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怀圣徒般的虔诚去赴一场存在的召唤 | 成都共读,持续探索

新网师 2024-01-09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水穷斋 Author 水穷主人

  作者 | 何刚

  审核 | 刘凤娟 

  编辑 | 任思颖



序言


一个对自己的生命心不在焉的人,直到他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一觉醒来发觉自己已经死了,才知道他自己的存在。

——基尔凯戈尔

七月,

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第32届夏季奥运动会在日本东京举行。

七月,

汶川县发生4.8级地震,2021四川国际文化旅游节在阿坝州开幕。

七月,

新网师“清凉之夏”深度共读营在成都第三十八幼儿园举行深度共读活动。

此次共读从7月15日至7月20日,整整6天,由郝晓东老师导读,共读活动吸引了来自祖国大江南北热爱阅读、热爱教育、热爱生命、渴望成长的近两百名尺码相同的人。六天时间,在12名领读者朗朗的诵读声中,在郝老师旁征博引、鞭辟入里的导读中,大家沉浸在精神的殿堂里,每个人的生命都穿越了《非理性的人》(美·威廉·巴雷特著)和《卓越密码——如何成为专家》(田志刚著)这两本书。


走进《非理性的人》


《非理性的人》是20世纪90年代威廉·巴雷特写的一本哲学书,其后现代视角和学术性的方式理解起来颇有困难,为何要读这本读不懂且似乎与教育教学无关的书呢?郝老师引导我们要从社会、教育和教师三个层面来思考。

从社会发展来思考,社会发展从农业时代、工业时代进入到当下的时代,我们的当代是把西方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历程压缩在一个时代,即后现代社会。受地区发展的影响,教育也参差不齐。后现代思维、工业思维、农业思维同时存在,又相互影响。

从教育层面来思考,为什么掌握了丰富教学技术方法的老师会有职业倦怠期呢?为什么很多孩子一天到晚做卷子刷题,成绩却没有提高呢?为什么一年级的学生天真活泼没有差异,到六年级却分化严重呢?

从教师层面来思考,究竟什么样的老师是好老师呢?一个教学能力很高,认知有偏见的老师是不是好老师?一个有爱心但人品不好的老师是不是好老师?一个很有责任心,但是把教室管理像监狱一样的老师是不是好老师呢?

新网师是专业发展的共同体,关注教师专业发展与共同成长。如纪伯伦所说,“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了为何出发。”教育不能忽视最本真的东西,多想想教育和教师本来的样子,而这种思考需要建立在更大的视野和背景中,这个视野就是哲学的层面,就是理解这个世界、理解我们从哪里来,将要到哪去,直抵人类生命的终极问题。

本书共四个篇章,共411页,共读时选读了本书的重点部分:存在主义的问世、遭遇虚无、现代艺术的证言、希伯来文化和希腊文化、基尔凯戈尔、海德格尔、萨特。

通过共读,几个重大的哲学命题不断地叩问着我们的灵魂:

“基尔凯戈尔的活出来之于我们的信仰”

“海德格尔的时间性之于我的意义”

“萨特的自由之于超越自我的思考”

“如何让自己的存在的本质朝向伟大”

“如何看待虚无”

……


走进《卓越的密码》


《卓越的密码——如何成为专家》本书不仅是引导我们如何成为专家的书,也是指引我们如何学习的书。在平时,我们都在读书,但却没有带来根本性的变化,我们都在学习,但却没有学习力的提升。这是为什么呢?本书在吸收心理学、脑科学、神经学的学习理论基础上,以通俗易懂的语言道出了学习的密码,帮助我们理解学习、理解自身。

两天共读了此书七个章节的内容:真正的专家什么样、成为专家的关键、厉害要让人知道、品牌、方向比努力重要、选择有价值的内容、实践。

通过共读,大家明晰了专家成长五阶段:探索期——新手期——胜任期——高手期——专家期。大部分人穷其一生,只走到了胜任期。由于欠缺进一步提升的动力和机会,所以在工作上他们以完成任务和要求为己任,很少考虑进一步地提升和发展。或者虽然有想法,但很少有机会真正去实施。

此书也为“成为专家”设计了可操作的的框架:

1.明确个人的方向和目标。

2.擅长学习,真正地去学,并且学会了。

3.有机会解决问题,尤其是复杂困难的问题,并且做完后,还能够总结、提炼。

4.提升思维能力。

5.将坚持变为习惯,坚毅面对困难。

当共读到“品牌”内容时,郝老师给我们教师专业成长提出了建议:教师品牌的形成需要借助于写作来完成。当今各种网络媒体非常发达,很多时候,外界就是通过教师形成的文字材料得以认识教师。教师也要用自己的作品来定义自己。

最后两天共读《如何成为专家》时,郝老师组织大家围绕结构化、知识、显性知识、隐性知识、伪知识、元认知、教师成长等主题进行深度啃读、对话研讨、思想碰撞。当大家在混沌与困惑时,郝院长适时点拨引导,书中沉睡的的思想也渐渐地豁然与敞亮,两百多名共读人带着对教育、生命、知识的无限热爱通过共读走进了一个更加辽阔的世界。

每个网师人都要用专业阅读成长为最好的自己,以此证明自己的存在。自己成长最好的检验标准就是回到自己的教室,改变一间教室,改变学生的生命状态,提高学生的成绩。新网师就是阳光,我们要借这束阳光让自己也成为一道光,以此,照亮他人与未来的路。


《唤醒生命的存在》


这次共读,于成都的老师来说,是“近水楼台先得月”,我们学校的“新世纪常春藤读书会”共有何刚、江霞、周苏、蒲金芳四名老师积极报名参加,为了深度卷入这场共读学习,大家都用奥卡姆剃刀剪除了生活琐碎,把家庭儿女和旅行休闲悬置,住在廉价酒店,吃在学校伙食团,聚焦于啃读经典和每日共读,每天早起预习,晚上复习整理。江霞老师共读后写了一篇日记《唤醒生命的存在》:

在流火的七月里,我们一行老师,奔赴四川大学附属中学西区学校,共赴一场因为阅读的约会。为期六天的共读,让我清空自己,升级认知,与大家一起修为,共读、思考、记录、反思、成长。课堂上,我们在郝院长旁征博引的引领下穿行在晦涩的文字丛林,一起穿过基尔凯格尔、海德格尔、萨特的哲学世界。我们追本溯源、拨云见日,从混沌模糊到逐渐豁亮。

我们在与同伴的交流碰撞中,感受生命在场的悸动。在与自我的对话与反思中缓慢前行。一起阅读的美好虽然暂停了,但心中的感动却有增无减。书中提到的“存在者”与“存在”始终在心头萦绕。

回过头来想存在主义的诞生吧。当社会文明陷入虚无的险境,为了寻找心灵的家园,人们希望用哲学的、宗教的、艺术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然而在人们苦苦寻觅、挣扎、探寻后仍未得到解决,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存在主义诞生了。对存在主义的探索,基尔凯格尔用他一生全部的热情与爱来诠释。他认为真正的基督徒,不是按照教义的要求来生活,将生命与信教分割开来。而是以作为一个基督教为信仰,不断的思考生命的存在意义,将信仰体现在自己生活的点点滴滴,成为自己的一种生活方式,活在自己的生命里。是一种自我实现的表现方式。

我不禁反躬自问:“作为一个教育者,这样的一个存在者,我实现了我的存在了吗?我的学生实现了他生命的存在了吗?……”我想我们正走在成为自我、实现生命存在的路上。既唤醒自我的存在,实现生而为人的意义。首先我要做的是反思:我做到了我的生命与教育是否是分割的?生活中,我以各种各样的存在者立于世。如:教师、母亲、妻子、女儿、公民等存在者身份。作为教师这个存在者而言如何实现生命的存在呢?

我想我可以从以下方面去做。以促进自己与学生的发展为信仰。身为教师,我们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是有无限可能性的人,既然如此,就要像发现自我存在那样,去发现学生的存在,让每个生命在场,缔造真正意义上的完美教室。交给学生应试的方法,而不是应试教育,真正解放学生的身心,才能有额外的奖赏——分数。真正的教育不是不重视分数,不是不重视能力,而是师生共同编织教室内的生命,用丰富的课程活出师生的生命。我将躬耕于学生的心灵发展;躬耕于课堂,躬耕于每次的备课、上课、作业……躬耕于与学生心灵的对话。

课堂上我们形成和谐自由的氛围,我们围绕教学问题展开真正的讨论交流,感受学习就是思的过程思的状态,让学生感受语文的魅力,感受学习知识的快乐,感受生命的拔节生长。我相信每一个孩子就是一颗种子,相信岁月会让这一颗颗种子破土而入,向上生长,成为他自己最好的模样。对待学生无限信任,知识上高期待、细跟进。

我们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感受生活即教育,感受生命的生长。我将深耕自己的专业成长,找到成长的目标,加入专业成长共同体,专业阅读与专业写作,不断总结、反思,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做一个长大的儿童,怀一颗赤子之心,以基尔凯格尔的宗教徒的激情活出来,但更重要的是要回归“爱智慧”,从而智慧工作、智慧生活,活出生命的意义来,真正引领学生和家长一起过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人如何把自己搞丢的?》


威廉·巴雷特曾在书中写道,我们这个时代的文明掌握了强大的武器,拥有了原子弹,可以轻松到月亮上去,但是,每个人对这个时代诸多危险确实存在一种普遍的焦虑,乃至恐惧。但是,对于这种境况,很少有人反省,进行全方位的检讨,既或有之,也难得触及问题的实质,那些隐藏在我们文明背后使我们陷入这种险境的终极观念究竟是什么,我们也没有探究那隐藏在人们铸造的大批眼花缭乱的器械背后的人的真实面目。

要知道,对于中世纪及以前的人来说,宗教包容着人类的整个生活,能够帮助人类实现精神整体性的愿望,并找到灵魂的避难所,宗教与其说是一个神学体系,不如说是种坚实的心理基质,这种基质环绕着人体从生到死的全部生活,那个时代的人的整个心理生活一直都安稳地包容在这套东西里面,即宗教是那个时代的人的生活方式。

到了19世纪,哲学家尼采说:“上帝死了。”这句话意味着上帝失去了对人类的决定性影响,也意味着宗教正在逐渐消逝。

众所周知,工业革命以后,大工厂、机器生产取代了以前的手工业,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突破,人们知道了地球之外是宇宙,地球围绕太阳转等等。以前中世纪人们所相信的上帝已经没有了,科学理性让人类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同时也把人类几千年来一直和神、处于尘世之外的超验世界连在一起的脐带割断了,导致了什么呢?人类被抛到一个由网格和数字、水泥和公路、金属和塑料组成的物质世界里,失去了心理的收容所,孤零零地与这个残忍冷酷的世界打交道,漂泊无依,成为一个浪迹天涯的漂泊者。

从今以后,人类为了追求自己的精神的完整性和心理的安全感,就不得不自个儿干过去无意识地靠教会就可完成的事情,终生在本真与伪造自我的需求间奋斗挣扎,而且一直生活在一个神经过敏性焦虑增长得很不相称的时代。这个时代,那些标榜自然科学技术可以解决所有人类问题的科学家,也开始把“心理健康”列在我们公众问题的首位了,可见,任何文明的发展都是一个悖论,人类只要每向前迈出一大步,就要付出某种代价,承担某种损失,牺牲旧时的安全感,创造并增强新的紧张心理状态。

因此,上帝死时,宗教消亡时,身心分离就成了现代人类的宿命,谁也逃不了!

像存在主义大师基尔凯戈尔,他放弃了婚姻,把自己祭给了宗教时也不是一种幸福的选择。他说:“请告诉他们,我的一生是一个巨大的痛苦,这种痛苦是别人不知道和不能理解的……我在肉中扎了刺,因此没有结婚,也不能担任公职。”言下之意,于信仰来说,何其伟大;可于伦理来说,又何其痛苦。

像伟大的文学泰斗托尔斯泰,在他82岁时,冒着严寒、拖着衰竭的身躯离家出走以示自己的宗教信仰、精神理想与现实的决裂。做到身心合一,何其难哉?每个人都是一个时代河流的一滴水,你对自己精神完整和心灵追求的逆流,永远是螳臂当车。托尔斯泰曾在《苦难的历程》写道:“在清水里泡三次,在血水里浴三次,在碱水里煮三次,我们就会纯净得不能再纯净了。”

上帝死了,人类不仅失去了家园,同时也没有了家长,都由一个叫“物质”的神指引着走向死亡。开着宝马奔驰的人啊,住在高楼大厦里的人啊,穿着光鲜亮丽服饰的你啊,其实,18个数字就是你。一个白领给公司挣了十个亿,却成为一个挣钱的工具;一个企业家办公司说是为了给社会创造财富,给大家谋取幸福的事业,却偷偷地挖一条阴沟把钱引流到你口袋里;一个学者出版了许多书,却成了一个生活在符号中的人;一个专家站在你的“粉丝”面前大讲做人的道理,结束后,你却躲在卫生间数钞票……

包括自己以及正在读这段文字的你,是不是在得到的同时又不断地失去呢?

现代的人啊,一手领取圣水,一手抓取钞票,白天接受礼拜,夜晚坠入肉林。有些人是打着旗号干,干成了“老字号”,有些人是在暗夜里谋算行动,当你躺平醒来后,依然是你心中YYDS。但,无一例外,一百年后,就像你来到这个世界之前一样,你又在哪儿呢?

数学家海曼魏尔说:“我们一直在努力大闹天宫,而我们却只是成功堆积了一座永远不能竣工的通天塔。”

作者简介:何刚,水穷先生,己亥初秋,新入网师,蓉城温江,语文教师,余之从教,尔来廿五,勤勤恳恳,如履薄冰,手握未来,肩挑责任,不敢懈怠,专业成长,迫在眉睫,网师学习,孤灯把盏,埋头啃读,用笔耕耘,且行且思,坚守麦田,种植梦想,课堂大赛,与我无缘,杂志期刊,没有我名,不为奖喜,不为己悲,书中行走,书写生命,小乐大福,支撑灵魂,脱离平庸,超越平凡,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图片来自网络)

相关推荐

不甘平庸,踏上旅行!| 心灵之旅春柳夏日诗中思 | 新网师“清凉之夏”深度共读学习笔记
明早五点不见不散
◆  ◆  ◆  ◆  ◆  
投稿邮箱:xinwangshiwxgzh@163.com
投稿请附上个人简介和照片
新网师寒暑假发布招生简章(←点击查看)

点赞鼓励作者,分享传递知识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