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网师的那些人—刘广文 | 网师人物(一)

何刚 新网师 2022-04-17

作者 | 何刚

审核 | 张明坤

编辑 | 任思颖


去年的国庆七天假,哪儿也不敢去,为什么?新网师的作业太难了,七天假都用来完成作业了。

今天坐在书房,突然醒悟,加入新网师一年有余了,这一年,我贪得无厌地向新网师索取,虽然只学习两门课程,但是,值得欣慰的是让自己的中年危机得以释然,心中最感激的是那一群人——让人敬仰而又亲切的导师。

刘广文老师,是我去年《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的导师,给我上了一学期的课程,但一直不见其人,不闻其声,只有上课时对话框流出来的一段段文字,那是夜晚,他在河南省一所学校办公室里用键盘一一敲出来,每一句话于我都是新的,就像另外给了我一双澄澈的眼睛,能够看见我语文教学模糊的专业之路。

我每一次做预习作业,简直是攀登几座高峰,第一座高峰就是研读王荣生的《语文阅读教学的要诀》相关的章节,反复读两三遍,仍是腾云驾雾。但奇怪的是,一上课就扫除疑云,仿佛有一道光照亮了学习的暗黑地带。不禁想,听了二十多年的专家讲座与名师课堂,都是一个感觉,只知其味不明其由,但是,刘老师的话为什么总是那么敞亮?

“散文就是写一个独特的‘我’,要读的不是那事、那物、那人,而是我之情。”

“诗歌就是诗人凝固的情感波涛。”

“文字是有声音的,但是它不会自己说话,问题是,怎样让学生听到?”

“教学内容的确定要依据体式,依据学情。”

“关于教学设计,我想说两点:一个是教学目标的确定,一个是教学脚手架的设计。”

……

每一次,像遇到初恋情人一般,心里激动兴奋很久。

每次作业都是他一一批阅,每次课前他都一一点评,优点说尽,不放过每位老师一个细小的闪光点,缺点也不放过,直指问题,不让你进步不罢休。所以,我有一种错觉自己有了“第二次发育”——还在不断地长高,即使魏老师的话让我绝望过——“老师的专业发展一般在从教的前十年,十年后,消除危机感,大多停留在舒适区,没有改变的可能,平庸一生。”但我想起刘老师的话就有了力量与信心——愚钝一定会在努力下得以改变。

那时上课,我们学员隔周一次,刘老师却每周一次,一学期不间断。为什么呢?因为小学和初中不相同,他为什么不怕麻烦呢?

后来,我在2019年12月于山东德州举办的的新网师读与写高研班上见到了他,身材高大,衣着朴实,戴着如瓶底的眼镜,才知道他是一所5000多名学生的高中学校的教导主任,任教两个班的语文教学。教学任务和管理任务像两座大山,他还能每周二晚给我们上两个小时的课,他的时间是从哪儿来的呢?记得有一次,他给我们上课,家里的网络断了,他却从家里走到学校办公室给我们上课,夜晚十点半才结束,隆冬的河南,晚上一定飘着雪花,全校都沉睡在冬夜的死寂里,他的办公室亮着一盏灯,他是怎么回到家的?回到家后,应该是深夜了吧!我们在新网师学习都是免费的!他是为了什么呢?

他的学识从哪儿来的呢?他是九十年代的师范生,现在是河南省的名师,新网师的专家,尤其是对《人间词话》和语文教学的研究到有很高的造诣,听说他十年前就潜心在新网师学习。

他每次上完课都要说一句话:

“跟大家在一起学习,我很高兴。”

今年,他四十四岁,我四十五岁。

他的青春给了新网师,就成就了职业的幸福;我的青春给了自己,就成就了一个滚圆的肚子。幸运的是,中年遇到了这一群导师,可以给自己瘦身除危。



何刚,

水穷先生,己亥初秋,新入网师,蓉城温江,语文教师,余之从教,尔来廿五,课堂大赛,与我无缘,杂志期刊,没有我名,不为奖喜,不为己悲,书中行走,写书生命,小乐大福,支撑灵魂,脱离平庸,超越平凡,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往期回顾

新网师一周观察(54)| 我为何没有作业成绩新网师周报【39】A版

我“眼中”的讲师王小龙 | 网师笔记



明早五点不见不散

◆  ◆  ◆  ◆  ◆  


投稿邮箱:xinwangshiwxgzh@163.com

投稿请附上个人简介和照片

已发其他公众号的文章请注明

欢迎新网师学员踊跃投稿



寒暑假发布招生简章

新网师欢迎您!




点赞鼓励作者,分享传递知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