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儿童为何会变得“懒惰”? | 网师阅读

朴素小屋 新网师 2022-04-17

作者 | 郭文红

审核 | 刘凤娟

编辑 | 杨茜


读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的《儿童的人格教育》,第45页是这样说的:


“讨论追求优越感的正轨与歧途之间的区别之前,着手于与我们的普遍理论似乎相矛盾的行为方式或许比较好。


懒惰的小孩之所以受到责骂,表面上看起来他没有争取优越感,没有雄心,但是如果我们更近距离观察他的情况,会发现这个原因错得有多离谱。”

初读这些文字,感觉像绕口令一样,懒惰的孩子不正是说明其没有上进心,没有求胜欲,对什么事情都是懒懒散散、吊儿郎当吗?为什么说这个原因解释错得离谱? 

在第三章《追求优越感的引导》中,阿德勒告诉我们,许多孩童采用懒惰态度作为缓解自我处境的一种方式。因为家长常常会将他们的无能和缺少成就感归因于这种懒惰态度。因此,家长和老师很少指责他的无能,却经常会说;“如果他不懒惰,还有什么他不能做?”以此而使孩子满足于自我认可,似乎只要他们不懒惰就可以取得一切成就。

“懒惰”有可能正是儿童追求“卓越”的一种方式,因为懒惰的孩子不用承担别人对自己的期望。在某种程度上,他也不一定要实现这些愿望,由于没有努力,因此我们可能认为他是一种疏忽、懒惰的态度。由此成功地将自己置于聚光灯下,引起父母、老师对其必要的关注——通过懒惰让自己被别人关注。 

那么,让我们来分析一下,儿童究竟为何会变得“懒惰”的呢? 


无能始于无助,无助加重无能


孩子年纪小,各方面认知发展都不到位,这原本属于非常正常的事情,只要身边的成年人稍微了解一些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知识,或者能够学习身边智慧的父母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做法,就可以很好地帮助孩子。 

然而,很多成年人却总是以自己成年人的认知来认知孩子,认为这么简单的问题你居然不会,真是太蠢了,这样的认知就很容易让儿童产生无能感。

记得有个学生曾经告诉我,小时候,老师布置的作业她每次都是很认真地完成,也总能得到老师的夸赞,孩子很高兴。

可是升入二年级时,转了一个学校(遇到新环境)这个学校老师布置的作业方式和以前不同,老师喜欢让学生自己先把生字组词。孩子仍然很想得优,可是这个生字她还不认识。她等母亲下班后去请求帮助,可母亲根本不屑于这个“简单”的问题,又觉得孩子是在故意拖延时间,很生气,就让孩子自己去查字典解决所有的问题。(你从来都没有教过,她怎么可能会?)

可问题是二年级的小女孩还不具备熟练使用字典的能力,母亲又在生气。家庭构成很简单,就母女二人在家。这让小姑娘非常为难,只好瞎写一气以求过关。

结果当然是遭到老师的严厉批评,老师还把那个胡乱写出的答案当做“笑料”在全班公开“点评”,这让原本很骄傲的孩子自尊受到严重损伤。才小学二年级,她无力反抗,也不知道该如何表达自己的的内心痛苦,为了避免受伤,孩子开始逃避这个给她带来痛苦的作业。

从那时候起,孩子开始恐惧写作业,尤其是语文作业,经常不写作业的她当然再次遭到老师、家长的批评和责罚,长期不写作业必然造成学业水平的下降,孩子天天心里想的不是如何来掌握知识,而是怎么躲避老师同学检查作业。 

时间一长,一个原本追求优秀、有着强烈上进心的孩子,不仅成了一名“无能”的“差生”,甚至还出现了其他的多种行为问题,撒谎、欺骗、伪装、打架、逃学,甚至想靠自杀来获得彻底逃避。  


无能催生懒惰,懒惰掩盖无能


到了这个时候,大人们转而将注意力集中到了孩子的逃学、不写作业上,反而忽略了对孩子学习知识的掌握情况,大人们总是很惋惜地说:“这孩子其实很聪明的,也是能学得很好的,就是这个懒惰害了她,如果她不懒,没有什么她不能做出来的……”

孩子呢?慢慢地也接受了这种说法(孩子对自我的评价总是来自周围人的评价反馈),不仅不觉得自己无能,相反还觉得自己“很聪明”,似乎产生了“只要我不懒了,还有什么我不能做的”的自负心理,并因此获得满足感。

习惯躲在“懒惰”背后的儿童,会变得越来越懒散,他们不愿意写作业,不愿意动脑筋,不愿意尝试新鲜事物,不愿意接受新的挑战,他们宁可发呆、咬手指、啃铅笔、撕纸、聊天、磨蹭,也不愿意完成自己应该完成的作业和考试,你问他的时候,他还会振振有词地告诉你“其实我都会,只是没有写而已”。 

这样的情形并不表示孩子是真的无能,这是因为要逃避痛苦而催生出的懒惰,这种懒惰反过来又掩盖了孩子知识学习的苍白,这样的恶性循环,会让孩子的学习发展之路变得崎岖和艰难。

阿德勒说:“人们对于懒惰孩子的批评总要比其他孩子温和些,侮辱也要少一些,这些小孩被告知懒惰时的伤害也要比告知无能的痛轻一些。总之,懒惰作为一个屏障,隐藏了儿童的自信缺乏,阻碍了他们在面临问题时尝试解决问题的勇气。” 

既然找到了问题的本源,那么,解决问题就应该变得轻松简单。

了解儿童言行背后的实质。作为成年人,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了解儿童,了解儿童言语行为背后的实质究竟是什么,俯下身子,真正用儿童的眼睛观察,用儿童的心灵去感受。

上述案例中的小女孩的不写作业的行为其实源自孩子自己特别要好的心理,因为年幼无助,出现失误,遭到嘲笑,自尊受损,才引发了后面一系列的问题,作为家长和老师,如果能够在其中任何一个环节走进孩子心灵,孩子也不至于最后痛苦到想要自杀以求彻底解脱。 

陪伴过程中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就像上述案例中的小姑娘,原本就是换了一个老师暂时不能适应新的教学方式,一个生字不会组词,一个字典不会使用,现在想想,没有一件是多大了不起的事情,然而,却差点把孩子逼上了绝路。 

回到原点,如果新老师能够细致一点,把现在的作业要求和孩子原先学校要求进行一个过渡衔接;如果孩子母亲能够耐心在这个关口给予孩子无条件支持,帮助孩子实现想写好作业得到优秀的心愿;如果家庭还有其他成员可以从中斡旋,帮助孩子渡过难关;如果老师发现孩子写错了,不是嘲笑挖苦打击,而是态度平和地诚恳帮助,事情恐怕就不会发展到后来的严重地步。 

呵护孩子的自尊激发孩子的自主意识。其实母亲想让孩子学习查字典一劳永逸地解决生字的认识、组词的想法也是可以的,但是母亲却没有教会孩子行走,就想让孩子独立飞翔,这个结果必然是会让孩子受到伤害,摧毁尊严的。教师在班级的冷嘲热讽更是在无情地羞辱孩子的自尊。

我们知道,一个人自尊水准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他自律性,而自律水准的高低又是他能否进行自我教育的重要前提。因此,无论在什么时候,我们都要牢牢把握一条底线,那就是——要像呵护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呵护孩子稚嫩的心灵,那是一个人之所以为“人”的重要精神支柱。


郭文红,江苏省南京市公办小学数学教师,有缘走近网师参加学习,跟随导师和各位学友,倍感荣幸,加入学习圈来,自感收益良多,期待跟上诸位学友的步伐,向着明亮那方不断前行。




相关推荐

我们对懒惰儿童的认识可能有问题,他们…… | 网师阅读

明早五点不见不散

◆  ◆  ◆  ◆  ◆  


投稿邮箱:xinwangshiwxgzh@163.com

投稿请附上个人简介和照片

对已发其他公众号的文章将慎重选稿

欢迎新网师学员踊跃投稿



寒暑假发布招生简章

新网师欢迎您!




点赞鼓励作者,分享传递知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