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蒋国雄 | ​走,去小池长列村看秋

本编委 黄梅文哲 2022-12-28

▲李正阳题

久居小区里,不知秋浓味。快到重阳节了,小区草坪在园林工人水管的“富养”下,依旧绿茵茵的。只有俯身细看才发现,绿的颜色几乎有些凝重了,倒是草坪边不经意冒出的野草已有斑斑的秋痕。

恰逢国庆,秋老虎的猛劲也来赶趟儿了,上午热,中午更热。我们尽管不愿出远门去赶秋赏景,就地去野外把玩秋色,也不枉与秋相遇一季。

“走,看秋去!”我招呼着老伴。
看秋的地点选在紧靠小镇北的长列村莲子湖。暑假期间,女儿带着俩外孙从上海回来,我们专程去了一趟莲子湖的荷花庄园,绿莲粉荷的清亮,给俩外孙炫足了惊喜。金秋十月,说不定还能欣赏到圆硬硬的莲蓬呢!我俩是下午四点出发的。摇开车窗,一路秋风迎面掠过,哎,秋老虎在此时也有爽柔的气息了。         

莲子湖,名字叫得挺有画面感。可眼前根本没有湖,而是一大片低洼地。菜园,稻田占据了一切。而真正的湖也只是荷花庄园西边那一大块荷塘,整个庄园以此而生色。春天蛙鸣,夏天蝉唱,秋天虫喃,冬天雁嘎。处在大自然的四季声响中的荷花庄园,尽管平面不大,但也确实能吸纳爱好自然者的人气。酒宴,吃饭,观光,庄园的生意一直不错。

停好车,带好自拍杆,兴致勃勃地前往秋色荷塘。

荷塘岸的庄园一角,安放了几组布景,几个年轻人在排练什么,应该是明婚礼的策划。
盎然兴趣的健步,却被眼前的荷塘之状“灰飞烟灭”了:栈桥仍有,但空荡荡的;荷叶有的,却枯兮兮的!要不是靠近水泵房屋旁水面有圆圆的深绿色荷叶,真不敢相信这莲子湖还有生命,还有活力!要知道,此时还只是仲秋呃!

一阵微风过来,池塘里瞬间传出了“吱吱”的枯荷碰撞聒噪声。“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这是苏轼笔下的冬天之景,莲子湖,你怎么可能随意把季节如此地胡乱剪辑呀!

算了,干枯的荷叶把我们想象中美好的荷塘秋色隐藏了起来。自拍杆转向了池塘四周的堤岸。

秋草,在夕阳的光色中,兀自有秋的沉醉之状。


蓼叶,有葡萄的色润;蒲公英,有飞雪的浪漫;稗草,有稻谷的硕穗;標蒿,有板栗的外球……
最撩我们眼色的是池塘北岸有一株垂柳,远远望去,她似乎在凝视着挂在远方树梢顶间火红的圆球。微风时不时地梳理着婀娜的枝条。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此时此景此诗,徐志摩优美动情的诗句应是最贴切我心上的温柔。

老伴笑了,说:“我来跟夕阳中的新娘合个影!”

转动自拍杆,“新娘”和我的老伴都笑得金灿灿的,红彤彤的,像喝醉了酒一对活宝似的。

坡地,南瓜,秋草,野蒿……相比之下,画面的金柳就是一位刚停止奔跑的野丫头,浑身的辣劲一个劲儿地在秋风里散发,难以静止。

这一刻,我们的注意力全被这西边天空圆圆的落日所凝聚。

我和老伴几乎在奔跑,要攥住这分分秒秒的机会,寻找最佳拍摄角度,一定要留住这轮温柔纯艳的红日。它就是秋的爽朗,秋的活力,秋的魅力所在!
我们爬上荷花庄园堆放着砖块的高台,尽管手机朝着落日的正向是逆光,但我尽量偏出清晰角度,让“长列(河)落日圆”的魅力画面留下烙印。


从砖块高台下来,我们又沿着港汊的小道,迎着夕阳边走边拍。老伴摘下几朵野菊花,非要我把“晚霞、菊花、田野、树林”融入其中。景致、意境确实丰满,要是把家里单反相机带来了就真好!

晚霞中的庄园,远望很静谧。白墙黛瓦上“莲子湖休闲庄园”几个字仍很醒目,广场上陆续有车辆停驻。我们也来到自家车旁,老伴望庄园电子屏幕上“弄璋之喜”几字,不解地问我是何意?
没想到这庄园还有点古文化的蕴味。
“古人生儿子就称’弄璋之喜,’璋’是一种玉,有灵气,能保佑生命。生女儿就称’弄瓦之喜’。’瓦’,不是瓦片,而是古代织布机。这些都源自于《诗经》。

“嗬,还如此嚼文嚼字地!”老伴笑了。
 
“中国的文化就如同这秋,韵味挺深的。”
我们准备回家了。
南边小镇鳞次栉比的高楼,夕阳下如同一幅淡雅水墨丹青。丹青更远处的背景是“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的庐山掠影。车子在庄园、稻田,绿藤丝瓜架中行驶,我们把秋带进了速度中。
平坦舒适的新区公路到了物流园附近向南四通八达,向西却突然截停。这截停的一段路面平日里是驾校练车专用场地,我也曾是这里的学员。
而此时此刻,驾校练车的场地却换成了“晒秋”—— 两处宽阔大道满满地铺上了厚厚的金黄稻谷。

落日余晖,留下了这金灿灿的谷场。一辆朱褐色的皮卡车停在那儿,车旁坐着一对在悠闲地吃泡面的人。他们的旁边是两把晒谷的“木爬”。

“国庆日,真实晒谷好天!”老伴轻声道。
我说:”这里是我们小池人的’晒秋’!如果说江西婺源景区的晒秋是小家碧玉,那我们小池的’晒秋’是满地铺金的富豪之家。”

应该说,莲子湖的秋荷确实让我们惋惜甚至扫兴,衰秋印象瞬间又被金柳、稻田、圆日的景致一扫而空,而眼前“晒秋”之景更让我大开眼界。

大自然的秋是永存的,莲子湖的衰荷是只是“个象”,我们丝毫不能对秋有何指责。退一步说,即使眼前有秋风秋雨秋愁,也只是你的主观压抑了秋的活力与张扬。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的《秋词》把昂扬向上的乐观情绪宣泄的淋淋尽致!

“万类霜天竞自由。”豪放者的世界里永远没有凋零气息。

看秋,懂秋,悟秋,以至心中藏秋、赞秋。秋,就是一个多彩多情而多面多实的季节。
【作者简介】蒋国雄,黄梅县刘佐乡占圩村人,退休教师。【链接】先贤故里刘畈行黄梅鲍照墓 千年俊逸风
回不去的故乡 停前镇小溪涧【投稿邮箱】1655281212@qq.com黄梅文史哲 编委会顾问:周慧  刘光天主编:李滨委员(以姓氏笔画为序):文战华、王澜、王汶柱、石阳艳、龙静、朱文霞、何国彩、李九华、李凤清、严凤琴、周向春、柳景钢、桂林枫、桂文林、聂铁贞、涂向阳、梁文雄、黄赞煊、蒋国雄、蔡群执行副主编:龙静  柳景钢联络部(以姓氏笔画为序):文战华、王汶柱、石阳艳、李九华、李凤清、严凤琴、周向春、桂林枫、桂文林、聂铁贞、涂向阳、梁文雄、黄赞煊、蔡群(负责人\聂铁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