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黄梅戏前辈,盖三县的余海先

本编委 黄梅文哲 2022-12-28

‍‍‍‍‍‍▲李正阳题
本平台常年面向全球征集文稿、视频、漫画等,不限题材和体裁。若是全网首发(可声明原创),请务必注明!欢迎投稿(荐稿)!👉联系我们 加入最新的网友群和文学群

著名的黄梅采茶戏艺人余海先﹙1904—1967﹚,是黄梅县濯港镇余世显村人。


我家东去五里就是余世显,彼此是近邻。他和我岳父同是一个墩上的人,同一个时代出生的穷孩子,叙起来也算是一门远亲,黄梅话叫疏房的家公母舅。我以门婿身份,为逝去的余氏先人拟有一联:尊祖敬宗余世显,光前裕后子孙贤。


余海先在我老家很有名气,前传后教,常拿他做典型。我们这一片的人,在外乡说起黄梅乡音,就自然会想起这里的濯港晚渡和太白渔歌,想起余海先唱的采茶戏和那一口黄梅腔,尤其是想起他盖三县的名号,更让人肃然起敬。

在旧社会,戏仔没有什么社会地位,算下九流,有俚语说,“养儿不争气,不学扒手就学戏”。一次我岳丈大人和我聊起他本家余海先在郑公塔唱戏,得到盖三县名头的故事时,他有一个很精彩的评点:不管做么事,一是要上心,二是要学精。就是学扒手学唱戏,也要学好学高,不然在社会上混不开。余海先就是学好学高,才盖三县。一席话,使我茅塞顿开,其教诲仍记忆犹新。


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的《黄梅采茶戏志》记载:黄梅采茶戏名人余海先 ,艺名 “盖三县”,余世显人。十岁学戏,每次跟班演出,他对老师们的化妆、表演、唱腔、台词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年十二,能唱《蓝桥汲水》《送表妹》《送香茶》等折子戏。青年时唱小旦,中年改唱正旦,从艺50余年。


1919年冬,他从江西、安徽演出归来后,又同吴毛女等在广济郑公塔演出,从上午《董永卖身》,唱到下午《白布楼》,观众不让走。他又从晚上接着唱到第二天早上。这次演出,轰动黄梅、广济、蕲春三县,因此被艺人称为“盖三县”。

黄梅采茶戏著名艺人乐柯记、项雅颂、徐金发、黄金春等都拜他为师。新中国成立后,因痼疾很少登台演出。从1957年起,他开始致力于黄梅采茶戏传统剧目挖掘工作,其中《白布楼》《葵花井》等,被选入《安徽省黄梅戏传统剧目汇编》。他先后述录大小剧目80多个,约200万字。


余海先出生于光绪三十年(1904年),宣统三年(1911年)余海先父母双亡,依靠叔父生活。民国元年(1912年),叔父病逝,从此孤苦零丁。后经人介绍到濯港街毕家放牛,民国二年回家,农忙时与姐夫换工,农闲时学唱采茶戏和道情。本村和邻村只要有唱戏,他都赶场。


特别是对名师的唱腔照样学样,到民国五年就学会了10余出小戏和折子戏。他年少和气,心地纯善,嗓音好听,一些唱过“糯米采茶”“道情班”的长辈,见他长相、喉咙好,就劝他拜师学戏。对他说,学戏虽为下九流,也算个讨饭的手艺。民国七年春,余海先拜李世盛为师学戏,有时岀台唱贴旦。


第一次在大河李林唱戏出彩,李世盛叫他唱《赶子图》中的陈月英,他全神贯注,以俊美的扮相,甜美的嗓音,精彩的表演,浓厚的地方语言,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大胆向封建婚姻制度挑战的少女形象,受到了观众一致好评,在观众的一再要求下,他又同吴福保演出了《郭华买胭脂》,再次受到好评,从此正式搭班唱戏。

民国七年秋,15岁的余海先,在吴毛女的带领下,同吴福保、徐长林等人从江西的湖口,唱到都昌、波阳、祁门。半年多中,他唱了正本戏中25个花旦、小旦,小戏、折子戏中31个小旦,是晚清到民国初期继帅毛丛之后,轰动鄱湖两岸又一个采茶名旦。


在祁门县唱戏的宿松县方玉珍、王梓林,怀宁查文艳等,听说吴毛女等在江西演出,请王梓林出面邀请他们到祁门演出。吴毛女等应邀前往,他力举余海先挑大梁唱花旦。查文艳只比余海先大2岁,是安庆地区黄梅戏风华正茂的名花旦之一,他顾全大局,给余海先让台,自己改唱正旦。


两省艺人通力合作,演出了《山伯访友》《珍珠塔》《破镜圆》《牌环记》等戏,余海先台风严肃正派,深受方玉珍等老艺人的器重和祁门广大观众的欢迎。民国八年到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是余海先从艺的黄金时代,成为鄂、赣、皖毗邻地区10余县的知名旦角。

余海先唱戏出了名,国民党的地方政府总是以“花鼓淫戏”罪名,抓他坐牢及罚款。在黄梅、广济、宿松等地,被乡公所警察抓去坐牢的次数难以数计。民国12年(1923年)端午节,在广济垅坪乡下演出,被乡公所抓去关了3天,不给饭吃,差点饿死。后来还是李世盛想尽办法,借了50 块银元将他保了出来。


国民党政府捉余海先,就是要把班子搞垮,让戏唱不成。黄梅、广济的群众对他很关心,警察多次来捉他,都是群众保护,才幸免于难。民国17年(1928 年)秋,在江西鄱阳湖南岸平风唱戏时,应九江县新港群众之约,过湖演出,第四区公所把他捉去,班子搞散了。


国民党的区长严厉审讯他,后关在区公所一间又潮又脏的空房里,要他找保人并保证今后不再唱戏。余海先坚决不同意,他在夜间将门撬开逃了出来,跑到江边雇了一一条小船回到了黄梅。


民国后期到建国初期,余海先让了小旦的台,改唱正旦,在舞台上塑造了不少中年妇女形象,表演艺术比较成熟,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点和风格。余海先善演悲剧,他苦难的童年和周围数以百计的苦难妇女,给他塑造悲剧人物打下了厚实的基础。余海先唱正旦时期,还精心塑造了地位、遭遇、性格不同的七个陈氏。

余海先扮演的人物,充满了乡土气息,他很注意向生活学习,认真观察生活中各式各样中年妇女的生活特点,为刻画戏中人物提供了创作源泉,如他扮演的《劝细姑》《讨嫁妆》中的何氏,其中纺线、纳鞋底的手指,先从口里弄一下,再去搓线、纺纱,这些动作都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


独角戏《苦媳妇》,从正月到十月的170多句唱词,他一口气唱到头,把一个受尽折磨的童养媳春米、推磨、烧火、煮饭、打猪草、摘豆角、纺纱、捡棉花、挨打、睡稻草、吃不饱,过着非人生活的情景刻画得维妙维肖,大受观众赞扬。


在50年的艺术生涯中,他很注重唱工和做工,不靠艺术中的糟粕来招引观众,哪怕是几句台词的配角,他都认真地唱做,字正腔圆,情真理直。


解放初,他在农村教场,1955 年参加新生采茶剧团,主唱正且。1956年,黄冈地区首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时,他主演的《米行劝夫》获三等表演奖。同年11月,他参加了湖北省文化局首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被选为主席团成员,并获得了湖北省文化局荣誉。

余海先从1957年至1962年,致力于黄梅采茶传统剧目的挖掘工作。对晚清至民国初期黄梅县班社概况和艺人活动进行了回忆与介绍。特别是1958年至1959年,他积极参加了黄梅采茶戏的唱腔改革工作。当时他虽患肺病,仍带病抄录了大小剧目80余个,其中抢救了一批即将失传的剧目。


黄梅戏史论研究者桂遇秋在余海先传略中说,我与余海先师傅在一起工作了5年,他是我从事戏曲工作的老师和顾向,从他那里学到了不少东西,我所搜集的黄梅戏传统剧目,由他提供的将近三分之一,常在一起谈黄梅县戏曲界的往事和他自己的从艺历史。


《湖北省地方戏曲丛刊》第58至76集,刊载了他的大小剧目44个。此间还为安徽省文化局剧目工作室抄录了20余个传统剧目,己选入《安徽省传统剧目汇编.黄梅戏》集子中,为挖掘传统剧目作出了重要贡献。

作者简介

黄仲华,黄冈市黄梅县黄桥村人,律师,高级会计师,爱好农学、医学、文学,现居广东。【链接👇】太白湖网友说黄梅戏月满中秋共今宵
我爱的两个人走了那时的父母,其实和现在的我一样年轻
全球免费相亲群来了!
黄冈黄州.麻城.武穴.团风.浠水.罗田.英山.蕲春.红安.黄梅 老乡群在此!
最新! 黄冈籍二十大代表名单

都说黄梅佬拐,我不信! 结果…

【投稿邮箱】1655281212@qq.com黄梅文史哲 编委会法律顾问:黄仲华(资深律师)总编:李滨特邀主编:汤燕春主编:龙静责任编辑:柳景钢  程立祥委员:余建新  张剑扬👉本平台长期招募编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