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乘凉

本编委 黄梅文哲 2022-12-28
‍‍‍‍‍‍▲李正阳题
本平台常年面向全球征集文稿、视频、漫画等,不限题材和体裁。若是全网首发(可声明原创),请务必注明!欢迎投稿(荐稿)!👉联系我们 加入网友交流群

在炎热的的夏季,太阳烤得大地烫人,乘凉便是人们避暑的首选。特别是在那大集体年代的广大乡村,哪怕天再热农民们都要冒烈日在田间劳作。那真是“汗滴禾下土”,收获的粮食是“粒粒皆辛苦”。那时避暑的方式只有一种——乘凉。


那时期家家户户都没有电扇,空调听都没听说过。那时农民在炎热的田间劳动,队长“大人”未喊“歇伙”(黄梅土话,休息的意思),社员们想到树萌下凉一下都不可能。夜晚收工回来就好晚了,坐脚盆洗完澡,(如家里有小孩还要帮小孩洗澡)劳累了一天就匆匆上床睡了。那时家里凉席都很鲜见,电扇更没有,至于空调,听都冇听说过。

当时夜晚乘凉的话,我们后山铺的人们有的端个竹榻(家里人多,竹榻不够用,便下扇门板放在地上睡)人们都是到后头山上稍平之处席地而睡。为了防蚊虫,人们便用稻草扎个大烟把点着熏蚊,但那驱蚊效果却甚微,蚊虫仍是来扰挠,那也没办法啊,人累了好困,我们仍是在露天的露水“滋润”下,一夜睡到天亮。


这是我们后山铺上街头夏夜“乘凉”的概述,后山铺下街头的人们夜晚乘凉的方式与我们上街头基本差不多,只不过地点不同。下街头供销社分店门前有一块大平坦,入夜后,居民们便端着竹榻或门板到这里来露天睡觉。

这里顺便讲一个当时人们在外睡觉的凄惨故事。

当时的石堰墩与我们一个大队,石堰是一个很大的自然墩(石堰敦属平畈),全墩有五个小队(现在称居民小组),当时人们也是在各家门口露天而睡。睡到半夜时,一个四五岁的小孩离开在露天而睡的家人就在附近“阿粑”(解首),那知这时祸从天降,一头恶狼竟将这小孩一口叼走!


当大人听到小孩哭叫声,立即随声追赶,并喊墩上人求援,但当人们从睡梦中醒来赶狼时,恶狼将小孩叼着跑得无影无踪。孩子的爹娘悲痛得哭天喊地,全墩的居民也只有空叹息而束手无策。


现在的人们都多么幸福,基本不用出门到外乘凉,连蒲扇都很少有人用。大热天都是室内吹电扇,或开空调。这里顺便说一句,开始有空调时,电力又不足,空调基本开不动。

现在好了,空调已家家普及,想什么时候开就什么时候开,人们根本不需要到外纳凉,坐在家里或与家人聊天,或看电视手机都随心所欲,人们都是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在外纳凉的时代虽已渐行渐远,但每到炎炎夏日总不免勾起我的回忆。

作者简介

梅建斌,网名笑对人生,笔名三月风。初中毕业于黄梅一中。昔日的我吃过苦受过累,为生计为事业努力拼搏过,终于拼出靓丽的人生。当年曾开办鄂东首家民营信息公司,励精图治,事业也算风声水起。因此曾被选为县政协委员,县总商会常委(经县委下文批复)。

如今虽身患残疾,行动极为不便,并完全丧失体力劳动能力;但仍乐观向上不悲观,每天坚持杵杖健身行,并边走边拍摄,注意发现和捕捉身边的美。同时在疾病中坚持笔耕不辍,用心书写弘扬正能量之篇,乐把生活过成诗。【链接】历史名镇后山铺行摄苦竹后山铺黄梅榴粟粑变迁·镜头中的黄梅一中
让我的爱抵达你的渡口
黄梅伢的情人节:庆人间七夕佳令【投稿邮箱】1655281212@qq.com

黄梅文史哲 编委会

法律顾问:黄仲华(资深律师)顾问:刘光天总编:李滨特邀主编:汤燕春主编:龙静副主编:柳景钢委员:田宇祥  朱文霞  张剑扬

👉本平台长期招募编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