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周玲│梦里糖粑依然香

本编委 黄梅文哲 2022-12-28







黄梅有句俗语:大人望插田,伢呐望过年。记忆中的过年是令人充满期待,热闹非凡的,不像现在,总是那样平淡无奇,甚至还有些失落。


小的时候,因为家中不富裕,平时的日子是很清苦的,但是,无论条件怎样困难,到了过年的时候,父母总会想办法给奶奶、弟弟和我添一身新衣服,三十晚上还会给我们压岁钱,虽然很少,我记得最多的时候给了我们两毛钱,虽然第二天就会收回去,但是,这也够让人兴奋的!另外,过年最大的诱惑是有很多很多平时见不到的东西可以吃,这对当时的我们来说,过年的时候,几乎就是在天堂里那么美妙!



稍大了一些以后,随着家中经济条件逐渐好一点,村里人还有亲朋好友们的条件也逐渐好了一些,过年的内容也丰富了起来。过年的时候,不但有肉有鱼有零嘴,小伙伴们的新衣服样式也多了,过年的食物更是丰富多彩起来。那为过年所作的准备更是一年比一年多了。


刚进腊月的时候,家家户户就开始陆续地忙起来了。置办年货,做糖粑,打豆腐,杀猪羊,宰鸡鸭,还有池塘放水捉鱼,写春联,好玩快乐的事情一件接着一件,大人们忙得不亦乐乎,小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



置办年货这不用说,从腊月初一开始,只要有时间,大人们就会陆陆续续,三三两两上街,把新衣帽、新鲜水果、好吃的糖果等年货陆陆续续从城里带回家,带回大人的满意,小孩子的欢呼雀跃,带回火热气氛,浓浓的年味。


做糖粑,这是我记得的比较受大家重视的一件事;糖粑,也绝对是我们心目中的美食之一。



记得那时候姑爹和姑姑身体还很健康,还在乡村,表姐们虽已出嫁,但表哥们放假也都在家,所以做糖粑这件事一般是在姑姑家做的。


我一直认为做糖粑是一件过程很复杂的事。


先是精选上好的小麦,还要挑出其中有些霉的、烂的,不中意的麦粒,提前两天(时间记得不是很准确,不记得是一天还是两天)洗净,并将小麦泡上,等到小麦出芽了,便开始熬制糖浆(黄梅话称为糖稀)。



熬制糖浆也是个很讲究的活儿。先把发好的麦芽倒入大锅,盖上盖子用旺火猛烧,等水开后再改中火,大约要熬上一整天呢(烧火的事一般是由奶奶来做的)。等麦芽里的汁被完全熬出来后,滤干净碴,再把汁水倒入锅中用文火细熬,等到麦芽汁完全浓稠,变成了蜜一样的颜色,这个时候,麦芽糖那甜甜的香味便弥漫在整个屋子里,糖稀也就熬制好了。而我们,早已经忍不住馋虫的勾引,不时偷偷地溜到厨房,用筷子或别的工具,从锅里蘸起糖稀,放到嘴里细细地品,哇……那甜甜的麦芽糖便融化在嘴里,原始的麦芽的香味从口腔扩散到五脏六腑,感觉人都要随着糖一起融化了。


大人们对小孩子的这些伎俩都看得一清二楚,但是都含笑默许(所以说这也是过年的一大好处之一:犯些小错也是不会被责怪的)。


糖粑分为两大类,一种是泡米糖粑,还有一种是芝麻糖粑。



糖粑也分为两种,有一种泡米是将米用一种特制的器皿,由专门的人(打泡米,也有称作打米泡的。打米泡的一般是有点年纪的爷爷,)将米和砂糖(也有用糖精的)装进一种很奇怪的密闭容器里,盖上盖子后,架在火上并不停地转动,等到了一定的时间(这是我一直觉得很神奇的地方:米封闭在容器里,为什么打米泡的就知道生米已经打成了米泡呢?可惜现在这种东西好像已经没有了,我的疑问也就无从解答了,我只能猜测,可能是经验决定的吧。),就可以打开容器,将打好的米泡放(确实是放,因为会有很大的动静)出来了。这也是我小时候很爱看又很怕看的一件事,因为将米泡放出来的时候,会发出惊天动地的一声巨响,然后热气腾腾的米泡便全部冲进了事先准备的的麻袋里,那米泡的香味刹那间就传遍了每个人的嗅觉,令在场的每个人都食指大动。




这种方法打出来的米泡做的糖粑松脆可口,最适合老人、小孩吃了。还有一种是将上好的糯米煮熟后,晒干,然后再炒制成金黄色的米泡,这种糖粑很香,很脆,不过不是我的最爱,我最爱的是打出来的米泡糖粑,只可惜后来几乎见不着了,只能梦里流口水呢。


至于芝麻糖粑,就是将淘洗好的芝麻晒干后(这个得事先都准备好。),倒到大锅里炒,貌似炒芝麻也是个精细活,炒得老了吧,芝麻会发苦,如果没完全炒熟呢,就会有一种青涩的味道。


言归正传。一切材料准备就绪后,就要做糖粑了。



将糖稀和准备的米泡倒进大锅,锅必须是热的,不然糖稀会凝固。用大锅铲将材料充分搅匀(这个工作一般是由姑爹完成),然后倒入备好的专用木盆里。将材料在木盆里弄平,然后盖上几层洁净的新布,然后就上去踩。踩糖粑的人我有印象的一般是爸爸和大表哥。因为糖粑是用来吃的,所以踩之前都要洗脚,然后穿上新白袜子。踩的时候要注意每个地方都要用力,踩的越结实越好。那时我和弟弟们,当然还有小表哥都是捣乱的人,总是认为那样很好玩,总想也伸脚去踩,结果一定会被爸爸拒绝的,因为是要进口的食物,不能瞎开玩笑的。


我觉得自己可以派点用场的是下一道工序:切糖粑。把已经踩得够结实的糖粑饼倒在案板上,姑姑和妈妈就开始把它们分成几大块,然后我们就开始切片。我比较喜欢这道工序,因为可以时不时地塞一块热乎乎的糖粑到嘴里,可以品尝到新鲜糖粑,这可比凉了以后的好吃多了。而且,这样光明正大地偷吃是不会被骂的,而等做好了以后,糖粑一般是要被收起来的,直到待客的时候才能吃呢!磨得很锋利的菜刀切在糖粑上,会发出很特殊的声音,看着切下来的糖粑微卷的样子,我的心里也充满了快乐!


一般要用上一整天的时间,才能做完糖粑呢!做完糖粑后还有高兴的事呢,除了可以吃用剩下的糖稀以外,姑姑家一般都会有加餐的,这对我们来说,又是另一桩快乐的事了!


已经很多年过去了,现在我已经吃不到那么好吃的,充满快乐的糖粑了。当年做糖粑的人里,奶奶、妈妈、姑姑、姑爹,还有我的小表哥,都已经永远离开了我们,去了另一个世界,家里再也没有做糖粑了,而我,也只能在梦里再去品尝那甜蜜的糖粑,只能在回忆里去怀念那快乐的事了!

来源:印象黄梅


相关链接:
梅建斌│黄梅榴粟粑
周玲│黄梅四中  断壁残垣,何处寻觅童年踪迹
严凤琴│黄梅杉木朱穴村 外婆家的朱大屋
【作者简介】      周玲,笔名叮当,女,1975年3月8日出生,湖北黄梅人,文学爱好者,户外爱好者,黄梅县爱心义工协会成员,现任湖北康辉国际旅行社黄梅门市部、黄梅叮当户外拓展公司负责人。旅游、登山、户外之余,喜欢把自己的见闻感想、黄梅秀美风光写成小文章,与朋友们共享旅行、户外的快乐,也希望外地的朋友由此来看看黄梅的美丽风景。


建议您将文章分享给身边每一个人,予人玫瑰,手留余香。


声明:

1、欢迎转载,请联系主编授权;未经许可,严禁以任何形式转载,违者必究。

2、广告为腾讯系统自动加入,各位可随意点击。

3、本文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4、如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

        

        本公众号是在市作协指导下,由一群作家和文学爱好者主办,以发表原创作品为主的公益性平台,长期面向全球征集各类文章、书画、摄影等作品,要求在微信公众平台原创首发,不限题材和体裁,文责自负。

         投稿时请将文章、配图(如有)、作者简介(可附相片)等在同一封邮件内发送。请勿一稿多投。所有投稿,视作作者独家授权本平台(“家在钦州”“老家黄梅”)处理(包括但不限于修改、发表、出版等);如被其他媒体采用,该媒体应给作者相应稿费。投稿后,请关注本公众号,添加主编微信,以便及时沟通。


【投稿邮箱】1655281212@qq.com

       (如无特殊情况,只接受电子邮件投稿。


【稿酬说明】本平台无任何经费来源,为了鼓励作者,特制订以下规则,聊表心意。

      文章发表后24小时内:阅读量达到200,赞赏金额的70%为作者稿酬;阅读量达到300,赞赏金额的80%为作者稿酬;阅读量达到400,赞赏金额的90%为作者稿酬;阅读量达到500,赞赏金全额归作者所有;阅读量超过1000,视具体情况另行奖励。

请关注公众号“家在钦州”或“老家黄梅”联系小编,以便每月15日前发放上月稿酬,逾期一周不领取者视为主动放弃。     

       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长按关注“老家黄梅”


长按关注“家在钦州”


我们乐意成人之美,可 免费 为广大读者发布家教、婚恋等信息,有意者请关注“家在钦州”或“老家黄梅”,联系小编。



 您看此文用 · 秒,转发只需1秒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