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我参加小学工作的第30年,我专业发展的分水岭,是2018年秋季加入新网师。也就是说,入职的前27年,我都处于职业发展的浪漫期;加入新网师,我的专业发展才进入精确期。作为一名老学员,我跟大家分享和打卡有关的内容。
新网师的打卡就是阅读之后的输出,就是写出自己的阅读收获。《人是如何学习的》一书有关于学习的三条原则,其中第一条是学生带着有关世界如何运作的前概念来到课堂,如果他们的初期理解没被卷入其中,那么他们也许不能掌握课堂上的新概念和信息,他们会为了考试的目的而学习,但考试完仍会回到早先的前概念。这意味着学习者不是白纸一张,新网师的课堂也正是基于学生的前概念而发生。写作打卡就是我们进入课堂的前概念,你有什么才能在课堂上看到什么,学到什么。新网师的学习倡导独立自学为主,听课共学为辅;所以,求知的过程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真实、主动地进入学习,丰富自己的心智,让自己从无到有。我们做任何事情,需要追寻底层逻辑的支撑,关于阅读打卡背后的概念框架,郝老师总结出三条:一是“浪漫—精确—综合”三阶段认知规律;二是学习共同体的建设;三是写作在学习中的价值。我增加一条,就是写作对于自身的意义。首先,从专业阅读的过程来看:只读不写,是浪漫阶段;既读又写是精确阶段;综合阶段,又回归到只读不写。如果能够像李镇西老师那样每天都写作,读写成为了一种生活方式,那么你就可以只读不写了。我们的新学员大部分停留在“只读不写”的浪漫阶段,所以需要提倡“既读又写”的阅读打卡,进入精确阶段,专业才有发展的可能性。其次,对于建立一个学习共同体来说,需要彼此了解,彼此对话;需要相互鼓励,见贤思齐;需要一种仪式感,每天固定时间做一件事。打卡,就是实现共读共写共生活。第三,从写作的价值来说,“写,是思维的舞蹈;写,才是精确思维的开始。读懂了但写不出来,就是没读懂。写不清晰,就是思维不清晰;写得缺乏逻辑,就是思维缺乏逻辑;写得没条理,就是思维没条理。”第四,当今网络媒体非常发达,很多时候,外界是通过你的文字得以认识你。所以,今天的教师,需要成为一个能说会写的人,如果仅阅读不写作,那么就像《不发表,就出局》一书所说:“每天工作6小时,只有动手写才算工作,其他都不算。”由此可见,写作于我们教师而言,有多么重要;写作,就是塑造自己品牌最直接的方式。1.准确理解文本中的关键概念,防止用日常概念误读专业概念。2.能将文本结构化、框架化,理清章节之间、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3.能理解文本是针对什么问题,提出什么新的观念或措施。4.理解文本的价值之处和局限性。5.能与生活、生命、社会贯通,对教育教学实践发挥指导作用。这么多生僻概念,理解起来是不是有些费劲?在新网师的学习中,这些生僻概念会不断和您相遇,直至成为您血肉的一部分。郝老师提出的于我们没有啃读习惯的人而言,是很高的要求;我们就将老师的要求作为我们啃读的目标和方向,借助写作打卡,假以时日,达到目标。接下来,我从六个方面跟大家分享如何打卡,分别是:打卡路径、内容、字数、形式、价值和规范。新网师的打卡路径有两种,有的课程是在钉钉群,有的课程是在微信小程序,我们分开来看:①打卡:从“学习圈”和“打卡”都可进入,提交打卡时请注意,不要打开“分享到群”,以免干扰别人;②点评:点评员如果从“打卡”进入,点评之后出现图2状态,是不是会干扰大家?所以,正确的路径是,我们从“学习圈”进入,点评一定要记得,把这里的“√”去掉,不勾选“分享评论到群聊”,这样出现的就是图1的情况。在钉钉群打卡点评,退出之后可以先到大群看看是否干扰,如果有,请及时更改、撤销。①打卡:我看到我们已经有秋季新学员的热身圈,截止到8月17日,参与的学员有600多人,意味着还有300多学员不知道如何打卡。很多新学友的打卡内容质量非常高,值得我们好好学习。微信如何打卡?点开微信小程序里面的小打卡,找到咱们的热身群,点击“打卡”,就可以发布打卡内容了。而且,在“打卡界面”,可以直接看到每天置顶的5篇优秀打卡内容。②点评:在主界面点击菜单,点击“打卡统计”,点击“今日”或“昨日”,可以看到已打卡人员。然后返回主界面,挨个阅读,有评论感觉的就评论,自己觉得写得好的就设为精华;最后在精华中选5篇置顶。 ③置顶:点击要置顶学员旁边的三个小圆点,选择置顶即可。一个温馨提示,在每天置顶的5名优秀打卡中,写得最好的那个打卡,最后点击置顶;依此类推,写得第二好的,倒数第二置顶。万一错了怎么办?可以取消,重新操作。亲爱的学友们,大家听起来是不是感觉程序繁琐,是不是被我绕晕了?真正的学会,还需要大家在实践中去尝试,在打卡中学会打卡。无论在哪里打卡,一般尽量中午12点前完成点评,并且发布到钉钉群,以供其他学友学习。(1)有范围。有的学员写着一些和课程无关的内容,就很难和其他学友进行深层次对话,打卡价值就不大。比如,我们可以围绕本课程书籍、讲师讲义、学员文章等,采取啃读的方法,从最简单的批注写起;写的时候分段,否则通篇一大段,阅读效果会受影响。这本书(文章)是针对什么问题写的?对这个问题,其他人是如何认识的?这本书(文章)提出了哪些与众不同的观点?这本书(文章)是如何论证这个观点的?这个观点对自己(当下)有什么意义和价值?(2)有标题。打卡围绕一个主要意思写,同时,需要给打卡列出鲜明的标题。(3)有思辨。有自己的思考和理解,用佐藤学的观点来说,就是进行三重对话:与书籍对话,与他人对话,与自我的生命对话。打卡不要展示学习态度,而要展示学习痕迹;不是为了外在应付,而是生命成长的内在需要。打卡写作需要刻意练习;这样的练习,最需要的是坚持,日复一日地坚持写作,直到与那个卓越的自己相遇。打卡没有硬性的字数要求,一般不少于300字。有一点需要警惕,我们经常看见有的学员啼笑皆非,写“坚持学习”、“学习中”、“读书了”等。这哪里是打卡?这是我们坚决要杜绝的做法。可以尽量多样化,比如可以是学识交流、经验分享或困惑提出的文字,也可以图文并茂地呈现,比如加上思维导图、图表等等。(1)启发性:知行合一,将课程学习的理论落实在教学中、生活中,给人以启发借鉴,引发对话交流。(2)独创性:展现自我思考,有新意,不抄袭,更不要复制、粘贴书籍文字。这一点,在预习作业及课程结束的大作业中尤其要注意。如果发现作业雷同,或者查重率比较高,会给自己留下不良记录。(1)结构上:可以采取金字塔结构,源于《金字塔原理》一书。这是一种重点突出、逻辑清晰、层次分明的结构化思路。其核心,就是结论先行。也就是先重要后次要,先全局后细节,先结论后原因,先结果后过程。(2)文字上:文字、标点使用正确、规范,无错字、漏字等现象。将啃读的内容输出到小打卡中,优秀的内容会被置顶,被更多人看见;因为看见,自己则会更加有学习的劲头,更有收获的成就,也就是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良性教育学循环。因为一个人的持续成长是被成就感推动的,克服的困难越大,获得的成就感就越大,推进的力量就越强,对学生如此,对教师同样如此。新网师有句元语言:承担任务就是最好的成长。据我所知,新网师学习中的许多优秀学员,都是在承担打卡点评中成长起来的;更可喜的是,已经有新学员报名打卡点评员。可以想见,这样主动出击的老师,一定是成长最快的。我跟着郝老师学习过《人是如何学习的》课程,记得老师布置了第二次预习作业,是阅读《刻意练习》中“表征”部分内容,画出思维导图,并且学习“表征”这个概念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有什么启发。关于“表征”的思维导图借助啃读书籍我画出来了,结合教育教学谈“表征”的启发却让我感觉极度困难,因为“表征”这个概念在我的前概念里从未被触及到,更难以和教育教学实践打通理解。怎么办?那些日子,走路、吃饭、睡前都在思考如何构思。刚好,那段时间我是打卡点评员,有一次在点评学友打卡文章时,从学友的打卡中获得启示,结合郝老师第一次授课内容,列出写作提纲,完成了一份8328字的预习作业,获得优秀,在第三次课前和学友们分享了这次作业,并且发布在新网师公众号。从那以后,我特别感谢组长给了我担当打卡点评员的工作,让在我与书籍对话的同时,加强了和学友之间的对话,读懂了靠自己读不懂的内容,写出了先前写不出的文字,提升了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我们写作打卡仅仅是为了让人看见吗,为了表现自己吗?如果那样,你将很难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而如果写作是为了自我成长呢?是为了雕刻自己的生命呢?你就会借写作认识自己,成为自己。苏格拉底说:未经省察的人生不值得过。打卡,就是对我们啃读的记录和反思,就是让我们的生活更自觉。亲爱的学友,既然选择了新网师,就说明我们是尺码相同的人,是不甘平庸的人。阅读、写作的过程一定辛苦,可是不经历辛苦、不穿越困难,何以抵达卓越?不朝向卓越,如何赋予生命尊严,以及深远的意义?卓越,意味着我们选定课程之后,让每一分每一秒都充满挑战与收获。让我们践行李镇西老师在《教育写作》课程中提出的四个不停:不停阅读、不停思考、不停写作、不停实践,和卓越的自己相遇。欢迎扫码关注新网师视频号↓↓↓
投稿邮箱:xinwangshiwxgz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