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优秀阅读史 | 从浪漫到精确

宁超群 新网师 2024-01-09

作者 | 宁超群

审核 | 张明坤 彭晓君

编辑 | 杨茜

我的浪漫阅读史

成都市泡桐树小学(天府校区) 宁超群

由同事兼好友欧小丽,了解到新教育。由新教育认识了郝晓东老师。有幸听到郝老师关于教师专业阅读的讲座,知道了教师阅读也有三个阶段:浪漫、精确、综合。回顾自己的阅读史,就是一部浪漫阅读史。

(一)不识读滋味,只管乱翻书

从记事起,就常常看见爷爷从书柜里拿出一本本厚厚的泛黄的线装书,一读就是几个小时,有时候开怀大笑,有时候眉头紧锁,有时候兀自发呆,就连奶奶喊,他也听不见,常常被奶奶骂“书呆子”。

难道书里藏着什么神秘的东西?爷爷的行为勾起我的好奇心。

有一天,趁着爷爷不在,悄悄打开橱柜,抱出一本大书乱翻。除了密密麻麻的像蚂蚁一样的东西,偶尔会有一两页图画,书里并没有其他什么东西。我有些失望地,正准备收书还回去,竟然听到爷爷的声音:“字都不认得,这么小就想读书哇,真是了不起呢!”

“真是了不起呢!”这句话常常在我耳边回响。因为这句话,我知道读书是极好的一件事。

不识字的时候,常常装模做样地认真“看”书,或者求爷爷给我讲书中的故事。

后来,自己会认几个字,就到处找书看,边看边猜,硬是把爷爷书柜里那几本厚厚的线装书翻了个遍。(家住农村,当年爷爷书柜里的书并不多,也就十来本。)当然,除了还记得黛玉葬花、武松打虎之类的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外,其余的内容大都不记得了。

再后来,上小学了,认字也越来越多。我到处借书看。村里看书的人极少,借起来很困难。借得最多的还是那种小册子的图画书,上面是简单的线描图画,下面对应着故事的解说。什么《小龙女》啦,《胭脂扣》啊,《岳飞》啊,《杨家将》啊,都是我的最爱,甚至于哥哥姐姐的语文课本,我也常常看得入迷,耽误干活也不怕,反正不会被骂。爸爸妈妈见我爱读书,很是高兴,从来不管我看什么,看多久。

弗洛伊德曾说:一切都可以追溯到童年。阅读也不例外。时至今日,我仍然能够沉浸阅读,享受阅读,与乱翻书的童年密不可分。

(二)为了跳农门,只读圣贤书

上中学的第一课,班主任立下班规:除了课本,一律不许看课外书。本来想到初中有了新同学,可以借到更多的书来读。班主任的话,犹如一瓢冷水,浇灭了我心里的那点读书小火苗。

初一,老老实实地学习,也取得了全校前几名的成绩。老师对我的看管松动了一些。

初二,想读课外书的火苗重新燃烧。那个时候学校没有图书馆。也不知道那些同学哪里找来的书,私下传阅。当时女生最流行的是看琼瑶的言情小说。我禁不住诱惑,又怕老师发现,就去买了一个手电筒。等到熄灯后,打着手电筒,顶着棉被看。一晚上一本,看得非常过瘾。一周后,我已经摸到了琼瑶阿姨的故事套路,边看边猜,一猜一个中,再看就没有意思了。于是我去找男生借武侠小说。虽然不出三天,也看出了一些武侠小说的套路,但是武侠小说里设置的情节富有想象力,细节和场景很吸引人,于是沉溺其中,不可自拔。

两周后的一天,班主任把我叫到办公室里,递给我一个煮鸡蛋,然后对我说:“你这些天都瘦了,精神很不好哦!学习不要太辛苦,多吃点营养的东西补一补。”那个时候吃一个鸡蛋,等于一顿大餐,平常是舍不得吃的。我接过鸡蛋,羞得无地自容,赶紧逃回宿舍。此后,中学期间,我再也没有看过课外书。

中学,是我阅读的荒漠期,也是我为了跳出农门的梦想全力以赴的时期。有遗憾,也有收获。我不仅跳出了农门,也知道了一个人在什么时间就该做什么事情。

(三)青春无处放,书中强说愁

进入师范,等于端上了铁饭碗,再也不用天天割草打柴,再也不用面朝黄土背朝天,先前的那些沉重感慢慢消失了。

那时候的乡镇学校,除了考试科目,其余的课都只是写在课表上。终于第一次看见风琴,第一次正式地上体育课,第一次正式地上美术课……很多的第一次,让我大开眼界。第一次看见图书室,我惊呆了:这么多的书,如何读得完?越发觉得自己先前读书实在太少。摩挲着那些从来没有听说过的世界名著,一头扎进去。《傲慢与偏见》《巴黎圣母院》《呼啸山庄》《飘》……人性的美好与丑恶,社会的多彩与阴暗,自然的单纯与复杂,文字带给我新的感知,新的见识,新的体验,我像一个初生的婴儿,通过阅读,开始重新打量这个世界。

正当我沉浸在书中的世界时,一位同学给借给我一本书,神秘兮兮地说:“给你看这本,外面借不着。”至今还记得,那本书的名字叫《国殇》,具体什么内容,早已经忘记。只记得我看完后,很震撼:平常不都是祖国山河一片大好吗,怎么和书中写的完全不一样?事实到底是怎样的呢?后面便有了自诩爱国,实则是愤青式的阅读倾向,《丑陋的中国人》《中国可以说不》《中国,掀起你的盖头来》《论扯淡》《乌合之众》等带批判性的书籍成了我的首选。现在看来,《乌合之众》等书籍其实是很好的书,只是当时的我,不谙世事,就去读那样的书,培养的不是批判性思维,而是偏狭的情绪。

青春期的阅读,让我慢慢明白,很多事情,并非我们想象的那样。要了解世界的真相,就得有自己的独立判断。

(四)工作遇瓶颈,书籍来帮忙

毕业分配,是我家邻近的小镇,也是全县非常偏远的山区。到学校报到后才知道,必须下村小。我被安排到很偏远的一个村。学校在山顶,就是一座孤庙。想到自己心心念念跳出农门,现在竟然要一个人住在山上守那样一座学校,我伤心至极。看完学校回家后,我生病了,整整病了半月。因为生病,无法去村上报道。学校无奈,只得另外派人去那个村小。我竟然因为生病幸运地留在了中心校。

也因为我不该留下而留下,领导看不上我,一些同事也对我呼来喝去。学校的脏活累活我全包。我默默地承受,也默默地努力,尽全力去做好我手头上的每一件事。毕竟,我比呆在那个破庙里的生活好多了。

那时候大家最头疼的是上头有人来检查,要听老师的课。自从我来之后,这头疼的事情当然就落到我的头上。

师范里学的东西和真实的课堂相差太远。没有师傅带我,也没有什么培训,我不知道怎么带班,也不知道怎么上课。我想去听其他老师的课,没有人答应。我把教案写好去请教别人,他们只是哈哈一笑:“你做得很好啦!”然后就没有了下文。

我决不允许自己随便去上课,怎么办?

那时没有手机,更没有互联网,看到书架上一本朋友送的《小学语文教学》杂志,我眼前一亮,老师就在眼前。于是,我开启了拜师之旅。自己省吃俭用订阅专业报刊杂志。《小学语文教学》《小学语文教师》《语文教学通讯》,一本一本地读,跟着教学设计上课,还原课堂实录,品味教学案例。上课之后,又与书上的内容进行对比,哪些内容有效,哪些设计不适合自己的学生,调整后,再去上。

功夫不负有心人,我带班上课越来越轻松,教学成绩也遥遥领先。领导开始对我另眼相看,其他老师也不再使唤我,偶尔还会询问我课怎么上。以前上公开课,是学校没人愿意上,所以我去上。后来变成了上面领导点名要听我的课。再后来,凭着自己的不知天高地厚,参加各级赛课,竟也获得一些成绩。

平常有时间,我会写写日记,都是生活中的小事,从来没有写过自己的课堂。总觉得写论文是一件非常高大上的事情,是教研员的专利,不是我们这些小老师能够做的。

有一年外出听课,听到别人说《梅林对话小语名师》那本书不错,于是托朋友从县城买回来,如获至宝。从那本书里知道,原来课堂可以那样记录,也不是太难嘛。于是,我开始尝试记录自己的课堂,并将一篇关于识字教学的文章投稿给当地的县级教研刊物,没有想到,那篇文章竟然变成了铅字。

一本书,为我打开了教育写作的门,虽然没有刻意地、持续地练习写作,这些年基本上都是随性而记,我也已经受益颇多。


(五)心怀教育梦,啃读觅方向

从小梦想当老师。做了老师后,不断地尝到甜头,越发喜欢做老师。

天高皇帝远的地方当老师,局限性很大,自由度也很大。没有人管你是怎么上课的,只要期末考试成绩好就行。因此,我把书上学到的一些招数,变变样子,甚至照搬到我的课堂、我的班级。

记得看完李吉林老师那本《情境教育诗篇》,我就带着孩子们去春游,去野炊,甚至去小河里抓鱼,然后回到课堂写文章,做分享。孩子们玩得开心,写得顺畅。看到那一篇篇真实而灵动的文章,我也成就感满满。【当年没人提醒我要注意安全,虽然每次出门我会做好计划(也是在书中看到的)。很庆幸当年运气好,从来没有出什么安全事故。】

那些年读书,要么随性而读,享受阅读的快感;要么工作所逼,什么有用读什么。缺少思考,更缺少阅读规划。

为了孩子的教育,我不甘待在那个小镇一辈子。于是有了后面的考调县城,考调省城。

随着地域的扩展,我的眼界也越来越广。如张文质老师说,我是通过改变“地命”来升级自己的“生命版本”。

边远山区到省城名校,不仅仅是身份的转变,更是思想的蜕变。这个适应过程非常痛苦。幸运的是,一路走来,有书籍和好友作伴。

自从来到省城,从未停下学习的脚步。看书,是我成长中最重要的途径。关于本体性知识的书籍也好,专业知识的书籍也罢,包括人类基本知识的书籍,我都会看。虽然看得多,忘得多,我想,只要阅读,有些东西会慢慢渗透到血液里,变成自己的东西。

如果说考进现在这所名校,是我人生中的关键事件,欧小丽,便是我的重要他人。因为我们都喜欢看书,都喜欢教育,都喜欢在课堂里折腾,我们是尺码相同的人。

她看张文质系列书籍,我不会拉下;我看泰戈尔诗集,也会分享给她。我们一起看佐藤学系列书籍,一起写教学日记,一起自费参加各种写作培训。后来,我和她一起组织了“桐下读吧”、“桐下写吧”等学习共同体。

“桐下读吧”这个民间组织今年刚过了六岁的生日。来来去去六年,每一年基本上都保持十到十五个人。我们在读吧分享读书感受,也吐槽教育现实;假期做线上分享,平常也会找个美丽的书吧面对面分享。不过,读吧的阅读,仍然处于浪漫阅读阶段,没有形成专业的阅读体系。

读书,把我和她联系得更紧密。读书,也让我们发现了彼此的不同。她在专业阅读和专业写作这一条路上越走越坚实。而我,近两年迷恋上学法咨询技术,把更多的时间花在了教育NLP的学习上,在专业读写上,就显得浅而薄了。

当她告诉我,因为她在新教育的专业啃读,她的进步看得见。于是,我决定:朝向她,朝向专业,朝向成长,再一次跟上她的脚步。

走出浪漫,走向精确,朝向综合。期盼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交往。我愿在新教育中重新起航,通过专业的啃读,抵达自己的教育梦想。





往期回顾

01

优秀阅读史 | 阅读引领我成长

02

优秀阅读史 | 追寻专业的成长 探求生命的意义

03

新教育实验网络师范学院2020年秋季招生简章




投稿邮箱:xinwangshiwxgzh@163.com

投稿请附上个人简介和照片

对已发其他公众号的文章将慎重选稿

欢迎新网师学员踊跃投稿



寒暑假发布招生简章

新网师欢迎您!



点赞鼓励作者,分享传递知识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