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晒一晒,31省区市2015卫生计生成绩单
1月7日,为期两天的全国卫生计生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小新君和各位新老朋友——各地卫生计生部门主要负责人,又一次相聚于国谊宾馆,一起回顾2015、展望2016。在“十二五”的收官之年,各地卫生计生部门都交上了怎样的一份2015答卷?
小新君请来了自己的各位好朋友为您一一展现:
四大医改“试验田”里看收成
2015年全国卫生计生工作会议,确定江苏、福建、安徽、青海4省为全国综合医改试点省,改变了以往以县、市为医改“试验田”的做法,旨在在更大范围内为医改取得突破积累经验。一年过去了,这4个省在改革中百花齐放,从基层到县域,从省级公立医院改革到医联体建设,做出许多尝试。总结这4个省的做法可以发现,医改更接地气,也更“高大上”了。
江苏:公立医院改革取得新突破
江苏省卫生计生委主任王咏红说,2015年,江苏省的一件大事是,所有城市公立医院全面推开综合改革。该省从财政投入、价格改革、人事薪酬、现代医院管理等方面出台了一整套30多个政策文件,年内各级政府成立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理顺政府与医院的责权利。改革实施过程平稳有序,社会各界反响良好。完善科学的补偿机制是改革的重要保障。江苏省政府明确,到2017年全省各级财政卫生投入达到1000亿元左右,比2014年翻一番;2015年,该省省级一般公共预算医疗卫生支出比上年增长22.1%;该省出台完善政府卫生投入政策文件,明确公立医院补助范围、补助内容和补助责任,加快推进公立医院债务化解。此次城市公立医院医药价格改革中因药品零差率销售减少的收入,全部由政府财政补偿,预计将达到10亿元。
福建:“长汀经验”理顺卫生院管理
福建省卫生计生委主任朱淑芳说,2015年,除“医改明星”三明市持续受到关注外,福建省还诞生了“长汀经验”。长汀由县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对乡镇卫生院的人事、业务、经费和干部任免等进行归口管理,并将人事权、经营权、分配权下放到乡镇卫生院,推动建立责权利相适应的管理体制。推广“一归口、三下放”经验,将从机制上解决基层活力不足问题,进一步理顺乡镇卫生院管理体制。同时,该省开展了医疗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试点。比如,厦门市在岛内推行“院办院管”,岛外推进“区域性医联体”,既实行与分级诊疗绩效挂钩的财政补助机制,又促使大医院“舍得放”;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提升服务能力,让基层“接得住”;通过大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紧密结合,促进优质资源下沉,改善基层服务,实行差别化价格和医保支付政策,通过利益导向,让患者“愿意去”。
安徽:深化县域医改更细更实
安徽省卫生计生委主任于德志说,安徽省是一个人口大省,其中县域内人口占很大比例。在县域医改领域深耕细作对安徽省来说意义重大。2015年,安徽省持续推进县域医疗服务共同体试点,努力提高县级公立医院服务能力。目前,该省已有40余个县(市)开展了医共体建设试点,由县级卫生计生部门统筹规划县域内县、乡两级医疗机构,组建2个~3个县域医共体,各成员单位的财政补偿政策和政府投入方式不变,实行分级诊疗,县级医院与中心(乡镇)卫生院实行双向转诊。“一个由县医院牵头,另一个由中医院牵头,各带几家乡镇卫生院,从而形成既联合又竞争的县域医疗大环境。”
青海:分级诊疗再向纵深推进
青海省卫生计生委主任张进京说,2015年,青海省积极构建新型医疗联合体,作为上下联动的主要措施之一。以青海省人民医院、青海大学附属医院为核心组建省级区域医疗联合体,以省藏医院为核心组建民族区域医疗联合体,并积极推进县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一体化。该省还研究制定了各级医疗机构疾病诊疗目录,在一级、二级、三级医疗机构分别选取50种、150种、787种疾病制定诊疗病种目录,进一步规范医疗机构诊疗行为和患者就医行为。
张开双臂拥抱“健康+”时代
建设“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宣示着“健康+”时代到来,综合施策促进国民健康成为一道必答题。就在刚刚过去的2015年,不少地方已经纷纷给出成就百姓“健康梦”的路线图。
黑龙江:打响健康保卫战
黑龙江省卫生计生委主任赵忠厚表示,2014年启动的“健康龙江行动”是在省委、省政府直接领导下开展健康促进,推进一级预防,服务保障全省人民健康的一项长远战略。为此,黑龙江大力开展健康知识宣传,免费发放120万个限盐勺和控油壶、1200万份膳食营养宣传单和宣传册、2万个膳食宝塔餐桌宣传牌,在大型超市开设健康食品专柜……种种努力正在引导居民改变不健康的膳食结构。不仅是要让居民管住嘴,“健康知识普及行动”“健康行为促进行动”“科学饮食推广行动”“环境卫生整治行动”“健康服务能力提升行动”五大行动,共同构成了“健康龙江行动”的核心内容。
宁夏:健康宁夏行动规划不断深入
宁夏回族自治区卫生计生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从2013年开始,为期8年的“健康宁夏行动”拉开序幕。2015年,“健康宁夏行动”规划不断深入,主要做法包括:在各县(市、区)组织开展50岁以上居民普惠性健康体检,体检结果纳入电子健康档案,加强健康管理;对患高血压、糖尿病、重性精神疾病等人群提供有效干预服务,落实35岁以上人群首诊测血压制度,加强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专病档案管理,提高规范管理率;5.3万名农村孕产妇在县乡医院免费住院分娩;免费为8.5万名新生儿筛查听力障碍和4种先天性代谢性疾病,并对患儿给予治疗等。
山东:健康山东行动持续推进
山东省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左毅说,自2014年以来,该省积极推动第二轮“健康山东行动”,重点完善居民健康监测体系,扩大居民营养与健康危险因素监测范围,巩固提高居民死因、肿瘤登记以及心脑血管疾病急性事件报告质量,基本建立起居民疾病与健康信息系统。率先实施减盐防控高血压项目,探索慢性病危险因素干预新机制,居民标准人日食盐摄入量由2011年的12.5克下降至目前的11.58克。此外,山东省注重健康内涵建设、环境整治与公共卫生服务齐头并进,同步开展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创建,组建基层健康指导员队伍,建设“健康知识一条街”、健康主题广场、健康主题公园和“健康加油站”,依托广播、电视、报刊、微博、微信、网站等各途径搭建公众健康知识传播平台。
北京: 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
北京市卫生计生委主任方来英说,疏解城区优质医疗资源,是北京市长远期的重要规划。2015年,北京、天津、河北三地签署《京津冀卫生计生事业协同发展合作协议》,成立卫生计生协同发展工作小组,从加强医疗服务区域合作、推进卫生计生区域联动、强化发展规划对接、加快区域人口健康信息一体化建设、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等10个方面明确了重点工作。北京市卫生计生委还通过合作办医、技术支持和远程会诊等形式,在河北省石家庄、张家口、唐山、承德、保定等重点地区开展医疗合作;与河北省张家口、唐山市政府签订《医疗卫生协同发展框架协议》;推进京津冀地区中医医联体建设和学术交流。
河北:加强医疗服务区域合作
河北省卫生计生委主任张绍廉说,自2015年以来,河北省始终把推进医疗卫生协同发展,作为事关卫生计生事业发展大局的“一号工程”,推进医疗资源布局调整,做好京津冀一体化承接平台铺垫。该省还谋划了一批省级医疗中心。其中,石家庄市为全省医疗中心、医疗卫生协同发展重点城市;唐山市为东北部区域医疗中心、京津冀医疗卫生服务协同发展重点城市、京津冀共建区域;保定市为环京区域医疗中心、京津冀医疗卫生服务协同发展重点城市、京津冀共建区域;沧州市为东部区域医疗中心、京津冀医疗卫生服务协同发展承接区。一批诊疗中心的设定,为疏解首都医疗功能奠定了基础。
海南:健康产业成为支柱
海南省卫生计生委主任韩英伟说,2015年6月,海南省政府确定把互联网、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医疗健康产业、生物制药业、旅游产业、房地产业等12个产业作为该省经济发展的突破点。其中,医疗健康产业首次进入海南省宏观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同时入围的还有与之相关的生物制药业。目前,海南省正迎来医疗健康产业快速发展时期。据估算,全省健康服务业拥有规模以上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在2000万元及以上)近50家,2015年增加值突破200亿元,占全省GDP的5.7%,占服务业增加值的11.4%,远高于全国平均4.5%的水平。从2015年前三季度的情况看,全省医药产业企业数量同比增长312.8%,医疗健康产业企业数量同比增长175%,医疗健康产业注册资本同比增长239.1%。
“互联网+”风口上 信息化建设提速
2015年是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全面提速的关键年。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化已成为医疗健康服务模式转变的重要推动力,并与卫生计生服务深度融合。
辽宁:“高速公路”联通各级平台
辽宁省卫生计生委主任王大南说, 辽宁省各级信息化系统已被织成一张大网,联通市级平台与省级平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市级平台的“高速公路”已经搭建完毕。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和全员人口三大数据库为核心的省级卫生计生综合信息平台已经建成,成为全省数据交换与共享中心,并实现了与2个地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对接。该省还以省级18家大医院为试点,投入资金用于完善医院信息平台建设及医院信息系统应用建设、卫生标准符合性测试及与省卫生综合信息平台对接,目前已有14家省直医院完成了与省平台的对接和业务互动。
内蒙古:全力推进信息惠民工程
内蒙古自治区卫生计生委主任欧阳晓晖说,2015年,内蒙古自治区全力推进人口健康信息惠民工程建设,开展居民健康卡普及应用工作,全区新发放居民健康卡接近100万张;建成了全区实时在线的全员人口信息管理系统,含盖全区人口信息档案2500多万份,已婚育龄妇女档案600余万份,档案覆盖率达95%以上;完成了自治区全员人口信息平台与国家和各(省、市)的对接,实现了流动人口异地查询和管理。
四川:实现“四个率先”
四川省卫生计生委主任沈骥说,四川省卫生计生委2015年积极探索“互联网+健康服务”,实现了“四个率先”,包括率先出台家庭远程医疗服务政策,率先开展家庭远程医疗服务试点,率先召开“互联网+健康服务”创新创业大会,率先开展医疗大数据应用研究。四川省出台了《关于开展家庭远程医疗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文件。针对常见多发慢性病,率先开展家庭远程医疗服务试点,专门成立了四川省家庭远程医疗管理指导中心和四川省家庭远程医疗华西中心、省医院中心。同时,以“健康四川”门户网站为全省统一入口,针对高血压、糖尿病等开展家庭远程医疗试点探索,为患者提供诊疗咨询、网络预诊、慢病管理、健康管理等服务。
湖南:打造健康云平台
湖南省卫生计生委主任张健说,2015年湖南省制订了健康云平台方案,谋划基于大数据和云计算的人口健康信息网建设。目前,该省已在全国率先建成全员人口数据库、人口网格化管理平台和部门“实时通”系统,以基层采集、部门通报、区域协作三大数据源为支撑,在全员人口信息系统基础上拓展延伸多个业务应用系统的“湖南模式”。此外,湖南还打造“大人口健康数据平台”,目前全员人口数据库已应用于省政府应急指挥系统和社区自动化管理领域。在大力推进三级区域卫生信息平台试点互联互通的同时,在乡和村开设人口信息互通共享试点,全员人口数据库已实现试点地区五级联通。
变革重治轻防 吹响冲锋号
2015年,国务院成立防治重大疾病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在整合以往多种重大传染病防控机制进而提升防控力度的同时,更是对改变重治轻防这一老问题吹响了冲锋号。各地则根据自身特点,开展了疾病防控工作。
云南:联防联控阻击输入传染病
云南省卫生计生委主任张笑春说,2015年9月,云南省政府建立了云南省边境地区重点传染病联防联控联席会议制度,明确云南省卫生计生委、发改委、财政厅等7个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协调解决边境地区重点传染病联防联控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切实做好边境地区重点传染病防控工作。通过与缅甸接壤的12个县沿边界线设置80个境外疟疾防治咨询服务站,在越、老、缅方的21个县设置登革热监测哨点,将疟疾、登革热防控向境外推出了20千米~30千米。同时,探索了双边边境地区的协调与信息交流机制,与越南西部3省和老挝北部7省,每年举行一次双边传染病联防联控研讨会,达成双边防治合作备忘录。
陕西:精准防控传染病
陕西省卫生计生委主任戴征社说,针对艾滋病、结核病、乙肝等6种重点传染病,陕西省实行专病专策精准防控策略。针对艾滋病,重点推行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医务人员一对一关爱、免费安全套放置全覆盖措施;针对结核病,加快推进新型结核病防治管理模式,加强结核病患者主动发现和规范化治疗能力;针对狂犬病,规范犬伤处置门诊开展暴露后处置工作,积极宣传倡导养犬户主接种人用狂犬病疫苗;针对乙肝,强化乙肝母婴阻断,开展成人重点人群乙肝疫苗免费接种;针对手足口病,推行“84化”规范消毒流程,改善环境卫生,倡导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针对流行性出血热,采取综合防控策略,推行16岁~60岁适龄人群全覆盖接种措施。
甘肃:公共卫生融入中医药特色
甘肃省卫生计生委主任刘维忠说,作为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点示范省,甘肃省在公共卫生服务方面着力融入中医药特色。目前,该省累计建成各级中医药重点专科161个,全省80%以上的疾控机构和妇幼保健机构开展了中医治未病工作,县级以上医疗机构的中医药服务报销比例提高20%,住院病人中医药参与治疗率达80%以上。甘肃省还在治理过度医疗的基础上,加强预防疾病工作,坚持中西医并重,大力发展中医药。增加中医药、食疗等措施的使用,目的是尽量减少抗生素、激素的用量,使超级细菌在甘肃省发生少些、迟些,使“终生服药”的病例少些。
重庆:筑牢公共卫生安全屏障
重庆市卫生计生委主任屈谦说,2015年,重庆市坚持预防为主、关口前移,城乡居民更加公平享有基本健康服务,疾病防控和应急能力不断增强。将疫苗全程接种率、重性精神疾病管理等重点数据纳入区(县)党政实绩考核。建成慢病国家级示范区18个、省级示范区8个,预防接种示范门诊260个,“四苗”接种率达98.99%,糖尿病、高血压等慢病管理率较上年同期均有所提高,免费治疗结核病1.6万例,重性精神疾病检出率、管理率分别达3.81‰和86.38%;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二孩到来,服务有准备有温度
全面两孩政策自2016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一家四口”时代来了,整个社会都将随之发生结构性变化。当前,我国人口发展目标已由控制人口增长为主转向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卫生计生工作能否跟得上?迎接全面两孩,各地在保障母婴安全、预防出生缺陷、改革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等方面做了哪些准备?
广东:以人为本出台新条例
广东省卫生计生委主任陈元胜说,2015年12月30日,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全票通过了新修订的《广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成为全国第一个完成计划生育条例修订的省份。新修订的《广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自2016年1月1日起与新修订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同步施行。广东省新条例删除或修改了很多与全面两孩政策不相符的规定,省际生育政策的适用按照有利于当事人的原则,由当事人自行选择适用;将原来的独生子女母亲产假调整为奖励假30天。这意味着凡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的,不论是生育一孩还是二孩,以及符合法律法规规定再生育的,都可以享受增加30天产假的优待。这些都凸显了以人为本的原则。
广西:创新出生缺陷预防模式
据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计生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该自治区属于出生缺陷高发地区,地中海贫血基因携带率高达20%。该自治区结合实际情况,创新出生缺陷预防控制管理模式。目前建立了97个一站式婚育综合服务平台,集卫生、民政、计生的服务职能,为新婚人员提供免费婚前医学检查、婚姻登记、计划生育指导的一站式服务。目前,该自治区婚检人数达61.35万人,婚检率达97.98%。同时,该自治区还将母婴健康“一免二补”幸福工程和《广西地中海贫血防治计划》纳入医改范畴。努力和付出换来了实实在在的成绩。广西出生缺陷发生率由2009年的20.64‰下降到2015年10月的12.06‰,累计减少了3.6万名出生缺陷患儿出生。
新疆:下大力气防治出生缺陷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计生委主任巴哈尔古丽·赛买提说,先天性心脏病是严重危害儿童身体健康的重大疾病,救治工作专业性要求高、难度大、费用高,已成为新疆5岁以下儿童首位死亡原因,也给很多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2011年4月,该自治区启动了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医疗保障项目——春苗工程,覆盖城乡所有0~14岁先心病患儿。该工程实施以来,6家定点医院组织的筛查队伍行程数万公里,完成了对该自治区各县(市)的多轮全覆盖式筛查,累计筛查30万余人次,收住入院患者5232人,并对其中的4688名患儿成功实施了手术。据介绍,春苗工程患儿手术费用分别由新农合或城镇居民医保支付40%、城乡民政救助资金支付30%、自治区财政补助30%。
天津:多措施保障母婴安全
天津市卫生计生委相关负责人说,2015年该市持续实施妇女儿童健康促进计划,进一步强化母婴安全、控制缺陷、妇儿健康3个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开展20项政府惠民项目,2015年度妇女儿童健康服务覆盖超300余万人次。妇幼卫生工作的两项重要指标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连续10年分别控制在10/10万和6‰以下。
千方百计让基层强壮起来
2015年,分级诊疗依然是各地医改推进过程中的“热词”,越来越多的省份加入其中。而多个先行先试者在探索中,都不约而同地把着力点放在基层,并结合医保支付制度改革等,促进规范化医疗秩序的形成,引导患者有序流动。
上海: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
上海市卫生计生委党委书记黄红说,2015年,上海市启动了新一轮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新一轮改革中,体制机制方面的一项重大创新,是构建以家庭医生为基础的分级诊疗制度,开展对签约居民医保费用管理的改革。上海首先做实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机制,居民在选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签约的基础上,再选择一家区级、一家市级医疗机构进行签约,形成“1+1+1”的签约医疗机构组合,优先满足本市60岁以上老年人、慢性病居民的签约需求。同时加强家庭医生对签约居民的健康管理,建立家庭医生制度下的有序诊疗秩序,开展家庭医生管理签约居民医保费用试点。目前,这项改革已在全市6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试点。
浙江:让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浙江省卫生计生委主任杨敬说,“双下沉、两提升”把准了建设分级诊疗体系的脉门,成为浙江医改鲜明的特色和亮点。浙江已有15家省级医院、38家市级医院分别与121家县级医院签订5年~8年的紧密型合作办医协议,城市优质医疗资源覆盖全省88个县(市、区)。7家省级医院还安排医院资金3亿元与县(市、区)政府开展合作投资办医,探索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基层医院的发展与城市医院的效益被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形成了发展共同体、利益共同体。总体上,合作后的县级医院服务意识、学科建设和管理水平全面提升,门急诊量、出院量及手术台次明显增长,县域内就诊率平均提高近5个百分点。
山西:推进各类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山西省卫生计生委主任卫小春说,山西于2015年全面推开分级诊疗试点,从一开始就确定了以资源下沉强基层、促分级诊疗建机制的整体思路,先后制定出台了两个“30条”指导意见,通过城乡对口支援、组建医联体、县乡医师一体化管理等方式,推进各类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与上年度相比,该省县域内就诊率平均提高2%,最多提高达12%;县域内住院新农合实际补偿比提高到62%,最高达到78%;县外转诊率下降13.2%,县级医院出院次均费用下降1%,参合农民自付费用下降2.6%,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西藏:用综合改革夯实基层能力
西藏自治区卫生计生委主任普布卓玛说,为有效衔接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和县域医疗服务能力提升,自2015年起,西藏自治区所有县级公立医院(县卫生服务中心)按《西藏自治区基本用药目录(2015版)》配备基本药物。基本药物配备品种不低于医院药品品种总数的85%,基本药物年销售额占医院药品总销售额的比例不低于75%。对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所有县级公立医院(县卫生服务中心)实行财政补助,补助标准参照服务人口数、医院规模、年收入、门(急)诊人数、出院人数等指标,合理确定补偿标准,及时予以补助。落实补偿资金,采取年初预拨、年底或次年初考核结算的方式拨付财政补贴资金,保障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公立医院正常运转和可持续发展。
吉林:多管齐下引导患者有序就医
吉林省卫生计生委主任张义说,2015年,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等5家省内大型综合医院与43家县级医院建立医疗联合体,支援医院要向受援医院常年派驻1名管理人员,每周六、周日根据受援医院的需求派出2名~3名专家,对医联体内的所有受援医院提供医疗服务。针对受众较广的慢病管理,采取三级医院诊断、二级医院治疗、一级医院管理的模式。目前仅长春市绿园区就有8000余名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在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诊断,在绿园区人民医院治疗,由普阳、青年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并实现了区级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之间的药品目录通用,减轻了患者负担。此外,吉林还对城市大医院向下级医院转诊率相对较高的医院,在费用超支时,医保和新农合可加大弹性结算力度,以促进患者有序流动。
全力驱赶因病致贫的梦魇
我国人口众多,每一项成绩的背后,都隐藏着一个尴尬的“÷”号;每一个亮点下面,都需要看到巨大的分母。再多的经济总量在十几亿的国民体量面前,都瞬间变得渺小。特别是当遭遇健康问题、重大疾病时,一个家庭很容易掉入贫困的泥潭。大国办卫生,就是在这样艰难的背景下绞尽脑汁、奋力作为。
贵州:提高基本保障“含金量”
贵州省卫生计生委主任王忠说,作为我国贫困人口最多的省份,贵州省首先要让最容易因病致贫、返贫的农民群体不断从新农合中获得更高的安全感。近年来,随着筹资水平的不断提高,该省新农合补偿范围、标准及方式方法的不断完善,参合群众受益水平稳步提高,统筹基金报销封顶线从2009年的5万元提高到2015年的20万元以上。2014年和2015年,参合患者住院实际补偿比例、门诊统筹实际补偿比例均维持在65%左右,在全国保持前列。贵州还先后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通过提高各级医疗机构的门诊补偿比例、重大疾病保障水平,实行母婴共享政策,开展健康体检,探索建立多重补充医疗保险机制,逐步扩大新农合医疗保障服务包等措施,确保参合群众最大程度受益。
湖北:做大病医保探路者
湖北省卫生计生委党组书记杨有旺说,湖北一方面扎实推进基本医保补偿政策扩面提标。2015年,全省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人均380元;城镇医保、新农合住院患者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分别达到66.7%、76.5%。另一方面,从2013年年初即在全国率先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力图构建“基本医保、大病保障、大病保险、大病救助、疾病应急救助、商业健康保险”相衔接的六道保障线,筑牢群众看病就医保障网。此外,去年,湖北省政府办公厅还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的通知》,调整了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的起付线和报销比例。
河南:打造大病医保“金钟罩”
河南省卫生计生委主任李广胜说,该省经济发展水平整体还不算高,但在卫生扶贫领域最应不落人后。2015年,该省新农合参合人数达到8285.06万,参合率达99.12%;先后于2014年10月和2015年1月启动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大病保险工作,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全部实行省级统筹;新农合大病保险保障35种重大疾病,全省已受理19.24万人,补偿资金10.53亿元;在全国范围内率先推进跨省新农合即时结报,此前已全面实现全省跨地域即时结报和一站式服务。同时,大病医保首先要保得住、保得好。为此,河南实行了新农合大病保险省级统筹。
江西:免费救治实现精准扶贫
江西省卫生计生委主任李利说,江西省每年遴选一些发病率高、治疗效果好、费用可控的重大疾病纳入保障范围,对9种大病患者实施免费救治,并建立了长效救治机制,全省累计救治大病患者54万人。其中,2015年该省救治13.8万人。无论是免费救治的病种数量,还是患者数量,在全国各省份中都是最多的。江西的免费救治病种包括贫困家庭尿毒症患者免费血透、重性精神病免费救治、农村妇女宫颈癌和乳腺癌免费手术治疗等。其中,2015年又新增了贫困家庭艾滋病机会性感染者免费救治。由省财政每年投入3000万元,用于对这部分患者免费检测、治疗和随访。全省共免费救治1242名贫困艾滋病患者,随访管理7850名艾滋病患者。
健康报新闻频道致力于医药卫生政策、公共卫生、医疗技术、医院信息等更新和推介,核心内容就是最专业、最权威、最真实、最快捷的“新闻”。我们期待您的关注和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