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生活点滴,收集天下美文。展示文字之美,弘扬汉语文化。不限地域,不限题材和体裁,长期面向全球征稿。微信公众号“老家黄梅”,诚邀您赐稿! 本微信公众号是在市作协指导下,由一群作家和文学爱好者主办,以发表原创作品为主的公益性平台,长期面向全球征集各类文章、书画、摄影等作品,要求在腾讯微信公众平台原创首发,不限题材和体裁,文责自负。 投稿时请将文章、配图(如有)、作者简介(可附相片)等在同一封邮件内发送。请勿一稿多投。所有投稿,视作作者独家授权本微信公众号(“老家黄梅”)处理(包括但不限于修改、发表、出版等);如被其他媒体采用,该媒体应给作者相应稿费。编委会将视情况择优结集出书。投稿后,请关注本微信公众号,添加主编微信,以便及时沟通。【稿酬说明】本微信公众号无任何经费来源,为了鼓励作者,特制定以下规则,聊表心意。
文章发表后24小时以内:阅读数达到200,赞赏金额的70%为作者稿酬;阅读数达到300,赞赏金额的80%为作者稿酬;阅读数达到400,赞赏金额的90%为作者稿酬;阅读数达到500,赞赏金全额归作者所有;阅读数超过1000,视具体情况另行奖励。请关注本微信公众号,联系小编,以便编委会在每月15日前发放上月稿酬,逾期一周不领取者视为主动放弃。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老家黄梅 编委会
顾问:李新春
岭南十三叔 刘富春 朱文霞
主编:龙静
编辑:张功承 汤燕春
吴柳珍 景阳钢 柳树老师
声明:
1、欢迎转发分享。未经本微信公众号后台许可,严禁以任何形式转载,违者必究。
2、广告为腾讯微信公众平台系统自动加入,各位可随意点击。
3、本文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微信公众号立场。
4、本微信公众号所发表的内容均来自作者投稿、读者荐稿或已公开的网络资源,如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包括但不限于著作权、名誉权),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打撑声声
文\潘理宏
【作者简介】 潘理宏,男,70后,原为黄梅县广播电台通讯员。1993年南下打工,现在某上市公司上班,客居佛山。喜欢文字,多篇文字见刊见报,现为佛山市作家协会会员。
八口之家八双脚,这足下问题便成了大问题。父亲之所以操起行当来补鞋,正是因为此故。那些鞋因为干活时划破了,或是磨损了,或是我和幼小弟弟的顽皮,弄开了口子,扔掉当然是不行的,等那些走村串户的补鞋匠来补,一是有太多的不方便,二是总要花钱,父亲便自己当起了家里的鞋匠。在某个雨天,生产队不用出工的日子,父亲摆出那些补鞋的家什,把那些划了口子的胶鞋补上,把那些裂开了嘴的鞋缝上,给那些磨平了后跟的鞋钉个撑。我们特别喜欢闻那松胶水的气味,整个屋子里都有一种馨香。买鞋是不敢奢望的,而母亲做的布鞋则是我们的希望所在。每每母亲做了新的布鞋,便会立刻从房里拿出来交给父亲,鞋撑是父亲平日里捡回来的废车胎皮。他先用刀将车胎皮割成鞋跟大小的模样,然后将鞋套在撑铁上,双膝夹住,一手拿锤,从嘴里取下一颗钉,不几下功夫,就钉好了给我们穿。我们便高兴地跳起来,穿着新鞋子从这间屋子跑到那间屋,那笑声伴着松胶水的味道弥漫了整个屋子。父亲本意是解决一家八口的足底之忧,没想到左邻右舍这个一对,那个一双的都拎鞋过来要父亲修补,便成就了他这门手艺,挣了几个打油买盐的小钱,使家里的生活有了一丝润色。父亲补鞋的手艺是什么时候放下的,我已记得不太清楚。我们长大成人各自离家去织自己的爱巢。家里只有他们两个老人的鞋便不需要像以前那样大阵势来修补了。至于我们穿的鞋跟着时髦走,经常翻新,坏了就扔了一边。尽管父亲有时叫我们带回去给他补补,我们也没听,谁愿意在假日和父亲相聚的时候,带去一大堆鞋子给父亲修理?生活的路总不是那么平坦的,由于单位效益不好,我和妻子同时下岗。面对小儿嗷嗷待哺,我感到从来没有过的沉重,尽管我做生意、摆地摊挣钱,希望日子能好一点,但生活依旧捉襟见肘,只好忍痛离妻别子出外打工,以求好一点的发展,但日子还是过得紧巴巴的。这次听家乡来人说,父亲又吵起了补鞋的行当,走村串户补鞋了。听到此,心里一阵难受,眼一热,泪流了出来。 打工在异乡,我仿佛又听到了打撑声,一声一声的敲在我心上。面对生活的艰难我不敢有一丝的松懈和泄气,我用坚强和努力去踏实的走好每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