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网师一周观察(11)|期末了,我想对你说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啃读者 Author 郝晓东
又到岁末,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抱歉,因为各种事情,本应周一发的文章推迟到今天了。
四川旺苍县与新网师的合作进展顺利,近期即可签订协议,旺苍县也将成为新网师第一个线下培训基地。类似的线下培训基地我们将陆续再寻找几个,等新网师有了一定的“造血”功能,将组织线下高级研修班,由新网师出资邀请那些为新网师作出贡献的讲师、组长、微信编辑,乃至优秀学员汇聚学习,作为网师“额外的奖赏”。前几天,我收到了朱永新老师签名的新年贺卡(信)。贺信中“我依然坚持每天早晨五点左右开始阅读写作”这句话让我触动,让我汗颜,学识比我高、年龄比我大、工作比我忙的朱老师都如此勤勉,自己还有什么借口?
一
随着期末的到来,新网师的课程陆续进入了尾声:布置作业,综合考评等。当然,课程的结束其实是学习的真正开始,只不过,不知有多少学员能真正理解。新网师也将开始起草寒假招生简章,联系讲师,规划下学期课程等一系列工作。周二晚,我讲授的《儿童的人格教育》课程进行了本学期第八次,也是最后一次授课。课后,我发布了下学期将开设“教育学经典研读”课程的计划。
在小打卡中,很多老师表达了对网师学习的恋恋不舍以及满满的收获。
陈欢老师描述了王子微课的魅力:“这到底是一个怎样的课程呢?让人一拿起手机就想着打卡,想着如何制作微课,想着还可以用上哪些小程序哪些APP,想着周四的最后一次直播,想着在世界各地的王子微课学员们正埋头做微课,想着那些精彩的课堂里老师们使用的课件、视频,想着城市课堂里扫一扫,各种数据马上汇总,想着那些奇怪的符号,想着那些秒变的技术。对,怎么能忘记移动微码呢?那一串串的二维码,记录着我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这就是王子微课的魅力,王子老师的魅力,选了的下学期还想学,没选的下学期都想选。”
李霞老师描述了选修“积极心理学”课程带给自己的变化:“1.对自我情绪的管控能力有所增强,在爆发不良情绪时,能很快意识到自己错了,转而控制住不良情绪的漫延。2.当内心有消极情绪时,能够尽快调整,向事物好的方面想。3.能够就地消化外界消极情绪。避免对自己产生负面影响。”
侍玉苗老师记录了选修“儿童人格课程”给自己的成长:“对我来说,跟随郝晓东老师学习的不止是两本书《儿童的人格教育》和《正面管教》。更重要的是明确了一种“自我实现”的人生态度——发自内心,不向外求;一种深度学习的阅读方式——沉下心去,“啃读”;一种辩证的思维方式,把书读进去——认真倾听作者,再读出来——扬长避短,形成自己的观点,使知识成为自己的一部分。”
贾颖老师的文字浸透着浓浓的不舍之情:“《儿童的人格教育》这门课结束了,有些不舍。在郝晓东老师、寒梅组长高期待、细跟进、严要求下,我们发现了真实的、充满无限可能的自己, 在啃读中提高了理解的能力,在写作中不断升级自己的思维,在实践中强化了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老师们的学习心得与收获打卡中,收获着继续前行的勇气和多维度的见解;在新网师找到了自己的归属感。由衷地对陪伴着我前进的大家说声‘谢谢,有你们陪伴,很幸福’。”
云南的穆勒滚老师记录了成长的历程:“一是通过坚持一点一点啃读经典,一字一字每日打卡,从开始的不会写,到后来打卡日记置顶,推荐发表在新网师周报里,让我收获了自信。二是这门课程的学习为我打开了如何更好学习的窗,不仅让我重新爱上了学习,也开启了深度学习之路。三是遇到了很多有相同尺码,有着共同职业理想和追求的一群人。他们的积极的学习态度,扎实的专业知识,都深深感染着我,阅读同伴们的打卡日记,让我发现自己的多方面的不足,也时时提醒我需要努力弥补自己的知识结构,做更好的自己。”
看到这些真诚的文字,非常欣慰。教与学的关系是相互的,老师精心教,学生用心学,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同等重要。学员的成长与感激必将激励更多讲师全身心投入到网师授课中。
从我而言,更多的是惭愧,因为自己才学疏浅未能带领老师们“飞得更高”。这不是客套话,而是真切感受。所以,每每有老师表达谢意时,我内心总是诚惶诚恐。我也很警惕在网师中形成个人崇拜。今天,我在打卡中给老师们写了几句话:“看到了大家的打卡感悟,谢谢老师们的肯定,因你们的努力,显得我好像很有水平。其实,无论是书还是讲师,都是‘指月之手’,帮助大家领会‘月亮’。但我很清楚,讲师和书都不是‘月亮’。”在科学的道路上,牛顿都称自己只是一个在海边玩耍的孩子,偶然拾到一块美丽的石子,何况我这样才智平平之辈呢?
二
当然,不是每个参加新网师学习者都有如此深刻体会。
是否有收获,是否有变化,是否有生长,根本处不取决于新网师,而取决于自我。新网师是阳光,照在种子上才会发芽,照在石头则不然;阳光对于有的人来说是一种温暖,而对有的人来还可能感到灼热。
经常有朋友说:我也想学,但实在是太忙了。忙是事实,但不是理由,真正的理由是“我认为有比这更重要的事”。就像我每周要写一篇“网师观察”,不是因为我不忙,而是认为这件事重要,是因既然承诺,就要做到。而且,这个承诺不是对他人的承诺(毕竟,没有谁要求我这样做),是对自己的承诺。
忙还是不忙,也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明白自己究竟想要什么。尤其是人到中年,如果还想不通,看不透,就可能会如随波而漂的浮萍,裹挟在旋起旋灭的情绪中;就可能被过度的欲望控制,疲惫于填充永无休止的欲望之壑中。
一切皆幻象。中午,我与爱人说“观念不等于现实”,你所喜欢的、讨厌的、恐惧的、追求的,往往不是源于事实,而是源于观念。观念犹如一个镜片,现实经过镜片进入大脑,往往已经有一定的失真。成人的学习,很大程度不是为了控制,而是反思,反思自己的观念,反思这个“镜片”,重构大脑,为心灵重新寻找方向。当然,做到这一点是很难的,法国当代著名思想家埃德加莫兰在《复杂性理论与教育问题》一书中说:“是观念使我们能够认识观念的缺陷和危险。从而有了这个无法逃避的悖论:我们必须进行一场反对观念的决定性斗争,但是我们只能依靠观念的帮助来进行这一斗争。”也许,这也叫自我革命吧。
埃德加莫兰进一步说:“在对真理的追求中,自我观察的行为应该与观察的行为不可分,自我批评与批评不可分,反思的过程应该与客观化的过程不可分。”这也是新网师与其他学习的根本不同之处。
新网师学习是一场深刻、纯粹的恋爱。如果爱,就真爱。它需要你全身心卷入,为之朝朝暮暮,为之魂牵梦绕,为之喜,为之伤,为之痛。你不再相信爱情,抱着怀疑、警惕、试探、观望的心态不断相亲,还企图寻觅真正的爱情,怎么可能?有的老师带着一种观光、观望甚至投机者的心态加入新网师,只想轻轻松松的得到,以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听讲师讲课,看其他人讨论,随随便便写几句甚至百度抄袭来应付作业。然而,哪有轻轻松松的得到,那有随随便便的成功,所有命运赠送的礼物,都暗中标着价格,最难走的路,才是人生的捷径。
所以,本学期课程统计完毕,就要开始清群,把没有任何学习痕迹者请出网师。
三
我以为,真正应该思考的是:加入新网师,意味着什么?
加入新网师,意味一种热爱。对知识真正的热爱,对教育真正的热爱。意味着学习(不论是阅读还是实践)不是空闲时才想起来的事,不是可有可无的事,而是生活中一件重大的事,也是如呼吸一样自然而然的事。
加入新网师,意味着一种承诺。这种承诺是向内对自己而不是朝外对他人,是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的。我有选择加入和不加入的自由,但一旦选择,就不能随随便便为低效学习而寻找借口。
加入新网师,意味着一种真诚。书写的文字不一定都有道理,但一定是我内心真实的想法;说出的话不可能全部做到,但是要尽力用行动来兑现。
加入新网师,意味着一种选择。选择了理想的现实主义,选择了追求卓越,选择了一条“少有人走的路”。
今年,当朱永新老师询问我是否可以主持新网师时,我是经过慎重考虑的。之所以慎重考虑,是因为我知道主持新网师对我将意味着什么,我可以选择拒绝,而一旦承诺就要全力以赴。什么是全力以赴?调动我的全部资源、全部能量来做,这对我的生活乃至生命重心乃是一次重大调整,而本质上是一种舍弃,舍弃休闲、休息、聚餐、闲谈,乃至更多。当然有舍就有得,舍去了不少,得到也不少......
有的朋友可能会说:为什么非要如此呢?为什么要非此即彼呢?难道不可以二者兼顾吗?是的,在根本处是无法兼顾的,举一个不恰当的例子,我们很难想象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也能同时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除非你是一个投机者。当然,热爱知识和教育,不是完全拒绝一切名利,不是没有休闲,没有朋友,没有娱乐,而是不以此为选择的标准。
每当这时,总容易想起罗伯特·弗罗斯特写的这首诗:
黄色的林子里有两条路,
很遗憾我无法同时选择两者
身在旅途的我久久站立
对着其中一条极目眺望
直到它蜿蜒拐进远处的树丛。
我选择了另外的一条,天经地义,
也许更为诱人
因为它充满荆棘,需要开拓;
然而这样的路过
并未引起太大的改变。
那天清晨这两条小路一起静卧在
无人踩过的树叶丛中
哦,我把另一条路留给了明天!
明知路连着路,
我不知是否该回头。
我将轻轻叹息,叙述这一切
许多许多年以后:
林子里有两条路,我——
选择了行人稀少的那一条
它改变了我的一生。
2018年12月27日于忻州
近期文章:
转载声明:本文转载自「啃读者」,搜索「haoxiaodong2016」即可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