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水龟”当青椒、名校“土博”当辅导员?网友:这太不公平!

本文由AEIC学术交流中心原创,经允许禁止转载、洗稿,如需转载请后台联系。


01、“水博”和985同待遇?


近日,石家庄某高校公布了该校 2022 公开选聘录用人员名单,拟录取 14人


这份名单中,除开一位备注为「博士家属」身份的硕士以外,余下的 13 人皆为国内外各大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博士 。


引进人才,本是好事。


这份聘用名单却在网上引起了许多人的质疑。



在这份公布的名单中,有两位是来自国内双一流高校的生物学博士,和三位海归博士。


问题就出现在这三位海归博士中


三位博士分别来自于俄罗斯喀山国立音乐学院声乐表演艺术专业,菲律宾圣保罗大学工商管理专业,韩国又石大学风景园林建筑工程专业


这三所学校和对应的专业,都十分让人困惑。


一个是三所学校的知名度确实不高,无法与国内双一流对比;另外,三人所就读的专业,也十分蹊跷


有网友扒出了喀山国立音乐学院的官网。


它是俄罗斯一所高等音乐学府,强项是声乐专业,但未能在几份著名的世界大学(学科)排行榜中找到它的身影



而菲律宾圣保罗大学在我国更是以中介项目 —— 工商管理博士 —— 而闻名


只要20万费用上两年课,就可以拿下相应的博士学位


到韩国又石大学,争议就更大。


在知乎上,有人爆料说:“就是属于韩国混文凭的项目”



甚至连一些留学中介,都不是很推荐这所学校。



学校口碑如此,却能和国内双一流大学毕业生享受同等待遇,确实让人不解。


02. “土博”被抢占机会?


与之对应的,是国内部分知名大学博士生,入职高校当辅导员


今年1月份,浙江大学公布了2022专职辅导员拟录用名单。


其中,除了20位名校硕博以外,还有39名博士来自于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985名校的博士生在替补名单中



而在4月份,河南大学公布的拟聘辅导员名单公布,也同样有多位名校博士。


甚至还有北大博士



“水博”考科研,“土博”当辅导员。


这样的对比,难怪人们会说:


外“水博”回国不公平竞争,抢占“土博”就业机会。


03. 为何高校“喜欢”博士?


不管那三所院校是否被国内认可,三位毕业生是否是“水博”,只以国内的情况而看,造成这样的原因,大概可以归纳为三个:


首先,是高校本身需要。


虽然说近年来,“水博”的情况已经逐渐减少,但依旧存在。而高校之所以知道他们“水”,还会继续聘用,也是无奈之举。


在高校的办学条件中,对师资和学历均有要求;随着办学层次的提升,这个要求也会越来越高。


部分高校,碍于薪资待遇,地理位置等客观条件,无法招收到足够多的优秀人才,就需要“水博”来充数。


其次,是高校“非升即走”背后所带来的压力。


从1993年,清华大学的部分院校就开始试点“非升即走”,之后各大双一流高校和地方高校也开始实行相应政策。


这样的政策,虽然可以盘活人才资源,激励教师的科研主动性,提高高校科研实力;但与此同时,也为科研人员带来了额外的压力。


即使如带头的清华大学,也曾因此备受非议,还曾引发了高校关于“教学与科研孰重孰轻”的争论。


在相应政策不够完善以及巨大的科研压力下,不去做科研,而做名校的辅导员其实也是一种明智之选。


最后,是部分高校依旧存在有认为留洋人才总比“土博”更强的偏见。


不得不承认的是,在网络科技不够发达的时候,留洋确实是增长见识的最佳手段。


学者们通过出国学习,可以拓展自己的知识面。


但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以及我国学术水平的提升,这种差距已经逐渐减小,消失,甚至领先。


比如,南京理工大学就在人工智能及其相关方面屡获进展。


它在2018年成立了人工智能学院和人工智能研究院;次年,学校李千目教授团队所开展的“面向人工智能对抗性恶意样本的监测技术”,就在人工智能国际学术会议AAAI2019(CCF A类会议)上发表,其算法及其实验获得了大会“Challenge Problem Winner”,这也是中国信息安全学者首次获得该奖项。


而在最近公布的全国人工智能专业大学排名中,南京理工大学也拿到了排名26的好成绩。



总而言之,无论是学者,还是高校,无论是“水博”,还是“土博”。


没有实力的,早晚会被淘汰;有实力的,就一定会被人看到。


外国先进的知识要学习,在国内也一样可以和一流的人才进行交流学习。


2022年第二届控制与智能机器人国际学术会议(ICCIR 2022)将于2022年6月24日-26日在中国南京举行。




重要信息

会议官网:www.ic-cir.org

会议时间:2022年6月24-26日

主办单位:南京理工大学

承办单位:AEIC学术交流中心

截稿日期:详见会议官网

会议出版:ACM会议论文集

会议收录:Ei Compendex, Scopus


会议简介

2022年第二届控制与智能机器人国际学术会议(ICCIR 2022)将于2022年6月24日-26日在中国南京举行。

ICCIR 2022会议主题为“聚焦人工智能发展,助力长三角经济腾飞”。本次会议将荟聚世界各地该领域的专家、学者、院士博士硕士等研究人员150余人,以及相关从业人员近百人,主要是分享研究成果,探索热点问题,依托江苏地区经济发展、IT行业等制造领域,围绕“控制与智能机器人”的最新研究成果,对科研成果如何顺利转化为生产力,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展开研讨。为江苏的经济、机械制造行业提质增效赋能,为提升南京地区整体形象及引进稀缺的高精尖人才引路。

研讨研究方向主要包括:自适应控制、智能系统、控制与应用、建模识别、感知系统、机构设计与应用、图像视频分析、场景分析、人机交互等。


会议论文集

投稿文章将经过严格的审稿过程,最终录用并完成注册和报告的文章将由ACM出版到ICCIR 2022会议论文集(ISBN: 978-1-4503-9717-9),收录在ACM数据库中,并提交至Ei CompendexScopus数据库。

 

*ICCIR 2021论文集由ACM出版,已入库ACM Digital Library,已被Ei核心和Scopus数据库检索。


会议组委会

Conference General Chair

潘海朗教授,南京理工大学

 

Academic Committee Chair

刘宏建 教授级高工,元知未来研究院

 

Technical Program Committee Chair

曹桂涛教授,华东师范大学

 

Program Committee

薛金林教授,南京农业大学

程久军教授,同济大学

袁建平教授,江苏大学

林巍峣教授,上海交通大学

宁纪锋教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何召锋教授,北京邮电大学

潘柏松教授,浙江工业大学

孔慧芳教授,合肥工业大学

马超教授,上海交通大学

席红霞正高级工程师,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陈伟婷副教授,华东师范大学

张正道副教授,江南大学

胡金星研究员,深圳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范剑超研究员,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

刘传凯高级工程师,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


投稿参会资讯

1

征文主题

1)控制科学与工程    2)机器人科学与工程

3)视觉科学与工程    其他相关主题详见官网


2

投稿方式

AIS平台投稿:会议由艾思学术支持在线投稿,请将排版好的论文全文(word+pdf)投稿。


投稿须知:

1、论文必须是英文稿件,且论文应具有学术或实用价值,未在国内外学术期刊或会议发表过。发表论文的作者需提交全文进行同行评审,只做报告不发表论文的作者只需提交摘要。

2、论文需按照会议官网的模板排版,不得少于4页。

3、如需AEIC期刊服务和编译服务,请点击咨询陈老师


3

参会方式

(注:所有参会人员可申请口头演讲以及海报展示)

1.作者参会:一篇录用文章允许一名作者免费参会;  

2.主讲嘉宾:申请主题演讲,由组委会审核;

3.口头演讲:申请口头报告,时间为15分钟;  

4.海报展示:申请海报展示,A1尺寸,彩色自行打印;  

5.听众参会:不投稿仅参会,也可申请演讲及展示;

报名参会请点击


4

注册费用


会议历史

ICCIR 2021年已于2021年6月2527-20日成功举行了线上会议,并完成Ei&Scopus检索。

会议论文集

 

检索记录


联系我们

大会秘书:Chan 陈老师

大会官网:www.ic-cir.org

邮箱:ic-cir@126.com

手机/微信:+86-18124944728

QQ咨询: 2582333932

欢迎关注AEIC,做你的掌上学术会议库

内容校对:林婉婷

版面编辑:黄金霞

版面校对:吴思思

点赞在看分享,一键3连,灌满今日科研好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