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李镇西
审核 | 王小伟 李勇
编辑 | 张明坤
王市长所作《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我也认真读了《关于实施幸福生活十大工程的报告》。对此我谈点自己的感想。我是一名退休教师,关注点自然首先是教育。
今年刚好是我在成都工作生活三十周年。我1990年底到成都,1991年初正式在成都工作,我见证了成都市三十年来的教育发展。毫无疑问,成就是巨大的。比如,当时我工作的成都玉林中学刚建不过三年,在成都连三流学校都谈不上,但现在已经是成都名校。丁校长所在的成都棕北中学当时还没建立,可棕北中学现在已经是成都市民公认的名校。成都玉林中学和成都棕北中学的发展应该说是一个成都基础教育发展的缩影。另外,无论是学校数量,还是升入大学的人数,还有各类教育的发展,三十年来的变化可以用“天翻地覆”来形容。《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中提到:“要建设更多家门口的好学校。新建好改扩建幼儿园、中小学400所,义务教育、普通高中优质学校覆盖率提升到70%……”非常好!可以想见,未来成都的教育一定会有更大的发展。
但也应该看到,现在中小学生自杀的人数也远远超过了三十年前,现在孩子的睡眠也大大少于三十年前,学生的作业量更是远胜于三十年前。幸福是一种精神感觉,是一种源于内心的享受感,而不是外在的物质环境和条件。“名校”建得再多,并不一定必然带来幸福。
因此,就“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中的教育部分,我提如下建议——第一,切实减轻中小学课业负担,保证孩子的睡眠和身心健康。这当然是一个老话题了,但一直没有解决。我刚刚看到网上公布的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最新讲话,他说要“抓好中小学生的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管理”。我特别兴奋。即使陈宝生任部长期间什么事都没做,如果他切实保证了全国中小学生每天晚上的睡眠时间,仅凭这一点,在我眼中他就是一个了不起的部长!不只是睡眠, 还有学生近视率的上升和体质的下降,也是触目惊心的。当然,睡眠不足、近视增加和体质下降,都是由过重的课业负担造成的。如果孩子长期睡眠不足,建再多的“名校”都等于零!当然,我今天不是来吐槽的,问题大家都知道,吐槽也很容易。我的重点是建议。现在,陈部长已经公开说了要解决孩子睡眠的问题,那么我们可以借此东风,通过对学校的督导考核这个“指挥棒”来指挥学校减负。有人说,高考制度不改,学生的负担不可能降下来。不对,难道三十年前没有高考吗?难道现在考大学比三十年前还难吗?如果仅就考大学的难易而言,三十年来,高考制度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可是学生的负担却越来越重。所以,高考改革并不是学生减负的唯一动力。县官不如现管。还是要发挥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的督导作用,减轻学生负担。我当过校长,知道每个学校对教育局的督导考核相当重视,因为这涉及到学校的经费和绩效。那么,我们完全可以在这个督导考核的分值中加大学生体质健康的权重,但我看了看某教育局的督导考核标准及评分细则,里面关于学生体质的考评分值实在太低。在我看来,学生体质的评分分值至少应该占一半以上,比如我看到的某督导考核方案,总分是125分,那么学生的体质我认为至少应该占60分,退一步说,就算德智体各占三分之一,也应该有40多分;再退一步,就算“德智体美劳”各占五分之一,也应该有25分。可是,该方案仅有12分!125分中仅占12分,这样的“力度”显然无力。因此我建议,在对所有中小学的年度督导考核中,在现有基础上大幅度提升“学生体质”的分值。可以根据中小学生的体质健康标准,将督导考核标准细化,合理设置分值。我相信,有了督导考核这个行政导向和“倒逼”,学生的课业负担、睡眠情况和体质状况,会有好转。
第二,真正为老师们减负,让学校恢复宁静,使老师们能够潜心教书。现在学校老师的负担之重,众所周知。当然,任何行业都不轻松,但现在教师们的“负担”很大程度上并非教育教学本身,而是教育教学以外的“工作”。今天,一位校长告诉我,他这学期(半年)收到的教育局布置各项工作的文件达786份!每一份文件落实到教师头上都是一项必须完成的工作。学校负担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各种形式主义的要求,正如我在去年《谁榨干了教师的激情》一文中所写:“动辄“痕迹管理”,动辄“过程资料”,老师们喘息着拍照、填表、做PPT、发微信公号(其实也没几个人点击),还有各种打卡……而这一切都和考评有关,和绩效有关,老师们明知没有意义,也敢怒不敢言,甚至不敢怒不敢言……”现在去做一次家访,都必须拍照以证明“确实家访了”,于是作出“和蔼可亲”的表情装模作样地和孩子及其父母“促膝谈心”的照片被发到了微信公号和美篇上,一看就很假。但做这些假,却耗费了老师们大量时间。二是政府各种“重大任务”的摊派,各部门各行业都有自己的“中心工作”,但有时这些工作被摊派到了学校:“法治进校园”“廉政进校园”、“京剧进校园”、“中医进校园”“禁毒缉毒进校园”“节能节水进校园”、“消费维权进校园”、“生态文明进校园”、“消防安全进校园”、“防震减灾进校园”……什么都要“进校园”,于是学校便不堪重负,而每一项“进校园”,最后都成为教师不可推卸的“任务”,都成为孩子们必须要背诵的“应知应会”。今年成都要举办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不知“迎大运”会不会也“进校园”?当然,如果这个“进校园”是让大家知道并关心,然后力所能及地参与,那是没问题的。我担心的是,“进校园”又变成了师生为应付各种“活动”而鸡飞狗跳的忙碌。解决这个问题,政府自己就可以做到。为此,我建议:成都市政府清理一下各局各委给学校的文件,哪些属于不合理的“摊派”?然后郑重发文,严禁任何与教育没有直接关系的事务“进校园”。而且各部门的一把手领导应该是负责这项工作的责任人,一旦违反,必须追责。早在十多年前,当时的总书记胡锦涛同志就提出,要让老师们“潜心教书,静心育人”。希望当年锦涛同志的话能够成为现实。
第三,建立学生家长培训制度,提升家长教育素质。现在人人都很重视对孩子的教育,但并非人人都意识到自己的责任,我这里的“人人”特指学生家长。我曾写文章说:“学校教育非常重要,但无论多么重要,都只是家庭教育的重要补充。”我还曾经发表过演讲,题目是《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起跑线”》。现在的问题是,很多家长没有意识到自己对孩子的“第一教育责任”;还有许多家长虽然意识到了,却不知怎么教育孩子。好多家长只盯着孩子的分数,带着孩子上各种补习班,以为这就是“重视教育”了。因此,培养合格的家长应该成为一项全社会重视的大事。可能其他行业的人不太知道“苏霍姆林斯基”这个名字,苏霍姆林斯基是最近几十年对中国教师影响最大的一位世界级教育家。最近我重读他的著作,深感他对家长教育的重视,他专门写了一本《家长教育学》,在他任校长的学校,开办了家长学校,所有在校学生家长、即将入学的孩子家长和未来的爸爸妈妈,都会进入他的家长学校学习。其实,在中国的学校,不能说不重视家长培训,但次数很少,而且形式单一,往往只是通过每期一次的家长会进行相关的培训,或者不定期地搞一些讲座,这些培训都不是全员的,内容上也不系统。为此我建议,各学校要建立面向全体家长的培训制度,利用周末和晚上的时间,对家长进行系统的培训,建立类似于夜校的家庭教育学校。产生的费用由政府买单。更重要的是,整个成都市要建立家长教育培训的机制与制度,从公共服务的层面,为尽可能多的家长进行专业的培训,比如,我们有著名的“金沙论坛”,那么可不可以有“家教论坛”?在每个周末都在成都图书馆或更大的报告厅(比如成都市新会展中心)举行面向所有市民的家庭教育讲座,主讲人以成都本地的家庭教育专家为主,也可以邀请全国著名的家庭教育专家来做演讲。注意,这种培训,应该是传授系统的家长教育理论和方法,而不是零散的、碎片化、彼此没有联系的讲座。试想一下,如果“家长教育讲座”能够成为成都市民每周末的福利,几年之后,成都市的家庭教育水平会有怎样的提升?还要说明的是,这些讲座都是免费的纯公益,主讲者分文不取。我这里表个态,如果开这样的讲座,我非常愿意参与。学生课业减负,睡眠充足,体质健康;教师清爽工作,安心教书,静心育人;家长素养提高,懂得教育,家校合作——成都市的教育水平必然升高,市民的幸福自然增强。通俗点说,如果我们的孩子每天晚上都能有一个充足的睡眠,我们的老师每一天都能清清静静地教书,即使少建几所“名校”,又有什么关系呢? 2021年2月6日上午于成都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武侯区代表团(本文是我口头发言后,马上根据发言内容追忆而整理的)往期回顾
◆李镇西:“为了孩子的一切”的“一切”是什么?
◆李镇西:关于寒假里的孩子,给家长的建议。
◆李镇西: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起跑线。
明早五点不见不散
投稿邮箱:xinwangshiwxgzh@163.com
投稿请附上个人简介和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