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网师2020年度十佳生命叙事(三)| 方娇艳:2020,我们的生命之歌

方娇艳 新网师 2022-04-17


作者 | 方娇艳

审核 | 李金艳  刘凤娟

编辑 | 张明坤


2020年,注定在人类历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

新冠、带货、后浪、内卷……一个个年度热词见证了非同寻常的 2020年。当疫情依旧严峻,当世界依旧向前疾速狂奔时,在人类发展的象限上,作为渺小个体的我,站在新一年的开端回眸,那一段见证了生命的逝去与挺立、新生与蜕变、裂变与追寻的岁月音符,合奏成属于我们——我和万千平凡教师、与北极星班的孩子们、与即将新生的TA——的生命之歌,时时萦绕在耳。


一、疫情——生命的逝去与挺立


如果跳出存在主义教育学,从更大的背景来思考教育,一个健康的社会,总会选择经过反思的传统作为自己的根基。这不是抉择,而是宿命。纵然如此,每一个人仍然会有大大小小的遭遇(或危机),因此会面临大大小小的抉择。人的本质,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在这种抉择中形成的。

——魏智渊

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席卷中国,并迅速在国际蔓延,人类生命共同体遭受了严峻考验。

这场疫情祸起贪婪——人类因贪食野生动物而引火烧身。它也像被打开的潘多拉魔盒,揭示了生命的脆弱——看似站在食物链顶端的人类,最终不得不面对大自然无情的审判,也终于意识到,人与自然万物处于一个生命共同体中。而另一方面,疫情纵然无情,人类群体中依然展现出生命的刚毅之躯——那些抗疫中挺身而出的逆行者们。

作为人类一员,更作为身担重责的教育工作者,这场疫情给了我太多的冲击与思考。我和孩子们头一次认认真真地审视生命的脆弱与刚毅,意义与价值,也在这场风暴中,试图紧握生命的罗盘,扼住恐惧,找到破浪前行的航向。

班会是德育的第一阵地。我们把班会搬到了线上。在第一期网络班会:《在战疫中成长》中,是家长也是基层抗疫先锋的父母的一句“国之所需,使命必达”,给恐惧的孩子们一次最铿锵有力的示范;一幅方舱医院里读书的博士照片、一个天台偷学的少年身影,给松懈的学生诠释了自律者逆行的坚守……此后,北极星班的孩子们在消退的恐惧中安下心来,做作业、绘海报、写诗歌,居家抗疫,云端汇聚。疫情由危机变成了生命教育的最佳课堂,他们也在战疫中悄然成长。     

德育之外,作为师者,我也清醒地意识到,更大的挑战业已到来——停课不停学,我该如重塑课堂与自我?

有一点是确凿无疑的:唯有在洪流中自我更新,教育者方能挺立!

那就革新教学生命。

从线下到线上,从网课适应到创新,我重新备课,如饥似渴地学习信息教学技术。听讲座、学操作、找素材、写脚本、录视频……我尝试着把线下教学组织经验,与新兴信息技术嫁接,在钉钉平台上重构课堂。于是诞生了钉钉部落化分层社群:学困生汇集在线上晨读联盟、学优生组成讲师团组织小组视频授课;有了“文化连连看”,课外小讲堂——以教材外延的历史战争、世界校服等主题的五分钟线上展示;有了单词大爆炸的思维导图课,以视图化方式学习常见词根词缀;有了班级圈里互动互评的作文大赏……原先干涸的教学,在遭遇网课的暴风雨后,反而生出新枝嫩叶,我的教学生命,因此与孩子们云端碰撞和交织,而得以重新焕发。

那就自我迭代、更新职业生命。

网课免去了通勤之繁,而提供了教师自我专业发展更多的时空。在网课间隙,在给家人做饭时,我打开CCtalk,聆听专家讲授在线教学、教师发展、父母之道。2020年,我依旧坚守在新网师沉潜。在6点静悄悄的餐桌上,我独享着宁静的清晨,打开《人是如何学习的》大部头著作,并做大量批注和阅读打卡,为每次预习作业寻读文献典籍。这段网课时光中,我得以超链接式地阅读了《刻意练习》《学习之道》《深度学习》《审辨式思维》等书。

而真正淬炼我的,还是专业写作意义上的生命更新。2020春季,我继续担任郝老师的课程组长,和周娟老师协同负责《人是如何学习的》管理工作。在2019年管理工作的基础上,我们继续沿用了打卡点评制度,让更多优秀的读写学员卷入其中,以榜样引领和盘活课程学习圈,也尝试在课程讲授中,邀请优秀预习作业的作者连麦分享,做主题汇报,从学员中挖掘优秀的讲师备选人才。而我在开展课程管理的同时,也一遍遍研读《人是如何学习的》这本厚重的学术著作。打卡124天,日均千字,置顶百余次。虽曾在过程中遭遇过自我质疑,但每次打卡,我都以高标准迫使自己把阅读中的批注、反思以及自身、课堂的串联以尽可能的文字呈现出来,而这些零散的输出又聚沙成塔,铺设了在课程中的8次穿越:8次作业,8次论文标准的倒逼输出,7次优秀,共计56000余字,从认知学等多维度重视审视“学习”,它们直接成为我科研论文的初稿。专业写作的过程中,再加上空前的疫情和在线教学危机夹持,它们推动着我重塑对学习(学生的和作为教师的学习)的认知。书中原先晦涩的“前拥理解”“表征”等概念,更新了我对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中的过程的理解,从而帮助我在网课中更注重挖掘和突破学生的知识盲点;“教学三原则”“学习环境四中心”,使我反观自己的教学是否基于学生认知规律,是否清晰把握学生知识理解与内化的状态。

在新网师之外的另一次写作生命的“变奏”,始于加入郝教师的写作营,尤其是四月份我硬着头皮,开通了个人公众号“垦读者”。自媒体的浪潮早已席卷网络,它的来临,也让我猛然意识到,个人的思考也可以形成品牌,即便还不能,也可能通过公开写作来倒逼自己从自娱自乐的松散写作转向有目标读者的、高质量地传播式输出。借助郝老师专题讲座的点拨,微信写友群的相互鼓励、点评和启发,我的自媒体写作终于上路。在确认了写作核心——班级管理、教师专业成长、家庭教育后,从开通以来,我以平均一周一篇的速度撰写了21篇文章。我也因此结识了才品兼具的王小龙老师、沉潜网师十年的韩永霞老师和富有批判思维的王晓娟老师,组成了“写作刺友团”,互相品鉴文章、挑刺质疑、朝向真理,这个新写作共同体,在疫情阻隔的日子里,依旧给予了我诸多的慰藉和力量。    

从传统课堂到在线直播,从新网师课程写作到公众号公开写作,我渐渐发现,在网络和疫情的裹挟下,教育早已没有岁月静好而是大江奔流,而所谓的“安安静静地教书”而不思变,无异于抱残守缺,终将被时代淘汰。“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疫情虽然夺走了万千生命,但也见证了医务者的逆行,和教育者的挺立,是为第一曲生命之歌。


二、孕育——生命的新生与蜕变


当爱召唤着你时,你要紧紧地跟随着他,即便追寻的道路充满崎岖,无比陡峭;当爱的翅膀拥抱着你时,你要屈从他,即使那藏在羽翼中的利剑会刺伤你……爱会使你成长,同时也会修剪你。

 ——纪伯伦《先知》

2020年6月,31岁的我,做了一个艰难的决定:孕育二胎。

之所以艰难,是因为我始终否定自己爱的能力。原生家庭的疏离,让我始终认为孩子是一个巨大的负担,而已有一女的我,曾不止一次因自己的粗暴而懊悔,因自己的无能而痛苦,更何况身处一线城市,谁来为孩子的教育焦虑买单?而我知道,更深层紧紧啃噬我的,是一种挥之不去的恐惧——目睹了父母家庭暴力、兄嫂婚变的我,究竟更爱自己还是孩子?我又在多少程度上能够接纳我的生命,将被另一个新生命挤占呢?我是否做好了准备,且有能力去爱TA?

但我分明也看到了笑笑的渴望:疫情居家时面对玩具的孤独。放假返沪时,对哥哥弟弟的不舍,乃至于一次次央求着我领养宠物的迫切愿望……直到有一天先生说,我们再要一个吧,让笑笑有个伴,给她当姐姐的机会,再辛苦,我们也一起!

家和爱是这个世界上最奇妙的东西,正如弗洛姆所说,爱不是本能,而是一种能力,而成熟的爱是: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正是因为缺失爱的我,在我们的小家中重获了生命和爱的滋养,才从原生家庭的阴影中慢慢走出来,最终,我咬牙决定,学着去爱我的孩子。

6月底起,难言的早孕反应令我疲惫不堪。我不仅要放弃健身,连基本的饮食都难以下咽。更难的是心理接纳——TA的来临就意味着我必须舍弃:我不得不中断高强度的网师学习、放弃学校专业比赛,并且一日日的看着自己逐渐庞大的躯体,而五味杂陈。

但随之强大的母性本能,也让我感到了新生的喜悦与满足。从第一次B超单中模糊的身影到日渐清晰的心跳,再到强有力的胎动,我确凿地感受到母子连心、与TA同在的共生感。 

作为班级孩子们的半个“母亲”,我也开始调整我们的关系。在带班的第一年,我事无巨细地指导和陪伴他们,为北极星班立下了向上坚实的班风和学风。而新学期第一天,我便和孩子们坦诚地说,方老师的身体里,孕育了一个新生命。接下来的日子里,请大家多体谅。这学期开始,我将把班级的管理权逐步交给你们,你们能做到吗?

孩子们拍着胸脯兴奋地喊道,能!

伴随着身体的蜕变,我和孩子们也开始书写我们的“新生日记”。不做甩手掌柜,我从第一天开学起借助“程序”的概念,帮助孩子们将每日进校、课间与离校的程序常规化,随后把监督和管理权交给班委和各层级,一遍遍示范、演练和强化,直到我去产检,班级也能运行如常;碰到管理难题和瓶颈,我召开班委集训,传授班委工作的艺术和要领:以身作则,增加威信,言必行,行必果……运动会和班级合唱来了,我趁势把一身绝技的体育委员和文艺委员推到了台前,让他们筹划组织比赛,我乐于当顾问和后勤,把掌声和赞赏送给他们;班上绯闻不止,他们创编情景剧让全班卷入讨论,最终在全班民主决议下通过绯闻公约,自此绯闻几乎禁绝。

纪伯伦在《论孩子》当中说道:“你们的孩子都不是你们的孩子,他们通过你们来到这世上,但并非是从你们的生命中到来……你们是弓,你们的孩子则是正在弦上准备射出的生命之箭。”是啊,北极星般的孩子们最终将脱离我而成长,而我能给予他们的,绝不是一个依靠我而存在的规则和系统,而当是让他们切身参与创造其中的秩序和世界,哪怕在创造中常常遭遇混沌(授权初期混乱,也曾不止一次被年级组长委婉批评),而我身体里这日渐勃发的生命,也终将离开我,走向这广阔的、暗礁丛生的世界,迎接TA的命运和人生。

离开的期末,收到了孩子们的赠别信,才知道沉淀在他们记忆当中最深刻的,却是一些看似狼狈的不值一提的小事:小辰回忆起去年不经意失误的合唱比赛中,全班独自留下重演一次的泪眼婆娑;小灵聊起考试之后的谈话,因为卸下了在成人面前的面具而坦诚自在;小妤与我分享班级美食节上意外创收的惊喜心情……而当笑笑温柔地抚摸着我的肚皮,对小宝宝轻柔的说着姐姐的晚安话语时,我确信,爱就在其中。

原来爱无关乎伟大或渺小,成熟或稚嫩,无论是北极星班的孩子们、笑笑,还是我,都在这尘世的遭遇中,渐渐习得爱的能力——班级的编织和交融,以新生命为纽带的融通和理解。甚至于体内的小小的TA,也在用心跳和胎动来传达着无言的爱的节拍。

是为第二曲。


三、青春——生命的裂变与追寻


让我的爱

像阳光一样包围着你

而又给你

光辉灿烂的自由

——泰戈尔

下半年,就在我刚刚度过难堪的孕早期时,小臻“失学”了。

小臻,安静内敛、品学兼优,始终给大家留下的是默默努力、温和谦恭的印象。可第二周起,她开始日复一日地请假,原因是上课控制不住地走神和神思恍惚。

尽管和家长不断沟通,除大型考试,小臻再也没来过学校。

这对我来说,无异于当头棒喝——当我回忆起她时,竟记不起她在我面前说过超过五句话!她像所有学优生一样总是那样的懂事,令人省心,这让我内心更加自责。我一面懊悔自己的疏忽大意,更迫切地要一探究竟——到底是什么力量,令她选择逃离校园?我紧急向学校报备,小心翼翼地想要避开那个答案。然而根据心理老师的初步推断,她已经出现了抑郁倾向——暑假整整两月的密集补课、失眠走神、社交中断、害怕老师……

然而家长却似乎“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小心回避心理咨询的话题,在失学期依旧安排课外班学习作为替代,甚至出差照常,托给老人。我意识到自己行走在坚硬的冰川上,而冰川之下的暗流我却一无所知。

事实上,疫情后,上海中小学集中爆发了多起学生心理疾症:抑郁、躁郁、厌学乃至于结束生命者明显增多,类似失学的例子也突现在其他班级。而学校一面紧密关注学生的心理异常状况,建档跟踪,另一方面却又不敢贸然作为。小臻的失学,就这样被默许了,乃至于家长多次回避我后,终于坦白道:只要她这样好好的,我们愿意让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

小臻的消失,成了我心上经久不合的痛。我知道,作为班主任孤掌难鸣,而有一片深海我无法跨越。而我有限的行动天地在哪里?我能为孩子做些什么?

其实我也察觉到,迈入七年级的风华少年们,也已经悄然出现了生命的裂变:学霸学委小瑜开始苦苦追问学习、乃至生命的意义究竟是什么?稳重懂事的小闫一次次在课堂上长睡不起、怏怏烦闷;开朗活泼的小灵谈及和妈妈的冲突终于泪流满面……我意识到,眼前的这些孩子们,正在经历着生命裂变的风暴,以往的说教管束并不能触及他们的心灵。而我,决定卷入其中。

于是,青春期成了我研读的话题:《青春期大脑风暴》,为我揭开了青春期少年身心成长的秘密;魏智渊老师的咖啡馆系列讲座,把埃里克森、马斯洛等心理大师请进殿堂,从科学研究和人文意义上揭示青少年的心灵密码……根据埃里克森的理论,此时的他们正处于同一性对角色混乱阶段,一方面身体突变,一方面精神上渴望尝试新奇事物、反抗成人的规训,以此确立自己的独立权,但他们往往会在“我是谁?我将去往哪里?”的追问中,备感应试与成长、理想与现实巨大矛盾的沮丧和痛苦。这也许为什么原先省心懂事的孩子们,开始从好好学习上脱轨,而陷入到迷茫和失志中。在我的少年期,不也曾一度在痛苦的自我诘问中飘零和迷茫过吗?

正如魏老师一针见血地指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是通过阅读,而只能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形成。面对如此棘手的生命困境,我该如何带领孩子们切实地用行动击退迷茫、打败恐惧,追寻生命的意义感?

这一学期起,我开辟了每日备忘录的“三言两语”栏目,和每个孩子建立直接的笔上对话,捕捉他们的苦恼、疑问和求助,让每个人被看到:于是小景对绯闻的焦虑、小媛对考试的恐惧、小轩对公平的控诉,成了我重点疏导和班级探讨的话题。为了让孩子们走出学业学习的狭小天地,走向广阔,我还把暑假学习的南明严盈侠老师的童话课程,搬到了班会课上,和孩子们一起,以青春期成长的眼光重新解读小美人鱼的成长风暴;在英语早读课上,我尝试着借鉴唐艳老师的英语晨诵方式,和孩子们一起诵读了“A Dream is a Wish that Come True”等诗歌,让熠熠生辉的梦想擦亮疲惫迷茫的心灵……尽管孕期的我一次次累得跌入昏睡中,尽管这些在这所以学业为重的学校永远不会被测试,然而,我期待着孩子们通过这些穿越,获得面对自己的勇气,洞悉成长的可能性,就像小美人鱼如果不走出舒适的海底乐园,将永远无法走向更加广阔而富有冒险的人类世界,正如她如果不舍弃鱼尾和嗓音,也永远无法换取走出去的机会。

小臻的未来依旧未知,而作为老师,我并非主宰。我所做的这些,又是否能指引那些迷茫的心灵?我无法确定,但唯一可以确信的是,青春就是一场无可避免的风暴。穿越风暴、抵达生命意义的彼岸,是谁也无法替代的历程。愿风华少年们带着勇气启航,不怯不避、不耻不悔、仰望星空、矢志追寻。

是为第三曲。


结语


三曲终了,我的心灵久久震颤。

苏格拉底曾说,未经审视的人生不值一过。在这个意义上,生命叙事的书写,恰恰是一次郑重的、深入灵魂的全盘审视。对于我而言,生命本质上就是选择。2020年,在疫情网课的冲击中,我选择自我迭代、更新教学、职业和写作意义上的生命;在孕育中,我选择直视恐惧、习得爱人的能力;在小臻失学的棒喝中,我选择卷入青春的裂变,并和少年们一同追寻生命的意义……

这是我,一个教师、妈妈,和终身成长者,向岁月交出的答卷。

最后以朴树的一曲《平凡之路》结束我的平凡叙事吧:

我曾经问遍整个世界

从来没得到答案

我不过像你像他

像那野草野花

冥冥中 这就是我

唯一要走的路啊

时间无言 如此这般

明天已在via via

风吹过的 路依然远

你的故事讲到了哪

方娇艳,北师大研究生,初中英语教师,就职于上海民办文绮中学。从教四年,指导学生获得上海市、全国级英语赛事等奖,所撰写的论文、课题曾多次获取上海闵行区一、二等奖,教育案例也曾发表于《班主任之友》《现代教学》等期刊杂志上。入职至今,经历迷茫探索适应和自我超越,热爱儿童,坚守教师初心,相信敏于观察,勤于思考,善于行动,将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和幸福指数。希冀在新网师的新平台上,继续从心出发。



作者其他好文

2020年春新学员培训 | 网师学习:我是如何在新网师中勇猛精进蜕变

方娇艳:做一颗时间的种子 | 网师2019年度叙事征文展播

明早五点不见不散

◆  ◆  ◆  ◆  ◆  

投稿邮箱:xinwangshiwxgzh@163.com

投稿请附上个人简介和照片

新网师寒暑假发布招生简章

点个在看贺新年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