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发布】城乡老人生活怎么样?看看这本蓝皮书就知道了

小新君 健康报新闻频道 2022-06-07


5月15日,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在京发布由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编写、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老龄蓝皮书: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报告(2018)》。《蓝皮书》指出,我国老年人口数量持续增加,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老年人健康状况整体改善,但仍不容乐观;照护服务需求持续上升,社区老龄服务需求旺盛;收入水平总体不高,因病致贫风险较大等。老年人问题不仅是当前老年人的阶段性问题,还是全体公民老年期的长期问题,需要全社会转变观念,树立做好全生命周期养老准备的新理念。



照护服务需求持续上升

《蓝皮书》是对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数据的深度开发和应用分析。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是由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办,国家统计局批准,每五年开展一次的有关老年人的重要国情调查。第四次调查有效样本22万份,是目前世界上有关老年人口最大规模的调查。

《蓝皮书》指出,老年人照护服务需求持续上升。2015年,城乡老年人自报需要照护服务比例为15.3%,比2010年提高1.6个百分点,比2000年提高近9个百分点。城乡居家失能老人中有照护需求的占92%。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党俊武说,目前我国家庭小型化趋势明显,家庭养老功能明显弱化,传统意义上的依靠子女、配偶的家庭养老难以为继。同时,失能、高龄、空巢老人快速增多,对照护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大。2015年,我国80岁以上人口已达1899万,每年新增的高龄人口超过100万;城乡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口在老年人口中的占比为18.3%,总量约为4063万;有近一半老年人独居或空巢。

《蓝皮书》显示,近9成失能老人希望在家中接受照料护理服务,希望在养老机构接受照护服务的失能老人约占4.5%。

“建立完善我国失能老人的照护模式,不能忽略家庭照料的重要性,失能老人从家庭获得的不仅是照料,还有不可替代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在家庭或社区对失能老人进行照护,不仅可降低照护成本,通过与家人及邻里的紧密接触,也有助加速失能老人康复进度,保障其更多地参与社会生活活动。对于重度失能老人来说,专业机构的照护康复不可替代。” 党俊武说,一方面,要通过政策引导、鼓励更多的社会资本进入居家、社区养老照护领域,让失能失智老人回归家庭和社区成为现实。另一方面,建立严格的准入制度和家计调查程序,将机构的专业康复照护资源优先分配给有需要的重度失能老人。尽量做到“轻度失能要居家,中度失能在社区,重度失能进机构。”

照护服务钱从哪出?党俊武认为,应逐步建立具有我国特色的由各级政府、用人单位、慈善捐助、个人缴费等多方筹资的长期照护保险制度,分散老年人失能后因无法支付高额照护康复费用而得不到相关服务的风险。长期看,可以在政府层面建立兜底性质的基本社会照护保险,在市场上建立商业长期照护保险,经由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两种模式相互融合、补充,从而建立多层次、广覆盖、满足不同需求的长期照护保险制度。短期来说,当务之急是建立长期照护补贴制度,针对失能老人提供现金或只能用于支付居家和机构长期照护服务费的购买补贴。同时,针对失能老人家庭,按照失能老人的失能程度、数量及等级划分,提供相应的个税减免和生活补贴。对提供长期照护服务的机构给予政策扶持,鼓励更多社会资本进入照护服务领域。

党俊武说,同时,还要加强与老年人密切相关的公共设施的无障碍设计与改造,并促进老人居家环境的适老化程度提升,政府应对安装或改造相关适老设施的老年人家庭予以适当补助。

 

老年人患慢病情况严峻

《蓝皮书》指出,老年人健康状况整体改善。2015年,有32.8%的城乡老年人自评健康状况“好”,比2000年提升了5.5个百分点。同时,城乡享有医疗保障的老年人比例分别达到98.9%和98.6%,比2006年上升了24.8个百分点和53.9个百分点。

“这是非常值得关注的,也是世界老年人口第一大国老年医疗保健事业的重大成就。”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主任王深远说。

《蓝皮书》同时指出,老年人患有慢性病情况严峻。31.16%的老年人患有1种及以上慢性疾病,13.63%的老年人患有3种及以上慢性病,3.58%的老年人患有5种及以上慢性病。疾病前五位分别是骨关节病、高血压、其他心脑血管疾病、胃病、青光眼或白内障。接近一半老年人从不锻炼身体,近六成老年人常有疼痛感,两成以上老年人睡眠状况不佳。38.1%的老年人需要上门看病服务,11.3%的老年人需要康复护理服务,10.3%的老年人需要健康教育服务。

王深远认为,一方面,应着力加快发展老年医院、老年病科和老年病床,完善老年健康支持体系,加快老年保健事业发展。以管理老年期疾病风险特别是慢性病为核心,多措并举,重点加强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强化老年期健康管理以及老年人慢性病的干预控制。

另一方面,要推进终身健康事业和产业。落实国家大健康战略,使全民树立终身健康意识,并将其贯穿于全民健康生活、健康服务、健康保障、健康环境、健康产业等各方面。建立和完善老龄化社会条件下以全生命周期为导向的健康教育与促进工作体系,逐步对现行相关健康公共政策和支持环境进行战略性调整,重点提升全民健康生活安排和健康生活方式的自觉和能力。开展终身健康教育,创新教育工具,有效干预行为和生活方式,从源头上降低老年期的疾病、失能等发生风险。

 

老年人精神慰藉严重不足

《蓝皮书》指出,老年人精神慰藉服务严重不足,农村老年人精神孤独问题尤为突出。2015年,全国6.4%的老年人经常感到孤独,30.3%的老年人有时感到孤独。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老年人社区服务需求项目中,聊天解闷排名靠前。需要心理咨询或聊天解闷服务的老年人达10.6%,其中城市老年人占9.5%,农村老年人这一比例为11.9%。

“15年来,我国城乡老年人社区服务需求结构变化不大,精神慰藉服务是居家养老服务的重要切入点之一。”党俊武说,老年人精神孤寂问题与代际关系和社会参与度有很大关系。应广泛开展老龄社会国情教育和生命全程教育,加快建设敬老助老传统文化体系。扩大老年人的社会参与平台,鼓励支持参与社会经济活动、在社会公益事业中发挥积极作用。建立老年人精神关爱的经常性机制。探索建立定期上门寻访制度,重点为空巢、留守、高龄、失独等老年人提供心理辅导、精神慰藉等服务。

党俊武强调,全体公民既要积极参与解决当前老年人的问题,更要自觉为自己老年期做好健康、知识、技能、金融等多方面的准备,最大限度降低未来老年期产生诸多问题的风险。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为基本国策,加快制定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中长期规划,针对人口老龄化发展不同阶段可能出现的重大问题进行全面评估,确保分阶段、制度性解决老年人的问题。


文/健康报记者甘贝贝

编辑/张丹


精华文章随机推荐 点击即可

【发布】国家卫生健康委:健康扶贫领域重点治理四方面问题!

【时评】海南进一步扩大开放,引来健康产业发展新期待

【能见度】三问北京医药分开一周年

【进展】20多地市已发布卒中急救地图,用三年时间推进规范诊疗

【进展】十年长成这样,我国紧急医学救援挺牛的!





长按二维码,可以关注我们哟

健康报新闻频道致力于医药卫生政策公共卫生医疗技术医院信息等更新和推介,核心内容就是最专业最权威最真实最快捷的“新闻”。我们期待您的关注和参与。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