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教师进网师【第八期】| 新网师学习提升生命品质
作者 | 张亚玲
审核 | 王小伟
编辑 | 杨茜
张亚玲,现就职于洛阳市宜阳县双语实验学校,中小学高级教师。从教三十年来,获得“河南省骨干教师”“洛阳市师德标兵”“洛阳市优质课教师”“宜阳县模范教师”“第二届宜阳县中小学名师”等称号,喜欢读书、写作,并在多家报刊发表文章二百多篇。
分享文稿
新网师的家人们:
大家好!非常荣幸能在这里和大家共同分享我在新网师的学习经历。
一、为什么加入新网师新教育实验推进了好多年,我很赞同新教育实验的理念。我们是私立学校,没有加入新教育实验。2018年暑假,我在李镇西老师的“镇西茶馆”公众号里看到了新网师的招生简章,里面有段话:“真正热爱教育。对教育、生命等未知领域充满兴趣和好奇;将学习视为生命内在之需求,而不是外在强加的负担;有终身学习的认识和行动,能耐得住寂寞,啃读书籍,坚持书写;知行合一,将学习与实践结合,躬耕课堂,发掘知识的内在魅力,追求知识、社会生活与师生生命的深刻共鸣。”这段话打动了我,我毫不犹豫地写了阅读史,在等待与期盼中,等来了被录取的消息,从此开启新的学习之旅。截止到现在,我一共选修了五门课程,前四门都是优秀,这真出乎意料。
如果用一首诗来形容新网师的学习经历,这首诗最恰当不过了: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源头就是新网师,这活水就是新网师的学习经历。
二、我这样选课2018年秋天,我选修了两门课程:《教育中的积极心理学》《文学鉴赏》。
这两年的学习经历,我觉得选课一定要结合自己实际,选当前最需要的,选自己喜欢的,选课时要考虑到自己的学习时间与工作安排。
《教育学中的积极心理学》是我反复对比后选定的。当时,我既忙于学校办公室的工作,又忙于学部里的教学工作,可谓焦头烂额,情绪很是焦躁。看到这门课程,我想也许能帮助进行心理调整。这门课程确实给了我很大的指导作用。陶新华老师幽默风趣的讲解加深了我对《教育中的积极心理学》的理解,帮助我重新认识了师生关系、同事关系,让我在工作与生活中缓解了压力,建立了和谐的人际关系。
当我以平和的心态看学生时,学生中的问题也能化作课题,让我深入研究。当时班里一个女孩子叫小欣。她比较特殊。初次见到小欣,是在班主任办公室。
轮到我上课,我提前到教室。学生大多都在校园活动。班主任办公室和教室相连,我进到办公室,看到里面站着一个瘦瘦的小女孩。班主任告诉我,这个女孩有点问题,上课在教室乱跑,问她话,总是一声不吭。她妈妈出国了,爸爸在外地,家里爷爷奶奶不管她,也挺可怜的。
我拉过她,问她话,她只低着头不说话。我拉起她的手,和她玩拍手游戏,她胆怯地笑着,低低地伸出手,却不敢和我拍。她似乎有些自闭的倾向。我主动伸过去拍拍她的手。
一会儿,上课了,我让她进到班里。我给大家讲故事,她刚开始也听着,谁知时间不长,她背起书包,旁若无人地就跑到教室门口。我一惊,赶快让她回到座位,她似乎没听到。我去拉她,她干脆向地上一坐,不起来了。其他学生说:“老师,别管她,她就是这样。”
幸好学生们习惯了,不然这节课就无法进行了。我不再理她,一会儿,她自己慢慢又回到座位。
连续三周,小欣在课堂上要么睡觉,要么乱跑。停下来制止她,是白费力气,当我装作没看见,她倒自己安静了。和班主任交流,班主任老师说,小欣成绩都是个位数,还不听话。有次不去吃饭,她坐在地上,几个人都拉不起。老师没办法,只好不吃饭在办公室陪着她。和她爷爷联系,她爷爷说他很忙,顾不上管她。
家长像甩包袱一样,把孩子扔到了学校,老师要承担多大的责任呀!也许是从小缺乏关爱,没有人和小欣交流,她的性格很内向,不会,也不愿和人交流,想干啥就干啥,率性而为。这样的孩子,给学校和老师出了一道难题。
一天下午,我在别班上课,下课到校园,她和另一个学生看见我,就一路跟着我,我想交流的机会来了。于是,我问她们:“老师抱的书太多了,你们谁愿意帮助老师拿书呢?”她们两个都很愿意,一人分了几本,我说要给她们照相,小欣始终不敢看镜头,我鼓励她:“看着老师,你笑起来真美。”然后拍了一张照片,镜头中的她虽然忸怩,却笑得很开心。
我给她们一人奖励一颗糖,同行的女孩主动说:“谢谢老师!”小欣不说话,我让她也学着说一遍。她笑着低声说:“谢谢老师!”然后跑了。她能说话了,这不是进步吗?
这也许是个教育契机。要相信每个孩子都是出色的,她们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赏识,赏识能催开一朵美丽的花。我期盼着小欣这朵花能灿烂绽放,毕竟她刚刚上一年级。
看着小欣的背影,我感慨良多,作为老师,在家长看不到的地方下着功夫,家长不管的孩子,我们却要千方百计去教育和管理,即使呕心沥血,也无怨无悔。这就是教师的职责吧。
不知道下次课堂上,她会是什么表现?我期待着……
以后我接着写观察日记,一直到12月11日,小欣在一点点地变化,最后她害羞地告诉我,她报了学校的阅读班。她出现了我期待的样子。我内心里充盈着喜悦。一朵花开,需要时间,我有足够的耐心去等待一朵花开吗?
最后我把这些随笔选择整理,总结成《小欣,期待花开》,发表在2018年12月19日的新网师公众号上。
学习《教育中的积极心理学》,让我看到了生活中的美好无处不在,万紫千红总是春。即使生活中满地鸡毛,我也可以把它做成鸡毛掸子。选对了课程,让我们体验到学习的快乐,成功的自信,也改变了生活状态。
三、啃读经历提升阅读品质
两年新网师学习经历,最难忘的是2019年参加新网师暑期共读营,在这里见到了郝晓东老师和许多新网师家人。这是怎样的一群人,他们共同的名字是“学习疯子”。上课啃读,下课讨论,晚上总结。他们像树,自觉向下扎根,向上延伸。一周的时间,大家在郝老师带领下,共读了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这本枯燥难懂的书,在郝老师深入浅出地引领下,一点点变得清晰起来。大家走进经典,穿越时空,与杜威对话,与教育家的思想共鸣,攀登教育理论的高峰。在这种穿越的过程中,我们领略了经典的魅力,更被郝老师的人格魅力深深折服。郝老师告诉大家,阅读经典就是要打通自己已有的知识框架,不断与自己的生活、工作进行关联,要学会融会贯通。经典要反复读,要能读进去,还要能走出来。这次经历让我见识了什么是“啃读”,一点点咀嚼,一点点消化,变成永久的营养滋润心田。原来书是这样读的!
学习《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时,就需要这种啃读的方法。深入研读,反观自己的教育生涯和学校的教学管理,我找到了理论支撑。我们学校雷校长是一个具有高度教育情怀的人,他非常尊崇苏霍姆林斯基,他的教育理念有很多和苏霍姆林斯基的思想一脉相承。我在写学校各种总结时,从书中摘录很多内容为他的教育理论做论证,这助推了我校的教学改革。
这部经典我在十多年前就读过,这次跟着冯老师重新学习,有了别样的收获。这部书里的很多内容前后呼应,反复强调,让我对教育有了新的理解。苏氏的教育学循环指什么?第二套教学大纲是什么?是否等同于我们常说的课外阅读?什么是交集点?什么是思维课?如何帮助学困生进行学习?教师应具备哪些教育素养?这些问题在书里迎刃而解,跟着苏霍姆林斯基学上课,教与学都是多么美好的事情。读这样的书需要静心、耐心,一边读一边联想自己的工作,会觉得有一扇门在眼前徐徐打开。
以前上课总认为把课讲得越简单越好。可是,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苏霍姆林斯基分别在63、65、89、100等多条建议中,反复讲到:有些教师持一种错误的观点,认为把教材讲解得越明白易懂,儿童的疑问就会越少,学生对知识就会学得越深刻。(65、让学生进行独立的脑力劳动——研究型学习法)。这样却是少年变得愚笨、没有才能、对知识漠不关心了。这种情况的原因就在于:正是在这个时期,当学生的头脑里需要思考、推论和研究的时候,他却被“解除”了思考的任务。教师想出的各种巧妙办法,都是为了尽可能地减轻学生对掌握教材的困难。结果却在实质上把学生教得不会从事脑力劳动了。所以,教师应当引导理解力差和思维不敏捷的学生去独立发现真理,自己获取知识,让他体验到发现的惊喜,克服困难的自豪感。(100、提高教学质量的几个问题)
这样的啃读书籍,读着读着常有豁然开朗之感。我的思想认识不断提高,并且在教学中不断实践,真正让理论落地生根。
啃读经典,我感受到杜威仰望星空的深邃,苏氏脚踏实地的耕耘。啃读经历提升阅读品质,走马观花式的阅读只能是蜻蜓点水。郝老师说,写作是输入思考后的输出。写作高手就是阅读高手。阅读要读经典书,经典书经历了岁月的筛选,经得起时间的推敲。读经典就如发现一座富矿,越深入研读,会有源源不断的顿悟与惊喜发生。
四、在打卡与作业中,提升学习力,体验教育的美好每日打卡是每个新网师学员遇到的不大不小的问题。有时候,我们会因各种原因中断打卡。我也有过这种现象。当工作确实繁琐,无暇打卡时,也会给自己找借口。一次在打卡时,我看到这样一句话:“如果在自己喜欢的事情上都做不好,那转战其他地方又有什么意义?”我觉得这句话就是说给我的。我选择了新网师,就要坚持走下去。打卡过程,是自己理解消化知识的过程,是和学员交流的过程,也是磨炼意志的过程。即使没有充足的时间来写教学随笔,也可以把书中印象最深的内容摘录出来。这些都是学习。于是,我开始把打卡作为习惯坚持下来。这学期我选修的是《给教师的建议》,这段时间我家孙女出生,我要照顾儿媳,每天忙着做家务,学习时间见缝插针,每天打卡也总是到了晚上10点以后。有几次我边泡脚边打卡,在手机上打着字睡着了,手机差点掉到水盆里。真是为伊消得人憔悴,但我衣带渐宽终不悔,相信坚持总能有所收获。
完成作业也是不容易的事。选修《文学鉴赏》课,是因为我喜欢写作,却不知道如何鉴赏文学作品,我想借此机会补上短板,同时,希望通过学习,提升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力,更好地服务于语文教学。可是,文学鉴赏听起来很美,真正理解并不容易,这与阅读者自身的文学素养有很大关系。
记得第一次作业是赏析《风的名字叫后来》。我从网上查到这篇童话,反复读了不少于5遍,但感觉还是只停留在故事的表面。在不断揣摩思考中,我终于艰难地完成了作业。学习过程中,我有几次都想放弃。可是,“如果在自己喜欢的事情上都做不好,那转战其他地方又有什么意义?”是啊,我喜欢文学,在这件事情上都做不好,我还能做什么呢?于是我咬牙坚持着,大不了这次不过关,下一年再学习。余雷老师循序善诱,深入浅出地讲解给我极大的启发,在一次次咀嚼回味中,几次作业起起伏伏中,我磕磕绊绊地学完了这门课程,提交了最后一次作业。我忐忑不安地等待着最后的成绩。当看到我获得“优秀”时,我有种“漫卷诗书喜欲狂”的感觉。虽然成绩得了优秀,但我深知自己的文学鉴赏之路才刚刚起步。
2019年的两个学期,我分别选修了李镇西老师的《教育与写作》和《民主与教育》。李镇西老师是我仰慕已久的教育大师。十几年前,我就拜读了他的《做最好的老师》,这是我最初从书中认识李老师。这次能亲耳聆听他的教诲,目睹他和善的笑容,真是激动万分。《幸福比优秀重要》《爱心与教育》中,一个个鲜活的案例,让人动容,引人深思。
李老师布置的作业就是要求学员写写写。虽然我以前也写教育随笔,但都是处于一种散漫状态,现在有任务要求,我逼迫自己每天都要写教育随笔。不知不觉一年下来,七万多字的教育随笔让我重新回顾了自己的教育生涯,梳理了自己的教育经验。在反思中,我惊喜地发现,我以前在班级管理中也在实行民主教育,我让学生自己制定班规,自己管理自己,这些与李老师的观点不谋而合。在写作中我反观自己的工作,我也给学生集体过生日,我和学生共读《爱的教育》《昆虫记》等书,我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观察,这些和新教育的“缔造完美教室”“聆听窗外声音”同频共振,原来,好久以前,我也在践行着新教育的理论。
这里我要讲一个学生的故事。就在准备这份稿子的时候,我偶然翻开了2011年的一本教育随笔,里面记录了我的教育经历。里面夹着很多小纸条,是我给每个学生写的寄语。当时写的时候,我用复印纸复印了一份,原件交给了学生,复印件我保留着。看着这些记录,一个个渐渐遥远的身影又站到了我面前。印象最深的是赵帅元。
这是那年9月23日的记录:他是个行动极慢的孩子,四年级了,做作业时时常发愣,一节课连一张生字都写不完。每个老师对他都很头疼。帅元是个自尊心很强的人,他完不成作业,自己会着急地砸桌子,用左手打右手,甚至还会自己打头。我真的很心疼他。我采用多种方法帮助他,限时间,让同桌提醒,适时鼓励……他一点点在改变着自己。我发现他有一种与众不同的素质:口令喊得好。他一喊,完全是一幅“小军人”的腔调。口令一喊,声震全校。我让他当领队,慢慢培养自信心。我告诉他,军人不怕困难,坚决响应号令,军令如山倒,必须争分夺秒向前冲。所以,他首先要珍惜时间,有时间意识。多好的孩子呀!他很懂事,慢慢地提高了做题速度,成绩也一点点提升:54、81、83、85、91、95。他的自信心越来越强烈了。
他妈妈很高兴,上次来时给我捎了茶叶,我知道家长的心意,家长认可是对我工作的赞赏。我坚决不收,让她把茶叶带回去。赵帅元也不停地给我送东西:巧克力、糖、石榴……实在没办法,我只接受了一块巧克力。孩子的进步,是老师最大的愿望。
那次课堂上他和队员闹矛盾。可能队员惹恼了他,他气冲冲地喊着什么,我连声制止两遍他也不理。我当时不再理睬他,只让他学队内解决,并且必须在任务完成后才能过关练习。由于耽误了时间,他们学队没有过关。等到一节课后,他已经平静了,我也了解了事情经过,对他说:“你不管受了什么委屈,课堂必须要有规则,有事要等下课再说,知道吗?你本来有理,可是现在却耽误了整个学队的学习进程。你说这样好吗?”他低声说:“不好。老师,我知道了。”
他确实是个好孩子。我要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优点。优秀是一种习惯,尊严来自成就,有成就才能快乐。
我的随笔里还有记录:5月28日 今天,赵帅元的写字速度提高得很快,这让我很高兴。在多次表扬之中,他的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赏识,鼓励,永远是法宝。
5月31日 写给赵帅元:孩子,你知道老师等这一天等了多久?我们多么希望你能和其他孩子一样享受成功的喜悦。过去的那么多日子,你都在慢一步的境遇中不停地自责,老师又心疼又着急。这周你终于走出了困境,开始超越自己。帅元,其实改变自己很容易,只需要内心的信念。老师为你加油!化茧成蝶,生命的美丽在你的手中!坚持!你很棒!
说实话,重读这些故事的时候,我的眼眶湿润了。我把这些拍照发给了赵帅元的妈妈。这么多年来,我们一直保持着联系。她回复我:“张老师,看得我的泪都流出来了,谢谢你用爱和耐心陪伴帅元走出来。我们多么幸运遇到了你。”中午一点半,她又发微信:“今天中午我们又看了你记录的文字,帅元想到以前感动又感慨,帅元高三了,现在也挺努力的。保存了。”我回复她:“想想当时我还是缺乏耐心和方法,现在再遇到像他一样的孩子,我会怎么做?我一直在反思。帅元加油!相约7月高考后的捷报传来日!”但愿到那时他真能化茧成蝶。
重温过去的教育时光,我感动感慨感恩,教育其实真的好美!
李老师说他的成长模式概况为“4+1”模式。“1”指一颗爱心,“4”指不停地实践、思考、阅读、写作。这看似简单的事情,李老师坚持了几十年。坚持教育写作,让李老师不断反思教育行为,从中汲取前进的动力,让教育更有魅力;坚持教育写作,给了李老师辉煌的教育人生,给他带来了荣耀。坚持写作,也给了我荣耀。这一年,我有十篇文章被新网师公众号、新网师周报采用,同时,我有二十多篇文章发表在洛阳日报、洛阳晚报、教育时报上。新网师2019年度生命叙事,我有幸获得了三等奖。我写的《一个渡口的背影》在洛阳晚报“庆祝建国70周年征文活动”中荣获一等奖。
五、新网师榜样力量感召前行加入了新网师,就与一群有相同尺码的人组成了学习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里,我感受到的是一种昂扬向上、蓬蓬勃勃的生命活力。
这里有我们可亲可敬的讲师:李镇西老师的平易近人、执着奉献、激情澎湃令我敬仰;郝晓东老师睿智、尽责和坚毅,让我想到了《论语》中的话:“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郝老师不也是这样的谦谦君子吗?
这里有勇猛精进的新网师学员:马增信老师是大家信任的邻家大哥,每当遇到困难我首先想到向他求助,他都有求必应;张明坤老师在我遇到困难时,及时伸出援手,帮我发送作业。
学习当如方娇艳、周娟、王辉霞、郭丽丽,马增信老师“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他们是新网师学习的旗帜。管理班级当如刘玉香、殷德静、陈娥,缔造完美教室,她们是践行者。优雅校长当如杨百凌,善读善思善于管理。
汝阳共读,我见识了一群学习“疯子”,沉浸学习,如痴如醉。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每当我懈怠时,我会想到,在远方,有和我一样工作在平凡岗位的人,他们用不平凡的毅力创造了不平凡的人生,我也要这样做呀。
前几天,郝老师在新网师一周观察中写了一篇文章:《是否能点燃自己是人与人之间最本质的区别》,针对新网师学员,他说:“在新网师默默学习,如果因为各种原因而得不到讲师或其他学员的关注、点赞和鼓励,你还会坚持吗?”我也常常问自己,到底加入新网师的目的是什么?我能坚持吗?
我找到了答案:“你必须只有内心丰富,才能摆脱这些生活表面的相似。——王朔《致女儿书》”“生命应当怎样度过?我们似乎选择了一条少有人走的路——选择与世俗保持距离,选择沉默与平凡,选择与旧我恶斗,选择与经典为友。我们收获历经黑暗的豁亮,也承担由此而来的琐碎、纠结和伤痛……作为新网师的一员,我们应该更懂得如何做时间的朋友。不焦虑,不懈怠,而是把自己有权决定的时间交给重要的事情。对一位教师而言,教育就是他的生命,就是与自己有关的事情。”
新网师学习提升了生命品质。在新网师里,我距离优秀和卓越还有距离,但我会在这里沉潜学习,自我修炼,“我走得很慢,但我从不后退——林肯”。
◆榜样教师进网师【第六期】| 让读写成为追随一生的习惯
◆榜样教师进网师【第五期】| 师生彼此驯养 仪式润泽生命
投稿邮箱:xinwangshiwxgzh@163.com
投稿请附上个人简介和照片
对已发其他公众号的文章将慎重选稿
欢迎新网师学员踊跃投稿
寒暑假发布招生简章
新网师欢迎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