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突破】看见啦!埃博拉病毒是这么侵入细胞的!!

2016-01-15 健康报新闻频道




埃博拉病毒疫情肆虐西非2年并造成超过1.1万人死亡。1月14日,世界卫生组织在日内瓦宣告疫情结束。自此,利比里亚可望恢复正常。这波史上最严重的埃博拉疫情自2013年12月在几内亚南部出现以来,重创疫情最严重国家的卫生系统与经济。

疫情结束的同时,我国学者在埃博拉病毒研究方面也获得重大突破。小新君获悉,1月14日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细胞》(Cell)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高福研究团队的文章《埃博拉病毒糖蛋白结合内吞体受体NPC1的分子机制》,在国际上率先揭示出埃博拉病毒入侵机制,并首次从分子水平证实第五种病毒膜融合激发机制的存在,是病毒学领域的一大突破。高福表示,下一步团队将以此为基础设计新的多肽或者小分子药物,堵住埃博拉病毒的侵入。

埃博拉病毒是引起人和灵长类动物发病且致死率很高的生物安全四级烈性病毒。该病毒对宿主的入侵可分成两个重要步骤,先是病毒粘附到宿主细胞膜表面,然后病毒通过细胞内吞进入细胞内部,形成内吞体,在内吞体内,病毒发生膜融合过程,释放自身遗传物质。埃博拉病毒入侵必须通过内吞体膜上的NPC1分子进行,但NPC1分子如何介导病毒入侵却一直是未解之谜。

高福团队率先解析了NPC1分子的腔内结构域C的三维结构,解析出激活态糖蛋白与腔内结构域C的复合物三维结构。这一重大发现预示着人们能够针对激活态糖蛋白头部的疏水凹槽设计小分子或多肽抑制剂,来阻断埃博拉病毒的入侵过程,并为抗病毒药物设计提供了新靶点。团队进一步分析发现,激活态糖蛋白与腔内结构域C结合后,会发生构象变化,使得糖蛋白的融合肽更容易暴露出来,插入内吞体膜上,从而启动膜融合过程。这种新型病毒膜融合激发机制与之前病毒学家们熟知的四种病毒膜融合激发机制都大为不同。

事实上,前不久该团队就有研究发现,人的免疫分子(TIM)不与埃博拉病毒囊膜表面糖蛋白直接相互作用,而是通过结合病毒囊膜上的磷脂酰丝氨酸分子来促进病毒感染,这一成果以《埃博拉病毒入侵:人TIM分子的结构与结合PS的分子基础》为题以封面文章发表在我国顶级期刊2015年第35期《科学通报》上。

高福介绍,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埃博拉应急研究”重大项目、中国科学院院长基金等支持。世界卫生组织统计,2014年3月开始遍布整个西非的扎伊尔型埃博拉病毒病疫情,共导致28000多人感染,死亡人数接近11000人。





精华文章随机推荐 点击即可

【揭秘】国产疫苗加速成长的幕后推手是谁

【头条】抗埃先进大会堂受表彰,看看你家单位你家战友上榜没

【历史】塞拉利昂,埃博拉,有些你没看到过





长按二维码,可以关注我们哟

健康报新闻频道致力于医药卫生政策公共卫生医疗技术医院信息等更新和推介,核心内容就是最专业最权威最真实最快捷的“新闻”。我们期待您的关注和参与。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