着固定的动作,一遍一遍检查数据的精确性。2020年5月,文章顺利发表。李博文十分激动。他表示,这篇文章象征自己在科研上迈出的第一步,意义十分重大。第一篇文章的发表让李博文对科研道路有了基本的规划和方向,使得他在后来的科研道路上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
李博文的科研成就来自他脚踏实地的努力,来自他厚积薄发的蓄力。校长夏东伟在2022年开学典礼上,充分肯定了李博文在科研上的贡献。
“回想起大学,脑海里第一时间闪过的是看师兄、师姐和导师拍毕业照吧!”李博文表示,科研成果的呈现单凭一个人的力量是微薄的,它的背后是一个团队的努力。在实验中,导师徐秉辉对于自己的帮助非常大。不论是理论还是实验操作上,导师对自己的疑惑始终十分耐心地解答。“感谢徐秉辉老师在四年的学习生活中的关心和照顾。让我在科研方面有一个良好的开端。他是我科研之路的引路人。我永远不会忘记他对我的关心和帮助!”李博文说,除了导师,团队中的师兄师姐对自己也有着很多的帮助。他提到,有些实验器材自己使用得并不熟练,在数据上会出现较大的偏差。自己的师姐谭清轲、孔祥丽,师兄鲍守春经常会指导自己使用实验器材,改进实验方法。
(与课题组的合影,从左至右为陈奕羽、王灿、李博文、张瑞、徐秉辉、孔祥丽、涂梦瑶、单良杰)
对于大学时期的基础学习,李博文仍有些遗憾。他表示,现在的科研研究多涉及到学科交叉的内容,需要广泛涉猎各个学科。如果当时自己对物理等基础学科研究得更为深入,会让自己的研究之路更加平坦。
目有繁星 沐光而行
“大学四年,努力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如果被成绩限制住自己,就少了很多课程之外的宝贵的东西。”除了科研之外,李博文积极参与课外实践活动和科技赛事,曾获青岛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一等奖、第二届全国高分子材料创新创业大赛银奖、第八届山东省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三等奖、第十七届挑战杯建设银行山东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三下乡活动让我了解到许多日常生活中看不到的东西。”李博文表示,三下乡的调研使自己的视野从课本和实验中转移到社会生活中,充分了解社会现状,打破信息茧房,对自己有着很重要的教育意义。
科技竞赛上,李博文与团队成员积极配合。在徐秉辉老师指导下,李博文、陈奕羽、单良杰和王灿组成四人小组,参加了不少比赛。他谈到,团队需要将科研成果展现在评委老师面前并进行详细地讲解。因此,大家的相互配合是十分重要的。每次比赛前,四人都会分配好自己的任务,将自己的比赛内容打磨到极致。
在日常生活里,李博文是一个很看重感情的人,与大家相处的很融洽,他尤其想提到对于舍友的感情。李博文说:“与室友在一起的日子非常平淡,但是分开了才懂得想念。”因为做过2020级的带班学长,李博文与学弟学妹的关系非常好。他表示,很多时候,甚至是过生日都是这些学弟学妹陪自己度过的,拍毕业照的时候也会和他们一起合影留念。李博文平日里喜欢将自己的一些感悟和遇到的挫折跟学弟学妹讲,就是为了让他们的路走得直一些。
“采访的篇幅很短,很难将陪伴我的人、帮助我的人一一提到,但是我的心里永远记着你们。”李博文肯定地说。
(与材料学院学弟学妹的合影,从左至右为20级白雯、19级周安勤、19级李博文、20级孙鸿洲、20级李敬争、20级柳诺)
(2021年,与硕士毕业生谭清轲)
行远自迩 笃行不怠
“理论指导实践。我们都是站在伟人的肩膀上学习。那些理论都是他们经过实践得出来的结论。只有把他们的实践结论学好,才能站在更高的地方实现更好的突破。我们一定要扎实学好自己的基础知识!”
充满规划的大学生活总是丰富而美好的。从大一开始,李博文对于自己的学习生活有着十分清楚的安排。针对大学课程的学习,李博文表示,首先基础知识是很重要的。如果对于基础学科学习不够深刻,在阅读文献、科研研究的过程中就会出现理解性的障碍;其次,针对材料专业的学习,除了专业课程,自己也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学习物理、化学的专业知识。通过了解物理、化学方面的研究方向,为自己的课题研究提供新思路,实现学科交叉融合。最后,李博文对一些理、工科学生提出建议,大学的目标不能放在发论文上。如果将发论文作为大学时期的最终目标,将会导致科研上的“大跃进”,导致自己失去学习基础知识的大好时光。对于想以后独立进行研究的学生来说,最重要的还是学习基础知识。他说:“为什么我会提出这样的建议呢?因为我在科学实践中遇到的基础知识问题重重,深感仍需一开始就从教科书和论文中学习。”
(与23级毕业生的合影,从左至右,从上至下为王洋厚、乔海清、李泽睿、单良杰、李博文)
希望学弟学妹都能选一个自己喜欢的方向。不忘初心,认真工作,快乐生活。用一颗平常心看待一切,才能经得起大风大浪。
END
▼往期精彩回顾▼
△纸里行间,看青大72变!
△十佳教师于佳:始终走在追寻“教学梦”的路上
△关于加上《》就会变假这件事
青岛大学
—QU_1909—
封面 / 王俊茹
图片来源 / 由受访者本人提供
采写 & 编辑 / 张悦阳审校 / 张嘉晴 孙若童 孙馨月 武桐萱责编 / 魏喆吉 王沛然新浪微博:@青岛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