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郝晓东
疫情几个月来,虽然大部分时间宅在家里,但工作基本排满。每天忙忙碌碌,虽不轻松,但回头来看,也还是有点小成绩:做了十几场在线讲座,写了近十万字的文章,精读了七八本书。
上周到户外转了转,就打乱了身心节奏,导致“一周观察”没有写出来。身心紊乱,大脑没有写作思路和冲动,着急也没用。好在已经习惯,知道如何做:接受现实,不和大脑对抗。调整期间,随便看看书,刷刷手机,走走路,写点随感,“虚度”了几天时光。上周阅读了卢雪松老师的年度叙事,几天来一直在酝酿,今天就动笔,及早完成每周的“例行作业”。卢雪松老师去年就获得了年度十佳叙事奖,今年是蝉联十佳。梳理她一年历程,依旧充盈而饱满,堪称学霸:担任说写点评师,参加行知读书班,评为儿童阅读推广人,在网师学习并担任组长,参加太原理想课堂高研班和山东读写研修班,引领学校名师团队共读、研课、开发课程,一年来,1200万字的阅读量,完成作业累计136800字,三门课程累计打卡452天,完成约10万字的网师课程综述......网师是一个汇聚学霸,涌现学霸的地方。仅以我了解的,不论是年过不惑的何刚,还是即将退休的马增信老师;不论是周娟园长,还是杨百凌校长;不论是方娇艳还是王辉霞,无一例外都是学霸级的存在。能成为学霸,定有自我管理的独特方法,一定放弃了许多常人没有放弃的东西。比如少做既不重要也不紧急的事,减少了休闲、旅游,控制刷手机时间,减少逛街购物,处理事务要更高效,懂得授权,抓大放小,等等。但如果你只是学习这些管理的方法或技巧,就希望成为学习高手,几乎很难。因为根本的差别,不是技巧和方法,而在存在的层面,即我要成为一个怎样的人。是方向决定方法,而不是相反。就如一个学习后进生,如果老师只是企图通过传授学习方法来使他转变,几乎不可能。许多后进生的根本不足是丧失自觉学习的动力,不再相信自己能在学业上获得成功。人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整体在某一方面的呈现。当一个人感到饥饿,需要食物时,不仅仅是肚子有所变化,身体其他官能都有变化。比如,他的感官对食物更敏感,他的记忆回想的也是过去吃饱饭的场景,他的情绪因为饿而变得焦躁,大脑中思考的也是寻找食物。不能脱离整体看部分,只有在“人饿了”这个整体的背景下才能理解身体各官能的变化。回到教师成长上来,假如你把李镇西老师作为自我镜像时,阅读就会象呼吸一样自然,根本就不会产生没时间的问题;你会时时刻刻惦记着学生,而与是否上班无关;就会推掉不必要的应酬,宅在家里写作;会以学生的进步为最大的快乐,而不是职称和职务。如果没有朝向优秀甚至卓越的内在动机,那么,在抖音和书籍之间,自然会刷抖音;在参加饭局和参与共同体学习之间,会参加饭局;在煲电话粥与写作之间,选择煲电话粥;在买书和购物之间,选择购物。新网师里的学霸们,她们不是不重视锻炼身体,不是不做家务,不是没有人情往来,而是有清晰的人生方向和价值观,进而以此为依据对生活中的事务进行取舍、优化和排序。丑小鸭见到白天鹅就渴望成为她,丁满从钻出地面,就再也不想回到阴暗潮湿的地洞。在患得患失时,不妨问问自己:过好这辈子,究竟需要什么?有的朋友会说,需要钱啊,需要上职称,提拔职务,培养好孩子......其实没有谁只是需要钱,我们需要的是用钱购买的其他东西。有时候,想清楚终极目的或需求,才容易释怀,容易放下。我见过一些朋友,为获得一个他人都不一定在意的中层岗位,整天揣摩他人,提防小人,学着做人,惴惴不安,难得洒脱。有的朋友身处副职或中层岗位,每天陷于无穷的琐碎事务之中,躲不开,放不下,唉声叹气,消磨时光,消磨生命。有的朋友为了一点蝇头小利或虚名被他人拿捏,活得不自在,不自由。得到职称、职务,或增加收入又为了什么?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说,不过是通过工资、职务、职称去满足安全感、爱与归宿、自尊感。既然是手段而不是目的,那么,是不是就一根藤上拴住人?有没有另外的途径满足需求呢?如果能以另外的途径满足安全感、爱与归宿、自尊和自我实现,就不会完全被工资、职务、职称等控制,就拓宽了自由。所有人都可以奋斗的一条路是:通过学习,获得成长;通过学习,让专业强大。反过来,当你真正得到成长,专业强大时,职务、职称这些原来汲汲以求难以得到的东西,反而容易获得。但这时候,我们称之为“额外的奖赏”。一个朋友说:“我可以在任何时候,重新从零起步获得成就。”他能如此自信,是源于强大的自控力和学习力。他几年前辞掉工作,一个人在微信公众号写文章,现在年收入过百万。要想不断拓宽自由的空间,就需强大自我。为什么我们有时候也知道这些道理,但依然看不开,放不下?马斯洛说:“当人的机体被某种需要主宰时,还会显示出另一个奇异的特性:人关于未来人生观也有变化的趋势。对于一个长期极度饥饿的人来说,乌托邦就是一个食物充足的地方。他往往会想,假如确保他余生的食物来源,他就会感到绝对幸福并且不再有任何其他奢望。对他来说,生活本身的意义就是吃,其他任何东西都不重要。自由、爱、公共感情、尊重、哲学,都被当做无用的奢侈品放在一起,因为他们不能填报肚子。可以说,这种人此时仅仅是为了面包而活着。”现实中,中小学教师大部分出生于普通家庭,尤其是60后、70后乃至80后,大部分都有贫穷挨饿的体验,童年贫穷的经历往往会深深烙印在潜意识中,影响之后的命运。因为之前贫穷怕了,所以内心深处终身都追求安全感。格局缩小,眼光变窄,过分盯在眼前利益上,一切以实用作为出发点;不热爱学习,不热爱知识,看不到更广阔的世界,对探索知识缺乏兴趣,对探索未知世界缺乏勇气。非常高兴,卢雪松老师,以及新网师中的许多榜样学员,能摆脱传统观念的定义,活出新的自我,让许多老师看到另外一种人生风采。“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自己热爱的事物上。热情所至,卓越必成。如果你对追求梦想充满热情,如果你能勇往直前,如果你以帮助他人为己任,你的人生就会充实而有意义,你也永远有机会建功立业、成就不凡。你为他人付出的善意和努力,最终会给你自己、你所爱之人以及整个社会带来福报。”
审核:张明坤 王小伟
编辑:杨茜
投稿邮箱:xinwangshiwxgzh@163.com
投稿请附上个人简介和照片
欢迎新网师学员踊跃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